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楼中的谜语

2.薛宝琴写的十首灯谜怀古诗的谜底是什么?

3.宝琴怀古诗分析

4.你好北元咏史的诗句我急需

5.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是哪首诗的诗句

赤壁下一句_赤壁沉埋水不流打一生肖

先纠正一点,薛宝琴的怀古诗是十首而不是十二首:

1、《赤壁怀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喧阗一矩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谜底:书)

2、《交趾怀古》 铜柱金城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谜底:棋)

3、《钟山怀古》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谜底:信)

4、《淮阴怀古》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①死也知。 (谜底:纸)

5、《广陵怀古》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①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尽风流号,惹出纷纷口舌多。 (谜底:琴)

6、《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谜底:画)

7、《青冢怀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笑,樗栎应惭万古羞。 (谜底:墨)

8、《马嵬怀古》 寂寞脂痕积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裳尚有香。 (谜底:印泥)

9、《蒲东寺怀古》 小红骨贱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谜底:毛笔)

10、《梅花观怀古》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谜底:砚台)

供参考。

红楼中的谜语

唯一正确之《红楼梦》诗谜全解

千古难题,红楼十三谜,逐一破解。诗谜一解,雾散云开;作者现身,盖棺定论。

首先第五首,此首点出书乃大旨谈情,觅知己。此题不破,无一能解;此题得解,如开天眼,势如破竹。

5 广陵怀古:(琴)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出纷纷口舌多。

题目就是著名古琴曲《广陵散》,会弹琴的人或对古琴有一点点了解的人都不可能不知道这首曲子,所以这首诗谜完全是送分题,一眼就能认出来,但是对于不了解的就又是对面亦无缘了。

第一句也是古琴入门小曲,蝉噪蛙鸣,寒鸦栖复惊。《秋风词》

第二句隋炀帝亡于扬州,隋灭亡,扬州古称就是广陵。这句也是琴曲。《广陵散》

第三句,风流名士,无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琴居其首。

第四句,弹琴无非是谈情,抒情,“情”谈多了,是是非非说不清了。

黛玉弹《流水》,宝玉视琴谱如天书。《石头记》若不知法门,也如天书。

接下来钗宝黛三首,此三首谜底二次洗炼概括了此书大旨。若怀古十首诗谜全部得解,则谜底连成一句话,三次概括了此书内容。作者恐人得知,又唯恐人不知,用心良苦,把汉语言文用到了极致,写出一部世所仅有,独一无二的奇书。

此三首加上湘云的一首共14首诗谜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每首都有两个谜底,一个明面上的谜底,一个背面上的谜底,背面上的谜底全都一样,都是《石头记》这本书。

宝钗:(扇)

镂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

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

此扇为缂丝团扇,又称双面扇,极为精致,内容主要分为花鸟草虫.山水风景.诗文法书.佛像梵经等。

第一句表明此物非常精致,决不是作者正话反说的俗物,这点需要首先猜出第五首才能体会出。既点明精致的绣,又意象着用精致的文笔,将真相一层层隐写。

第二句好理解,说明此物不是土堆石砌而成,也不是普通人写成。

第三句可以理解为怕热汗如雨下,扇风解热,又可以理解为被人指指点点,说三道四,还可以理解为此书受到的外界阻挠。

第四句,因为它是扇子,上面的佛塔佛经或是寺庙等,都是绣的,自然听不见;它是书,真相被一层层隐藏,需要反着看,听是听不见的。

此谜也呼应了宝钗的形象描写,面如银盘,体丰怕热,坠儿独找她要扇子等情节。

宝玉:(纸)

天上人间两渺茫,琅玕节过谨提防。

鸾音鹤信须凝睇,好把唏嘘答上苍。

这首需要看官意*体会了,纸不是一般的纸,是“宣旨”。

黛玉:(笔)

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

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

这首先知道谜底了,就很容易理解了,代天子秉笔,气势非凡。

此三首谜底连起来就是“秉笔擅自宣旨”。

纸、笔、扇都有了,琴也有了,接下来肯定是有棋、书、画的了,可见谜底虽寻常,却根本不是什么“俗物”,当然,就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这些物件己经不寻常了,所以,首先解出第五首是多么关键啊!接下来就先解这三首吧。

6 桃叶渡怀古:(画)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首先,整看这首诗是一副衰败之相,绝不是什么美景。然后再看,第一句“衰草、映”点出了明明白白的“衰”,即“明衰”;第二句“桃枝桃叶、分离”即为“逃之、逃也、逃离”,桃之夭夭即逃之夭夭,为用典故;最后两句为人去楼空之相,整体就是一副大观园衰败图,也是国破山河图,还是书的封面图,必竟“六朝、梁栋、空”、“六朝古都”这些都意象着改朝换代。这首诗读者很容易被作者带沟里去,什么池啊、映啊、桃叶啊,然后读者就一门心思往“镜子”上想,却总也牵强,镜子照得了这么多么?这么多“六朝梁栋”呢!

