驽马十驾的成语解释及意思_驽马十驾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关于马的成语及解释
3.“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是什么意思?古代早有“龟兔赛跑”的故事!
4.关于马的成语解释及带马偏旁的字和马的故事,俗语
5.带马字的成语,要有词语解释
有关「马」的成语
一马当先作战或做事时,不畏艰难,勇敢地走在他人前面。 千军万马形容士兵众多,声势壮大。 天马行空喻才思豪放飘逸。 心猿意马形容心思意念飘浮不定。 犬马之劳谦称自己微薄的服务像犬马一般微不足道。 汗马功劳喻为征战奔走的功劳。 老马识途喻经验丰富的人。 兵荒马乱形容战乱破坏之严重,秩序之紊乱。 走马看花大略观看事务外象,无暇细究其底蕴。 车水马龙形容繁华热闹。 招兵买马征招士兵,购买马匹;指集结武力,预谋作战。 金戈铁马表示军队装备很好,作战力非常强;或喻战争。 青梅竹马指幼时游戏的伴侣。 指鹿为马形容歪曲事实颠倒是非。 秣马厉兵磨快武器,喂饱战马,准备战斗;也泛指事前积极的准备。 马耳东风形容一个人对别人所说的话漠不关心,听过就忘。 马到成功用以祝贺人成功迅速而容易。 马革里尸形容军人英勇地战死在沙场上。 马首是瞻指完全听从***的指挥来行动。 马齿徒长只喻只是年龄徒然加大,但没有大作为。 塞翁失马(1)比喻人因祸得福。(2)形容祸福无常,不能遽下定论。 驷马难追话一说出口,难以收回。用以警告人言语谨慎,要信守诺言。 龙马精神形容精神健旺、充沛。 声色犬马形容生活非常糜烂。 悬崖勒马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醒悟回头。 原班人马同一批人员。 驽马十驾比喻平庸的人只要勤奋,也能有所成就。 六马仰秣形容乐声美妙。 马不知脸长比喻人不知道自己的缺点。 单枪匹马比喻单独行动,没有丝毫助力。 牛骥同皂比喻贤愚不分。 老骥伏枥比喻年纪虽老,仍怀雄心壮志。 黑马比喻竞赛中出乎众人意料之外的获胜者。 拍马屁比喻谄媚、阿谀、奉承。成语典故——伯乐相马
伯乐本来的名字叫孙阳,他是春秋秦穆公时的人,很会辨别马匹的好坏,是著名的相马师,所以人们叫他伯乐(天上星宿名称,传闻专管天马)。有一次,伯乐经过虞阪,眼睛一亮,看见一匹千里马;但是这匹马却被人当成劣马,用来拉车。伯乐觉得十分的痛心,不禁泪如雨下。这匹马彷佛也知道伯乐很同情它,也口吐白沫,连连嘶叫起来。伯乐有一个朋友名叫方九皋,也很会相马。有一次,他找来了一匹骏马,告诉秦穆公说这是**的雌马。秦穆公牵来一看,却是一匹栗色的雄马,不禁大失所望。事后,穆公对伯乐说:「方九皋连雄马、雌马,以及毛色都分不清楚了,怎么可能看得出马的好坏呢?」伯乐不以为然,他认为方九皋看重马的内在精神,而不重外形。穆公听了,再牵出马仔细的察看,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马。
人们常把具有赏识人才的眼力的人比做伯乐,而把有用的人才比做千里马,这就是「伯乐相马」。 成语典故——伯乐相马
伯乐本来的名字叫孙阳,他是春秋秦穆公时的人,很会辨别马匹的好坏,是著名的相马师,所以人们叫他伯乐(天上星宿名称,传闻专管天马)。有一次,伯乐经过虞阪,眼睛一亮,看见一匹千里马;但是这匹马却被人当成劣马,用来拉车。伯乐觉得十分的痛心,不禁泪如雨下。这匹马彷佛也知道伯乐很同情它,也口吐白沫,连连嘶叫起来。伯乐有一个朋友名叫方九皋,也很会相马。有一次,他找来了一匹骏马,告诉秦穆公说这是**的雌马。秦穆公牵来一看,却是一匹栗色的雄马,不禁大失所望。事后,穆公对伯乐说:「方九皋连雄马、雌马,以及毛色都分不清楚了,怎么可能看得出马的好坏呢?」伯乐不以为然,他认为方九皋看重马的内在精神,而不重外形。穆公听了,再牵出马仔细的察看,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马。
人们常把具有赏识人才的眼力的人比做伯乐,而把有用的人才比做千里马,这就是「伯乐相马」。
马后炮
一马当先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人在衣裳马在鞍;风马牛不相及
马到成功;千军万马
按图索骥;伯乐相马
一马不跨双鞍。 人有错手,马有失蹄
人奔家乡马奔草。 人怕理,马怕鞭,蚊早怕火烟。
人要炼,马要骑。 人是衣裳马是鞍。
小马儿乍行嫌路窄。 千里骡马一处牛。
马上不知马下苦,饱汉不知饿汉饥。 马上摔死英雄汉,河中淹死会水人。
马不打不奔,不人激不发。 马至滩,不加鞭。
马行十步九回头。 马屁拍在马腿上。
马看牙板,树看年轮。 马群奔驰靠头马。
见鞍思马,睹物思人。 牛头不对马嘴。(驴唇不对马嘴)
心急马行迟。
因马而成的词汇:
马刀:骑兵使用的刀,长约1米,用以在马上斩劈和徒步格斗。
马力:一种计量功率的单位。1马力等于在1秒钟内完成75公斤/米的功,也等于0·735千瓦,或称公制马力。
马上:即时,立刻的意思。
马车:用马挽拉的车辆。
马甲:马的护身甲;有的地方把背心叫马甲。
马市:唐代以后的封建以金帛或茶盐等同少数民族换马的市场。
马兰草: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马头:船只停泊处,今天叫"码头"。
马达:却电动机,是英方motor的音译。
马戏:古代的一种技艺,演变成现代的各种驯兽表演和杂技表演的统称。
马枪:即骑枪。马军或骑兵使用的截武枪。
马球:骑在马上击球,追球的一种运动。类似于我国古代的击鞠。
马蓝:一种草,花穗状,呈现淡紫色。
马鹿:又叫赤鹿,一种鹿科动物。
马锣:一种打击铜制乐器,戏曲中常用。
马褂:男子穿在长袍外面的对襟短褂。本为满族人骑马时穿的服装,故名。
马头琴: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
马尾松:松科常绿乔木,高可达40米。
马铃薯:俗称为土豆、洋芋。
马海毛:即字哥拉山羊毛。
马赛克:即镶嵌砖,是音译词。
马蹄莲: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肉穗苞状花、白色或乳白色,颇美丽,是一种观赏植物。
与马有关的成语:
马齿徒增:马齿:马的牙齿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所以看马齿就可以知道马的年龄。后来也用以比喻人的处龄;徒:空空地,白白地。这名成语是比喻自己的年龄增加了,而学问却没有长进或没有成就,白白地度过了日子。这是一句表示谦虚的话。
马翻人仰:又作"人仰马翻",人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惨败的狼狈相,也比喻乱得不可收拾。
马工枚速:马其实是司马相如的称,指西汉时期两著名的辞赋作家司马相如和枚皋二人写文章,一个写得工稳而标准,一个写得快速。用以称赞各有所长。
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处》有"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意思是鸡一叫就把战车驾好,把井堵了,灶平了就看着我的马头冲向哪边,以决定你们行动的方向。后来,人们用"唯……马首是瞻"比喻服从某一个人的指挥或乐于追随某一个人。
一马平川:形容地势平坦而开阔。
一马当先:比喻走在前列,带动别的人或事情,起带头作用。
人困马乏:人马都困乏了,形容体力疲劳不堪。
人欢马叫:形容农村中热气腾腾、繁荣兴旺的景象。
马马齐暗:苏东坡曾在《三马图赞序》中说:"振鬣长鸣,万马皆喑"意思是说,好马振动颈毛一声长啸,其他的马都沉寂无声。清朝龚自珍亦有《已亥杂诗》:"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意思是说,依靠像暴风和雷霆那样的巨大变革,恢复中国的生气;人们在当时都不敢讲话,终究是可悲的。现在有时用"万马齐喑"比喻人们都沉默不说话,不发表意见。
万马奔腾:形容声势浩大,进展迅速的壮丽景象。
心猿意马:形容心事不定,就象猿猴跳跃、快马奔驰一样。
车水马龙:车马往来不绝,形容热闹、繁华的景象。
车殆马烦:形容旅途劳顿。出自曹植的《洛神赋》:"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牛头马面:出自佛教经典,原指地狱里的鬼卒,常形容那些面目狰狞,恐怖可憎之人。
牛溲马勃:年溲,是车前草;马勃,是马屁泡,一种菌类植物。两种极普通而廉价的中草药。比喻东西虽不值钱,却有用处。
马放南山:战争结束了,战马无用了,放开它自由奔往山野。形容一种在和平环境里人们对战争威胁的麻痹松懈思想。
五马分尸:古代有"车裂"的酷刑,受刑人被五匹马分别牵引着四肢和颈部,五马一齐朝外拉扯,将人活活撕裂而死。
犬马之劳:古时臣子对君主常自比为犬马,表示愿意象犬马那样替主子奔走效劳。现在用"犬马之劳"表示心甘情愿为别人效劳。
单枪匹马:一俱单身上阵。比喻没有旁人帮助,单独行动。
盲人瞎马:瞎子骑着瞎马,比喻乱撞瞎闯,非常危险。
秣马厉兵:厉是磨的意思,兵是兵器;秣是喂养。把兵器磨好,把马喂好,形容准备战斗。
汗马功劳:汗马,指骑马作战时马跑得大汗淋漓。比喻征战的劳苦。原指在战争中立下的功劳,现在也指在各种工作或事情上作出的贡献。
老马识途:老马能够认识路。比喻富于经验的人在办事时熟悉情况,容易做好。
快马加鞭:骑的马本来就很快,再加上几鞭子来使马跑得更快。比喻快上加快。
声色犬马:声色,指歌声和女色。犬马指养狗和骑马玩。形容一种荒*放浪的生活。
兵荒马乱:形容战争时期动荡不安的景象。
兵强马壮:形容战斗力量的充足,也比喻势力的强大。
青梅竹马:青梅:青的梅子;竹马:指小孩将竹竿骑在裆下作马。形容男女儿童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常与"两小无猜"连用。 招兵买马:指组织或扩充力量。
非驴非马:不是驴也不是马。形容不沦不类什么也不象的东西。
指鹿为马:《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二世时,丞相赵高想要篡位,但又恐怕其他大臣不服从,就先来测验一下。他给秦二世献了一只鹿,说:"这是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弄错了吧?把鹿说成马了。"赵高就问其他大臣,大臣中有的不吭气,有的要巴结赵高就跟着说是马;也有说是鹿的,事后赵高就诬陷以其他罪名把他们了。后来就用"指鹿为马"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害群之马:比喻危害集体的。出自《庄子·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矣。"
倚马可待:站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思敏捷。
骑马找马:比喻一面占着现有的位置,一面另找较好的工作。也比喻东西就在自己这里,还到处去找。
童牛角马:童牛是没有角的马牛,角马是长出角的马。比喻事物失了真相或乱了套 ,是不沦不类的意思。
蛛丝马迹:沿着蛛网的细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按照马蹄的痕迹可以寻到马的方向。比喻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
塞翁失马:塞 ,边界上的险要地方,边界的城关。翁,老头儿。《淮南子·人间到》里说,住在边塞上的一个老头儿,一天丢了马,别人来慰问他,他说:"这怎么就不算是件好事呢?"一个月后这匹马果然回来了,还带回了一匹好马。后来,就用"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来比喻虽然事暂时吃亏或失利,却因此得到了好处。也指坏事可以变成好事。
金戈铁马:戈,古代的一种武器,金戈就是金属制成的戈。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指战争,也形容战士的骏姿。宋词人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因亭怀古》:"相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牛头不对马嘴:比喻事物两个不相符合,或答非所问。
风马牛不相及:风:牲畜公母相追逐,及:到,碰头。两方距离很远,马、牛发情追逐也碰不到一起。后比喻事之部毫不相干。
风墙阵马:风力吹动下的帆,阵上的战马。形容气势雄壮,行进迅速。
骑者善堕:惯于骑马的人常常会掉下马来。比喻擅长某一事物的人,往往容易疏忽大意,反而失败。
与马有关的俗语或习惯语
马大哈:粗心大意的人,办事不认真,或经常丢三拉四,被人戏称为"马大哈"。
