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然若揭的意思及成语解释_昭然若揭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1.昭然若揭成语故事_成语“昭然若揭”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2.昭然若揭上一句是什么?
3.昭然若揭什么意思
4.昭然若揭褒义还是贬义
5.昭然若揭是贬义词吗
昭然若揭
昭然若揭 zhāo rán ruò jiē
释义:昭然:明显的样子;揭:原意为高举,现也指揭开。形容真相毕露,所有一切都已显现了出来。
出处:《庄子·山木》:“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原文:东海有鸟焉,其名曰意怠。其为鸟也,翂翂翐翐,而似无能;引援而飞,迫胁而栖,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食不敢先尝,必取其绪。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
大意:东海有一种鸟,名字叫意怠。说它是鸟吧,看上去好像不太会飞似的。必须要有领头的,它才跟着飞,休息的时候一定要挤在群里。从来不敢在队列的前边,也不敢在队列的最后边。有食物不敢抢先吃,必要吃剩下的。所以群里不会排斥它,外人也不会害它,使其免于灾难。长得很直的树木总是先被砍伐,甘甜的井水总是先要枯竭。如果你总是看上去很有才干,惊吓到才干普通的人;如果你看上去特别注重修养,彰显出那些修养不好的人的缺点;如果你毫不掩饰地炫耀自己,就像是举着太阳和月亮走路,你就免不了有麻烦。
昭然若揭成语故事_成语“昭然若揭”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的意思: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
成语出处:语出《庄子·达生》。
原文内容:有孙休者,踵门而诧子扁庆子曰:“休居乡不见谓不修,临难不见谓不勇;然而田原不遇岁,事君不遇世,宾于乡里,逐于州部,则胡罪乎天哉?休恶遇此命也?”扁子曰:“子独不闻夫至人之自行邪?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汝得全而形躯,具而九窍,无中道夭于聋盲跛蹇,而比于人数,亦幸矣,又何暇乎天之怨哉?子往矣!”孙子出,扁子入。坐有间,仰天而叹,弟问曰:“先生何为叹乎?”扁子曰:“向者休来,吾告之以至人之德、吾恐其惊而遂至于惑也。”弟子曰:“不然。孙子之所言是邪?先生之所言非邪?非固不能惑是。孙子所言非邪?先生所言是邪?
彼固惑而来矣,又奚罪焉!”扁子曰:“不然。昔者有鸟止于鲁郊,音君说之,为具太牢以飧之,奏《九韶》以乐之。鸟乃始忧悲眩视,不敢饮食。此之请以己养养鸟也。若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浮之江湖,食之以委蛇,则平陆而已矣。今休,款启寡闻之民也,吾告以至人之德,譬之若载鼷以车马,乐鴳以钟鼓也,彼又恶能无,惊乎哉!”
典故内容:
春秋时,鲁国有一个名叫孙休的人,经常同他老师扁庆子在一起议论修身处世的学问。一天,他登门拜访扁庆子说:“我的命运真不好,我住在乡里,没有人说我修养差;遭到危难,没有人说我不勇敢;但是我耕种田地也没遇上个好年景,事奉国君也不遇上好世道,就好像我被被乡里的人摒弃,被州郡的人放逐一样。我究竟是什么地方得罪了老天?才遭到这样的厄运?”
听了孙休的话,了解孙休的扁庆子非常同情,安慰他说:“你难道没有听过圣人的做法吗?他忘记在内的肝胆,排除在外的耳目,自在地徘徊于尘世之外,并逍遥于无为之始。这叫做有所作为而不居功,培养成长而不主导。”
话题一转,扁庆子谈到了孙休:“现在你夸耀聪明来惊吓愚人,修养德行来凸显污秽,到处张扬,好像举着日月走在路上。你还能够保证你的身体,拥有九窍,没有半途损伤,变成耳聋、眼瞎、脚跛,又生儿育女,享天伦之乐,这不是已经很好了,已经很了。你怎么还有时间抱怨老天呢?别想那么多了,回去吧!”
昭然若揭上一句是什么?
“昭然若揭”昭然:清楚、明白。揭:高举。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形容事情的真相或本质都已被披露出来,大白于天下。
这则成语来源于《庄子·达生》: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春秋时期,鲁国人孙休常同老师扁庆子议论修身处世的问题。
一天,他刚进门就抱怨:“我的命真不好。种庄稼吧,收成不好;做官吧,君主又不贤明,不赏识我;我现在被放逐到乡间,还要被乡官嘲讽。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上天要如此惩罚我?”
听完孙休的抱怨,扁庆子安慰道:“你不知道圣人是如何确定自己的行为的吧?他们很清高,所以能做到忘记腹中肝胆的存在,对外界发生的事不闻不问,心中坦坦荡荡,没有杂念,如同生活在世外。”
接着,扁庆子话锋一转:“但是你满脑子想的都是凡夫俗子所关心的事情,把自己的欲望和才能明显地表现出来,就象高举著太阳和月亮走路一样,清楚又明白。这又怎么能和圣人相比呢?你身体健康,不是聋子、瞎子、跛子,有儿有女,跟他们生活在一起不是很好吗?你还有什么可报怨的?所以我劝你赶快回家去吧,别再费精神啦!”
