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做正信佛弟子,必须先受三皈依仪式

2.法尊法师:为什么皈依三宝,皈依三宝后做些什么

3.佛家三宝指哪三宝?

4.什么叫做三宝?什么叫做皈依?为什么要皈依

5.三皈依的道教

皈依三宝后的禁忌_皈依三宝

佛教皈依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僧宝。佛教皈依三宝以后,就表示自己从此信奉佛教。

皈依的关键,在于其含义,而不在于其形式。所以,皈依仅办个手续,填个表、领个皈依证而已。皈依的皈,是回头。依,是依止。皈依的意思是翻旧日之恶,依止正道而得解脱。三宝指佛宝、法宝、僧宝。

佛宝,指彻悟诸法实相,而能教导他人的教主,泛指一切诸佛。平日所见的佛象,因象征佛宝住持于世,而应受行者敬仰。但不可以为佛像就是佛宝。

法宝,指诸佛为教导众生,使其脱离苦海而宣说的教法。平日所见的经书,因象征法宝住持于世,而应受行者敬仰。但不可以为经书就是法宝。

僧宝,指修学佛法的清净和合的教团。出家僧人代表僧宝,应受行者尊重。但不可以为个别僧人就是僧宝。

要做正信佛弟子,必须先受三皈依仪式

道教皈依三宝是指道宝、经宝、师宝。道教皈依三宝,心里就会对生老病死,人生的诸多痛苦去求得解决办法,追求清静无为的境界,修炼自己,使自己获得心灵的宁静。

在皈依三宝前,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三宝。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和僧宝,宝代表了稀有珍贵,因为佛、法、僧在世间的出现非常稀有难得,所以称之为宝。

佛宝是指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佛代表着觉悟,觉悟宇宙人生真理,能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同时,在智慧、道德和行为上,都已经达到彻底的圆满。

法宝是指佛陀所说的教法,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三藏十二部。众生因迷茫所困,无始以来在生死中轮转,不知道生从何来、死往何处?皈依法之后,通过对佛法的学习,可以了解到离苦得乐的方法,解脱生命中存在的种种痛苦,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僧宝是指严持戒律的出家人,包括贤圣僧和凡夫僧二类。僧宝是佛法住世的象征,是三宝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或许有人会认为,只要皈依佛宝和法宝,而不必皈依僧宝,可不可以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佛法在世间的流传,必须依靠僧宝的住持和弘扬。还有一种人则认为:我皈依僧宝和法宝,总该没问题吧?回答同样是否定的。因为学佛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成佛,佛陀是我们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如果我们不皈依佛宝,就会失去前进的目标。三宝是完整而不可分割的整体,不皈依其中的任何一宝,都不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佛教徒。

法尊法师:为什么皈依三宝,皈依三宝后做些什么

佛宝是指己修行而至福德、智慧圆满究竟的人。法宝是指修行成佛的方法和道理。僧宝是指正在修学佛法,并协助他人修学佛法,护持众生修学佛法的人。概括地说,三宝的含义为:佛为觉,觉而不迷。法为正,正而不邪。僧为净,净而不染。因此皈依三宝的含义是:发心翻旧日恶,依止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的佛法而真正解脱,具足三宝功德,护持众生修学佛法的人。

皈依三宝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等待三宝庇护,等待三宝为我们安排一切,而是为了使自己最终成为三宝。或许在家居士会担心,那是否意味我们都要出家呢?并非如此啊。我们所要成就的,并不局限于形象上的三宝,而是三宝具备的内在品质,这才是修行的关键所在。

佛教并不要求所有的众生都皈依佛、法、僧三宝,但如果要学佛并修行佛法,就要皈依三宝,不皈依三宝只能徘徊在佛教的门外、道外,就不能称之为佛教徒、佛弟子。

总之啊,佛教与外道最重要、最关键的差别就在于佛教必须要皈依三宝,外道则否。

那么为什么要皈依呢? 我们面对苦难的六道轮回,有无数的灾厄、恐惧、痛苦、烦恼,我们想要从中解脱,以我们个人的力量实在无能为力。毕竟一己之力太薄弱,因为轮回的根本是贪瞋痴三毒,我们想要依靠世间的高官、富豪或者天神来获得解脱,都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他们自己也都是轮回众生,自己也都还在饱受轮回之苦,怎么可能给你带来快乐呢?因此必须皈依三宝,获得指引与庇护。

