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人常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最初指的是

2.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

3.得饶人处且饶人处处得饶人的典故

4.古人常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最早指的是

5.正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是什么意思

6.“得饶人处且饶人”上半句霸气外露,为何这样说?

7.古人常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最早说的是什么故事

得饶人处且饶人的典故出处_得饶人处且饶人上一句是什么意思

〖成语〗: 得饶人处且饶人

〖拼音〗: dé ráo rén chù qiě ráo rén

〖解释〗指做事不要做绝,须留有余地。

〖出处〗《唾玉集·常谈出处》:“蔡州褒信县有道人式棋,常饶人先,其诗曰:‘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古人常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最初指的是

“饶人处且饶人”是一句古话,意思是在有机会原谅别人的时候,就应该原谅别人。这句话的背后有很多故事和寓言,其中最著名的故事是《左传》中的“穆公问政”故事。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722年,鲁国国君穆公问政于其大夫管仲。管仲提出了一系列治国方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饶恕”,他说:“人之有过,不问其所由来,而以其所为过,责之以法,是谓伐罪。人之有过,问其所由来,原其情,改其过,使之自新,是谓赦过。”也就是说,对于犯错的人,不仅要惩罚他们,更要了解他们为什么会犯错,并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

穆公非常赞赏管仲的治国方略,但是他却提出质疑,问道:“饶人之过,岂不是纵容他们吗?”管仲回答说:“不是的,饶人之过,是为了让他们有机会改正,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惩罚他们,他们就没有机会改正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在适当的时候饶恕别人,并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别人犯错时,我们可以选择原谅他们,帮助他们改正错误;而不是一味地责备和惩罚他们。这样既可以减少矛盾和冲突,也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

古人常说的得饶人处且饶人在最早期是指古人在下棋的时候要宽容他人,但现在直接用来指要宽容、体谅别人,尽量宽恕别人;还指做事不要做绝,须留有余地。

该成语出自于《唾玉集·常谈出处》:"蔡州褒信县有道人式棋,常饶人先,其诗曰:'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拓展造句:

这群顽主压根儿就没有得饶人处且饶人的雅量,倒是一贯认真贯彻落实伟大领袖“宜将剩勇追穷寇”。

你要允许别人偶尔自我感觉良好。你不要吹嘘,而要承认自己也有缺点。你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如果你想树敌,你就处处打击别人。如果你想得到朋友,你要得饶人处且饶人。

得饶人处且饶人处处得饶人的典故

冤冤相报何时了

冤冤相报何时了,比喻做事不要做绝,须留有余地,也不要与人结怨,理解是相互的,误解也是相互的。

作者

俞文豹

唾玉集·常谈出处

原诗出处红楼十二曲佛典故事

诗词原文

古人云:“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

原诗出处

俞文豹《唾玉集·常谈出处》:“蔡州褒信县有道人式棋,常饶人先,其诗曰:‘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五:但行刻薄人皆怨,能布恩施虎亦亲。奉劝人行方便事,得饶人处且饶人。

红楼十二曲

飞鸟各投林

为官的,家业凋零。(湘云)

富贵的,金银散尽。(宝钗 )

有恩的,死里逃生。(巧姐)

无情的,分明报应。(妙玉)

欠命的,命已还。(迎春)

欠泪的,泪已尽。(黛玉)

冤冤相报实非轻。(秦可卿)

分离聚合皆前定。(探春)

欲知命短问前生。(元春)

老来富贵也真侥幸。(李纨)

看破的,遁入空门。(惜春)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凤姐)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

古人常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最早指的是

大家应该在很多地方都有听过“得饶人处且饶人”这句话,虽然日常中被提起的比较少,但绝不会陌生。得饶人处且饶人的意思是待人宽容,为自己留有余地,相信也是不少朋友为人处世的信条,在生活里如果能谨记此话,的确会帮到我们很多。不知道大家好不好奇,这句话背后的一些典故故事,以及出处,要是想了解看看的话,相信下文能给你带来答案,就不要错过啦。

