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居安思危的出处_成语居安思危的出处是哪个

       成语居安思危的出处的今日更新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它涉及到许多方面。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成语居安思危的出处的最新动态,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帮助。

1.安居思危的危是什么意思 安居思危意思简单介绍

2.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是什么意思?

3.成语连龙: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

4.“居安思危”的意思是什么?

成语居安思危的出处_成语居安思危的出处是哪个

安居思危的危是什么意思 安居思危意思简单介绍

       1、居安思危(jū ān sī wēi)是一个成语,指处在安定的环境中,也要想到可能产生的危难和祸害。危:危险;不安全(跟“安”相对)。

        2、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居安思危”。

        3、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是什么意思?

       居安思危的出处是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

       当时,晋国的卿士魏绛向晋悼公提出了一个意见,认为人们应该在平安无事的时候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险,以便在危险真正到来时做好准备。晋悼公纳了魏绛的建议,并将这句话作为警句常记在心。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在安定的环境中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危险,以防患于未然。它强调了人们在平安无事的时候要保持警惕,不要因为暂时的安逸而放松警惕,忽视了可能出现的危险。这个成语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提醒人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判断力。

居安思危造句

       1、在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居安思危的意识,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和挑战,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2、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居安思危,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3、作为个人,我们应该居安思危,时刻保持警惕,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确保自身和家人的安全。

       4、在和平年代,我们更要居安思危,加强国防建设,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5、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等严峻的环境问题,我们应该居安思危,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地球家园。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居安思危

成语连龙: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

       意思:处于安全环境时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危险,考虑到危险就会有所准备,事先有了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原文节选:《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

        ”公曰:“子之教,敢不承命。抑微子,寡人无以待戎,不能济河。夫赏,国之典也,藏在盟府,不可废也,子其受之!”魏绛于是乎始有金石之乐,礼也。

        译文:《书》说:“处于安定要想到危险。

        想到了就有防备,有了防备就没有祸患。谨以此向君王规劝。”晋悼公说:“您的教导,岂敢不承受命令,而且要是没有您,寡人无法对待戎人,又不能渡过黄河。赏赐,是国家的典章,藏在盟府,不能废除的。您还是接受吧!”魏绛从这时开始才有了金石的音乐,这是合于礼的。

       典 故

       春秋时候,有一个英明的君主叫晋悼公。他有一个部下叫司马魏绛,也是一个执法严明的好官。有一次,晋悼公的弟弟杨干,他的座车扰乱了军阵,魏绛就把替杨干赶车的仆人斩首示众。杨干跑去向晋悼公哭诉:“哥,魏绛实在太目中无人了,连王室都敢侮辱。”晋悼公听了很生气:“这个魏绛太无礼了,居然让我的弟弟受到侮辱,我一定要杀了魏绛,替我弟弟出这口气,来人呀!去把魏绛抓来。”

       另一个大臣羊舌赤听到了,马上向晋悼公说:“大王,魏绛是个忠臣,如果是他做错了,他绝对不会逃避责任的。”话还没说完,魏绛就到了宫外,他呈给晋悼公一封奏书,然后就拔出佩剑准备自刎。卫兵看到了,立即劝魏绛:“您先不要自杀呀!等大王看了奏书再说。” 晋悼公看完了魏绛的奏书:“原来是我弟弟杨干不对,我错怪魏绛了。”晋悼公连鞋子都来不及穿就急忙跑出宫外,把正准备自杀的魏绛扶起来:“都是我的过失,不关你的事呀!”从此以后,晋悼公对魏绛更加地信任,还叫他去训练新军呢!

        

        有一天,北方的戎族来向晋国献礼,请求晋国能和戎族和睦相处。晋悼公说:“戎族没什么情义,又贪心,不如把它攻下来吧!”魏绛马上劝晋悼公说:“戎狄既然来求和,就是我们晋国之福,何必去攻打它呢?”晋悼公听了魏绛的话,和戎族合平相处,从此断了北方的外患,专心的治理国事。 过了几年,晋国在魏绛的下,愈来愈强大。有一次郑国出兵去侵犯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晋悼公马上招集了鲁、卫、齐、曹等十一个国家的军队,由魏绛率领,把郑国的都城团团的围住,逼郑国停止侵略宋国,郑国害怕了,就和宋、晋、齐等十二国签订合约。

       楚国看到郑国和宋、晋、齐等十二国签订了和约,非常地不高兴,便出兵去攻打郑国。郑国无法抵抗强大的楚兵,只好又和楚国签订合约。北方十二国知道了,就又出兵攻打郑国,郑国没有办法,郑国派使臣来向晋国求和。 晋国答应平息战争,郑国为了要感谢晋国,就送了大批的珍宝、歌女等。晋悼公把一半歌女要赐给魏绛,魏绛不但不要,还劝晋悼公说:“大王,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则无患。”晋悼公一听:“嗯!你说的很对!”就把歌女送还给郑国。

       之后,晋悼公在魏绛的帮助下,顺利的完成了晋国的霸业。所以,后来的人用“有备无患”形容做事情有了万全的准备,就不怕任何突发的状况,可以避免失败了!

“居安思危”的意思是什么?

       成语,意指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的思想准备。词目 居安思危拼音 jū ān sī wēi 释义 居:处于,处在。思:想,考虑。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出处 1,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 2,唐 魏征《全唐文·谏太宗十思疏》:“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3,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隋元会大飨歌·皇复》:“居高念下,处安思危,照临有度,纪律无亏。” 4,宋·徐铉《颂德赋》:“疆事渐宁而备不可去,居安思危睹灾惧。” 5,梁·沈约《宋书·文五王传》:“今虽先天不违,动干休庆,龙舟所幸,理必利涉,然居安思虑,不可不惧。” 6,明·无名氏《白兔记·寇反》:“古人有言:‘得宠思辱,居安虑危。’” 7,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十回:“得宠思辱,居安思危。” 8,《明史·郑本公传》:“陛下居安思危,当远群小,节燕游,以防一朝之患。”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示例 居高念下,处安思危,照临有度,纪律无亏。(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隋元会大飨歌·皇复》[5] )近义词 常备不懈、安不忘危、防患未然、安不忘忧、处安思危、居安虑危、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反义词 高枕无忧、及时行乐、刀枪入库、麻痹大意、出其不意、亡羊补牢。成语辨形 居,不能写作“据”。

       成语名称 居安思危 \x0d\汉语拼音 jū ān sī wēi \x0d\成语释义 居: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的思想准备。 \x0d\成语出处 《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x0d\使用例句 得宠思辱,居安思危\x0d\★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十回

       好了,关于“成语居安思危的出处”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成语居安思危的出处”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