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有教育意义的成语_形容有教育意义的成语大全

       很高兴能够参与这个形容有教育意义的成语问题集合的解答工作。我将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每个问题提供准确而有用的回答,并尽量满足大家的需求。

1.?????н???????ij???

2.有教育的四字成语

3.我还知道有一些教育意义的成语是什么

形容有教育意义的成语_形容有教育意义的成语大全

?????н???????ij???

       人定胜天 《逸周书·文传》:“人强胜天。”宋·刘过《襄阳歌》:“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月。”人定:指人谋。指人力能够战胜自然。

       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传》:“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闻鸡起舞 《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白手起家 一切靠自己艰苦奋斗,创立了一番事业。

       卷土重来 人马奔跑时卷起的尘土。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重图恢复。

       晨钟暮鼓 古代佛寺中晨敲钟,暮击鼓以报时,用以使人惊悟的言论。

       破釜沉舟 比喻行事果决,抱持著只往前看而不回头的决心。

       投笔从戎 《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金石为开 汉·刘向《新序·杂事四》:“熊渠子见其诚心,而金石为之开,况人心乎?”金石:金属和石头,比喻最坚硬的东西。连金石都被打开了。形容一个人心诚志坚,力量无穷。

       勤能补拙 宋·邵雍《弄笔吟》:“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轮勤。”勤奋能够弥补不足。

       人定胜天 比喻人力可以战胜自然。

       有志竟成 有坚定的志向,只要努力从事,一定可以成功的意思。

       良药苦口 能治病的好药,味苦难吃。比喻直言劝戒批评的话,虽然听起来不舒服,但对人却是有益的。

       悬梁刺股 形容刻苦学习。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问心无愧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二回:“就是将来外面有点风声,好在这钱不是老爷自己得的,自可以问心无愧。”问心:问问自己。扪心自问,毫无愧色。

       志在四方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五回:“妾闻‘男子志在四方’。君壮年不出图仕,乃区区守妻子坐困乎?”

       四方:天下。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磨杵作针 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将铁棒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前车之鉴 《荀子·成相》:“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汉·刘向《说苑·善说》:“前车覆,后车戒。”鉴:镜子,为教训。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

       大器晚成 有本事的人,要经过磨练,到晚年才成功。用以形容才器大者立业迟。

       卧薪尝胆 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凿壁借光

       高凤流麦

       苏秦刺股

       截蒲为牒

       三余读书

       陶侃运甓

       临池学书

       孙康映雪

       囊萤映雪

       奋发图强 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决心奋斗,努力谋求强盛。

       精益求精 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

       《论语·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力争上游 努力奋斗,争取先进再先进

       勤能补拙 指勤勉努力能弥补天资上的不足。

       立志砺志

       强学博览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意思是自己已经尽力而为,至于能否达到目的,那就要看时运如何了。

       笨鸟先飞 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后,做事比别人先动手。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一折:“我和你有个比喻:我似那灵禽在后,你这等坌(笨)鸟先飞。”

       专一不移

       不甘后人 不甘心落在别人后面。

       手不释卷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典故: 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愚公移山 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列子·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胸怀大志 怀:怀藏。胸有远大志向。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业精于勤 业:学业;精:精通;于:在于;勤:勤奋。学业精深是由勤奋得来的。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笃志好学

       策顽磨钝

       发愤忘食 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蜀书·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孜孜不倦 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水滴石穿 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汉书·枚乘传》:“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夕寐宵兴

       绳锯木断 出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典故: 用绳当锯子,也能把木头锯断。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焚膏继晷 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典故: 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出处: 《论语·秦伯》:“子日:‘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典故: 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山不转水转。来自那英演唱的同名电视剧主题曲(1990。比喻情况总是在变化的,一时不顺利也不必懊恼和悲伤。

       咸鱼翻身。咸鱼本来不能“翻身”,说咸鱼翻身有起死回生、否极泰来的意思,指处境短时间内由坏变好。

       亡羊补牢 出处: 《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典故: 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勇往直前 出处: 宋·朱熹《朱子全书·道统一·周子书》:“不顾旁人是非,不计自己得失,勇往直前,说出人不敢说的道理。”

       典故: 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持之以恒 持:坚持;恒:恒心。长久坚持下去。

       坚持不懈 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

       跛鳖千里 出处: 《淮南子·说林训》:“跬步不休,跛鳖千里。”

       典故: 跛脚的鳖只要半步也不停留,也能走千里。比喻只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很差,也能成功。

       日计不足,岁计有余 出处: 《淮南子·?真训》:“其道可以大美兴,而难以算计举也。是故日计之不足,而岁计之有余。”