1、“得饶人处且饶人”出处

大家在观看古装剧的时候,总能听“得饶人处且饶人”到这句话。实际上如果追根溯源可以发现,这句话实际上出自打油诗《唾玉集》:

“烂柯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唾玉集》中关于“得饶人处且饶人”,还有一个流传甚广的典故。相传这个打油诗,出自一个精通棋艺、云游四方的老道士。

相信大家都知道下棋的时候,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获胜,所以就很容易产生争执,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矛盾。原本交情特别好的朋友,甚至也会因为下棋而矛盾丛生。

据说这位棋艺高明的老道士,每次与人下棋的时候都会故意让对方先走几步,这样即使他赢棋,别人也会心服口服。由于这位老道的棋艺十分高明,而且棋风也颇有大将之风,所以他深受世人的称赞。

据民间流传,老道士后来因病去世,但是在死前曾委托村人为他料理后事。但后来村民为他改葬时发现,老道墓中只存一件衣服。

后来这事逐渐传开之后,人们都认为这个老道并非凡人。目前,关于这个老道的记载,仅存于《唾玉集》中诗一首。

2、自出洞来无敌手

“烂柯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这两句诗的大意为老道棋艺高明,诀妙、通神写出了老道在下棋的时候,总是能未卜先知并神机妙算。“一局曾经几度春”则是一种虚构写法,一局棋下了几年多不知晓,只有神仙下棋才能不知岁月。

据史料记载,西晋时期樵夫王质,在进山砍柴之后不知不觉就迷路了。当他兜兜转转之时却看到有人在下棋,于是他就直站在一旁观看。当下棋人一局终了之时,有人提醒他应该早点回家了。当他缓过神来却发现,木制斧柄早已经腐烂了。

当他匆忙赶回家时却发现,眼前的一切都十分陌生,他的家也早已经不知去处。在一番打听之后才知道,原来时间已经过去100多年。

正所谓“山中只一日,世上已百年”,而老道棋艺高明、棋风坦荡,恐怕也是那山中的神仙。老道经常下棋的石室山,后来被人们称为“烂柯山”,而“烂柯”又成为了围棋的代称。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就曾如是说:“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实际上就是引用了这个典故。

笔者认为,《唾玉集》中的这首诗,每一句都大有来头并内涵深刻。“烂柯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前两句诗歌描绘出了老道棋艺高明,同时也写出了他如神仙一般,否则也不可能“一局曾经几度春”。

而“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出洞”二字说明老道来自神仙洞府,否则也不会拥有过人的围棋妙招。

最重要的是这位围棋高手,还有“得饶人处且饶人”的品性。“自出洞来无敌手”经过不断演化,后来变成了绿林好汉的口头禅。

结 语

古代社会中出现的每一句俗语,其实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当然也有很多俗语是老百姓的期望,他们希望有一个类似于神仙的老者,这样就可以帮助他们实现愿望。

“得饶人处且饶人”是一种道德标准,同时也是古代人做事的度量衡。

每个生活在社会中的老百姓,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都希望遵守和平相处的原则。但只要是有人在的地方就会有矛盾,但是发生矛盾之后如何处理,才是证明一个人是否高尚的重要标准。

正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是什么意思

古人常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最早指的是下棋。

得饶人处且饶人”这句俗语的出处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俞文豹所著的《唾玉集·常谈出处》,里面有一首打油诗:“烂柯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传闻那位云游四方的老道士是下围棋的高手,可是他每一次下棋都会让对手先走一步。老道士临终前将自己的身后事托付给了村里的一个老头,老头照办了。

宋代诗人蔡元厉·古诗《绝句·烂柯真诀妙通神》也有提到,全诗的意思是棋道之中的奥妙是很神奇的,一局棋曾经经历很长岁月,虽然自当出道以来没有遇到对手,当饶人的时候,就要饶恕别人。

“得饶人处且饶人”上半句霸气外露,为何这样说?