7 青冢怀古:(棋)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这首我最先猜到的是“蜘蛛”,因为“冰弦拨尽曲中愁”嘛,可不是蜘蛛暗中结网么?网还是冰亮晶晶的,然而其它几句就很牵强了。第一句实际形容的是棋局终了后,黑方胜,棋子蜿蜒曲折的路线;第二句形容为破局思绪万千,终是无奈;第三句便是棋盘线纵横交错,条理分明了;第四句樗栎庸才乃为自嘲自惭羞愧。

9 蒲东寺怀古:(书)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己经勾引彼同行。

有人猜出是灯笼,己经很接近了,然而就是差一步不可逾越,能猜到这步也是作者刻意为之,他是有苦衷的,写“”不是常人能为的。来看第一句:《红楼梦》是纸制书;第二句:千方百计偷着写,曲里拐弯的表达,让众多人物情景情节正看反看都合理;第三句就是突破谜底的关键了,“时吊起”为一个“禁”字,“林”禁止“示”人,这是本,也再次提醒读者想想开头“玉带林中挂”的情景;第四句,越禁越吸引,真乃自古以来颠扑不破的真理。

8 马嵬怀古:(汗巾)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这首谜底算是很明显的了,第一句就明明白白说是擦过汗的,并且是脸上的汗,脸上才用擦脂粉嘛;第二句“一旦、东洋”说明是早上用,并且有水洗过;第三句就双关了,既是美女的汗迹,亦是书的字迹文笔;第四句也同样双关,既指毛巾留用脂粉香,又指汉文明遭受巨大打击后尚未完全断绝,仍有希望。这首谜底解出,是不是对于书中关于黛玉的出场描写以及常用“弱柳扶风”、“风流”形容之就容易理解了呢?因为作者就是在描写一支笔、笔迹、文笔的形态。宝黛“四角俱全”的婚姻就是指的《红楼梦》亦或《石头记》这本书啊!

10 梅花观怀古:(元宵)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这首有很多人认为是镜子或团扇或月亮,确实有那么点可以扯得上,因为作者要的也是这个效果,似是而非,纠纠结结,最是既有话题感,又再安全不过。来看第一句吧,“在柳边”是个“卯”字,跟兔子有关;第二句真是一个字也不能改,作者再三叮嘱的话要听啊!“个中谁拾”说明该物装在一个不大的容器里,需要一个个从中拾取,而不是摘取,一字之差,就是天上的月亮和碗里的汤圆的区别了;第三句“忆春香到”说明了时间是正月里,第四句“别西风”唯恐读者略过,再次提醒一遍,冬天己经过去了,又一个春天即将到来了,可是,作者的心情却没有迎春的喜悦,只有凉凉。

4 淮阴怀古:(碗)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上面解了元宵,这首碗就出来了,作者苦心又有几人知,知音难觅以至于此。

第一句“壮士”即“装石”,瓷不是石,比石精致,“防恶犬”有种虎落平阳之感,也指此书所遭受的查禁;第二句说明解至此谜,书中大旨己露端倪,却并未大功告成,还有“三齐”未定,不能盖棺定论,所以啊,看完《红楼梦》后,这些谜却没有解出来的,都只是正照了风月镜,或自己入了迷津;第三句说明此物是真正的世俗之物,容易不当个事儿,碗如此,书亦如此;第四句若是解谜开了窍,算是作者直接送分了,装饭的东西嘛,当然了,作者说了,不要拘泥于典故,你若硬是想到了韩信的头上就再也挣不开,那也没办法。“一饭之恩“亦指此书的”一翻之恩“,无论如何,作者还是感激翻看此书的读者,哪怕随便翻翻呢,就有希望遇到知音,不是么?

最后三首诗谜告诉了读者,该书写于什么时候、写了什么事、谁写的。若解得,则“三齐”也。

3 钟山怀古:(拂尘)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有人猜到是扫帚了吗?太像了,若没有第二句的话。只有第二句告诉我们,它不是俗物扫帚,它是“被诏”才出到“凡尘”来的。为什么不同寻常却又被人频嘲笑呢?那它原本在哪里的呢?肯定跟寻常人家没关系,又有谁才有资格称“诏”呢?诏:皇帝颁发的命令。

此诗谜信息量极大,排在第三位,显然是特意安排,结合黛玉的诗谜,它明白的告诉我们,作者是皇帝身边极亲近重要的秉笔司礼太监。

2 交趾怀古:(明史)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纲纪鲜明,朝纲也;声名远播,国威也;勇将能臣,出于国之兴盛时期也。这些明面上的历史人尽皆知,无需多说。

1 赤壁怀古:(隐史)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赤壁为红色,朱色,朱也;空舟载名,明也;炬已冷,灭也;英魂,亡也。写朱明灭亡史也。沉埋不流,无人知也;空留名,而无事迹,有何隐情?国已破,事已过,作者一身山海债,非说不可。此书主要为隐写大明朝与他最后两名主人不被人知、被刻意隐藏的历史。

谜已全解,第四首要求需“三齐”位定,方可盖棺,盖棺之前,再三询问,请再细看四句每句结尾最后一字,分明是跨越时空的对话:

此时彼知?(知。奇怪,你还能预见得到这一时刻?)

奇耶?(奇。奇极了!奇?解多了,思维惯性,可不是“齐“了么?)

齐耶?(齐。太齐了!原来这书原本你就只留了前八十回,却也通过各种手段于这仅有的八十回中写齐了,后面的是猴子的尾巴,给剁了!)

薛宝琴写的十首灯谜怀古诗的谜底是什么?

红楼谜语析

《红楼梦》中所包含的信息量是巨大的,是一往任何一部都不曾有过的。从皇帝到贫民、从宫庭到原野、从吃喝玩乐到衣食住行……等等无不细诉。通过对环境、文化、习俗等的描述,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幅幅封建社会的生动场景,准确地刻划了活生生的人物,使书中人物呼之欲出。笔者喜爱《红楼梦》已有多年,对于其中的谜语情有独钟,以为也同《红楼梦》中其它的描写一样,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性、欣赏性,而且对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作用。而这一点往往被红学家们所乎视,笔者今摘录几段,试探性的给予分析,与大家一同赏鉴赏鉴,以图抛砖引玉。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和第五十回中集中地出现了较多的谜语,也较有代表性。在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时值元宵佳节,又逢薛宝钗过生日,贾母一时高兴,便凑份子为她举行生日宴会。其间,贾元春(娘娘)派人送来了一个灯谜,命大家去猜,猜着了每人也作一个送进去。