       典故: 每天算下来没有多少,一年算下来就很多了。比喻积少成多。也比喻凡事只要持之以恒,就能有很大收获。

       精卫填海 出处: 《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典故: 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始终如一 出处: 《荀子·议兵》:“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夫是之谓大吉。”

       典故: 始:开始;终:结束。自始自终一个样子。指能坚持,不间断。

       始终不渝 出处: 《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

       典故: 渝:改变,违背。自始自终一直不变。指守信用。

       坚忍不拔 出处: 宋·苏轼《晁错论》:“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典故: 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指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废寝忘食 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急起直追 立即行动起来,努力追赶上去。 宋·孙觌《鸿庆居士文集》:“故今日之乱,且置无丰,元佑勿论,宜度时之所宜为者,急起而趋之,如拯焚救罔,不然,袭常祖故,以乱救乱,天下纷纷,何时而定也。”

       九转功成 转:循环变华。原为道家语,指炼得九转金丹。后常比喻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而终于获得成功。《抱朴子·金丹》:“其一转至九转,迟速各有日数多少,以此知之耳。其转数少,其药力不足,故服之用日多得仙迟也;其转数多药力成,故服之用日少而提仙速也。”

       逆水行舟 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比喻不努力就要后退。

       驽马十驾 原意是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虽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达。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

       人一己百 别人一次就做好或学会的,自己做一百次,学一百次。比喻以百倍的努力赶上别人 《礼记·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通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事在人为 指事情要靠人去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事情能否做成要看人的主观努力如何。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九回:“事在人为耳,彼朽骨者何知。”

       夜以继昼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郅恽传》:“昔文王不敢盘游于田,以万人惟忧,而陛下远猎山林,夜以继昼。” 用夜里的时间接上白天的时间。形容日夜不息地努力。

       再接再厉 接:接战;厉:磨快,引伸为奋勉,努力。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 唐·韩愈《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厉乃。”

       自强不息 《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人要有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

       勃然奋励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勃然奋励,不可恐慑也。”

       典故: 勃然:奋发的样子;奋:奋发;励:激励。奋发起来,激励自己。

       百炼成钢 出处: 汉·陈琳《武军赋》:“铠则东胡阙巩,百炼精刚。”典故: 比喻经过长期锻炼,变得非常坚强。

       百折不挠出处: 汉·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典故: 折:挫折;挠:弯曲。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疾风知劲草 出处: 《后汉书·王霸传》:“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尽草。”

       典故: 在猛烈的大风中,只有坚韧的草才不会被吹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

       成语: 坚定不移 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记·文宗开成五年》:“推心委任,坚定不移,则天下何忧不理哉!”

       典故: 稳定坚强,毫不动摇。

       坚强不屈出处: 《荀子·法行》:“坚强而不屈,义也。”

       典故: 屈:屈服。坚韧、刚毅,毫不屈服。

       将勤补拙 出处: 唐·白居易《自到郡斋题二十四韵》:“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

       典故: 以勤奋弥补笨拙。

       据鞍读书出处: 《渊鉴类函·驴三》:“江邻几调蓝山尉,骑驴赴官,第据鞍读书,至迷失道,家人求之乃觉。”

       典故: 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勇猛精进 出处: 《无量寿经》卷上:“勇猛精进,志愿无倦。”

       典故: 原意是勤奋修行。现指勇敢有力地向前进。

       朝经暮史 出处: 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三折:“敢则是朝经暮史他可便广览群书,多知故事。”

       典故: 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史:指历史书籍。一天到晚诵读经史。形容勤奋读书。

       孳孳不倦 出处: 《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蜀书·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典故: 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昼耕夜诵 出处: 《魏书·崔光传》:“家贫好学,昼耕夜诵,佣书以养父母。”

       典故: 白天耕种,夜晚读书。比喻读书勤奋。

       朝乾夕惕 出处: 《周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典故: 乾:乾乾,即自强不息;惕:小心谨慎。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

       不耻最后出处: 《韩非子·喻老》:“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典故: 因为跑到最后而感到可耻。比喻凡是只要坚持到底,就能达到目的。

       动心忍性 出处: 《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

       典故: 动心:使内心惊动;忍性:使性格坚韧。指不顾外界阻力,坚持下去。

       艰苦奋斗 典故: 不怕艰难困苦,坚持英勇斗争。

       始终如一出处: 《荀子·议兵》:“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夫是之谓大吉。”

       典故: 始:开始;终:结束。自始自终一个样子。指能坚持,不间断。

       九死未悔 出处: 战国楚·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典故: 纵然死上九回也不后悔。形容意志坚定,不认经历多少危险,也决不动摇退缩。

