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雌黄的由来

2.雌黄的比喻意义

3.雌黄是什么?

4.信口雌黄中的“雌黄”是什么意思

5.形容撒谎的成语

6.黄侃的惟以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的全文

读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_妄下雌黄

形容撒谎的成语有:信口雌黄、信口开河、夸夸其谈、妄下雌黄、胡言乱语。

1、信口雌黄[ xìn kǒu cí huáng ]:信:任凭,听任;雌黄:即鸡冠石,**矿物,用作颜料。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造句:我们做事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要听信一些人的信口雌黄。

2、信口开河[ xìn kǒu kāi hé ]: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造句:领导干部讲话要慎重,切不可信口开河。

3、夸夸其谈[ kuā kuā qí tán ]: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造句:这件事我们没做过却夸夸其谈,结实际去做了却一败涂地,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纸上谈兵是不行的。

4、妄下雌黄[ wàng xià cí huáng ]:乱改文字,乱发议论。

造句:对于心理学我是一窍不通,所以不敢对这篇文章妄下雌黄。

5、胡言乱语[ hú yán luàn yǔ ]: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造句:单凭他那空口无凭的胡言乱语,我们是不会相信的。

雌黄的由来

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自序》 :

颜之推曰:“观天下书未徧,不得妄下雌黄。”《家训勉学篇》。此虽名言,其实难副。然董遇谓:“读书百徧,而义自见”,《魏志?王朗传》注。

释义:

颜之推说:“在没有把天下的书读遍之前,不得妄下结论。”?这虽然是名言,但很难做得到。而董遇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雌黄的比喻意义

雌黄的由来:雌黄的名字来源于其颜色和用途。在古代,人们用雌黄来纠正书写错误,就像现代人使用修正液一样。

雌黄,化学成分是三硫化二砷(As2S3),是一种半透明、橙**的矿物。它在古代就被人们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文字书写和绘画方面。雌黄的名称来源于古代人们对它的颜色和用途的认知。

在古代汉语中,雌黄被用来形容涂改文字或随口乱说的行为,因此有了“妄下雌黄”和“信口雌黄”的说法。

雌黄的矿物名称为三硫化二砷,其颜色鲜艳,具有半透明特点。在自然界中,雌黄经常与雄黄相伴出现,人们因此将它们称为“鸳鸯矿物”。雌黄的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良好的杀菌和杀虫效果,因此在古代就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中。

在古代,人们用雌黄来涂改文字,因为它可以轻易地覆盖在纸张上的原有文字上,而且不易褪色。当时,人们将雌黄磨成粉末,加入水后涂在纸上,可以有效地覆盖和修改错误。这种方法在古代书法和文献保存中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雌黄还被用于绘画,为画作增添鲜艳的色彩。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雌黄的应用例子比比皆是。如《颜氏家训·勉学篇》中就有“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的句子。这句话意味着,在读书尚未全面了解的情况下,不能随意批评和修改他人的作品。这里的“妄下雌黄”就是指随口乱说或乱发议论的行为。

总的来说,雌黄作为一种矿物,在我国古代有着广泛的应用。它的名字来源于古代人们对它的颜色和用途的认知,同时在文化和历史中承载了丰富的内涵。虽然现在雌黄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已经大大减少,但是了解雌黄的由来仍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古代文化。

雌黄是什么?

雌黄的比喻意义是指随意更改、颠倒黑白或轻率发表言论的行为。

雌黄这个比喻源于中国古代的书画修正技术,雌黄是一种**的矿物颜料,可制颜料、褪色剂等,常用于修改错别字或瑕疵。古代常用来涂改文字,故称乱改文字、胡乱评论为妄下雌黄,称随便乱说为信口雌黄。因此,当人们用雌黄来比喻某种行为时,通常意味着这种行为类似于随意涂改书画,缺乏严肃性和准确性。

雌黄这个比喻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使用。人们常常用雌黄来形容某人或某组织随意更改事实、歪曲真相或轻率发表言论的行为。这种行为往往导致信息混淆、误导公众,甚至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因此,雌黄的比喻意义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暗示这种行为是不负责任、不严谨的。

比喻的由来:

1、生活经验:比喻往往源于人们的生活经验和观察。通过将两种或多种看似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人们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并通过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这种比喻方式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想象力。

2、文化传统:许多比喻都源于文化传统和历史文化背景。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等都为比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些比喻经过世代相传,成为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修辞手法:比喻作为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比、象征、暗示等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丰富语言的表达层次,增强语言的艺术效果。

4、创新思维:人们在交流过程中,往往会运用创新思维来创造新的比喻。这些比喻常常具有独特的意象和寓意,能够形象地表达某种观点、情感或体验。创新思维的运用使比喻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丰富和发展了语言文化。

信口雌黄中的“雌黄”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雌黄是什么意思 古人用雌黄来涂改文字,因此称乱改文字、乱发议论为妄下雌黄,称不顾事实、随口乱说为信口雌黄

.