贾元春的灯谜是: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此谜谜底是“爆竹”。迷信传说爆竹能驱鬼除魅散秽气,故说能使妖魔鬼怪闻之丧胆。“身如束帛”形容爆竹象一卷束起来的绢帛。后二句说尽管爆竹气势宏大却极易毁灭,是“一响而散”之物。这个灯谜是贾元春入宫得宠和短寿的形象写照。脂评说:“此元春之谜,才得侥幸,奈寿不长,可悲哉。”这里前二句当比喻入宫为妃身价百倍,声势显赫,从此贾家成了皇亲国戚,贾家的政敌一时“胆尽摧”。后二句暗示元春如昙花一现,荣华富贵顷刻瓦解,贾府的好景不长。《红楼梦曲?恨无常》中元春曾以自已之死作为前车之鉴,劝告贾政“须要退步抽身早”,可知元春之死当与政治原因有关,与后四十回续书所写有所不同。

第一个为元春制作灯谜的是贾环,他写的是:

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

此谜谜底是枕头和兽头。被元春认为“不通”,命太监带回。作者写此谜,意在表现贾环不通文墨。既是谜,首先不该直说;既直说,文理又不通,“有角八个”还说是“只”,难怪只引得众人一笑。

“有角只八个”是说当时的枕头是有六个面的长方体,所以共有八个角。“二哥爱在房上蹲”是指兽头,古代建筑塑在屋角上的两个怪兽。

第二个应元春的要求制作灯谜的是贾母,她是随口念到:

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

当时贾政就猜着是“荔枝”。“站树梢”的意思与“立枝”相同,“立”与“荔”谐音,所以谜底为荔枝。然而“荔枝”又与“离枝”谐音,所以脂评说此谜的寓意在暗示“所谓‘树倒猢狲散’是也。”这也就寓示了贾家势败的结局。

接着贾政出一灯谜是:

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打一用物。

此谜谜底是“砚台”。“必”与“笔”谐音,谜面即“有言必(笔)应”,意为砚台虽不会说话,却可以借助于笔表达。这首灯谜正是对贾政性格的刻划,隐喻他酷爱读书,崇尚笔墨,品格端方,古板正统的特点。从本回回目“制灯谜贾政悲谶语”看,此谜的用意当还与本回的情节有关。“砚”谐音“验”字,意喻贾母等众人所制灯谜中的谶语,必将得到应验。可视为是对制灯谜用意的提示。而且既然是“贾政悲谶语”,“有言必应”四字在本回中亦应有着落,当是指贾政从灯谜中领会到某些不祥之兆,并说了某些在未来情节中会应验的话。可惜由于此回原稿残缺,据脂评说:“此回未成而芹逝矣”,所以贾政究竟有什么“必应”之言已不可得知。

贾迎春出的谜语是:

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

此灯谜谜底是“算盘”。“天运”是说算盘拨动前,没人知道最终能计算出什么数字结果,所以说天运。“人功”是说算盘珠子要*人的手指去拨动。“理不穷”是说算盘永远是被人拨来拨去,所以说是理不穷。第二句意思是说算盘虽可被人拨动,但如果是命中注定生不逢时,那么不管你怎样拨也是拨不出好结果来的。后二句说为什么算盘整日这样乱纷纷的呢,是因为阴阳的运数(命运)各不相同。“镇日”即是整日的意思。这首灯谜借整日乱纷纷的算盘隐喻贾迎春的性格及一生遭际。迎春生性怯懦无能,缺乏主见,处处听从命运的拨弄,就象“打如麻”的算盘,受人摆动。自从嫁给孙绍祖,命运更为悲惨,终日不得安生。本来贾府祖上对孙家“有功”,可偏遇上中山狼似的孙绍祖。这只能归之于“无运也难逢”,只能得出“阴阳数不同”的结论。

贾探春出的谜语是: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此灯谜的谜底是“风筝”。谜中说,清明是放风筝的好时节,可放风筝的线一断,风筝便随风远远飘去,一去不返。“妆点”即妆饰打扮。“游丝”指放风筝的线。脂评说:“此探春运适之谶也,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至流散也,悲哉伤哉。”此谜当是以断线的风筝暗示探春将远嫁不归。这里“清明妆点最堪宜”与探春判词中“清明涕送江边望”之句对照来看,实点出清明正是八十回后原稿中探春出嫁的时节。后四十回续书写探春出嫁在秋天,显然忽略了作者此处的暗示。以风筝喻探春之遭际,似还含有探春虽有才志高,但因生于末世,终究“无力”挽救贾府衰败的颓势,只能象断线的风筝一样飘荡远去。

贾惜春出的谜语是:

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此灯谜的谜底是“佛前海灯”。首句说海灯本应置于佛殿,而前身却被置于尘世之中,因其性本不适于尘世,所以总是“无成”。“色相”是佛教用语,一切有形质、颜色、相貌可见的东西都叫色相。“无成”指不能悟道成佛,修成正果。第二句说海灯前身虽身处尘世,却能看破红尘,只听佛经。“不听菱歌”含有看破红尘之意,因为乐府诗中的菱歌莲曲,内容多属男女情歌。第三句说海灯终于在佛殿寺内找到归宿。“沉黑海”指投身佛门与人间繁华欢乐绝缘,从世人来看,这就象沉入漆黑的海底一样。结句说,海灯一旦置于佛前,尽管灯光黯淡,内中却自有光明在。“性”是指佛教认为人自身存在一种神秘的“佛性”,只要能觉悟到它,就能成佛。“大光明”是指佛祖释迦牟尼曾称大光明王,后佛家以此代指佛。据脂评说:“此惜春为尼之谶也,公府千斤至缁衣乞食,宁不悲夫。”此谜是借“佛前海灯”隐喻惜春一生的遭际。前二句说惜春未出家之前处于繁华的尘世,总未能修成正果,但她却能看破红尘,一心遁入空门。后二句暗寓惜春出家为尼的归宿。说不要用世俗的眼光看她沉入黑海,只要能悟到人自身的本性则心中自有光明。