       心坚石穿 出处: 宋·江邻几《杂志》引封特卿《离别难》诗:“佛许众生愿,心坚石也穿。”宋·王懋《野客丛书》卷二十八:“世言:‘心坚石也穿。’”

       典故: 意志坚决,能将石头穿透。比喻只要意志坚定,事情就能成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处: 《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典故: 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山溜穿石 出处: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泰山之溜穿石。”

       典故: 山里的滴水可以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就可以成功。

       心坚石穿 出处: 宋·江邻几《杂志》引封特卿《离别难》诗:“佛许众生愿,心坚石也穿。”宋·王懋《野客丛书》卷二十八:“世言:‘心坚石也穿。’”

       典故: 意志坚决,能将石头穿透。比喻只要意志坚定,事情就能成功。

       胜败乃兵家常事 出处: 《旧唐书·裴度传》:“一胜一负,兵家常势。”

       典故: 胜利或失败是带兵作战的人常遇到的事情。意思是不要把偶然一次的胜利或失败看得太重。

有教育的四字成语

       良师益友、诲人不倦、谆谆教导、谆谆告诫、触类旁通

       一、良师益友 [ liáng shī yì yǒu ]

       解释:良:好;益:有帮助。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出自:夏衍《知公此去无遗恨——痛悼郭沫若同志》:和一位缔交半个多世纪的良师益友诀别,悲痛之情是难以尽述的。

       二、诲人不倦 [ huì rén bù juàn ]

       解释: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翻译: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有什么在我哦?

       三、谆谆教导 [ zhūn zhūn jiào dǎo ]

       解释:谆谆:恳切、耐心的样子。恳切、耐心地教导。

       出自:毛岸青《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父亲,您生前谆谆教导我们,不要那种脱离人民的虚无主义、个人主义。

       四、谆谆告诫 [ zhūn zhūn gào jiè ]

       解释: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告诫:规劝。恳切耐心地劝告。

       出自:周.孔子编订《诗经·大雅·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翻译:反覆耐心教导你,你既不听也不睬。

       五、触类旁通 [ chù lèi páng tōng ]

       解释: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

       出自: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我真高兴,得着两个新鲜的意思,让我对于生活的方法,能触类旁通的思索一回。

我还知道有一些教育意义的成语是什么

       安详恭敬 安静、细心、谦恭、敬重,古时儿童教育的要领

       出处:宋·朱熹《小说·嘉言》:“教育小儿,先要安详恭敬。”

       白首北面 北面:古以南面为尊,北面为卑,此指学生敬师之礼。谓年老犹拜师受业。

       出处:《文中子·立命》:“夫子十五为人师焉,陈留王孝逸先达之傲者也,然白首北面岂以年乎?”

       百年树人 树:种植,栽培。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

       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百世之师 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比屋可封 意思是在唐、虞时代,贤人很多,差不多每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后比喻社会安定,民俗淳朴。也形容教育感化的成就。

       出处:《汉书·王莽传上》:“明圣之世,国多贤人,故唐虞之时,可彼屋而封。”

       不教而杀 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出处:《论语·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

       不教而诛 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出处:《荀子·富国》:“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不教之教 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薰陶。

       出处:《吕氏春秋·君守》:“不教之教,无言之诏。”

       不堪造就 指没有培养前途。

       出处:茅盾《蚀·追求》八:“第三是学生们既然做不出文章,便是不堪造就,应当淘汰出去──这是清校。”

       不可教训 教训:教育,教诲。对某人无法进行教育。

       出处:《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很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

       传道受业 受:通“授”。传授道理,教授学业。

       出处:唐·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春风化雨 化:化生和养育。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出处:《孟子·尽心上》:“有如时春风雨化之者。”

       东风化雨 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断杼择邻 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

       出处:汉·刘向《列女传·母仪传》:“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学,若吾断斯织也。’”

       反面教员 反面:坏的,消极的一面。指与人民为敌的人的言行,可以从反面教育人民。

       出处:李娴娟等《血染的爱》:“出了最大的反面教员,我们的党可以从这场血淋淋的惨痛的教训中汲取教益。”

       讽一劝百 讽:用委婉含蓄的言语批评、指责;劝:劝告,劝戒。委婉含蓄地批评、指责一个,使大家都受到教育。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讽一,犹驰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

       父严子孝 父亲严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顺孝敬父亲。

       出处:唐·吕温《广陵陈先生墓表》:“始见一乡之人,父严子孝,长惠幼敬,见乎词气,发乎颜色。”