昭然若揭什么意思
上一句是:爱国之枕。
意思是:热情的爱国之心。
出处: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七七回:爱国之忱,昭然若揭。
译文:热情的爱国之心,现在全部揭开。
重点词汇:昭然若揭
[成语解释]昭然:明显、显著的样子;揭:原意为高举,现也指揭开。形容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
[典故出处]近现代·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七七回:承电示撤消军院,爱国之忱,昭然若揭。
译文:热情的爱国之心,现在全部揭开。
[近义词]彰明较著、众目昭彰
[反义词]真伪莫辨
[常用程度]常用
[感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近义词:彰明较著
[成语解释]彰、明、较、著:都是明显的意思。指事情或道理极其明显,很容易看清。
[典故出处]《史记·伯夷列传》:“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译文:这几个例子是最典型,最能说明问题的了。
[近义词]显而易见、昭然若揭
[反义词]模棱两可、语焉不详
[常用程度]常用
[感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昭然若揭褒义还是贬义
昭然若揭的意思安是形容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
一、成语释义
昭然:明显、显著的样子;揭:原意为高举,现也指揭开。如同高举着日月般地明白清楚。形容含义或真相非常清楚,显而易见。
二、成语用法
1、形容含义或真相非常清楚,显而易见。
用在清楚呈现的表述上。例:他的恶行昭然若揭,岂容诡辞狡辩!他最近对你的态度突然变得很殷懃,巴结你的心态昭然若揭。对於此案,他所持的态度已昭然若揭,我们得设法拉拢更多的赞成票。
2、作谓语、定语;指已经很明白。
他图谋公司经营权的野心,早已昭然若揭,现在如此遮掩,岂非欲盖弥彰?对於此案,他所持的态度已昭然若揭,我们得设法拉拢更多的赞成票。
三、成语昭然若揭造句
1、巴萨的急躁昭然若揭,而客队甚至开始试探性地攻入对方半场。
2、本子的第二页赫然是“昭然若揭”几个大字。
3、崇大爷给盈盈和加加讲了“昭然若揭”的故事。
4、但在2009年的春季,家族的和策略已经昭然若揭。
5、法国在野党政客蜂拥赶赴瓜德罗普以“表示团结”,他们欲在本土制造事端的用心昭然若揭。
6、浩坦苏木中学的苗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昭然若揭”。
7、既然沃格林欣然的接受了大体上可以被天主教所定义的,“本质主义的基督教”,那么他为何责难灵知主义也就昭然若揭了。
8、节目的真实意图在其剪辑后昭然若揭。
9、尽管这一问题对社会的严重影响已昭然若揭,但还是同过去的争论一样,吵不出任何结果。
10、康康写不出成语“昭然若揭”,因此语文考试只考了98分。
11、目前的谷歌搜索中,你的搜索数据毫无隐秘可言,但凡有人想要洞悉这些数据,只需偷偷监听你的连接,你的诸般作为立刻昭然若揭。
昭然若揭是贬义词吗
昭然若揭是贬义词,是一个成语,昭然:明显、显著的样子。揭:原意为高举,现也指揭开。意思是形容真相毕露,所有一切都已显现了出来。昭然若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
昭然若揭造句
1、谈到这里,他的险恶用心昭然若揭。
2、承电示撤消军院,爱国之忱,昭然若揭。
3、对于此案,他所持的态度已昭然若揭,我们得设法拉拢更多的赞成票。
4、他最近对你的态度突然变得很慇懃,巴结你的心态昭然若揭。
5、日本侵华的野心,昭然若揭。
昭然若揭是一个带有贬义的成语,属于贬义词。
1、读音:zhāo rán ruò jiē。
2、释义:形容真相毕露,所有一切都已显现了出来。
3、出处:最早出自先秦·庄周《庄子·山木》——“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4、引证:清· 吴棠《杜诗镜铨》序——“读诗者,息众说之纷拿,仰光焰之万丈。而杜公真切深厚之旨,益昭然若揭焉。”
5、词性:含贬义。
6、结构:偏正式成语。
7、近义词:彰明较著、众目昭彰。
8、反义词:真伪莫辨。
成语造句
1、我和他之间这天与地的云泥之差,昭然若揭。
2、谈到这里,他的险恶用心昭然若揭。
3、他接受赃款的全过程被监控录像录下来了,罪行昭然若揭。
4、对于此案,他所持的态度已昭然若揭,我们得设法拉拢更多的赞成票。
5、当时我们已掌握到他的犯罪证据,加上他冒险循非法途径潜逃,用心已是昭然若揭,他除了认罪已别无选择。
6、他最近对你的态度突然变得很殷勤,巴结你的心态昭然若揭。
7、纵观中国历史,文明发达之迹,昭然若揭。
8、我的野心昭然若揭,不过我很低调,我才不会让人发现我的宏图大志。
9、谁是行凶者以及取怎样的补救措施,随即昭然若揭。
10、事情既然已经昭然若揭,自然要有所流露。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