薛宝钗出的谜语是: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此谜谜底是“更香”。更香即古代为夜间打更造的一种线香,每燃完一支恰是一更,故此得名。首句“朝罢谁携两袖烟”暗隐“香”字。第二句写更香的特征,古代的香种类繁多,这里意思说更香与弹琴时用的鼎炉之香和熏被褥衣裳之香均无关。颔联写更香的作用在于报时。“晓筹”是指清晨的时刻。“鸡人”是古代宫中头戴“绛帻”(红布头巾,象征雄鸡冠)专职司晨报晓的卫士。“五夜”即五更,古代计时将夜里时间分为五等分,称五更为五夜。“添”指添香。颈联描写更香燃烧的情景,说更香被从头上点燃,从外向内燃烧,永无休止之时。尾联说时间一天天消逝,更香不断地消耗着自已,而同风雨阴晴的变化无关。这个灯谜是借更香暗寓薛宝钗与贾宝玉成婚后孤凄寡居,独守空房的遭际。首联上句中的“两袖烟”喻“两袖清风”之意,暗示薛宝钗在荣华之后,落得个两手空空、一无所得的结局。下句“琴边衾里”喻亲切和谐、朝夕不离的夫妻关系,隐寓宝钗同琴瑟和谐的夫妻生活终究没有缘分。颔联意思是说宝钗在宝玉出家后独守空房,因愁闷而夜夜难眠,故不用鸡人报晓,也不用侍女添香。颈联以香火燃烧的情景喻宝钗终日为孀居生活的冷落孤寂而困扰,朝朝暮暮、年复一年地过着苦恼犹煎的生活。尾联寄寓对宝钗命运的感慨,说纵然青春可贵,韶华应当珍惜,但因世事风云变幻,宝钗也只能任其自然了。这个灯谜透露了八十回后原稿中薛宝钗孤苦寂寞的生活情景,后四十回续书写宝钗日后得贵子,并“兰桂齐芳”,当与曹雪芹原意不符。

对于第二十二回中所出的谜语,贾政大为伤感,以为“谶语”。他心内沉思到:“娘娘(元春)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静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对于薛宝钗所作灯谜,贾政心内自忖道:“此物还倒有限。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想到此处,愈觉烦闷,大有悲戚之状。正所谓“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中,灯谜也有集中的表现。大家在一起春游联诗后,李纨因“老太太叫作灯谜”,于是她和李绮、李纹各先作了一个,说出来叫大家猜。李纨的谜语是:

观音未有世家传。

一池青草草何名。——各打“四书”一句。

此谜前一句谜底是“虽善无征”。语出《礼记?中庸》:“上焉者虽善无征。”意思是说先王的礼制虽好,但无从征实。“征”是验证、证实的意思,这里“征”字双关,意思是“纳征”(纳彩)以成婚礼之“征”解。“虽善无征”在谜中寓意是说观音虽善,但无人向她纳彩定亲,故不能传宗接代,与谜面“未有世家传”暗相关合。此谜第二句谜底是“蒲芦儿”。语出《礼记?中庸》:“夫政也者,蒲芦也。”李纨之所以出的是“四书”谜,与她的性格和身世有着密切地关系,这也寓示了她终日以陪伴儿子读书为结局,对爱情“心如死灰”的悲惨命运。

李纹、李绮的谜语是:

水向石边出水冷。——打一古人名。

萤——打一字。

此谜前一句谜底是“山涛”。山涛是晋代诗人,字巨源,竹林七贤之一。后一句谜底是“花”字。林黛玉说:“萤可不是草化的?”因萤在夏季多就水草产卵,化蛹成长,古人误以为萤是由腐草本身变化而成。所以说是“花”,因“花”是“草”和“化”组成的,正对应了“草化的”。

以是几个谜语较雅,宝钗怕“不合老太太的意思”,说:“不如作些浅近的物儿,大家雅俗共赏才好。”从以上几条“雅”谜语到下面“通俗”谜语的过渡,主要是为了表现薛宝钗的善于逢迎的性格。在宝钗的提议下,史湘云先作了一首《点绛唇》:

点绛唇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

书中说众人有的猜和尚,有的猜道士,也有的猜是偶戏人的,只有宝玉猜着是“耍的猴儿”。猴本生活于涧溪谷壑之中,一旦被人所擒,则离开山林,来到闹世,供人游戏玩耍,故说是“溪壑分离,红尘游戏”。耍把戏的猴常身着官服官帽,扮成文臣武将的模样,然而终归与名利无缘,因此说“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湘云已作了解释,指耍的猴子总是被剁了尾巴的。湘云此谜,当时众人皆猜不出独宝玉一下猜中,其中当有深意。有人说此谜简括了贾宝玉一生的道路。寓指贾宝玉原为大荒山青埂下一块顽石,历尽悲欢离合。然而由于蔑视仕途经济、功名利禄,最终还是断了红尘,出家为僧。此谜也可视为是对贾家由盛而衰,终于“树倒猢狲散”、一败涂地的暗示。

接着薛宝钗也作了一首是:

镂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打一物。

此谜中没有交代谜底,遂引起后人的众多猜测。有人说谜底为纸鸢;有人说为树上松球、松塔;又有人说为宝塔、盆景中的宝塔等。而笔者以为作者的用意似在诗句本身,是有意不点明谜底的。诗谜字面上说,谜底之物象一座精雕细刻、玲珑剔透的宝塔,层层叠叠,但它并非出自良工之手,而是天然生成的。而且一番风雨之后,听不到此物传出的梵铃的声音。“镂”、“锲”均指雕刻。“檀”、“梓”即指质地坚硬的木料。“梵铃”指佛寺和宝塔檐角上悬挂的铜铃,被风吹动时会发出响声。一般认为,宝钗的灯谜是对其性格、遭际的概括和感叹。前二句比喻她为人处世总能精细周全、八面玲珑以及美丽端庄的外表,并说这些都是出于天性,并非是她有意做出的。后两句当暗示宝钗与宝玉只是空作了一场名义上的夫妻。有人说这里是借用唐玄宗与杨贵妃死别后于风雨中闻铃悲感事,寓宝钗与宝玉的生离。

贾宝玉作的谜语是:

天上人间两渺茫,琅?节过谨堤防。鸾音鹤信须凝睇,好把唏嘘答上苍。

此谜中没有交代谜底,后人或猜风筝,或猜吹火筒,似皆不够妥切。诗谜谜面上说,此物距天上地下都很遥远,害怕竹子(“琅?”本指青色的玉石,这里喻指竹子),还会给人带来“鸾音鹤信”,叫人伤心叹息。这首诗谜的寓意似在诗句本身,其中似暗寓黛玉死后,宝玉对她的悼念,诗中“天上人间两渺茫”之句就是写黛玉死后,与宝玉犹如有人间天上之隔。

“琅?节过谨堤防”暗指黛玉住潇湘馆,号“潇湘妃子”,中写潇湘馆是“凤尾森森,龙吟细细”。而脂评透露,宝玉八十回后曾“对景悼颦儿”,此时潇湘馆已成为“落叶萧萧,寒烟漠漠”。这一句当是关合宝玉悼黛玉的情节。

“鸾音鹤信须凝睇”中的“鸾音鹤信”指仙界传来的消息。“凝睇”是注视之意。这里当点出黛玉泪尽而逝,重归仙境,作绛珠仙草的情节。

“好把唏嘘答上苍”意思是说对于黛玉的薄命夭亡,宝玉只能向青天长叹,以表明自已的心迹。

最后林黛玉作了如下一首诗谜:

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

此灯谜中也没有交代谜底,有人猜为“走马灯”。诗谜谜面上说,此物是一匹无须缚绳的骏马,绕着城墙、壕沟奔驰起来十分勇猛。一旦骑手下令,它就会风驰云动地飞奔,而且三山仙境中它也享有名声。这首诗谜的寓意是在诗句本身,似隐寓黛玉八十回后的某些遭遇。但因诗意较为晦涩,难得确指。有人说千里马奔腾驰骋,是喻黛玉才情横溢,口角锋芒,锐利无比;“风雷动”暗喻重大事变发生;“三山独立”指她魂归仙界,复为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在人间无立足之地。

《红楼梦》中的谜语还有很多,仔细品味,总觉意味深长,几乎每个都有较大的作用。要么对表现人物的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要么暗示着人物的命运或结局;要么对情节的发展有强烈的促进作用;要么对环境氛围的烘托有补充作用……总之,谜语作为我国的一种通俗文化,在曹雪芹的笔下,却能表现出如此重多的作用,这在我国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

文章有点长 希望对您有帮助

宝琴怀古诗分析

十首绝句,其实就是《红楼梦》的“录鬼薄”,是已死和将死的大观园女儿的哀歌。名曰“怀古”,实则悼今;说是“灯谜”,其实就是人生这谜。 第一首《赤壁怀古》是总说。 第二首《交趾怀古》是说贾元春 第三首《钟山怀古》是说李纨 第四首《淮阴怀古》是说王熙凤 第五首《广陵怀古》是说晴雯 第六首《桃叶渡怀古》是说贾迎春 第七首《青冢怀古》是说香菱 第八首《马嵬怀古》是说秦可卿 第九首《蒲东寺怀古》是说金钏儿 第十首《梅花观怀古》是说林黛玉 另有种说法: 曹雪芹借薛宝琴之笔书写的这十首诗,在书的中间部分,应该是一个大关键。 赤壁怀古 其一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雄在内游。 谜底:风炉 借指:妙玉 我不太懂猜谜,第一首的谜底的具体名称说不准,但是借指妙玉却是肯定的。 交趾怀古 其二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须说子房。 谜底:? 借指:红玉 按照后半部的脉络,妙玉与红玉都是两个关键人物。里面用了两个人物的典故,一个是马援,一个是张良(子房)。所以这首诗的暗喻,我猜指的是红玉。 钟山怀古 其三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研究者表明这十首诗里补充了金陵十二钗及前部书各处未出现的人物,那么我最初猜的唾绒,暗指凤姐就是错误的了。 你所提供的答案与我得到的另一种答案“耍戏的猴子”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请看“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一回中的一则灯谜“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宝玉一下子猜中是耍戏的猴儿,湘云作的解:“哪一个耍的猴子不是剁了尾巴去的?” 淮阴怀古 其四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谜底:? 借指:巧姐 广陵怀古 其五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这首诗与第八首“马嵬怀古”是我容易混淆的两首诗,诗里都有“风流”两个字,自然借指书中出现的有“风流”迹的两个人物。书中这类人物无外乎秦可卿、尤三姐。由于这十首诗的关键性,诗中出现的仍然是类似于金陵十二钗一类的人物,所以晴雯不太可能入选。就秦可卿与尤三姐的比较,这首诗更像是指的秦可卿。至于谜底,我暂猜是梳子。 桃叶渡怀古 其六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谜底:纸 借指:黛玉 (仅供参考) 青冢怀古 其七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樗栎:是两种树木,臭椿和柞树。古人用这两种树比喻不能成材的无用之人。在这里指的却是汉元帝。所以这首诗指的不可能是香菱。元春似乎更贴切。谜底:墨。 马嵬怀古 其八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谜底:香粉 借指:尤三姐 这首诗的解释若说起来,话也长了。暂且打住。 蒲东寺怀古 其九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谜底:骨牌 借指:尤二姐 (仅供参考) 梅花观怀古 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你好北元咏史的诗句我急需