马后炮:没有先见之明,事情发生后才想出主意,人们借用象棋术语,称为"马后炮"。
马拉松:办事拖拉,没完没了的作风,被人借用英文marathon,汉泽"马拉松"来形容。
马前卒:旧时指在车马前奔走服役的人称为马前卒。现用来比喻那些替别出心人效力的人。
马屁精:善于察言观色,见风使舵讨好别人者,被毫不留情的斥之为"马屁精"。
马虎:指办事随便,不认真;或形容事物和东西还凑合,将就,大体可以。
马子:地方语,的别称。
当牛做马:指辛苦的干活,艰苦的生活。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和成语“跛鳖千里”意思相近的成语是(驽马十驾或驽马十舍),还有(锲而不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孜孜不倦)等的意思也有点相似。
跛鳖千里
bǒ biē qiān lǐ
解释跛脚的鳖只要半步也不停留,也能走千里。比喻只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很差,也能成功。
出处《淮南子·说林训》:“跬步不休,跛鳖千里。”
结构紧缩式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取得成功
例句唐·刘禹锡《何卜赋》:“络首縻足兮,骥不能逾跬;前无所阻兮,跛鳖千里。”
英译a lame turtle can trel a thousand miles by perseverance
驽马十驾
nú mǎ shí jià
解释原意是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虽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达。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
出处《荀子·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结构主谓式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驽马十舍
例句学习上要有驽马十驾的精神
驽马十舍
nú mǎ shí shě
解释用马拉车,一天为一驾,十驾指十天路程。谓驽马奋力拉车,亦可至远。比喻能力低下的人只要奋勉从事,同样能达到目的。
出处《淮南子·齐俗训》:“夫骐骥千里,一日而通;驽马十舍,旬亦至之。”
结构主谓式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同笨鸟先飞
近义词驽马十驾
锲而不舍
qiè ér bù shě
解释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出处《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结构偏正式。
用法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正音锲;不能读作“qì”;而;不能读作“ěr”。
辨形锲;不能写作“契”。
近义词坚持不懈、坚韧不拔
反义词半途而废、知难而退
辨析~和“持之以恒”都可形容有“恒心”。但是~是带有比喻性;更加形象;而“持之以恒”是直陈性的。
例句能否做成学问;除必要的天赋外;很大程度取决于有无~的精神。
英译work with perseverance
成语故事战国末期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荀况在《劝学》中教育人们做事情要有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这个词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不停地雕刻,就连金属和石头那么硬的东西都可以镂穿。其中“镂刻”是一种精细的雕刻方式。在哲学思想方面,荀子认为自然发展有其客观的规律;反对天命,不迷信鬼神,认为人定胜天;还主张因地、因时制宜,充分发挥人的才能,促使万物发展。在教育方面,他写过一篇十分著名的文章——《劝学》,来阐明他的教育思想。《劝学》中记述了他在教育、学习方面的很多理论,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比如,他认为人接受教育,努力学习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使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在《劝学》中,荀子还用镂刻金石来说明学习一定要持之以恒的道理。他写道: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后人就是根据这里锲而不舍的意思总结出了这句成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镂刻而不能坚持下去,就连朽木也不会被折断;但若坚持一直不停地镂刻,就是金属、石头也会被镂穿。学习知识是一个由少到多、日积月累的过程,高深渊博的学识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以人们学习时一定要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会取得成功。
坚持不懈
jiān chí bù xiè
解释懈:松懈。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
出处《清史稿·刘体重传》:“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州。”
结构补充式。
用法多形容做事能持之以恒。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正音持;不能读作“cí”;懈;不能读作“jiě”。
辨形懈;不能写作“解”。
近义词锲而不舍、坚持不渝、持之以恒
反义词半途而废
辨析~和“锲而不舍”、“坚持不渝”、“持之以恒”;都有“坚持到底;有顽强毅力”的意思。不同在于“~为“毫不松懈”;用于强调“努力、认真的程度前后一贯”;“坚持不渝”为“一点不改变、不违背”;用于强调“守信用”;“锲而不舍”是“不停地镂刻下去”;比喻坚持到底;“持之以恒”比喻做事情很有毅力;很有恒心。
例句你这样~地抓下去;用不了几年必定大见成效。
英译persistently
持之以恒
chí zhī yǐ héng
解释持:坚持;恒:恒心。长久坚持下去。
出处清·曾国藩《家训喻纪泽》:“尔之短处,在言语欠钝讷,举止欠端重,看书不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峥嵘。若能从此三事上下一番苦功,进之以猛,持之以恒,不过一二年,自尔精进而不觉。”
结构偏正式。
用法多用来表示人长久不变的意志;跟“锲而不舍”;可以通用或连用。一般作谓语、状语。
正音以;不能读作“jǐ”。
辨形以;不能写作“已”。
近义词锲而不舍、孜孜不倦
反义词一暴十寒、半途而废
辨析~和“锲而不舍”;都含有“有恒心;坚持到底”的意思。但~偏重于有恒心;是直陈性的;“锲而不舍”偏重于不放弃、不半途而废;是比喻性的。
例句(1)锻炼身体必须~;不然收效甚微。
(2)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除了决心之外;还要~。
英译in a persistent way
孜孜不倦
zī zī bù juàn
解释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出处《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蜀书·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结构偏正式。
用法含褒义。一般作谓语、状语。
正音不;不能读作“bú”。
辨形孜;不能写作“改”。
近义词废寝忘食、不辞劳苦、摩顶放踵、发愤忘食、笃行不倦
反义词游手好闲、饱食终日
例句他三年如一日~;刻苦钻研;学习成绩当然要比别人好得多了。
英译assiduously
成语故事远古时期,洪水滔天,百姓流离失所,禹奉命带人打猎把兽肉分给百姓吃,又带领大家疏通沟渠江河,把大水引入海中。还教导人们播种庄稼,让人们按需要交换物资,使天下太平。禹对舜帝说:“予思日孜孜。”
关于马的成语及解释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的意思是: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
这句话出自于哪里呢?——先秦·荀子《劝学》
完整的原文是这样的: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于物也。(君子生 通:性)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蜹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江海 一作:江河)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 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我给大家把翻译也放出来了,便于大家理解: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斧锯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夷、貉的孩子,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诗经》上说:“你这个君子啊,不要总是贪图安逸。恭谨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洪福祥瑞。”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德熏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大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南方有一种叫“蒙鸠”的鸟,用羽毛作窝,还用毛发把窝编结起来,把窝系在嫩芦苇的花穗上,风一吹苇穗折断,鸟窝就坠落了,鸟蛋全部摔烂。不是窝没编好,而是不该系在芦苇上面。西方有种叫“射干”的草,生长在高山之上,只有四寸高,却能俯瞰百里之遥,不是草能长高,而是因为它长在了高山之巅。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兰槐的根叫香艾,一旦浸入臭水里,君子下人都会避之不及,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出游必定要接近有学问品行的人,才能够防微杜渐保其中庸正直。
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起因的,荣辱的降临也与德行相应。肉腐了生蛆,鱼枯死了生虫,懈怠疏忽忘记了做人准则就会招祸。太坚硬物体易断裂,太柔弱了又易被束缚,与人不善会惹来怨恨。柴是一样的,但燃烧起来火势总是往干燥的方向走。地是平的,但水流过来,总往有湿气的地方走。草木丛生,野兽成群,万物皆以类聚。所以靶子设置好了就会射来弓箭,树长成了森林就会引来斧头砍伐,树林繁茂荫凉众鸟就会来投宿,醋变酸了就会惹来蚊虫,所以言语可能招祸,行为可能受辱,君子为人处世不能不保持谨慎。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因此没有刻苦钻研的心志,学习上就不会有显著成绩;没有埋头苦干的实践,事业上就不会有巨大成就。在歧路上行走达不到目的地,同时事奉两个君主的人,两方都不会容忍他。眼睛不能同时看两样东西而看明白,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而听清楚。螣蛇没有脚但能飞,鼫鼠有五种本领却还是没有办法。《诗经》上说:“布谷鸟筑巢在桑树上,它的幼鸟儿有七只。善良的君子们,行为要专一不偏邪。行为专一不偏邪,意志才会如磐石坚。”所以君子的意志坚定专一。
古有瓠巴弹瑟,水中鱼儿也浮出水面倾听,伯牙弹琴,拉车的停食仰头而听。所以声音不会因为微弱而不被听见,行为不会因为隐秘而不被发现。宝玉埋在深山,草木就会很润泽,珍珠掉进深渊,崖岸就不会干枯。做善事(难道是)不能累积(的)吗?哪有积善成德而不被广为传诵的呢?