冤冤相报何时了,比喻做事不要做绝,须留有余地,也不要与人结怨,理解是相互的,误解也是相互的。

诗词原文

古人云:“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

原诗出处

俞文豹《唾玉集·常谈出处》:“蔡州褒信县有道人式棋,常饶人先,其诗曰:‘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五:但行刻薄人皆怨,能布恩施虎亦亲。奉劝人行方便事,得饶人处且饶人。

扩展资料

附:据宋·姚宽《西溪丛语》记载:尝有道人善棋,凡对局,率饶人一先,后死于褒信,托后事于一村叟,数年后,叟为改葬,但空棺衣衾而已。道人有诗云:"烂柯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译:

曾经有个道士擅长下棋,凡是与别人下棋,总是让人家先走一步,这个道士后来死在褒信县,死时对一个村里的老头托付死后的事情。几年后,这个老头遵照嘱托为道士改葬,打开坟墓见到的只是空空的棺材和衣服罢了。当年道士曾经有诗说:“烂柯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另:“烂柯”应指围棋。(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而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尽烂。既归,无复时人。——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引用此典故:“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百度百科-冤冤相报何时了

百度百科-得饶人处且饶人

古人常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最早说的是什么故事

这上半句就是?自出洞来无敌手?,意思就是出来闯荡根本遇不到对手,自己就是最牛的那个人。这样一句自然是霸气外露,有些绿林好汉也常常喜欢使用这句话。

得饶人处且饶人?这句话的出处是一名道士所作的《唾玉集》,它的完整版本是这样的:

烂柯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这名老道士他擅长围棋,喜欢游历四方,结交不同的人,看不同的故事,也经常有人跟他切磋围棋的技艺。一般人下围棋的时候,都是喜欢求胜,有时候为了胜利还会产生口角矛盾,而这位老道士却很有大将风,他下棋的时候总是让对手先走几步,这样放水的状态再赢棋,对手自然会心服口服,对他的棋艺和为人都很敬佩。

他的这首打油诗第一句?烂柯真诀妙通神?,就表明了他特别擅长下围棋,拥有神仙一般的技术,其中?烂柯?2个字,就是引用了樵夫烂柯的典故。在记载之中,西晋时期有一个叫做王质的樵夫,他在上山砍柴的时候迷了路,然后无意中碰到了有人在下围棋,他就被围棋吸引,在一旁如痴如醉的观看。在下棋之人结束对局之后,旁边有人提醒他该早些回家了。

这名樵夫缓过神儿来,才发现他斧子的斧柄已经腐烂了,而他赶回家的时候,却惊奇的得知时间已经过去100多年了,这就是?山中一日,世间百年?。也正因如此,?烂柯?也变成了围棋的别称。

由此,可以看出这位老道士跟传说中的神仙差不多,他也配得上?自出洞来无敌手?这一句霸气的话,这是对他实力的真实写照,而后面那句?得饶人处且饶人?又写出了他高贵的品性,这句话也成了很多人做事的道德标准。

那句霸气的?自出洞来无敌手?,就被豪爽的绿林好汉拿了去,用来形容自己的实力非凡。

古人常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最早说的故事是:下棋。古人常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是指体谅别人,尽量宽恕别人,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绝了。

“得饶人处且饶人”这句俗语原来是指下围棋的让先。南宋学者姚宽所著《西溪从语》中有“善棋道人”的条目,载之甚详:“蔡州褒信县有棋师闵秀才说:尝有道人善棋,凡对局,率饶人一先。后死于褒信,托后事于一村叟。数年后,叟为改葬,但空棺衣衾而已。道人有诗云:'烂柯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关于得饶人处且饶人的造句

1、这群顽主压根儿就没有得饶人处且饶人的雅量,倒是一贯认真贯彻落实伟大领袖“宜将剩勇追穷寇”。

2、不过头点地,得饶人处且饶人。

3、四贪词气,莫使强梁逞技能,挥拳颗袖弄精神。一时怒发无名穴,到后忧煎祸及身。莫太过,免灾循,劝君凡事放宽情。合撒手时须撒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4、俗话说:不吃馒头争(蒸)口汽,俗语又说:得饶人处且饶人。体察人情世故,品味冷暖人生,这样的生活才更精彩,懂得圆通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