 大家有听过宝琴怀古诗吗?关于宝琴怀古诗是指什么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宝琴怀古诗是指什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宝琴怀古诗分析:

 《红楼梦》可以说是一部梦中有梦,谜中藏谜的旷世奇作。因而引来了红学家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更有多少红楼梦探佚者的牵强附会,无数红楼迷的盘根究底。

 而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红楼梦第五十一回)就是谜中之谜的谜语,谜底不但让书中的人没有能够猜出来,也让世人刹费苦心,让历代红学家绞尽脑汁,探佚者用尽心机,《红楼梦》爱好者的冥思苦想,然而却都没有能够得出一个尽善尽美,让人信服的谜底。可以说自从《红楼梦》一书问世之后,就有多少人试图通过对十怀古诗的剖析和解读甚至探研来参透诗中到底掩盖有什么样的,隐藏着怎样的谜底,但终究没有得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十首怀古诗以谜语的形式出现,说是无心又似有心,若说无意又似有意;要说有心又似无心,要说是有意又似无意,让人看似随意而作,又似刻意这么写,十首怀古诗到底隐藏着怎样的谜底,又似乎要向世人暗示什么,真可谓真真,虚虚实实,令人扑朔迷离。总之,红楼梦的十首怀古诗为后人布下了一个难以猜测的谜局。

 不过,我倒觉得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不单单是的一种承接方式,使的章与章之间能够承上启下,回与回之间承前启后,使能够前呼后应,给读者造成悬念, 吊读者的胃口,也不是单纯地为猜谜而猜谜这么简单,更不是让世人刹费苦心地为了去猜谜而作,而是另有寓意,而且寓意深远。十首怀古诗以谜语的形式出现只不过是作者写作的另一种隐藏手法,因此在解读十首怀古诗时我们不要与割裂开来,单方面地去揣测,去猜度,而应该从不同的审视角度去理解、去解读,与描写的特定环境和人物联系起来读,才有可能读懂,读明白。

 倘使说?好了?歌是是借助?跳出三世外,不在五行中?的道人来评判功名利禄的话。那么十首怀古诗则是以一个豆蔻年华的小女孩的看法来评判,以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的审视角度来评判,可谓独具匠心,别具一格。

 在《红楼梦》中,薛宝琴这个豆蔻年华的小女孩对于古史曾经出现过的史迹和历史人物评判的一番见解和不同凡响的见地确确实实让世人惊叹,有多少须眉男儿自叹弗如,又有多少伟丈夫望尘莫及。( 文章阅读网:.sanwen.net )

 赤壁怀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赤壁之战对于三国历史可以说是一个转折点,也是我国军事史上一个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成功范例,在《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不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使吴、蜀两国从军事上的被动局面转为能够和魏相互抗衡的对峙局面。赤壁之战同时也造就了诸葛亮等人的成功辉煌,把诸葛亮等的人生事业推向了高峰。因此《三国演义》的作者在叙述和描写这段历史故事时尽量表现得得淋漓尽致,以夸张的手法竭力去铺叙,极度去渲染、去烘托。不过,无论是孙权所创建的吴国也好,还是刘备所创建的蜀国也罢!孙权、刘备、诸葛亮等人的功勋或多或少都是建立在无数冤魂和累累白骨之上的,是无数个冤魂铸造而成的。?回首往事如流水,一将功成万骨枯?。薛宝琴在哀叹的同时进行了谴责和评击。

 然而对于孙权、刘备、诸葛亮等人的功勋,薛宝琴这个小女孩却不怎么赞赏,还以?徒留名姓载空舟?的态度给进行否定和带有几分嘲讽的口吻,而对于那些无辜枉死的生命却是寄以更多的同情和惋惜,把笔墨描述的重点放在了那些无辜枉死的生命身上。红楼梦的赤壁怀古让我们透过轰轰烈烈的赤壁之战而看到了它悲哀的另一面。

 交趾怀古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子房,张良也,具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略,曾经帮助刘邦推翻了暴秦,建立西汉,可以说功可盖世,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却被东汉的马援所取代。其实不管张良也好,马援也罢,终究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淡化、被历史所淹没。

 ?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如果单纯从诗的表面来理解的话,这是对张良卓越功勋的描写和表现张良声名远播的形容。?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随着朝代的更替,历史的发展,张良的不朽功勋终究被历史所淹没,被东汉的马援所取代,那么马援又将会被谁取代呢?马援之后又将是会是谁呢?薛宝琴给我们留下一个想象的空间和一个思考的余地。

 钟山怀古:

 名利何曾绊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名利?二字着实诱惑人,即便那些所谓的隐士都不能免俗,何况于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又有多少人不甘寂寞呢!其实有些人根本不适合去追逐所谓的名利,可以说和?名利?二字毫无瓜葛,但却要拼了命的去追名逐利,其结果不但毁了一世的清誉,还落得一个欺世盗名的嘲笑,甚至是身败名裂的结局。不过不管真名士也好,名士也罢,争名逐利的最后结果都没有一个好的结局。钟山:古迹颇多,可是薛宝琴却单单选择一个隐士的事来评判,这本身又是一个难解的谜。