很高兴为你解答!

如有不懂,请追问。 谢谢!

问题二:信口雌黄中的雌黄是指什么 信:任凭,听任;雌黄:是一种单斜晶系矿石,主要成分是三硫化二砷,有剧毒,**矿物,用作颜料。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意为随口更正不恰当的话,后指不顾事实,随口乱说或妄作评论。

问题三:雌黄的用途 在中国古代,雌黄经常用来修改错字见《梦溪笔谈?卷一?故事一》:馆阁新书净本有误书处,以雌黄涂之。尝校改字之法:刮洗则伤纸,纸贴之又易脱,粉涂之则字不没,吐数遍方能漫灭。唯雌黄一漫则灭,仍久而不脱。古人谓之铅黄,盖用之有素矣。。因此,在汉语环境中,雌黄有篡改文章的意思,并且有着“胡说八道”的引申义,如成语“信口雌黄”。除了修改错字,雌黄作为一种罕见的清晰、明亮的**颜料还被东西方的文明长期用于绘画。在东方,敦煌莫高窟壁画使用的**颜料里面就有雌黄的存在;在西方,雌黄也一直在碾碎之后作为颜料用于画画。由于雌黄具有强烈的毒性,加之和石墨以及铜基颜料不能很好的共存,在西方,镉黄和其他染料在19世纪之后逐渐替代雌黄在这个用途上的应用。但是中国的国画仍然有使用雌黄。在中国古代,雌黄还是一种中药。《神农本草经》里面将雌黄列为中品,其他古代医药书籍也有雌黄入药的记载,雌黄可用作杀虫、解毒、消肿等。但是,在现代的医疗活动里面,很少见到使用雌黄的记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也已经不再将雌黄列入中药材名录。在现代,雌黄被主要用于制造砷和砷的化合物。砷是一种在半导体产业和制革工业有着重要用途的类金属。

问题四:信口雌黄,是什么意思? 信口雌黄

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用法说明跟“信口开河”不同。“信口雌黄”侧重于不顾常理、抹杀事实,语意较重;“信口开河”侧重于随口乱说、不负责任。

问题五:信口雌黄中的“雌黄”是什么意思 古人用雌黄来涂改文字,因此称乱改文字、乱发议论为妄下雌黄,称不顾事实、随口乱说为信口雌黄

.

很高兴为你解答!

如有不懂,请追问。 谢谢!

问题六:雄黄和雌黄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雄黄属于解毒杀虫药,别名黄食石。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二砷,体外试验对多种皮肤真菌,化脓性球菌,肠道致病菌,耻垢杆菌,人型和牛型结核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雌黄,即鸡冠石。主要成分为硫化亚砷,即三硫化二砷。橙**,有毒,可做颜料。这是两种不同的东西。

问题七:雄黄,雌黄有什么区别 化学分析: 雄黄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二砷,化学式As2S2 并含少量其它金属盐.雌黄主要成分是三硫化二砷 ,化学式As2S3.雌黄的矿物与雄黄的常常混在一起.

形容撒谎的成语

一、“雌黄”在此处的意思是:**矿物,用作颜料。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

二、“信口雌黄”的意思是:不顾事实,随口乱说或妄作评论。

三、出处:晋·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白话释义:

王衍,字夷甫,能言善辩,感觉别人讲的经义玄理中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立刻就要进行批驳更改,(大家见王衍这样喜欢更改别人的言论)于是便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口中雌黄”。

扩展资料

一、近义词:

妄下雌黄 [ wàng xià cí huáng ]?

释义:不按客观标准,任凭己意,乱改文字,乱加评论。雌黄:旧时删改文字用的涂料。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校定书籍;亦何容易?自扬雄、刘向;方称此职耳。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

翻译:校阅书籍,谈何容易?只有扬雄、刘向这样的人,才有资格任职,天下的书没有看遍,不能够乱改文字、乱加评论。

二、反义词:

信而有征?[ xìn ér yǒu zhēng ]?