学习究竟应从何入手又从何结束呢?答:按其途径而言,应该从诵读《诗》、《书》等经典入手到《礼经》结束;就其意义而言,则从做书生入手到成为圣人结束。真诚力行,这样长期积累,必能深入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学到死方能后已。所以学习的教程虽有尽头,但进取之愿望却不可以有片刻的懈怠。毕生好学才成其为人,反之又与禽兽何异?《尚书》是政事的记录;《诗经》是心声之归结;《礼经》是法制的前提、各种条例的总纲,所以要学到《礼经》才算结束,才算达到了道德之顶峰。《礼经》敬重礼仪,《乐经》讲述中和之声,《诗经》《尚书》博大广阔,《春秋》微言大义,它们已经将天地间的大学问都囊括其中了。
君子学习,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表现在威仪的举止和符合礼仪的行动上。一举一动,哪怕是极细微的言行,都可以垂范于人。小人学习是从耳听从嘴出,相距不过四寸而已,怎么能够完美他的七尺之躯呢?古人学习是自身道德修养的需求,今人学习则只是为了炫耀于人。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将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所以,没人求教你而去教导别人叫做浮躁;问一答二的叫啰嗦;浮躁啰嗦都是不对的,君子答问应象空谷回音一般,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礼经》《乐经》有法度但嫌疏略;《诗经》《尚书》古朴但不切近现实;《春秋》简略,但难以迅速理解;仿效良师学习君子的学问,既崇高又全面,还可以通达世理。所以说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
崇敬良师是最便捷的学习途径,其次就是崇尚礼仪了。若上不崇师,下不尚礼,仅读些杂书,解释一下《诗经》《尚书》之类,那么尽其一生也不过是一介浅陋的书生而已。要穷究圣人的智慧,寻求仁义的根本,从礼法入手才是能够融会贯通的捷径。就像弯曲五指提起皮袍的领子,向下一顿,毛就完全顺了。如果不究礼法,仅凭《诗经》《尚书》去立身行事,就如同用手指测量河水,用戈舂黍米,用锥子到饭壶里取东西吃一样,是办不到的。所以,尊崇礼仪,即使对学问不能透彻明了,不失为有道德有修养之士;不尚礼仪,即使明察善辩,也不过是身心散漫无真实修养的浅陋儒生而已。
如果有人前来向你请教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回答;前来诉说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去追问;在你面前谈论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去参与;态度野蛮好争意气的,别与他争辩。所以,一定要是合乎礼义之道的,才给予接待;不合乎礼义之道的,就回避他;因此,对于恭敬有礼的人,才可与之谈道的宗旨;对于言辞和顺的人,才可与之谈道的内容;态度诚恳的,才可与之论及道的精深义蕴。所以,跟不可与之交谈的交谈,那叫做浮躁;跟可与交谈的不谈那叫怠慢;不看对方回应而随便谈话的叫盲目。因此,君子不可浮躁,也不可怠慢,更不可盲目,要谨慎地对待每位前来求教的人。《诗经》说:“不浮躁不怠慢才是天子所赞许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射出的百支箭中有一支不中靶,就不能算是善射;驾驭车马行千里的路程,只差半步而没能走完,这也不能算是善驾;对规范不能融会贯通、对仁义之道不能坚守如一,当然也不能算是善学。学习本是件很需要专心至致的事情,学一阵又停一阵那是市井中的普通人。好的行为少而坏的行为多,桀、纣、拓就是那样的人。能够全面彻底地把握所学的知识,才算得上是个学者。
君子知道学得不全不精就不算是完美,所以诵读群书以求融会贯通,用思考和探索去理解,效仿良师益友来实践,去掉自己错误的习惯性情来保持养护。使自己的眼睛除了这些(使自己所学不全不粹的问题)没有其他想看的了,使耳朵除了这些没有其他想听的了,使嘴巴除了这些没有其他想说的了,使心里除了这些没有其他想考虑的了。等达到完全醉心于学习的理想境地,就如同眼好五色,耳好五声,嘴好五味那样,心里贪图拥有天下一样。如果做到了这般地步,那么,在权利私欲面前就不会有邪念,人多势众也不会屈服的,天下万物都不能动摇信念。活着是如此,到死也不变。这就叫做有德行、有操守。有德行和操守,才能做到坚定不移,有坚定不移然后才有随机应对。能做到坚定不移和随机应对,那就是成熟完美的人了。到那时天显现出它的光明,大地显现出它的广阔,君子的可贵则在于他德行的完美无缺。
如果只看文章的话可能比较难以理解其中的意思,那么我们就得结合文章当时的创作背景来解读:
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各自的主张,并逐渐形成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不同的派别,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为了揭示后天学习的重要意义,他创作了《劝学》一文,鼓励人们通过学习改变不良的思想和行为,振兴礼义,制作法度,专心致志地去实践君子之道。
现在我们知道了,接下来就一起欣赏评析一下这篇文章:
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等方面,有条理、有层次地加以阐述。大量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是这篇文章的特色。
荀子的《劝学》是历来为人们所传诵的名篇,其中有些警句,已成为勉励学习常用的成语。这里节选三段,在原文中本不相连,但是意脉一贯,可以独立成篇。文章大量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这些比喻取之于人们熟悉的事物,又包含丰富的含义,因此,道理能说得浅显明白,发人深思。
文章开篇就郑重地写道:“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这不但是《劝学》篇的第一句,也是整个《荀子》著作的第一句。为什么首先提出学习问题呢?因为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著作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因为他十分重视这个问题,所以他把自己的见解,通过“君子”之口提出来,以示郑重。
在措辞上,他不说应该不断学习,而说学习不可以停止,这对纠正人们学习上常犯的不能持之以恒的毛病,更有针对性。从学派传统来说,儒家一向劝导人们好好学习。如《论语》的第一句就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荀子自称是孔子的继承人,他的著作第一句也说:“学不可以已。”这从表面上看,只是继承了儒家的“劝学”传统,其实他强调的程度显然不同。因为在孔子看来,“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论语·季氏》)而荀子则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所以,荀子是在新的认识论基础上,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就行文来说,开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语言简劲,命意深广,因而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滔滔阐述。
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比喻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这两个比喻,使学习的人受到很大的启发和鼓舞。不过,要能“青于蓝”、“寒于水”,决不是“今日学,明日辍”所能办到的,必须不断地学,也就是说:“学不可以已”。所以,这两个比喻深刻有力地说明了中心论点,催人奋进。
接着,文章进一步设喻,从根本上阐明道理:“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这正如所说,意思是“喻人之才质,非由先天本性而定,乃后起人功而定也”(见《荀子柬释》引)。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但学习可以使人由“恶”变“善”,因此,他强调“輮”的作用。通过这个比喻,说明即使原来是地地道道的“不善”之人,经过学习,也可以“改变”成完全合乎道德规范的人。这显然是对学习者更大的鼓励。
在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后,文章以设喻引出论断:“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会取直,金属制成的刀剑之类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会锋利,这就好比君子广泛学习,而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会知识通达,行为没有过错。这样以设喻引出论断,显得更有说服力。论断句中的“日”字,与起句“学不可以已”的“已”字,紧密呼应,突出了要“知明而行无过”,就必须不断学习,从而有力地阐明了中心论点。
开篇至此为第一段。这一段说明了学习在改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智力方面的重大意义。学习意义重大,那么,如何学呢?荀子认为,学习不能单靠坐在房子里苦思冥想,必须利用外界事物,向实际学习。因此,第二段首先说明:“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以亲身的体验,通过“终日思”与“须臾学”的对比,强调空想不如学习。而这个与空想相对的“学”字,不言而喻,也就是指利用外界事物,向实际学习。这种对于学习的见解,也是荀子基于他的认识论提出来的。
荀子否认孟子所说的人有天生的“良知”“良能”,因此他强调从外界实际事物中学习。他在这里提出的“学”的概念,就具有唯物主义因素。接着,连设五喻,展开论证,荀子先从生活经验说起:站在高处望,比踮起脚见得广阔;登高招手,顺风呼喊,手臂并非更长了,声音并非更大了,可是人家却能远远地看到,清楚地听到;可见利用高处、利用顺风的作用之大。推而广之,“舆马”、“舟楫”的人,也并非善于走路或擅长游泳,可是他们却能“致千里”、“绝江河”,由于设喻所用的事例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因此读起来不但感到亲切,而且觉得可信。随着不断设喻,阐明的道理越来越深入读者心灵,于是水到渠成地得出了结论:“君子生非异也,善于物也。”这就是说,君子之所以会有超过一般人的才德,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外物来好好学习。
推论起来,人如果善于利用外物好好学习,也就可以变为有才德的君子。这与第一段所说的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直木可“輮”为车轮,意脉是一贯的,结构上也是暗相呼应的。此外,荀子把“所学”与“善于物”联系起来,“这意味着学习的目的是要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性知识去改造客观世界。”(引自严北溟关于《劝学》的说明)这与他的“制天命”的思想也是联系着的。