正如冈波巴大师所说的:「什么样的人才能如法地发菩提心呢?第一要具足大乘种姓,第二要皈依三宝,第三受持七众即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男居士)、优婆夷(女居士)中任何一种别解脱戒。皈依是一切佛法大树之根本,贯穿在三乘佛法之中」。如果没有皈依,则持戒、忏罪、积资粮、发心等等都作没有地基却要建摩天大楼。因此在学佛之初,我们首先应该到一位具格出家法师处领受皈依之后,才算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佛弟子。

因此从究竟的意义上说,皈依是最高的法。过去有个修行人到阿底峡尊者处求法,尊者便问他过去学过什么法,修行人回答说:「也没学过什么,只学了一个小小的皈依法。」阿底峡尊者说:「如果皈依你都认为小的话,那么我这里也没有再高的法可以传给你了。」

佛者觉也,觉,是觉而不迷,为众生做事,为众生念佛,念念都是为了众生去做,就是觉悟。比如,扫地是把众生的业障扫掉,愿他们早日露出智慧,皈依三宝。吃饭是为了众生而吃,愿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吃到阿弥陀佛无量光化现的智慧法食,早日破迷开悟。事事都是这样加念,加上念头以后念佛,这就是坚决不为自己而求,每件事情都是在觉悟之中做的,每件事都有功德。

法者正也,正,是正而不邪,用佛陀的教诲当作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不入自己知见,不入别人知见。自己的知见和别人的知见都属于邪知邪见,知见就好比方向,方向错了,只能离正道越走越远。

所有的经典都告诉我们要做个好人,孝敬父母、夫妻互敬、对人慈悲,恭敬爱护众生,告诉我们要深信因果,迎面而来的都是命里有的,要用慈心感化,把业力转化为愿力,这是根本。

僧者敬也,敬,是净而不染。对世间的一切,如果遇到好的环境,我们不贪,随缘接受。遇到逆境,则深信因果,不生嗔恨。这都是自己前生所造的不善因得到的果报,坦然认账认命不逃避。

我们深深地明白,世间的福早晚都有享到头的那一天,因此不羡慕、不攀缘,面对自己的命运知足,知足就能够长乐。

皈依三宝仅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没有任何的忌讳。皈依三宝犹如上学,读书前必须先注册,同样的理由,要做个正信的佛弟子,必须先受三皈依的仪式。分析一般人不敢皈依三宝的立场,通常有四点因素,使得社会人士产生莫大的错觉与误会,致使他们迟迟不敢皈依三宝。

第一呢,以为皈依三宝,就是要开始吃素了。基于这一因素,有许多人一听到要皈依三宝,当下就逃之夭夭,不见踪影。这是不敢面对皈依的因素之一。其实皈依三宝,并没有要求我们非吃素不可。真正要求我们吃素,应该是受完在家菩萨戒之后,才有明文限制。受三皈五戒者是可以吃三净肉的。但如果有个人发愿有意完全吃素,那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了。

在印度佛陀住世的时候,乃至经典所讲的吃素叫做吃斋,他不叫吃素,叫斋,而不叫素。这个素食已经有一千六百多年了。在中国佛教这个历史的过程当中已经成为优良的传统。学佛也以素食作为一种标准,按照佛教根本教义来说不是很明确,或者说不是唯一一个衡量标准。

光吃素不能算佛教徒,那么为什么呢?如果光吃素算佛教徒,那么山羊、牛都是佛教徒,佛教徒就是看你皈不皈依三宝,对三宝有没有相信,有没有信仰这个标准。不是吃素作为衡量的标准。