       画荻教子 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出处:《宋史·欧阳修传》:“家贫,致以荻画地学书。”

       换骨脱胎 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出处:金·侯善渊《杨柳枝·丱岁飘蓬住远山》词:“换骨脱胎归旧路,返童颜。”

       嘉言善行 嘉:善、美。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出处:《尚书·大禹谟》:“若允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贤宁。”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五》:“见人嘉言善行,则敬慕而记录之。”

       嘉言善状 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同“嘉言善行”。

       嘉言懿行 嘉、懿:善、美。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出处:《尚书·大禹谟》:“若允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贤宁。”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五》:“见人嘉言善行,则敬慕而记录之。”

       教导有方 教育引导很有办法。

       出处: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九回:“凡此种种,虽然是他叔祖教导有方,也是他福至心灵,官星透露,才得一变而为闻一知十的聪明人。”

       教无常师 受教育不必有固定的老师。

       出处:《尚书·咸有一德》:“德无常师,主善为师。”

       科班出身 比喻具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资格。

       口传心授 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

       出处:明·解缙《春雨杂述·评书》:“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

       老师宿儒 宿儒: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亦作“老手宿儒”。

       累教不改 经过多次教育仍然不改正。

       屡教不改 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出处: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犯错误的人,出岔子极少数坚持错误、屡教不改的以外,大多数是可以改正的。”

       蒙以养正 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

       出处:《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

       孟母三迁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出处: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能者为师 会的人就当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

       出处:《礼记·学记》:“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青出于蓝 青:靛青;蓝: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出处:《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青过于蓝 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同“青出于蓝”。

       出处:宋·朱熹《答吕季克书》:“其所著书乃如此,若《原说》者,则可谓青过于蓝矣。”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山谷下》:“东坡盖学徐浩书,山谷盖学沈传师书,皆青过于蓝者。”

       孺子可教 指年轻人可培养。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洒扫应对 洒水扫地,酬答宾客。封建时代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出处:宋·朱熹《〈大学章句〉序》:“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三迁之教 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出处:汉·刘向《列女传》载: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丧;后迁居集市,又跟着学商人自吹自夸;孟母迁居学堂附近,孟子从此学习礼节,要求上学。

       神道设教 神道:本指天教,即神明之理,后指关于鬼神祸福之说。利用鬼神迷信作为教育手段。

       出处:《易·观》:“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生聚教训 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出处:《左传·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师道尊严 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出处:《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师严道尊 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出处:《荀子·致士》:“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市井之徒 徒:人(含贬义)。旧指做买卖的人或街道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

       出处:《管子·小匡》:“处商必就市井。”《孟子·万章下》:“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

       授业解惑 授:教,传授。惑:疑难。传授学业,解除疑难。

       桃李之教 指老师的教诲。

       脱胎换骨 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出处: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一:“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无师自通 没有老师的传授就能通晓。

       出处:唐·贾岛《送贺兰上人》诗:“无师禅自解,有格句堪夸。”

       夏雨雨人 雨:前一个“雨”,名词,雨水;后一个“雨”,动词,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出处:汉·刘向《说苑·贵德》:“管仲上车曰:‘嗟兹乎,我穷必矣。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刑期无刑 刑罚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从而达到不用开的目的。

       出处:语出《书·大禹谟》:“刑期于无刑。”

       学如穿井 穿:凿通。求学如同凿井。比喻在学习当中,学到的知识越深也就越难,因此为了获得更深的学问,必须要有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学无常师 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指凡有点学问、长处的人都是老师。

       出处:《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言传身教 言传: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指行动起模范作用。

       出处:《庄子·天道》:“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一字之师 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出处: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衣钵相传 中国禅宗师徒间道法传授,常常举行授与衣钵的仪式。比喻技术、学术的师徒相传。

       出处:《旧唐书·神秀传》:“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

       沂水春风 沂水:河水名,在山东省曲阜县境内,孔子出生地。春风:春天和暖的风,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来自沂水的春风。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

       以法为教 以:用;教:教育。引用法律条文充当教育的内容。

       出处:《韩非子·五蠹》:“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易子而教 易:交换。交换孩子进行教育。

       因材施教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出处:《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有风有化 指有教育意义。

       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闺塾》:“论《六经》,《诗经》最葩,闺门内许多风雅……有风有化,宜室宜家。”

       有教无类 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有伤风化 伤:妨碍、败坏;风化:风俗教化。败坏、损害社会的风俗和教化。指对社会风俗、教育有不好影响的言行。

       出处: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四折:“你道做了有伤风化,谁就你那燕尔新婚。”

       尊师重道 道: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出处:《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