至此,第二段结束。这一段说明学习必须善于利用外物。然而,在从外界实际事物中学习的时候,还有需要注意的地方,所以,第三段作了进一步的说明。文章先设两喻引出论点:“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说明学习要注意积累。荀子根本不承认“天生圣人”的说法,他指出人只要努力学习,“积善积德”,就可以具备圣人的思想。圣人也是不断学习而成的,正如他在《性恶》篇中所说的:“积善不息”,“涂之人可以为禹”。他充分强调“积善”的作用,这与开头提出的“学不可以已”也是一脉相承、遥相呼应的。
在笔法上,以设喻引出论点,更加强了论点的语势,使论点一出现就具有一定的说服力。接着,文章又进行申述:“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是从反面设喻来说明积累的重要。经过一正一反的设喻,学习要注意积累的道理已初步阐明,但是为了深入说明,文章又反复设喻对比:先以“骐骥一跃,不能十步”与“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相比,再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与“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相比,从而充分显示出“不舍”的重大意义,而学习要注意积累的道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证明。当然,学习要做到“不舍”,要不断积累,那就必须专一,不能浮躁。
因此,文章再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能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与“蟹六跪而二螯”,却“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进行对比,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粗心浮气。这两个比喻,强调了学习必须坚持不懈,并照应了上文的层层论述。第三段至此结束。通过这一段的层层比喻,我们可以清楚地理解学习必须持之以恒。至此,开篇提出的“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已得到了深入的阐发和充分的证明。
《劝学》的这三段,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指出了学习应该取的态度和方法。虽然荀子论学的基础是唯心主义的“性恶论”,但是对批判孟子的“先天道德论”起了积极作用。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荀子不可能懂得人的阶级性,他把礼义当成应该具备的道德,并且把符合封建规范的行为叫做“善”,把不符合的叫做“恶”。他劝学的目的,实际上是要培养合乎封建统治阶级道德规范的人才,这与我们今天的学习目的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在那新兴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全国走向统一的历史时期,是有进步意义的。至于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就是在今天,对我们来说,也还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文中除少数地方直接说明道理外,几乎都是比喻。通过比喻阐述道理、证明论点,这是本文在写作上的一大特色。由于创造比喻的技巧很高,因此这些比喻精警动人。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脱化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以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等,都被人们当作指导学习的格言来称引。同时,运用比喻的方式方法也灵活多样,阐述一层意思,有的单独设喻,有的连续设喻;有的从正面设喻,有的从反面设喻;有的以比喻互相映衬,有的以比喻进行对比。如此层层推进,上下呼应,使本身表现力很强的比喻,更充分持发挥作用,因而把道理阐述得十分透彻。再说,由于运用比喻,文章的语言显得具体形象、精练有味。而且,随着用比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因此,这不仅是一篇出色的古代教育论文,而且可以当作一篇文学作品来欣赏。
最后,在这里介绍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一说时人相尊而号为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两汉时因避汉宣帝询名讳称“孙卿”,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荀子曾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两度出任楚兰陵令。晚年蛰居兰陵县著书立说,收徒授业,终老于斯,被称为“后圣”。荀子批判地接受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儒家正统的思想和理论,主张“礼法并施”;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反对鬼神迷信;提出性恶论,重视习俗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并强调学以致用;思想集中反映在《荀子》一书中。荀子总结百家争鸣的理论成果和自己的学术思想,创立了先秦时期完备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他的思想在以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发展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影响。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是什么意思?古代早有“龟兔赛跑”的故事!
走马上任 旧指官吏到任。现比喻接任某项工作。
走马看花 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走马观花 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招兵买马 旧时指组织或扩充武装力量。后比喻组织或扩充人力。
仗马寒蝉 比喻一句话也不敢说。
獐麇马鹿 比喻举动匆忙慌乱的人。
竹马之友 指儿童时期的朋友。
竹马之交 竹马:小孩当马骑的竹竿。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
意马心猿 形容心思不定,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
束马悬车 束马:把马蹄包起,防止马滑倒;悬车:把车子钩牢,以防脱落。把马脚裹起来,把车吊上...
指鹿为马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倚马七纸 比喻文章写得快。
倚马可待 比喻文章写得快。
素车白马 旧时办丧事用的车马,后用作送葬的语词。
乌焉成马 指文字因形体相似而传写错误。
乌头白马生角 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乌头白,马生角 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乌白马角 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心猿意马 心意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形容心里东想西想,安静不下来。
鲜车怒马 崭新的车,肥壮的马。形容服用讲究,生活豪华。
下马威 原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显示的威风,后泛指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威力。
下马看花 比喻停下来,深入实际,认真调查研究。
蛛丝马迹 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马蹄的印子可以查出马的去向。比喻事情所留下...
人仰马翻 人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被打得惨败。也比喻乱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
溜须拍马 比喻讨好奉承。
一马平川 指广阔的平原。
一马当先 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
饮马投钱 比喻为人廉洁,不损公肥私。
五马分尸 古代的一种酷刑,用五匹马分裂人的头和四肢。比喻硬把完整的东西分割得非常零碎。
声色狗马 声:歌舞;色:女色;狗:养狗;马:骑马。形容剥削阶级荒*无耻的生活。
戎马倥偬 戎马:本指战马,借指军事;倥偬:繁忙。形容军务繁忙。
天马行空 天马奔腾神速,象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
千军万马 形容雄壮的队伍或浩大的声势。
裘马清狂 指生活富裕,放逸不羁
悬崖勒马 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盘马弯弓 驰马盘旋,张弓要射。形容摆开架势,准备作战。后比喻故做惊人的姿态,实际上并不立即...
驽马十驾 原意是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虽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达。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
驽马铅刀 铅刀:铅质的刀。蹩脚的马,不快的刀。比喻才力很弱。
驽马恋栈豆 劣马惦着的只是马棚里的饲料。比喻无能的人只贪图安逸,无远大志向。
人喊马嘶 人在呐喊,马在嘶叫
墙头马上 为男女爱慕之典实。
声色犬马 声:歌舞;色:女色;犬:养狗;马:骑马。形容剥削阶级荒*无耻的生活方式。
死马当活马医 比喻明知事情已经无可求药,仍然抱万一希望,积极挽救。也泛指做最后的尝试。
轻裘肥马 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形容生活阔绰。
青梅竹马 青梅:青的梅子;竹马:儿童以竹竿当马骑。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
脱缰之马 比喻没有了约束的人或失去了控制的事物。
问羊知马 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问牛知马 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野马无缰 没有拴上缰绳的野马。比喻任意行动,没有约束。
关于马的成语解释及带马偏旁的字和马的故事,俗语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是什么意思?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一起看一看。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十驾并非十辆马车,很多人弄错了!别再弄错:“筚路蓝缕”中的“路”,其实不是路!