素食在中国是从南北朝开始的。因为大乘的思想说不食众生肉,你要吃肉就有人去宰杀,如果说你不吃就没人去做这个行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素食是从慈悲心出发,作为一个三皈依,没有什么要求。

你原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做什么生意还是照做,只是我对三宝一种信仰,一种依赖,一种归途而已。所以有一些人已经信佛了,可是信的浅深不一。他们久久不愿意皈依三宝,唯恐皈依之后受到约束。有人认为时间还没到。他说我还早,那要什么时候皈依呢?他害怕,怕做不到。还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呢,种下一个善根,我们将来成佛就靠这样一个啊。

所以有些人啊,怕种种的负担,家庭、工作、生活、素食,迟迟不敢皈依。实际皈依三宝啊,可以获得种种的功德,可以获得善神的卫护。任何人都可以皈依三宝啊,不分男女老少不分种族,乃至其他趣的众生,也就是说其他趣的动物也可以皈依三宝。

我们通常买一些小动物去放生啊,也会为它皈依三宝。都有这样的事啊,所以皈依,任何人都可以皈依。皈依可以得到种种的利益和好处啊,对于家庭、工作和生活没有丝毫的影响。

所以我们应该要皈依三宝啊,早一点种善根,比晚一点种善根不是更好吗?你要更待何时呢?

第二,以为皈依三宝后就要出家。其实,佛门弟子有两大类,一则出家弟子,不可婚姻娶嫁,二则在家弟子可行婚姻嫁娶。出家要有大善根、大智慧、大福报,才能够因缘成熟,并非三皈依之后,想出家就得出家的。

第三,以为自己业障深重,烦恼重生,接近三宝的话,越觉得自己罪重无比,满身不清静之感。于是就自暴自弃,自画无形围墙,使自己没有勇气踏入佛门来皈依三宝。其实,持这类想法的人,恰好应该抓紧时间皈依才是。

第四,贡高我慢与持邪见。这些人最糟糕,自以为自己的观念最上最尊,一股无形傲慢之气凌驾云端,鄙视一切。或自认自己读了一些世间常识,就了不得了,以世间法来衡量佛法。因此,自己障碍自己之善根,甚为可惜。邪见是无法出离生死的,歪理十八条,条条有「理」,因此邪见也是皈依三宝的一大障碍。

皈依佛,两足尊。归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皈依三宝的功德利益呢,可以说在人生中所得的利益全加起来也不及其万分之一。《佛说稀有较量功德经》中说,「夫三宝者,千生难遇,万劫难逢。皈依者,福增无量;礼念者,罪灭河沙。譬如灵丹之妙药,疗百病以蠲除。冥冥黑夜中,三宝为灯烛。滔滔苦海内,三宝为舟航。焰焰火宅中,三宝为雨泽。」由此可知,三宝之功德无量。

没有皈依三宝呢,即使拜佛诵经,也只能是佛教的尊敬者,不能算作佛教徒。如果是佛教徒,第一具备的条件就是皈依三宝。经云,皈依佛法僧三宝者,能破除忧悲苦恼,得到无上寂灭之乐,故依此因缘,皈依三宝。」皈依还有皈投、依靠、救护的意思,借由三宝的威德加持,净化身心,感召善因好缘,成办诸事。

小孩子归投向母亲的怀抱,依靠母亲信赖母亲,所以能有安全感。这一安全感的产生便是出于皈依的力量。

皈依三宝,如得灵丹妙药,能够医治皈依者贪瞋痴之心病。如灯烛星月,能够指引皈依者走出迷途;如苦海舟航,能够使皈依者脱离生死苦海。皈依,如贫人得宝,可庄严皈依者的身心。皈依三宝者,得以佛陀为导师,以三藏教典为指南,以一切善知识大德为领袖,并亲近之学习之,受其护持一切。因此,我们必须要皈依三宝,找回生命的价值,重新认识自我宝贵的清静本性,开发自身本具的如来佛性,平等的法性,以及清净的真心。

那么,皈依三宝究竟有什么功德利益呢?总结经典,大约有以下十点:

第一,找到了宇宙间第一伟大的圣者释迦牟尼佛为导师,成为正式的佛弟子。

第二,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畜生,皈依僧不堕饿鬼。故一旦皈依三宝以后,立刻可以恶道除名,人天有份。

第三,如顶戴宝冠,身着华服,人生立刻庄严。而皈依三宝,则道德人格信仰因而提升。

第四,佛陀指示护法龙天、一切善神,在末法时代保护加被所有皈依的三宝弟子。

第五,能够获得世间大众的尊敬,并以为模范。

第六,消灾免难,平安吉祥。一切好事都会成就。

第七,能积集广大福德,得大富贵,如为人生前途造了平坦的道路,如苦海茫茫中有了舟航。

第八,减少烦恼,得遇善人为友,到处都得到方便。

第九,有受戒的资格,皈依三宝的人可以受持五戒,参加八关斋戒等。

第十,终有一天必定得度,即使没有修行,只要皈依三宝,将来弥勒菩萨龙华三会的时候,都能够得度。

佛家三宝指哪三宝?

一、为什么要受皈依?

一般说来起因很多,也很复杂,有恶的(如外道辈,想借皈依为门,窜入佛教,**佛法,欺骗人们等)、有无记的(如小儿随父母参加法会受皈依等)、有善的(如正信受三皈依等)、有出世的、也有最无上的。恶的、无记的今不具说,且说善的、出世的无上的受三皈依的起因。由于知道人身难得与生命无常的道理,而人死之后既不是化为乌有,也不是人死为人、马死为马,更不是由便种有力的真神度回天国,实是随各人业力的善恶,流转六道而已。这样认识,已超过了无因和邪因的恶见了,知善恶业果之决定,又知业果通于三世非局一生,于是要求皈依三宝,希求超诸恶道,常生善趣。

依此正知正信而皈依三宝的,是为发起善心起因的皈依。进一步若能了知如来所说生死轮回,性皆是苦、空、无常、无我,凡夫为无明所迷,妄计为乐。知此苦果,更察苦因;其苦皆从业力所感;更察诸有漏业,由烦恼起;故知有漏业及烦恼,是感众苦之因。若不能断除烦恼制止其有漏业,任凭作何苦行,终不能灭除苦果。唯有依照如来所说八种正道、三增上学、修清净行,乃能对治惑、业,解脱生死。

由此认识唯有皈依三宝、修四谛理者,乃能真实离苦得乐。若能依此正知信皈依三宝,是为成就出世正因的皈依。若能更进一步推已及人,普观一切众生沉沦三有苦海,无有出期,于是发大悲心,愿普度一切众生,同出苦海,誓求成佛;并知要想完成此大誓愿,必需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经历五道十地等位,广修二种资粮,乃能究竟。然此一切道、地之开始,都基于皈依三宝。依此大悲大菩提心故皈依三宝,是为具足最无上正因的皈依。

二、何以单说皈依三宝,不说皈依别的?

上来已说皈依因,则已了知为什么皈依三宝。其次当说何以单说皈依三宝,不说皈依别的?这是研究皈依对境的问题。要知何者可皈依,何者非可皈依,这须了知有内道与外道之差别:一是真能令皈依者出离生死,又具有出离之正方便,是可皈依处;一是非真出离,无度人之正方便,即使皈依亦不能完成皈依之目的,则是非可皈依处。外道,是非可皈依处,它的种类繁多,今以类摄,不出常断二见,或无因邪因之妄计,这些都从非真理的妄心出发,已如瑜伽师地论等广破,兹不暇述。

若能了知外道各种邪说之谬误,进观如来大慈大悲所告示众生之法要,了知唯有此法是真能断烦恼、出生死、离苦得乐,故唯此法门是真皈依处。是以见四真谛后的诸圣者,多作是说:唯有如来是我大师,唯此正法是我所学,唯此僧众是我善伴。由能辨别内道外道之差别,而皈依者的皈依信心乃能坚固不退,是为坚固皈依。