释义:信:确实;征:征验,证据。可靠而且有证据。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八年》:“君子之言,信而有征。”

翻译:君子说的话,必须要有可靠的证据。

黄侃的惟以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的全文

形容撒谎的成语有信口雌黄、信口开河、夸夸其谈、妄下雌黄、胡言乱语、鬼话连篇、讹言谎语、谎话连篇等。

成语解析

一、信口雌黄

解释:信:任凭,听任;雌黄:即鸡冠石,**矿物,用作颜料。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出自:冯德英《迎春花》第二十一章如果孙俊英按事实讲也没有什么,但是她加油添醋,信口雌黄,凭空捏造,极尽诬蔑挑拨之能事。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二、信口开河

解释: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九回:“村老老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底。”

三、夸夸其谈

解释: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你那里休聒,不当一个信口开合知。”

白话文:“你那里休烦,不在一个随口开合知。”

四、妄下雌黄

解释:乱改文字,乱发议论。

出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校定书籍,亦何容易?自扬雄刘向方称此职耳。观天下书未徧,不得妄下雌黄。”

白话文:“校定书籍,多么容易?从扬雄型方称这个工作了。观天下的书还没普遍,不得任意修改。”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五、胡言乱语

解释: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这二老汉,各人好与三十棒。何故?一个说长说短,一个胡言乱语。虽然如是,且放过一著。”

白话文:“这两个汉,每个人喜欢与三十棒。为什么?一个说长对短,一个胡言乱语。但是像这样,而且放超过一个显著。”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贬义,形容说话没根据

百度百科-信口雌黄

百度百科-信口开河

百度百科-夸夸其谈

百度百科-妄下雌黄

百度百科-胡言乱语

黄侃(1886—1935),湖北蕲春青石岭大樟树人。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初名乔鼐,后更名乔馨,最后改为侃,字季刚。

一、生平

黄侃,字季刚,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和音韵学家,与章太炎先生并称“国学大师”、“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承前启后人”。同时,他又是一位早期农民运动的活动家、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祖籍湖北蕲春,幼承家学而聪颖过人。七岁时即作诗曰:“父为盐茶令,家存淡泊风”,(其父曾任四川盐茶道、成都知府等职,为官清正廉明,有“黄青天”之誉),可谓语出惊人。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中秀才。1903年,黄侃15岁时考入武昌文华普通中学堂(现华中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校即与同乡田桐、黄安(今红安)董用威(即董必武)、湖南桃源宋教仁等同学议论时政,批评当局,宣传反清、反君主专制等革命思想,因此被开除学籍。后以故人之子的身份去见当时的湖广总督张之洞(其父黄云鹄曾与张之洞相往来),张赏识其才,乃资助其官费留学日本。不久,黄侃即在日本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1906年前后,黄侃曾先后在《民报》上发表《哀贫民》、《哀太平天国》等一系列文章,鼓吹革命。其在《哀贫民》一文中,以家乡农民为例,叙述了劳苦大众在残酷的封建制度压榨下,过着“羹无盐、烧无薪,宵无灯火,冬夜无衾”的悲惨生活状况,对贫苦农民寄以无限同情。文中还明确指出:“富人夺之而我乃贫”,提出要解决贫富不均,必须革命。值得称道的是,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年方十几的黄侃,能注视农村实际,提出农民问题,鼓吹农民革命,的确是难能可贵的。1907年,他又在《民报》第18期上发表《论立宪党人与中国国民道德前途之关系》一文,历数立宪党人“好名”、“竞利”,指出他们讲立宪,“无非希冀权位,醉心利禄而已矣!”政治上的堕落,势必给国民道德带来极坏的影响,以致亡国。文中还论及革命党人要在道德行为上同立宪派泾谓分明,否则“德不逮而民无援”,国事将不堪问,这既是对改良派的针砭,也是对革命派的砥砺,同时也正是黄侃的性格、精神和做人标准的自白。

1910年,由于同盟会的活动,国内各地革命力量蓬勃兴起,湖北革命党人函促黄侃回国举事。黄侃回国后,再三分析当时的情势,他吸取了湖南起义失败的教训,认为举事时机尚未完全成熟,当务之急是做好宣传发动的准备工作。于是,他深入鄂皖边孝义会中发动群众,并将孝义会改组为“崇汉会”,到农民群众中组织演讲,宣传民族大义和中国危急情状,听众常聚集千余人。他的足迹遍及鄂东蕲春、黄梅、广济、浠水、英山、麻城以及皖西宿松、太湖等两省八县的广大穷乡僻壤,号召人民组织起来,以国家兴亡为己任,推翻清廷的统治,成为著名的群众领袖。

1911年初,武汉革命文学团体“文学社”成立,社员都是新军和社会各界的革命中坚,黄侃不但力举其事,而且还亲自审定了会章。同年7月某晚,文学社机关报《大江报》主笔、黄侃同乡詹大悲设便宴款待黄侃,并与之商谈时政。酒后,黄侃针对当时一些改良派提出的什么“和平改革方案”,愤然提笔为《大江报》撰写时评,标题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署名“奇谈”。大悲叫绝!次日,此文见报,震撼江城,清廷惶惧,很快以“宗旨不纯,立意嚣张、淆乱政体”的罪名,查封了《大江报》,并将詹大悲及该报副主笔何海鸣逮捕入狱。由于詹大悲在狱中坚持说时评系自己所作,故黄侃得以脱险。