汉语是世界是历史最为悠久的语种,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史,并由此产生了大量的成语。但是,由于时代变迁,有些本来非常易懂的词语,在人们的印象中慢慢变得似是而非起来。比如,前些时老黄给你介绍的“筚路蓝缕”中的“筚路”,就很容易被现代人曲解。“筚路”并不是路,而是车。
“筚”的本意是用竹子编成的篱笆,泛指用竹子、荆条等织成的器物。“筚路”就是柴车,泛指简陋的车子。奸相赵高“指鹿为马”遭人唾骂,古人为何还要“指路为车”呢?其实,成语“筚路蓝缕”里的“路”是个通字,通“辂”。辂本是古代车辕上用来挽车的横木,后来用以指代为车。
“辂,车軨前横木也(许慎《说文》)。”
“筚路蓝缕”最早见诸《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意思就是“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
对于成语的理解,望文生义式的瞎猜,往往都会出错。再如,今天老黄要给你介绍的这个成语“驽马十驾”,也往往被人误以为是十驾马车。其实,“十驾”并非指车,而是路程。
“驽马十驾”源出《荀子·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其中的“骐骥”,意为能日行千里的骏马,“驽马”指的是身弱体衰的老马。而十驾之“驾”,表示的是距离,马驾车走一天的路程,谓之“一驾”,“十驾”就是老马拉车坚持走完十天的路程。
荀子上段话的意思是,千里马虽然超群出众,但是它一跃,最远也达不到十步;而普通的老马虽然走得很慢,如能走上十天同样也能跑出很远,这就是坚持不懈的结果。后来用以比喻资质差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
其实,“驽马十驾”是另一种“龟兔赛跑”。只是,有些人明明是“驽马”,不仅不怀“十驾”之志,走起路来还停停歇歇、慢慢腾腾,面对飞驰而过的“骏马”,也只是暗自抱怨,不思追赶。除了自怨自怜,还打下功夫摆出一副愤世嫉俗的姿态“喷天、喷地、喷空气”,这样的生存的状态,才是真的“毁人不倦”。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轻装前进、奋起直追!
带马字的成语,要有词语解释
有关「马」的成语
一马当先作战或做事时,不畏艰难,勇敢地走在他人前面。 千军万马形容士兵众多,声势壮大。 天马行空喻才思豪放飘逸。 心猿意马形容心思意念飘浮不定。 犬马之劳谦称自己微薄的服务像犬马一般微不足道。 汗马功劳喻为征战奔走的功劳。 老马识途喻经验丰富的人。 兵荒马乱形容战乱破坏之严重,秩序之紊乱。 走马看花大略观看事务外象,无暇细究其底蕴。 车水马龙形容繁华热闹。 招兵买马征招士兵,购买马匹;指集结武力,预谋作战。 金戈铁马表示军队装备很好,作战力非常强;或喻战争。 青梅竹马指幼时游戏的伴侣。 指鹿为马形容歪曲事实颠倒是非。 秣马厉兵磨快武器,喂饱战马,准备战斗;也泛指事前积极的准备。 马耳东风形容一个人对别人所说的话漠不关心,听过就忘。 马到成功用以祝贺人成功迅速而容易。 马革里尸形容军人英勇地战死在沙场上。 马首是瞻指完全听从***的指挥来行动。 马齿徒长只喻只是年龄徒然加大,但没有大作为。 塞翁失马(1)比喻人因祸得福。(2)形容祸福无常,不能遽下定论。 驷马难追话一说出口,难以收回。用以警告人言语谨慎,要信守诺言。 龙马精神形容精神健旺、充沛。 声色犬马形容生活非常糜烂。 悬崖勒马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醒悟回头。 原班人马同一批人员。 驽马十驾比喻平庸的人只要勤奋,也能有所成就。 六马仰秣形容乐声美妙。 马不知脸长比喻人不知道自己的缺点。 单枪匹马比喻单独行动,没有丝毫助力。 牛骥同皂比喻贤愚不分。 老骥伏枥比喻年纪虽老,仍怀雄心壮志。 黑马比喻竞赛中出乎众人意料之外的获胜者。 拍马屁比喻谄媚、阿谀、奉承。成语典故——伯乐相马
伯乐本来的名字叫孙阳,他是春秋秦穆公时的人,很会辨别马匹的好坏,是著名的相马师,所以人们叫他伯乐(天上星宿名称,传闻专管天马)。有一次,伯乐经过虞阪,眼睛一亮,看见一匹千里马;但是这匹马却被人当成劣马,用来拉车。伯乐觉得十分的痛心,不禁泪如雨下。这匹马彷佛也知道伯乐很同情它,也口吐白沫,连连嘶叫起来。伯乐有一个朋友名叫方九皋,也很会相马。有一次,他找来了一匹骏马,告诉秦穆公说这是**的雌马。秦穆公牵来一看,却是一匹栗色的雄马,不禁大失所望。事后,穆公对伯乐说:「方九皋连雄马、雌马,以及毛色都分不清楚了,怎么可能看得出马的好坏呢?」伯乐不以为然,他认为方九皋看重马的内在精神,而不重外形。穆公听了,再牵出马仔细的察看,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马。
人们常把具有赏识人才的眼力的人比做伯乐,而把有用的人才比做千里马,这就是「伯乐相马」。 成语典故——伯乐相马
伯乐本来的名字叫孙阳,他是春秋秦穆公时的人,很会辨别马匹的好坏,是著名的相马师,所以人们叫他伯乐(天上星宿名称,传闻专管天马)。有一次,伯乐经过虞阪,眼睛一亮,看见一匹千里马;但是这匹马却被人当成劣马,用来拉车。伯乐觉得十分的痛心,不禁泪如雨下。这匹马彷佛也知道伯乐很同情它,也口吐白沫,连连嘶叫起来。伯乐有一个朋友名叫方九皋,也很会相马。有一次,他找来了一匹骏马,告诉秦穆公说这是**的雌马。秦穆公牵来一看,却是一匹栗色的雄马,不禁大失所望。事后,穆公对伯乐说:「方九皋连雄马、雌马,以及毛色都分不清楚了,怎么可能看得出马的好坏呢?」伯乐不以为然,他认为方九皋看重马的内在精神,而不重外形。穆公听了,再牵出马仔细的察看,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马。
人们常把具有赏识人才的眼力的人比做伯乐,而把有用的人才比做千里马,这就是「伯乐相马」。
马后炮
一马当先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人在衣裳马在鞍;风马牛不相及
马到成功;千军万马
按图索骥;伯乐相马
一马不跨双鞍。 人有错手,马有失蹄
人奔家乡马奔草。 人怕理,马怕鞭,蚊早怕火烟。
人要炼,马要骑。 人是衣裳马是鞍。
小马儿乍行嫌路窄。 千里骡马一处牛。
马上不知马下苦,饱汉不知饿汉饥。 马上摔死英雄汉,河中淹死会水人。
马不打不奔,不人激不发。 马至滩,不加鞭。
马行十步九回头。 马屁拍在马腿上。
马看牙板,树看年轮。 马群奔驰靠头马。
见鞍思马,睹物思人。 牛头不对马嘴。(驴唇不对马嘴)
心急马行迟。
因马而成的词汇:
马刀:骑兵使用的刀,长约1米,用以在马上斩劈和徒步格斗。
马力:一种计量功率的单位。1马力等于在1秒钟内完成75公斤/米的功,也等于0·735千瓦,或称公制马力。
马上:即时,立刻的意思。
马车:用马挽拉的车辆。
马甲:马的护身甲;有的地方把背心叫马甲。
马市:唐代以后的封建以金帛或茶盐等同少数民族换马的市场。
马兰草: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马头:船只停泊处,今天叫"码头"。
马达:却电动机,是英方motor的音译。
马戏:古代的一种技艺,演变成现代的各种驯兽表演和杂技表演的统称。
马枪:即骑枪。马军或骑兵使用的截武枪。
马球:骑在马上击球,追球的一种运动。类似于我国古代的击鞠。
马蓝:一种草,花穗状,呈现淡紫色。
马鹿:又叫赤鹿,一种鹿科动物。
马锣:一种打击铜制乐器,戏曲中常用。
马褂:男子穿在长袍外面的对襟短褂。本为满族人骑马时穿的服装,故名。
马头琴: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
马尾松:松科常绿乔木,高可达40米。
马铃薯:俗称为土豆、洋芋。
马海毛:即字哥拉山羊毛。
马赛克:即镶嵌砖,是音译词。
马蹄莲: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肉穗苞状花、白色或乳白色,颇美丽,是一种观赏植物。
与马有关的成语:
马齿徒增:马齿:马的牙齿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所以看马齿就可以知道马的年龄。后来也用以比喻人的处龄;徒:空空地,白白地。这名成语是比喻自己的年龄增加了,而学问却没有长进或没有成就,白白地度过了日子。这是一句表示谦虚的话。
马翻人仰:又作"人仰马翻",人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惨败的狼狈相,也比喻乱得不可收拾。
马工枚速:马其实是司马相如的称,指西汉时期两著名的辞赋作家司马相如和枚皋二人写文章,一个写得工稳而标准,一个写得快速。用以称赞各有所长。