又瑜伽师地论说:由四缘故,唯有三宝真可皈依处。第一、其所皈依之对象必须自身已断尽一切烦恼众苦;若自未出苦,不能度他出苦故。第二,要于一切度生方便皆得善巧;倘仅自解脱,而不知随顺机宜宣诸法要,纵皈依他,也不能度人出离苦海故。第三,要具足大悲心,见有情受苦甚于己受,不暇休息;若无大悲心,纵有度生方便,因见众生难调难伏,或因时间长远便生疲厌,不肯利人;纵皈依他,也难得其慈悲摄受。第四,要不愿财利供养而喜爱如教修行。

就是说只要学者能依教实行,便不吝知,开示一切适应之教授教诫。若唯愿财利,有财物供养者教授,否则不肯教授,心随财转,并不重法,纵皈依他,到了无财物供养时,便不能得其教授。是以要求皈依者先当以四缘观察皈依处。若具备此四缘者,即真皈依处,否则非真依处。唯佛如来,具足上说四种胜德,故佛如来是真可皈依处。

那么,佛以大悲心随顺众生机宜所说各种能解脱生死、随顺修学的法门,也就都是所应皈依,是真可皈依处了。这样,一般已经依佛所说的法门精勤修学先进的人,也就是真正修行的极好伴侣,也是真可皈依处了。如论云:“由如是故,彼所立法,彼弟子众,皆可皈依。”照这样说来,我们知道唯有如来断尽二障、证大菩提、善巧说法、大悲利生,皆到究竟,真是我们可皈依的大师。也唯有佛如来由大悲心所流出的教法,乃能使众生解脱生死,唯此法门,是所应修学。也唯有随佛修行弟子,乃是真正修出离生死法门的善友。除上所举的大师、教法、善友三者之外,更无余人余法能出其上,或与相等。故知唯有三宝,是真可皈依之对象,是真皈依处。

三、如何皈依?

既具有发心受皈依之正因,又了知所应皈依者唯有三宝,则可进而说如何皈依。要求皈依主要的是以至诚信心为基础,然后进行如佛所说之仪轨的加持:心念口言,皈依三宝。谓即了知佛是两足中尊,自得一切种智,又能善巧为众生说法;我今誓言皈依具备如是胜德之佛陀、为我大师。了知唯有佛所说法,对治烦恼不顺烦恼,灭除生死不顺生死,唯有依照此法精勤修学,乃能超除生死得大涅槃;我今誓言皈依如是离欲寂灭之正法,随顺修学。了知唯有随佛所说正法之修学者,乃能断除烦恼解脱生死,自解脱已兼能度人;我今誓言皈依如是清净和合之僧伽,为我依教修行之伴侣。

这就是由前信心引起心念口言的誓愿,遵照仪轨起坚定誓愿,即为皈依。连同能皈依发心之起因,瑜伽论说四种皈依。初由了知三宝之功德故,发起清净决定信念皈依三宝。次由了知三宝相等差别,分清三宝之各别胜德,发起清净信念,皈依三宝。一、即由信敬为先,自知唯有皈依三宝,依教修行,乃能离苦得乐,是故决定誓愿皈依三宝,宁舍身命,不舍三宝。二、由知内道与外道差别,了知唯有佛法断惑证真,乃能出离。求受皈依者如是认识正确,唯有如来是我大师,更不见有余师能自度度他,故更不说有余大师。如瑜伽论云:“齐四缘故说能皈依。一、知功德故,二、知差别,三、自誓愿故,四、更不说有余大师故。”前二是约能皈依之因,后二是约正皈依之誓愿。是故应知受皈依者,首先应了知三宝之功德差别,发起坚固信心,立起坚固誓愿而受。不可唯因他人所教或随学他人,或为事所迫,或无知盲从等而受皈依;即使受之,亦不坚定,遇缘即退。

四、皈依三宝之后应如何做?