 淮阴怀古: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韩信,曾一度穷苦潦倒,几乎沦落到丐讨的地步,后得一个老妪的施舍,才得以活命,还曾遭受过淮阴恶少的胯下之辱,因此一心想出人头地,然而当功成名就、位极人臣的时候。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纵横疆场的一代名将,却遭到杀谬,其结局是何等的悲烈,何等的惨烈。

 一个人只有在死后才可能盖棺事定,然而薛宝琴描写韩信在三齐位定的时候就已经盖棺事定了。

 不过希望世人不要因为韩信的?三齐位定盖棺时?的结局?就存有歧视之心、轻鄙的眼观。因为韩信乃是一个重情重义,至情至性的人,即便对送他几停饭吃的老妪都念念不忘,知恩图报,赐予千金,而对刘邦更是忠心耿耿,可以说是到了推心置腹的地步。他虽然为西汉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建下了不世的功勋,然而刘邦却出于维护统治者的利益借口而把功可盖世的韩性杀掉,这本身不是韩信的错。韩信的悲剧不单是个人的悲剧,同时也是历史的悲剧。

 韩信由人生的低谷走向人生的高峰,本来是不容易的,然而当否极泰来的时候,却是乐极生悲的开始,想世间万物大抵如此,物极必反 ,乐极生悲,韩信不例外,世人也不例外。韩信这位位极人臣的大汉功臣,即便丰功伟绩又如何,终究还是难逃最后被杀的宿命,由韩信的悲剧而可推及世人。

 我在《青史烟云》一文中曾经对韩信评判道?太平本为将军定,谁见将军度太平。?

 广陵怀古: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为了权利之争,为了谋朝篡位,杨广弑君杀父,全然不念兄弟手足之情,然而荣华富贵,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即便是穷奢极侈又怎样,风流无限又如何,终究落得个众叛亲离,怨声载道的结局,遗臭万年的下场,最终还被世人所唾骂。一句?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以设问的形式道出了繁华过后的凄凉境界。

 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六朝遗迹枚不胜举,六朝梁栋比比皆是,然而薛宝琴却不去歌咏,却把笔墨的重点放在了缅怀王献之与桃叶题诗送别的故事上去,而对于所谓的六朝梁栋,在薛宝琴的笔下却只有留下?小照空悬壁上题?的份了,这就是薛宝琴不同于以往的文人骚客的评判。

 青冢怀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这两句虽然是写王昭君出塞的故事,但却是写得比较含蓄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相反地却是写得比较直观。樗栎,这是薛宝琴对封建制度的最高统治者?汉元帝的讽刺和评判。薛宝琴明是写王昭君,但暗评判的却是汉元帝,把笔锋直接指向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可见薛宝琴是借助王昭君出塞的故事来评判汉元帝的。

 王昭君出塞是一个凄美的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在封建社会,毕竟和亲政策要比战争政策好得多,但是以大汉朝央央大国的国力来说,却要靠一个当时只有十九岁的小女子去和亲来换取国家的和平,边境的安宁,这何尝不是一种讽刺和悲哀呢?记得读高中的时候,我就读过翦伯赞的《内蒙访古》,书中曾经这样写道?原先王昭君的坟前尚有两个石狮、四个石虎,而现在只剩一个残缺不全的石虎在陪伴着这位远嫁的姑娘了?。每当读及此处,心里就有了一种落寞和凄凉之感。青冢怀古一首足以让那些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们感到汗颜。

 马嵬怀古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在,此日衣衿尚有香。

 马嵬,因杨贵妃被缢死此处而得名,在《杨贵妃外传》里,据说杨贵妃并没死去,只是自缢之时闭过气去,被谢阿蛮等宫女所救,而后东度扶桑,到了今天的日本。

 关于杨贵妃其人,历史上众说纷纭,但更多的是讽刺,有漫骂的,有嘲笑的。好象由繁荣走向衰落,直至灭亡,责任全都系杨贵妃一人,而却都愿不去追究作为最高统治者?唐玄宗的责任,其实在唐玄宗当政期间杨贵妃是不得参予朝政的。

 不错,唐玄宗曾经一度把的发展推上了封建社会历史的最高峰,开创了史无前例的时代辉煌?盛世,然而这些都得益于武则天留下的两个人才? 姚崇、宋景的,当姚崇、宋景相继过世之后,唐玄宗自己选拔的宰相又是些什么人呢?先是?口含蜜语腹藏剑,处心积虑夺兵权?的李林甫,继而是奸诈贪婪的杨国忠,之后又宠信野心勃勃的安禄山。每一个都是独揽大权,弄权朝野,都是想扩充自己的势力,根本不顾国家的安危,百姓的死活,使中国历史上再一次出现了?外戚持政尽私欲,宦官弄权朝野荒?的局面。

 可在封建卫道士的眼里,功,男儿也,过,皆是女子也,即便堪称风华绝代,风情万种,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玉环也难以幸免,被唾骂为祸国殃民的红颜祸水。而在薛宝琴的笔下更多的是感慨和叹息,寄予了理解和同情。

 蒲东寺怀古: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薛宝琴以反衬的手法借助那些所谓的封建卫道士们的口吻反其道而行来对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进行评判,真是别具一格,别开生面。

 在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们的眼中,《西厢记》里张生和崔莺莺私定终身的爱情故事简直是离经叛道,是不符合封建制度所谓的道德标准的,是不符合封建礼教的所谓道德规范的,于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所不容。但是薛宝琴却把他们放在和一向被世人所称颂历史人物一起来进行评判,表现出她的思想倾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梅花观怀古: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牡丹亭》里的杜丽娘为情而生,为情而死,足以感天地、泣鬼神。 只要还有感情的人读了都会受到感染,都会被感动,虽然被封建社会的维护者们所禁锢,所压抑,但却他们的真情却足以让那些封建卫道士们感到汗颜。