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处》有"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意思是鸡一叫就把战车驾好,把井堵了,灶平了就看着我的马头冲向哪边,以决定你们行动的方向。后来,人们用"唯……马首是瞻"比喻服从某一个人的指挥或乐于追随某一个人。
一马平川:形容地势平坦而开阔。
一马当先:比喻走在前列,带动别的人或事情,起带头作用。
人困马乏:人马都困乏了,形容体力疲劳不堪。
人欢马叫:形容农村中热气腾腾、繁荣兴旺的景象。
马马齐暗:苏东坡曾在《三马图赞序》中说:"振鬣长鸣,万马皆喑"意思是说,好马振动颈毛一声长啸,其他的马都沉寂无声。清朝龚自珍亦有《已亥杂诗》:"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意思是说,依靠像暴风和雷霆那样的巨大变革,恢复中国的生气;人们在当时都不敢讲话,终究是可悲的。现在有时用"万马齐喑"比喻人们都沉默不说话,不发表意见。
万马奔腾:形容声势浩大,进展迅速的壮丽景象。
心猿意马:形容心事不定,就象猿猴跳跃、快马奔驰一样。
车水马龙:车马往来不绝,形容热闹、繁华的景象。
车殆马烦:形容旅途劳顿。出自曹植的《洛神赋》:"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牛头马面:出自佛教经典,原指地狱里的鬼卒,常形容那些面目狰狞,恐怖可憎之人。
牛溲马勃:年溲,是车前草;马勃,是马屁泡,一种菌类植物。两种极普通而廉价的中草药。比喻东西虽不值钱,却有用处。
马放南山:战争结束了,战马无用了,放开它自由奔往山野。形容一种在和平环境里人们对战争威胁的麻痹松懈思想。
五马分尸:古代有"车裂"的酷刑,受刑人被五匹马分别牵引着四肢和颈部,五马一齐朝外拉扯,将人活活撕裂而死。
犬马之劳:古时臣子对君主常自比为犬马,表示愿意象犬马那样替主子奔走效劳。现在用"犬马之劳"表示心甘情愿为别人效劳。
单枪匹马:一俱单身上阵。比喻没有旁人帮助,单独行动。
盲人瞎马:瞎子骑着瞎马,比喻乱撞瞎闯,非常危险。
秣马厉兵:厉是磨的意思,兵是兵器;秣是喂养。把兵器磨好,把马喂好,形容准备战斗。
汗马功劳:汗马,指骑马作战时马跑得大汗淋漓。比喻征战的劳苦。原指在战争中立下的功劳,现在也指在各种工作或事情上作出的贡献。
老马识途:老马能够认识路。比喻富于经验的人在办事时熟悉情况,容易做好。
快马加鞭:骑的马本来就很快,再加上几鞭子来使马跑得更快。比喻快上加快。
声色犬马:声色,指歌声和女色。犬马指养狗和骑马玩。形容一种荒*放浪的生活。
兵荒马乱:形容战争时期动荡不安的景象。
兵强马壮:形容战斗力量的充足,也比喻势力的强大。
青梅竹马:青梅:青的梅子;竹马:指小孩将竹竿骑在裆下作马。形容男女儿童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常与"两小无猜"连用。 招兵买马:指组织或扩充力量。
非驴非马:不是驴也不是马。形容不沦不类什么也不象的东西。
指鹿为马:《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二世时,丞相赵高想要篡位,但又恐怕其他大臣不服从,就先来测验一下。他给秦二世献了一只鹿,说:"这是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弄错了吧?把鹿说成马了。"赵高就问其他大臣,大臣中有的不吭气,有的要巴结赵高就跟着说是马;也有说是鹿的,事后赵高就诬陷以其他罪名把他们了。后来就用"指鹿为马"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害群之马:比喻危害集体的。出自《庄子·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矣。"
倚马可待:站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思敏捷。
骑马找马:比喻一面占着现有的位置,一面另找较好的工作。也比喻东西就在自己这里,还到处去找。
童牛角马:童牛是没有角的马牛,角马是长出角的马。比喻事物失了真相或乱了套 ,是不沦不类的意思。
蛛丝马迹:沿着蛛网的细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按照马蹄的痕迹可以寻到马的方向。比喻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
塞翁失马:塞 ,边界上的险要地方,边界的城关。翁,老头儿。《淮南子·人间到》里说,住在边塞上的一个老头儿,一天丢了马,别人来慰问他,他说:"这怎么就不算是件好事呢?"一个月后这匹马果然回来了,还带回了一匹好马。后来,就用"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来比喻虽然事暂时吃亏或失利,却因此得到了好处。也指坏事可以变成好事。
金戈铁马:戈,古代的一种武器,金戈就是金属制成的戈。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指战争,也形容战士的骏姿。宋词人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因亭怀古》:"相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牛头不对马嘴:比喻事物两个不相符合,或答非所问。
风马牛不相及:风:牲畜公母相追逐,及:到,碰头。两方距离很远,马、牛发情追逐也碰不到一起。后比喻事之部毫不相干。
风墙阵马:风力吹动下的帆,阵上的战马。形容气势雄壮,行进迅速。
骑者善堕:惯于骑马的人常常会掉下马来。比喻擅长某一事物的人,往往容易疏忽大意,反而失败。
与马有关的俗语或习惯语
马大哈:粗心大意的人,办事不认真,或经常丢三拉四,被人戏称为"马大哈"。
马后炮:没有先见之明,事情发生后才想出主意,人们借用象棋术语,称为"马后炮"。
马拉松:办事拖拉,没完没了的作风,被人借用英文marathon,汉泽"马拉松"来形容。
马前卒:旧时指在车马前奔走服役的人称为马前卒。现用来比喻那些替别出心人效力的人。
马屁精:善于察言观色,见风使舵讨好别人者,被毫不留情的斥之为"马屁精"。
马虎:指办事随便,不认真;或形容事物和东西还凑合,将就,大体可以。
马子:地方语,的别称。
当牛做马:指辛苦的干活,艰苦的生活。
关于马的成语
马不停蹄 马齿徒增 马到成功 马耳东风 马工枚速 马牛襟裾 马首是瞻 马放南山 马角乌头 马毛猬磔
马前泼水 马首欲东 马瘦毛长 马咽车阗 马空冀北 一马平川 驷马高车 走马观花 快马加鞭 老马识途
驽马恋栈 万马奔腾 一马当先 倚马可待 汗马功劳 把马轻裘 驽马铅刀 鞍马劳顿 走马上任 天马行空
戎马倥偬 万马齐喑 铁马金戈 匹马只轮 盘马弯弓 率马以骥 人仰马翻 兵强马壮 蛛丝马迹 车水马龙
牛头马面 墙头马上 鞍前马后 人困马乏 车辙马迹 兵荒马乱 牛高马大 心猿意马 青梅竹马 指鹿为马
盲人瞎马 招兵买马 悬崖勒马 塞翁失马 香车宝马 伯乐相马 千军万马 厉兵秣马 非驴非马 单枪匹马
森牛流马 声色犬马 乌焉成马 脱缰之马 毁车杀马 呼牛作马 骑马找马
关于马的谚语(二)
有财同享,有马同骑。 任它狗儿怎样叫,不误马儿走正道。
好马不吃回头草。 好马不停蹄,好牛不停犁。
走马有个前蹄失,急水也有回头浪。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快马一鞭,快人一言。 快马不用鞭催,响鼓不用重锤。
战马拴在槽头上要掉膘,刀枪放在仓库里会生锈。 肥了骡子瘦了马。
临崖勒马收缰晚。 看不起驴子买不起马。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跑得马。 望山走倒马。(版主注:有说“望山跑死马”。)
惯骑马的惯跌交。 骑马坐船三分险。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马"的传说:
马是很有灵性的动物,天生胆小因此马是站立睡觉,遇有危急"立马"就跑,颇具危机意识,所以我们现在还用"立马就办"等来表示快速。在古时候,母亲因要保护自己的小孩,是最有危机意识的,"妈"字是由女字与马字组合而成,其道理在此。
属马的人:
也许,你还未找到一位可心的恋人,你成天忧心忡忡,总是觉得凭自己的优势和丽质,是应该找到一位可心的爱侣的。你把大量宝贵的时间都用在毫无意义的寻求上。其实,世上的事常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你何必这么任性呢?或许你现在的情况不适宜谈恋爱,还是专心于学业吧,这样对你是大有好处的,你又何必苦苦追寻,而自寻烦恼呢?