正信皈依三宝已,不是无所修持便能离苦得乐。三宝只是教示修行者的道路方向而已,解脱生死,必要自修,若不修行终不解脱,这个患不在三宝而唯在自身。如经云:“当自精进无令空过,后致有悔,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非医咎也。又如善导,导人善道,闻之不行非导过也。”那么皈依三宝之后,要做些什么事呢?瑜伽论说了八件事──两个四种正行:

1、皈依后应常亲近善知识,必由师长渐次指导方能有进益故。

2、依师愿为学法,故必常常听闻正法,要由闻法,乃能了知何者应断,何者应修,断修关要,非自臆度所能了知故。

3、闻正法已,应自审谛如理思维,必以现量比量等观其是理非理,乃能引起定智,非唯听闻便能决定故(听闻只能引生闻慧,思维方能引生思慧)。四、既善思维,了知其是理非理。如知苦谛真是苦,惑业真是招感生死之因等,则须如所知者而起正行,渐由戒定慧三学,或资粮、加行等五道,进求断除烦恼,解脱生死,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4、这即是瑜伽论说的“当之皈依有四正行:一、亲近善士,二、听闻正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随法行”第一四种正行。

5、复次有二四种正行:一、皈依三宝后须渐学制伏烦恼。烦恼之起,多由根随境转,引起非理作意而生,故防护根门,制止烦恼之生缘,是为初学佛者第一要着。通常所谓“眼不见心不烦”者,即近此法(躲避现前环境,虽非真能对治,在初心学习,先使心有所专,减少烦恼生缘,烦恼较易调伏)。二、皈依三宝后,要依佛说而行,进一步须随自力能受学学处(学处即戒律)。如佛说随佛学者常发大悲心,爱护众生命,故须不为己利而杀生。若皈依三宝仍好乐杀生,则难得学佛之益,当随自己能力,学习如来所制学处。三、随佛学者须修悲心。当念无始生死以来,无一众生不曾作过我之父母兄弟姐妹诸亲眷属。既是亲属,则皆于我有恩,皆应报答。

幸我今日皈佛因缘,了知世事无常而复得知正趣解脱之道,然此世间于我有恩众生,处此苦海,竟无知觉,实可怜悯。我须发心精进学佛,进度一切众生。四、由知三宝殊胜功德故,则知唯有三宝是无上福田。又知众生所受苦乐皆随业感故,唯修福业乃能得乐。今我值遇如是无上福田,若不培福,如入宝山空手而返,殊为可惜,故应随力随时供养三宝,修诸福德资粮。

6、又涅槃经说皈依三宝后,有三学处应当修学:第一自皈依佛后,应当思维唯佛如来是我大师,其余世间天神如大梵天王、忉利天王等皆非真皈依处,故皆不应再行皈依。第二自皈依法宝后,应对一切众生常起悲悯心,不应故意损恼有情。第三自皈依僧宝后,应与正如正见之善友共住共学,不应与邪知邪见不信三宝外道邪众共住。如经云:“若皈依三宝,是谓正近事,终不应皈依,诸余天神等;皈依正法者,应离心;皈依于僧伽,不共外道住。”

7、又皈依六支论说,皈依三宝后,有三事应知:一、谓皈依佛宝后对于代表如来住世利生之形像,不论其泥塑木雕,大小好丑,皆应恭敬,起大师想。二、皈依法宝后对于如来所说教法,下至一四句颂,皆应恭敬起正法想。三、皈依僧宝后对于一切佛弟子众,不论其持戒、犯戒、有修行、无修行,只要受持如来所遗之僧相,皆应恭敬,起僧宝想。遇破戒僧,应如是念:五浊恶世中,多诸圣者,为普利一切恶行众生故,示现同事,非我辈肉眼凡夫所能识别,应以净心视之,于已有益无损。如论云:“应于形像颂,及诸碎黄布,信解为大师;亲口所说法,不谤应顶戴;净未净诸人,应观为善士。”

8、阿底峡尊者所传之教授中,又说皈依三宝后有六种学处,应随修学:一、应常时随念三宝功德差别,数数皈依,二、应常时随念三宝大恩,恒修供养。三、应常随学三宝大悲,方便接引诸余有情令受皈依。四、随作何事皆应先供养三宝,发愿祈祷,不作世间诸邪方便。五、应善了知皈依三宝殊胜,昼三次、夜三次,勤修皈依,六、轻如戏笑,重至宁舍身命,绝对不说“弃舍三宝”之语言。