       名师出高徒 高明的师傅一定能教出技艺高的徒弟。比喻学识丰富的人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

       桃李遍天下 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同“桃李满天下”。

       桃李满天下 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武后久视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玉不琢,不成器 琢:雕。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出处:《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指对一个人施加教育应该及时及早。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出处:《左传·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比屋可封:意思是在唐、虞时代,贤人很多,差不多每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后比喻社会安定,民俗淳朴。也形容教育感化的成就。

       不打不成器:打:打磨,打造。不打造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比喻不教育就不成材,没出息。

       不教而杀: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不教而诛: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不教之教: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薰陶。

       不可教训:教训:教育,教诲。对某人无法进行教育。

       不言之化:化:教化。不通过语言进行教育而收到的感化作用。

       不言之教:教:教育。不以语言为主而进行的教育。指以身作则起到的教育作用。

       不知其子视其父:不了解这个人但从他父亲的为人就可以知道。表示教育、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很大。

       曾子杀彘:彘:猪。曾子杀猪。比喻教育子女要以身作则。

       春风化雨:化:化生和养育。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春风中坐:像置身于春风中一样。比喻良师的教诲。比喻受到良好的教育。

       东风化雨: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断杼择邻: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

       反面教员:反面:坏的,消极的一面。指与人民为敌的人的言行,可以从反面教育人民。

       讽一劝百:讽:用委婉含蓄的言语批评、指责;劝:劝告,劝戒。委婉含蓄地批评、指责一个,使大家都受到教育。

       化及冥顽:冥顽:愚昧。教化普及到愚昧无知的人,使他们受到教育。形容教化普及,世风良好。

       化民成俗:化:教育,感化;俗:风俗习惯。教育感化民众,使之形成良好文明的风俗习惯。

       画荻教子: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换骨脱胎: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嘉言善行:嘉:善、美。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嘉言善状: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同“嘉言善行”。

       嘉言懿行:嘉、懿:善、美。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渐仁摩义:渐:浸润;摩:磨砺。用仁义感化教育百姓。

       教导有方:教育引导很有办法。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指对一个人施加教育应该及时及早。

       教无常师:受教育不必有固定的老师。

       科班出身:比喻具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资格。

       乐育人材:育:培育。喜欢培育人材。用以赞颂学校或教育工作者。

       累教不改:经过多次教育仍然不改正。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令:命名,引申为施教;齐:使整齐。指用政治道义教育部队,用军纪军法来统一步伐。

       屡教不改: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蒙以养正: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

       孟母三迁: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形容家长教子有方。

       磨昏抉聩:抉:撬开;聩:糊涂。启发教育愚昧糊涂的人。

       洒扫应对:洒水扫地,酬答宾客。封建时代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三迁之教: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比口头上的教育更为重要。

       神道设教:神道:本指天教,即神明之理,后指关于鬼神祸福之说。利用鬼神迷信作为教育手段。

       生聚教训: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时雨春风:及时的雨,春天的风。泛指能使万物生长的雨和风。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市井之徒:徒:人(含贬义)。旧指做买卖的人或街道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

       脱骨换胎:道教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脱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脱胎换骨: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徙宅之贤:相传孟轲的母亲为了教育好他,三次迁居,改变环境。形容母教贤明。

       夏雨雨人:雨:前一个“雨”,名词,雨水;后一个“雨”,动词,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弦歌之声:弹琴和唱歌吟诗的声音。古时学校重视音乐教育,也泛指教育或教学活动。

       弦歌之音:弹琴和唱歌吟诗的声音。古时学校重视音乐教育,也泛指教育或教学活动。

       相夫教子:相:辅佐,扶助。辅佐丈夫,教育孩子。

       刑期无刑:刑罚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从而达到不用开的目的。

       循循诱人:犹循循善诱。指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人。

       沂水春风:沂水:河水名,在山东省曲阜县境内,孔子出生地。春风:春天和暖的风,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来自沂水的春风。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

       以法为教:以:用;教:教育。引用法律条文充当教育的内容。

       易子而教:易:交换。交换孩子进行教育。

       懿言嘉行:懿:美好;嘉:善、美。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有风有化:指有教育意义。

       有教无类: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有伤风化:伤:妨碍、败坏;风化:风俗教化。败坏、损害社会的风俗和教化。指对社会风俗、教育有不好影响的言行。

       玉不琢,不成器:琢:雕。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玉琢成器:琢:雕。玉石只有经过雕琢,才能成器物。比喻人只有接受教育才能有成就。

       好了,关于“形容有教育意义的成语”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形容有教育意义的成语”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