也许,你正处在热恋中,那你是名符其实的天使了,在恋爱中,你十分热情却没有耐性,有时甚至不懂得怎样去取悦异性,但同时,你会发觉自己的价值及生存的意义是在获取事业的成功。你并不单纯沉溺于谈情说爱,你懂得恋爱是帮助你成功的重要因素,不过,在感情方面你有时会变得一塌糊涂,如果能克服这个缺点。你定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马年出生的女性追求现实的爱情,你经常感觉自己空虚、寂寞。如果有人能以一个伟大的守护者的姿态出现,你会毫不考虑地接受。但是你那热烈的会燃烧的爱,会令人退避三舍。因此你的异性朋友,都会是些守旧而具有奉献精神的人。有传统男性味儿的大丈夫是你的最佳对象。
善意忠告:
在你的一生中,有着许多成功,也有着不少的失败,你的财运也是如此,你在生意上可能赚大钱,但也可能大亏本,一切都较为多变。因此,你应该了解你的这种大起大落的运势。如果你稍有不慎,很可能导致你的破产,甚至于一败涂地。不过,马年出生的人,天生具有消极与积极因素双重性格,使你的性格看起来更复杂和神秘。也许有人会认为你是一个不容易理解的人,但是你单纯正直的性格,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马刀:骑兵使用的刀,长约1米,用以在马上斩劈和徒步格斗。
马力:一种计量功率的单位。1马力等于在1秒钟内完成75公斤/米的功,也等于0·735千瓦,或称公制马力。
马上:即时,立刻的意思。
马车:用马挽拉的车辆。
马甲:马的护身甲;有的地方把背心叫马甲。
马市:唐代以后的封建以金帛或茶盐等同少数民族换马的市场。
马兰草: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马头:船只停泊处,今天叫"码头"。
马达:却电动机,是英方motor的音译。
马戏:古代的一种技艺,演变成现代的各种驯兽表演和杂技表演的统称。
马枪:即骑枪。马军或骑兵使用的截武枪。
马球:骑在马上击球,追球的一种运动。类似于我国古代的击鞠。
马蓝:一种草,花穗状,呈现淡紫色。
马鹿:又叫赤鹿,一种鹿科动物。
马锣:一种打击铜制乐器,戏曲中常用。
马褂:男子穿在长袍外面的对襟短褂。本为满族人骑马时穿的服装,故名。
马头琴: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
马尾松:松科常绿乔木,高可达40米。
马铃薯:俗称为土豆、洋芋。
马海毛:即字哥拉山羊毛。
马赛克:即镶嵌砖,是音译词。
马蹄莲: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肉穗苞状花、白色或乳白色,颇美丽,是一种观赏植物。
马齿徒增:马齿:马的牙齿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所以看马齿就可以知道马的年龄。后来也用以比喻人的处龄;徒:空空地,白白地。这名成语是比喻自己的年龄增加了,而学问却没有长进或没有成就,白白地度过了日子。这是一句表示谦虚的话。
马翻人仰:又作"人仰马翻",人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惨败的狼狈相,也比喻乱得不可收拾。
马工枚速:马其实是司马相如的称,指西汉时期两著名的辞赋作家司马相如和枚皋二人写文章,一个写得工稳而标准,一个写得快速。用以称赞各有所长。
马首是瞻:比喻服从某一个人的指挥或乐于追随某一个人。
一马平川:形容地势平坦而开阔。
一马当先:比喻走在前列,带动别的人或事情,起带头作用。
人困马乏:人马都困乏了,形容体力疲劳不堪。
人欢马叫:形容农村中热气腾腾、繁荣兴旺的景象。
马马齐暗:比喻人们都沉默不说话,不发表意见。
万马奔腾:形容声势浩大,进展迅速的壮丽景象。
心猿意马:形容心事不定,就象猿猴跳跃、快马奔驰一样。
车水马龙:车马往来不绝,形容热闹、繁华的景象。
车殆马烦:形容旅途劳顿。
牛头马面:形容那些面目狰狞,恐怖可憎之人。
牛溲马勃:年溲,是车前草;马勃,是马屁泡,一种菌类植物。两种极普通而廉价的中草药。比喻东西虽不值钱,却有用处。
马放南山:战争结束了,战马无用了,放开它自由奔往山野。形容一种在和平环境里人们对战争威胁的麻痹松懈思想。
五马分尸:古代有"车裂"的酷刑,受刑人被五匹马分别牵引着四肢和颈部,五马一齐朝外拉扯,将人活活撕裂而死。
犬马之劳:古时臣子对君主常自比为犬马,表示愿意象犬马那样替主子奔走效劳。现在用"犬马之劳"表示心甘情愿为别人效劳。
单枪匹马:一俱单身上阵。比喻没有旁人帮助,单独行动。
盲人瞎马:瞎子骑着瞎马,比喻乱撞瞎闯,非常危险。
秣马厉兵:厉是磨的意思,兵是兵器;秣是喂养。把兵器磨好,把马喂好,形容准备战斗。
汗马功劳:汗马,指骑马作战时马跑得大汗淋漓。比喻征战的劳苦。原指在战争中立下的功劳,现在也指在各种工作或事情上作出的贡献。
老马识途:老马能够认识路。比喻富于经验的人在办事时熟悉情况,容易做好。
快马加鞭:骑的马本来就很快,再加上几鞭子来使马跑得更快。比喻快上加快。
声色犬马:声色,指歌声和女色。犬马指养狗和骑马玩。形容一种荒*放浪的生活。
兵荒马乱:形容战争时期动荡不安的景象。
兵强马壮:形容战斗力量的充足,也比喻势力的强大。
青梅竹马:青梅:青的梅子;竹马:指小孩将竹竿骑在裆下作马。形容男女儿童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常与"两小无猜"连用。
招兵买马:指组织或扩充力量。
非驴非马:不是驴也不是马。形容不沦不类什么也不象的东西。
指鹿为马: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害群之马:比喻危害集体的。
倚马可待:站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思敏捷。
骑马找马:比喻一面占着现有的位置,一面另找较好的工作。也比喻东西就在自己这里,还到处去找。
童牛角马:童牛是没有角的马牛,角马是长出角的马。比喻事物失了真相或乱了套,是不沦不类的意思。
蛛丝马迹:沿着蛛网的细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按照马蹄的痕迹可以寻到马的方向。比喻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
塞翁失马:塞,边界上的险要地方,边界的城关。翁,老头儿。比喻虽然事暂时吃亏或失利,却因此得到了好处。也指坏事可以变成好事。
金戈铁马:戈,古代的一种武器,金戈就是金属制成的戈。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指战争,也形容战士的骏姿。
牛头不对马嘴:比喻事物两个不相符合,或答非所问。
风马牛不相及:风:牲畜公母相追逐,及:到,碰头。两方距离很远,马、牛发情追逐也碰不到一起。后比喻事之部毫不相干。
风墙阵马:风力吹动下的帆,阵上的战马。形容气势雄壮,行进迅速。
骑者善堕:惯于骑马的人常常会掉下马来。比喻擅长某一事物的人,往往容易疏忽大意,反而失败。
马大哈:粗心大意的人,办事不认真,或经常丢三拉四,被人戏称为"马大哈"。
马后炮:没有先见之明,事情发生后才想出主意,人们借用象棋术语,称为"马后炮"。
马拉松:办事拖拉,没完没了的作风,被人借用英文marathon,汉泽"马拉松"来形容。
马前卒:旧时指在车马前奔走服役的人称为马前卒。现用来比喻那些替别出心人效力的人。
马屁精:善于察言观色,见风使舵讨好别人者,被毫不留情的斥之为"马屁精"。
马虎:指办事随便,不认真;或形容事物和东西还凑合,将就,大体可以。
马子:地方语,的别称。
当牛做马:指辛苦的干活,艰苦的生活。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甲:铠甲。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鞍马劳倦 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
鞭长不及马腹 及:到。鞭子虽然很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子。比喻力所不能及
避世金马 避世:逃避世务;金马:借指宫殿。指身为高官而逃避世务
代马依风 代:古代北方的郡名;代马:北方产的良马。比喻人心眷恋故土,不愿老死他乡
放马后炮 比喻事情已过去才发议论
猴年马月 猴、马:十二生肖之一。泛指未来的岁月
服牛乘马 役使牛马驾车
鸠车竹马 鸠车、竹马:儿童玩具。借指童年
尻轮神马 以尻为车而神游。指随心所欲遨游自然
练兵秣马 训练士兵,喂饱战马。指作好战斗准备
驴唇马嘴 比喻说话写文章,前言不搭后语,前后矛盾
马勃牛溲 马勃:马屁菌;牛溲:车前草。借指不值钱的东西
马不解鞍 比喻一刻也不停留,毫不间歇
马迹蛛丝 马蹄的痕迹,蜘蛛的细丝。比喻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马角乌头 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马龙车水 马象游龙,车象流水。形容车马往来不绝
马鹿易形 出自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比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马马虎虎 形容做事不认真,不仔细
马面牛头 比喻各种各样凶恶的人
马前泼水 比喻夫妻离异,无法挽回
马如游龙 形容人马熙熙攘攘的景象
马上房子 指当面赞成,背后反对
马上功成 指凭武功建国
马上看花 指粗略行事,走马看花
马上墙头 指男女青年相恋的地方
马捉老鼠 比喻瞎忙乱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 甲:铠甲,古人打仗时穿的护身衣。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鞍马劳顿 骑马赶路过久,劳累疲困。形容旅途劳累。
鞍马劳困 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
鞍马之劳 鞍马:鞍子和马,指长途跋涉或打仗。形容旅途或战斗的劳苦。
鞍前马后 马前马后。指追随左右。
宝马香车 华丽的车子,珍贵的宝马。指考究的车骑。
北叟失马 比喻祸福没有一定。
弊车羸马 破车瘦马。比喻处境贫穷。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兵荒马乱 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兵强马壮 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
伯乐相马 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不食马肝 相传马肝有毒,食之能致人于死。比喻不应研讨的事不去研讨。
车殆马烦 殆:通“怠”,疲乏;烦:烦躁。形容旅途劳顿。
车马盈门 车子充满门庭,比喻宾客很多。
车水马龙 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车在马前 大马拖车在前,马驹系在车后,这样,可使小马慢慢地学拉车。比喻学习任何事物,只要有人指导,就容易学会。
打马虎眼 故意装糊涂蒙骗人。
单枪匹马 原指打仗时一个人上阵。比喻行动没人帮助。
东风吹马耳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短衣匹马 短衣:短装。古代为平民、士兵等服装。穿着短衣,骑一匹骏马。形容士兵英姿矫健的样子。
放牛归马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非驴非马 不是驴也不是马。比喻不伦不类,什么也不象。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风马牛不相及 风:走失;及:到。本指齐楚相去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风樯阵马 樯:船上用的桅杆。风中的樯帆,阵上的战马。比喻气势雄壮,行动迅速。
高车驷马 四匹马驾驶的、车盖很高的车。旧时形容高官显贵的阔绰。
弓调马服 比喻办任何事情,应先做好准备工作。
归马放牛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横戈跃马 横持戈矛,策马腾跃。形容将士威风凛凛,准备冲杀作战的英勇姿态。
呼牛呼马 呼:称呼。称我牛也好,称我马也好。比喻别人骂也好,称赞也好,决不计较。