总之,吾人皈依三宝,原为随佛修学,以求出离生死,证大涅槃,若自不学,则终不能达到其目的。故皈依三宝之后,实以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为吾辈初学佛者最要之随行。关于皈依问题,大小乘论中多有阐述,并有辟为专章者,不暇广引。即上来所述之少分义,亦不免多诸乘误,望诸大德,有以指正!(文:法尊法师)

什么叫做三宝?什么叫做皈依?为什么要皈依

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中央沙婆世界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他们为佛教的三宝。

佛家三宝是指佛、法、僧,也就是觉、正、净。三宝真正的意思知道的人不多,所以我们看到许许多多人皈依三宝,他是不是真的皈依?没有皈依,做那一个仪式,那个仪式是空的、是的,是形式没有实质。为什么?他不明三宝、不解三宝,所以他也不得三宝。受过戒的人都晓得戒有戒体,他戒体得不到,三皈也是戒,同样一个道理,他得不到戒体。戒体是什么?是自性。

三宝,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好,佛宝是自性觉,法宝是自性正,僧宝是自性净,我们受持三皈的时候,有没有得到自性的觉、正、净,如果你在受持三皈的时候得到了,那你是真的三皈,经上讲皈依是讲这个,不是讲形式。皈是回头,从哪里回头?从过去迷、邪、染回头。依什么?依自性觉、正、净,这真皈依,这一念回归了,这是真佛弟子。如果没有舍迷邪染,不依觉正净,那这个皈依是冒名的,说得好听一点,天台家所讲的六即里头「名字皈依」。

三皈依的道教

也做皈依三宝 一皈依佛。 二皈依法。 三皈依僧。

第一皈依佛,教主释迦牟尼佛是悟道的觉者,为修行者的导师,皈依释迦牟尼佛,也就皈依了十方一切诸佛。

第二皈依法,佛为了度众生得解脱,设种种的次第法门,等於学校的学制一样,所谓人道守五戒、天道修十善、声闻修四谛、缘觉修十二因缘、菩萨修六波罗蜜。众生修习这些正法,做为人生的方向,便能离苦得乐,自在解脱。

第三皈依僧。依循正法修行的清净僧众是大众的榜样,所以应当皈依十方一切圣贤僧。再者,修行的路有很多,我们应当皈依一位善知识,接受他的教导,这样才不会走错路。皈依最好选择一个有道德、有学问、有行持的师父,经常亲近这位师父的言行、思想,无形中我们亦能沾到几许光明与功德,同时供养了真正的大善知识,能种广大的福田。如果在某一个时间,找不到这种善知识,可以在附近找一个真正受过三坛大戒的出家众皈依。

皈者归投。依者依托。如人堕海。忽有船来。即便趣向。是皈投义。上船安坐。是依托义。生死为海。三宝为船。众生皈依。即登彼岸。

既皈依佛。以佛为师。从今日起。乃至命终。不得皈依天魔外道。邪鬼邪神。

既皈依法。以法为师。从今日起。乃至命终。不得皈依外道典籍。法、即佛经、及修行种种法门、典籍、即经书也。

既皈依僧。以僧为师。从于今日。至命终时。不得皈依外道徒众。

三皈依:

皈依佛,两足尊。

皈依法,离欲尊。

皈依僧,众中尊。

皈依佛,不堕地狱。

皈依法,不堕恶鬼。

皈依僧,不堕旁生。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和南圣众。

无上道宝 无上经宝 无上师宝

无上道宝,当愿众生,常侍天尊,永脱轮回。

无上经宝,当愿众生,生生世世,得闻正法。

无上师宝,当愿众生,学最上乘,不落邪见。

无上道宝,当愿众生,超脱一切,住最上乘。

无上经宝,当愿众生,深明经藏,神通莫测。

无上师宝,当愿众生,太上授首,成大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