 《西厢记》里张生和崔莺莺私定终身的爱情故事以及《牡丹亭》里柳梦梅和杜丽娘暗生情愫的爱情故事虽然不被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维护者们所看重和推崇,在红楼梦中就有这样的描写,薛宝钗求重新换两首,后被林黛玉等人阻止,方才作罢。

 《西厢记》和《牡丹亭》的爱情故事却是源远流长,在街头巷尾、市井村郭得以广泛流传,还被艺人搬上了戏坛和舞台,通过说书、戏曲的形式进行传颂,而成为妇幼皆知,万口传颂爱情故事,并且还成为了上层社会贵族**们的生活圈子里茶余饭后的,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在《红楼梦》中就多次描写到上演《牡丹亭》里的故事片段,宝玉和黛玉读《西厢记》的故事情节,并且还受到了不同程度感染。就如林黛玉说的那样,就连三岁的孩童都知晓,何况咱们,可见《牡丹亭》《西厢记》》在人们心中的影响程度非同一般。

 在红楼梦中,《西厢记》里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以及《牡丹亭》里柳梦梅和杜丽娘的爱情故事一向名不见经,但薛宝琴却把她们抬出来和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一道相提并论,这可是前所未有,同时也说明了薛宝琴这个清纯似水,清丽如画的少女的思想倾向。

 回头我们再来看红楼梦十首怀古诗在排列顺序上的布局,第一首赤壁怀古,世人为了一个?功?,争得头破血流,甚至是尸横遍野也在所不惜,结果留下的却是累累白骨,无数冤魂罢了。第二首交趾怀古,张良、马援,虽然建功立业又怎么样呢,终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淡化、历史所淹没。第三首 钟山怀古世人除了争?功?之外,还去争一个?名?, 争得 ?名?又如何?留下的被人嘲笑的结果。第四首 淮阴怀古,韩信?功?、?名?俱得,可是却终究难逃最后被杀的结局。第五首,广陵怀古,世人除了功名而外,还有利禄,功名利禄往往是连在一起的,然而杨广却只落得遗臭万年的下场。第六首 桃叶渡怀古,功名也好、利禄罢,都是瞬间既逝,只有不朽的爱情才与世长存。第七首 青冢怀古,若是要论功的话,王昭君出塞的故事虽然是凄美的,但她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和,她的功勋才是卓著的,流芳千古的。第八首马嵬怀古,当荣华富贵逝去之后,就只有天长地久情了。第九首蒲东寺怀古和第十首梅花观怀古,西厢记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以及《牡丹亭》里柳梦梅和杜丽娘的爱情故事不管封建的卫道士们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但是他们的爱情故事将是源远流长。总之,一切的功名利禄都是虚的,只有一个?情?字才是真实的。

 繁华逝去悲欢尽,花开花落春离去。

 一曲红楼梦多少,却让世人费猜疑。

 ?一时欢乐一时愁,想起千般不对头。如若想得千般到,自解忧来自解愁?从这十首怀古诗中看出的不仅仅是宝琴的人与才,我觉得还有曹雪芹对当代社会的另味理解。

宝琴怀古诗包括:

 赤壁怀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交趾怀古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钟山怀古:

 名利何曾绊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淮阴怀古: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广陵怀古: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青冢怀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马嵬怀古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在,此日衣衿尚有香。

 蒲东寺怀古: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梅花观怀古: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是哪首诗的诗句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注释

(1)赤壁:山名,在今湖北省嘉鱼县东北,长江南岸,冈峦壁立,上镌“赤壁”二字。208年(东汉建安十三年),孙权与刘备联军用火攻大破曹操军于此。沉埋水不流:言曹军伤亡重大,折戟沉尸于江中,而江水为之阻塞不流。

(2)“徒留”句:战舰上插帜,上书将帅姓氏,兵败后,空见船上旗号而已。

(3)喧阗:声音大而杂。一炬:一把火。指三江口周瑜纵火。

赏析

《怀古绝句》是《红楼梦》中薛宝琴所作,共有十首,《怀古绝句·赤壁怀古》就是其中之一。薛宝琴常夸自己从小跟随父亲行商,足迹广,见闻多,这是可信的,但十首中所写的地方却并不都是她所亲历过的。薛宝琴对自己幼年经历的夸耀和这些怀古诗的 总的情调比较低沉是一致的,都曲折地反映出她原先的家庭已经每况愈下了,否则她不会前来投靠贾府。不过,她眼前所过的总还是贵族**的奢华生活,她真正悲 哀的日子将随着四大家族的没落而到来,那时候她还会再一次走得远远的,而且将以十分感伤的心情来回忆大观园的生活。

这首《怀古绝 句·赤壁怀古》是总说,写贾府这个仕宦大家族在衰败过程中死亡累累,恰如赤壁鏊兵中曹家人马的“一败涂地”。否则,赤壁之战可写的话题尽多,作者也不会句 句说死,写得如此阴森凄惨。不是作者的自传,曹操与作者同姓也许是巧合,但中含有作者的家世感慨。“无限英魂在内游”,既是《怀古绝句》中各首内 容的提示,也表示死亡者实际上还不限于写到的这九个人。

《怀古绝句》不是真正的咏史诗,也不是纯粹为了发思古之幽情而制的春灯谜。它对历史人物、的某些鉴赏,并不一定代表作者或人物的历史观。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是《赤壁怀古》的诗句。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简介: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无成的忧愤之情,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

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七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

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艺术手法:

上阕咏赤壁,着重写景,为描写人物(周瑜)作烘托(衬托)。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

下阕更写出周瑜在战争中的从容淡定,再由怀古伤今(自己),如此虚实相生激起苏轼爽迈奋发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