《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这一著名时评,大大激发和鼓舞了革命新军及各地人民群众的士气和义愤,成为后来著名武昌起义的导火线。

黄侃为人尤重大节,爱憎分明。1915年,章太炎先生因反对袁世凯而被幽禁在北京钱粮胡同某宅内,黄侃闻悉后,曾两次晋京探望,后来索性以“研究学问”为名,搬入章太炎被禁处。但未过多久,便被警方逐出。黄侃气愤至极,以绝食表示抗争。其时,他的另一位尊师刘师培,后来成为“筹安会”六君子之一,1915年,在北京召集学术界知名人士开会,动员黄侃等人拥戴袁氏称帝,话未说完,黄侃即起立?目,严词拒绝之,并气愤地说:“如是,请先生一身任之!”说完拂袖而去。到会的众人亦随之而散。

黄侃和董必武不仅是老同学,而且是好朋友。他尤其推崇董必武的斗争精神,积极支持董必武的革命活动。1921年,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夕,为解决会议代表的住宿问题,董必武曾找他联系。他便亲自写信给当时在上海法租界博文女子学校任校长的夫人黄绍兰,让参加“一大”的、董必武等十名代表以“北京大学暑旅游团”的名义,住宿在博文女子学校。

黄侃一向为人正派,从不趋炎附势。南京国民执政时期,其同盟会故友多系国府显贵,他耻与往来。惟有居正当时受蒋介石软禁,形单影只,不胜苦楚,旁人躲之不及的时候,他却常至居正囚地,与其谈心解闷。后来居正东山再起,复登高位之后,他竟不复往见!居正念他的友情,亲赴量守庐诘问他为何不再来玩,他正色答道:“君今非昔比,宾客盈门,权重位高,我岂能作攀附之徒!”

黄侃师事国学大师章太炎,擅长音韵训诂,兼通文学,历任北京大学、东南大学、武昌高等师范、金陵大学等校教授。一生治学勤奋,以愚自处,主张“为学务精”、“宏通严谨”。章太炎以太平天国为例,谑封黄侃为“天王”。

1919年,胡适海外学成归国,任教北大,发起,暴得大名。胡适的横空出世,黄侃生平最得意的、寄以厚望的高足傅斯年很快就倒向了新文学的阵营。据说黄侃每次上课,总要先骂一通胡适,这才正式讲学。

黄侃曾与胡适同在北大讲学。在一次宴会上,胡适偶尔谈及墨学。黄侃说道:“现在讲墨学的人,都是些混帐王八!”胡适赧然。黄侃又骂道:“便是适之的尊翁,也是混帐王八。”胡适大怒。黄侃却大笑道:“且息怒,我在试试你。墨子兼爱,是无父也。你今有父,何足以谈论墨学?我不是骂你,不过聊试之耳!”举座哗然大笑。

黄侃个性轻狂,一生结婚九次,报刊曾有“黄侃文章走天下,好色之甚,非吾母,非吾女,可妻也”之说。章太炎的夫人汤国梨曾回忆黄侃骗婚黄绍兰一事,致其一生流离失所,直斥黄为“无耻之尤的衣冠禽兽”,“ 小有才适足以济其奸”。

1914年秋,应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9年后,相继执教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昌中华大学、北京大学、东北大学、南京中央大学等校,讲授词章、训诂及经史之学,前后凡22年。其间,他关心国家大事,爱国之情,一如既往。1914年,袁世凯幽禁反对复辟帝制的章太炎于北京,他至禁室与章同住,以示抗议。其师刘师培借研究学术之名,邀请学术界知名人士开会,动员拥袁称帝,他愤然相斥而退会,与会者亦随散。“九·一八”事变发生,他拍案作《勉国人歌》:“四百兆人宁斗而死兮,不忍见华夏之为墟。”号召全国民众奋起御敌。

黄侃治学勤奋,以愚自处,主张“为学务精”、“宏通严谨”。他重视师承,但不墨守师说,常以“刻苦为人,殷勤传学”以自警。虽是名声赫赫之学者,且身体虚弱,仍致力学术而不倦,“惟以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发愿50岁后才著书。所治文字、声韵、训诂之学,远绍汉唐,近承乾嘉,多有创见,自成一家。在音韵学方面对古音作出了切合当时言语实际的分类。晚年主要从事训诂学之研究。黄侃著作甚丰,其重要著述有《音述》、《说文略说》、《尔雅略说》、《集韵声类表》、《文心雕龙》、《日知录校记》等。

1935年,黄侃五十大寿,章太炎亲赠他一副对联:“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成好著书。”,希望他能写作,同年10月8日,黄侃因饮酒过量,吐血而死。章太炎因联句竟成谶语,悔痛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