寒蝉仗马 仗马:皇宫仪仗中的立马。象皇宫门外的立仗马和寒天的知了一样。比喻一句话也不敢说。
裹尸马革 革:皮革。用马皮包裹尸体。形容将士战死沙场的英勇无畏的气慨。
害群之马 危害马群的劣马。比喻危害集体的人。
汗马功劳 汗马:将士骑的马奔驰出汗,比喻征战劳苦。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现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贡献。
见鞍思马 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
仅容旋马 指住宅地方狭小。
金戈铁马 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叩马而谏 勒住马头进行规劝。形容竭力进行劝谏。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比喻一言为定,决不翻诲。
马不停蹄 比喻不停顿地向前走。
马仰人翻 形容极忙乱或混乱的样子。
溜须拍马 比喻讨好奉承。
马工枚速 原指枚皋文章写得多,司马相如文章写得工。后用于称赞各有长处。
龙马精神 龙马:古代传说中形状象龙的骏马。比喻人精神旺盛。
马耳东风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马首是瞻 看着我马头的方向,决定进退。比喻追随某人行动。
老马识途 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驴唇不对马嘴 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马到成功 形容工作刚开始就取得成功。
快马加鞭 跑得很快的马再加上一鞭子,使马跑得更快。比喻快上加快,加速前进。
老马恋栈 恋:留恋。栈:马栈。老马不妒忌离开马栈。比喻老年人恋念旧情。也指年老还贪恋官位。
马牛襟裾 襟、裾:泛指人的衣服。马、牛穿着人衣。比喻人不懂得礼节。也比喻衣冠禽兽。
六马仰秣 形容乐声美妙,连马都抬起头倾听,不吃饲料。
马空冀北 伯乐将冀北之良马搜选一空。比喻执政者善选贤才,无所遗漏。
厉兵秣马 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马角乌白 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马前卒 旧时在马前吆喝开路的兵卒差役。现在比喻为人奔走效力的人。
率马以骥 用好马带领马群。比喻能者居先。
马瘦毛长 比喻人境遇穷困,就会显得精神不振的样子。
露马脚 比喻暴露了隐蔽的事实真相。
马革裹尸 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马鹿异形 用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比喻颠倒是非。
马齿徒增 马的牙齿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比喻自己年岁白白地增加了,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
驽马十驾 原意是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虽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达。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
驴前马后 比喻一切受人支配。
驽马恋栈豆 劣马惦着的只是马棚里的饲料。比喻无能的人只贪图安逸,无远大志向。
牛溲马勃 牛溲:牛尿,一说车前草,利小便;马勃:可治疮。比喻一般人认为无用的东西,在懂得其性能的人手里可成为有用的物品。
匹马只轮 一匹战马,一只车轮。微不足道的一点兵马装备。
驽马铅刀 铅刀:铅质的刀。蹩脚的马,不快的刀。比喻才力很弱。
马后炮 象棋术语。比喻不及时的举动。
盲人瞎马 盲人骑着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秣马厉兵 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骑马找马 骑着马去找别的马。原比喻一面占着一个位置,一面去另找更称心的工作。现多比喻东西就在自己这里,还到处去找。
牛头不对马嘴 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
盘马弯弓 驰马盘旋,张弓要射。形容摆开架势,准备作战。后比喻故做惊人的姿态,实际上并不立即行动。
匹马单枪 原指打仗时一个人上阵。现比喻行动没有人帮助。
牛头马面 迷信传说中的两个鬼卒,一个头象牛,一个头象马。比喻各种丑恶的人。
乞儿马医 乞儿:乞丐;马医:兽医中专治马病的人。旧指卑贱的人。
人仰马翻 人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被打得惨败。也比喻乱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
千军万马 形容雄壮的队伍或浩大的声势。
犬马之劳 愿象犬马那样为君主奔走效力。表示心甘情愿受人驱使,为人效劳。
墙头马上 为男女爱慕之典实。
塞翁失马 塞:边界险要之处;翁:老头。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人困马乏 人马都很疲乏。形容旅途劳累。
戎马倥偬 戎马:本指战马,借指军事;倥偬:繁忙。形容军务繁忙。
人欢马叫 人在呼喊,马在嘶鸣。形容一片喧闹声。
犬马之报 愿象犬马那样供人驱使,以报恩情。
求马唐肆 唐:原指无壁之屋,引伸为空的;肆:铺子,这里指卖马的地方。到不是停马处去找马。比喻在什么也没有的地方寻求自己所需的东西。
轻裘肥马 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形容生活阔绰。
犬马之养 供养父母的谦辞。
人强马壮 形容军队的战斗力很强或军容很盛。
裘马轻肥 身上穿着软皮衣,骑着肥壮骏马。指生活富裕,放荡不羁。
声色狗马 声:歌舞;色:女色;狗:养狗;马:骑马。形容剥削阶级荒*无耻的生活。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束马悬车 束马:把马蹄包起,防止马滑倒;悬车:把车子钩牢,以防脱落。把马脚裹起来,把车吊上山去。形容走山路的艰险情况。
三马同槽 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也泛指阴谋篡权。
士饱马腾 军粮充足,士气旺盛。
声色犬马 声:歌舞;色:女色;犬:养狗;马:骑马。形容剥削阶级荒*无耻的生活方式。
死马当活马医 比喻明知事情已经无可求药,仍然抱万一希望,积极挽救。也泛指做最后的尝试。
脱缰之马 比喻没有了约束的人或失去了控制的事物。
驷马高车 驷马:一车所驾的四匹马。套着四匹马的高盖车。旧时形容有权势的人出行时的阔绰场面。也形容显达富贵。
驷马难追 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素车白马 旧时办丧事用的车马,后用作送葬的语词。
四马攒蹄 指两手两脚被捆在一起。
司马青衫 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悲伤。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万马齐喑 喑: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旧时形容人民不敢讲话。现也比喻沉闷的政治局面。
童牛角马 童牛:没有角的牛;角马:长角的马。比喻不伦不类的东西。也比喻违反常理,不可能存在的事物。
天马行空 天马:神马。天马奔腾神速,象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
土牛木马 泥塑的牛,木做的马。比喻没有实用的东西。
万马奔腾 成千上万匹刀在奔跑腾跃。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
乌白马角 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问羊知马 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问牛知马 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心猿意马 心意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形容心里东想西想,安静不下来。
乌头白马生角 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五马分尸 古代的一种酷刑,用五匹马分裂人的头和四肢。比喻硬把完整的东西分割得非常零碎。
鲜车怒马 怒:气势强盛。崭新的车,肥壮的马。形容服用讲究,生活豪华。
香车宝马 华丽的车子,珍贵的宝马。指考究的车骑。
下马看花 比喻停下来,深入实际,认真调查研究。
下马威 原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显示的威风,后泛指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威力。
野马无缰 没有拴上缰绳的野马。比喻任意行动,没有约束。
信马由缰 骑着马无目的地闲逛。比喻随便走走。
一马当先 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悬崖勒马 悬崖:高而陡的山崖;勒马:收住缰绳,使马停步。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意马心猿 形容心思不定,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
一马平川 平川:地势平坦的地方。能够纵马疾驰的一片广阔平地。指广阔的平原。
倚马七纸 比喻文章写得快。
倚马可待 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
阵马风樯 樯:船上用的桅杆。风中的樯帆,阵上的战马。比喻气势雄壮,行动迅速。
玉堂金马 玉堂:汉代殿名;金马:汉代宫门名,也称“金门”。旧时比喻才学优异而富贵显达。
仗马寒蝉 仗马:皇宫仪仗中的立马。象皇宫门外的立仗马和寒天的知了一样。比喻一句话也不敢说。
招兵买马 旧时指组织或扩充武装力量。后比喻组织或扩充人力。
指鹿为马 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獐麇马鹿 比喻举动匆忙慌乱的人。
竹马之友 指儿童时期的朋友。
走马看花 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走马上任 走马:骑着马跑;任:职务。旧指官吏到任。现比喻接任某项工作。
走马章台 章台:汉长安章台下街名,旧为妓院的代称。原指骑马经过章台。后指涉足妓间。
走马观花 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走马赴任 走马:骑着马跑;任:职务。旧指官吏到任。现比喻接任某项工作。
蛛丝马迹 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马蹄的印子可以查出马的去向。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指鹿作马 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同“指鹿为马”。
犬马之力 犹犬马之劳。表示心甘情愿受人驱使,为人效劳。
青梅竹马 青梅:青的梅子;竹马:儿童以竹竿当马骑。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马放南山 比喻天下太平,不再用兵。现形容思想麻痹。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匹马当先 〖解释〗一马当先。指冲锋在前。
鞍马劳神 见“鞍马劳顿”。
兵藏武库,马入华山 兵器藏进武库,军马放入华山。指天下太平。
兵慌马乱 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