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庖丁解牛指的是什么_成语庖丁解牛指的是什么意思

       下面,我将用我自己的方式来解释成语庖丁解牛指的是什么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开始讨论一下成语庖丁解牛指的是什么的话题。

1.庖丁解牛庖丁指的是什么

2.“庖丁解牛”这个成语的起源?什么意思?

3.成语庖丁解牛形容做事得心应手庖丁指的是 庖丁解牛庖丁指的是什么意思

4.庖丁解牛中成语解释 庖丁解牛的含义

5.庖丁解牛的成语

6.庖丁解牛是一个成语吗

成语庖丁解牛指的是什么_成语庖丁解牛指的是什么意思

庖丁解牛庖丁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厨师。

       庖丁解牛是一则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庄子·养生主》。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一般在句中作宾语、定语,常与“游刃有余”连用。

       《庄子·养生主》写道,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竟然同《桑林》《经首》两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

“庖丁解牛”这个成语的起源?什么意思?

       庖丁解牛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庖丁解牛是一则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庄子·养生主》。该成语一般在句中作宾语、定语,常与“游刃有余”连用。《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_,砉然响然,奏刀然,莫不中音。”

       

       该成语揭示一种养生处世的方法。庄子以刀喻人,以牛体组织喻复杂的社会,以刀解牛喻人在社会上处世。庄子认为,人应当找到一条能够适应社会的生存道路,回避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就不会受到伤害。

       该成语形象地说明了,人只要掌握了客观规律,灵活运用,就能从必然中解放出来,获得真正的自由。在反复实践的时候也应该注意掌握方法,而不是盲目重复。

庖丁解牛简介

       战国时期道家代表庄周讲一个故事:有个厨师替梁惠王宰牛,他的宰牛技术十分娴熟,刀子在牛骨缝里灵活地移动,没有一点障碍,而且很有节奏。梁惠王看呆了,一个劲夸他技术高超。厨师说他解牛已经19年了,对牛的结构完全了解。

       《庖丁解牛》是先秦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庄周)创作的寓言故事。作者原意是用它来说明养生之道的,借此揭示做人做事都要顺应自然规律的道理。全文可分四段。

       第一段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第二段紧接着写文惠君的夸赞,从侧面烘托庖丁技艺的精湛;第三段是庖丁对文惠君的解答,庖丁主要讲述了自己达于“道”境的三个阶段;第四段写文惠君听后领悟了养生的道理。

       此文在写作上采用多种手法,结构严密,语言生动简练,体现了庄子文章汪洋恣肆的特点。 ? ?

成语庖丁解牛形容做事得心应手庖丁指的是 庖丁解牛庖丁指的是什么意思

       [编辑本段]名词解释

        庖丁解牛 ( páo dīng jiě niú ) 庖丁:名叫丁的厨师;解:肢解分割。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编辑本段]名词出处

        据《庄子·养生主》载,庖丁为 文惠君 解牛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文惠君 赞叹其技艺之妙。庖丁释刀云:平生宰牛数千头,而今宰牛时全以神运,目“未尝见全牛”,刀入牛身若“无厚入有间”而游刃有余。因此牛刀虽已用了十九年,而其锋利仍“若新发於硎”。后常用“庖丁解牛”作为神妙的技艺的典型。

       [编辑本段]相关文献

        《说郛》卷八十引无名氏《竹林诗评》:“ 何逊 之作,不费气力,如庖丁解牛,风成於騞然。”

        清·龚自珍 《明良论四》:“庖丁之解牛, 伯牙 之操琴, 羿 之发羽, 僚 之弄丸,古之所谓神技也。”

       [编辑本段]用法与近义词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常与“游刃有余”连用。

        近义词: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如臂使指

       [编辑本段]《庖丁解牛》原文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1),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2),砉然响然(3),奏刀騞然(4),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5),乃中经首之会(6)。

        文惠君曰:“嘻(7),善哉!技盖至此乎(8)?”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9)。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10)。依乎天理(11),批大郤(12),导大窾(13),因其固然(14)。技经肯綮之未尝(15),而况大軱乎(16)!良庖岁更刀,割也(17);族庖月更刀(18),折也(19)。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20)。彼节者有间(21),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22),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23),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24),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25),如土委地(26)。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27)。”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28)。”

        字词解释:

        (1) 庖(páo袍)丁:名丁的厨工。先秦古书往往以职业放在人名前。文惠君:即梁惠王,也称魏惠王。解牛:宰牛,这里指把整个牛体开剥分剖。

        (2) 踦(yǐ以):指用一条腿的膝盖顶住。

        (3)砉(xu)然:象声词,形容皮骨相离声。响然:《经典释文》云,或无“然”字。今一本无“然”字,是。

        (4)騞(huō豁)然:象声词,形容比砉然更大的进刀解牛声。

        (5)《桑林》:传说中商汤王的乐曲名。

        (6)《经首》:传说中尧乐曲《咸池》中的一章。会:音节。以上两句互文,即“乃合于桑林、经首之舞之会”之意。

        (7)嘻:赞叹声(或嘻:通“啊?”)。

        (8)盖:同“盍”;亦即“何”。

        (9)进:超过。

        (10)官知:这里指视觉。神欲:指精神活动。

        (11)天理:指牛体的自然的肌理结构。

        (12)批:击,劈开。却:同隙。

        (13)导:顺着,循着,这里有导入的意思。窾(kǔan款):骨节空穴处。

        (14)因:依。固然:指牛体本来的结构。

        (15)技经:犹言经络。技,据清俞樾考证,当是“枝”字之误,指支脉。经,经脉。肯:紧附在骨上的肉。綮(qìng庆):筋肉聚结处。技经肯綮之未尝,即“未尝技经肯綮”的宾语前置。

        (16)軱(gū孤):股部的大骨。

        (17)割:这里指生割硬砍。

        (18)族:众,指一般的。

        (19)折:用刀折骨。

        (20)发:出。硎(xǐng刑):磨刀石。

        (21)节:骨节。间:间隙。

        (22)恢恢乎:宽绰的样子。

        (23)族:指筋骨交错聚结处。

        (24)怵(chù处)然:警惕的样子。

        (25)謋(zhè哲):同“磔”。謋然:形容牛体骨肉分离。

        (26)委地:散落在地上

        (27)善刀:拭刀。

        (28)养生:指养生之道。

        词类活用: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 “岁” “月”,名词做状语

        特殊句式:

        ①“臣之所好者,道也。” 判断句,“……者,……也”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 “之”字结构形成宾语前置:技未尝经肯綮

        ③“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代词“是”作“以”的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

        这个寓言故事选自《庄子?6?1内篇?6?1养生主》,立意在阐明“养生"。它说明世上事物纷繁复杂,只要反复实践,掌握了它的客观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迎刃而解。

        文章叙议相间,层次分明。写宰牛时动作之优美,技术之高超;成功后的志得意满等,绘声绘色,如闻如见,引人入胜。语言生动形象,“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成语,即出自本篇。

        相关成语:

        ①游刃有余:现在使用他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②目无全牛:现在用一般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

庖丁解牛中成语解释 庖丁解牛的含义

       1、庖丁解牛中的庖丁,指的是名丁的厨师。庖的意思是厨师,丁是他的名。

        2、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养生主》。

        3、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4、意思是: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它竟然同《桑林》、《经首》两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

庖丁解牛的成语

       1、庖丁解牛拼音是páo dīng jiě niú,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该成语一般在句中作宾语、定语,常与“游刃有余”连用。

        2、成语故事

        秋凉时节,天高云淡,庄子信步来到濮水北岸牧场上,只见遍地牛群,他捋着胡须,陶醉了。

        庄子突然想起今天庖丁要参加技能大赛了,于是快步前往。

        只见庖丁注目凝神,提气收腹,气运丹田,他表情凝重,运足气力,挥舞牛刀,寒光闪闪上下舞动,劈如闪电掠长空,刺如惊雷破山岳,只听咚的一声,大牛应声倒地。

        再看庖丁手掌朝这儿一伸,肩膀往那边一顶,伸脚往下面一抻,屈膝往那边一撩,动作轻快灵活。庖丁将屠刀刺入牛,皮肉与筋骨剥离的声音,与他运刀时的动作互相配合,显得是那样的和谐一致, 美妙动人。就像踏着商汤时代的乐曲《桑林》起舞一般,而解牛时所发出的声响也与尧乐《经首》十分合拍,这样的场景真是太美妙了。不一会,就听到“哗啦”一声,整个牛就解体了。

        站在一旁的文惠君不觉看呆了,他禁不住高声赞叹道:“啊呀,真了不起!你宰牛的技术怎么会这么高超呢?”

        庖丁见问,赶紧放下屠刀,对梁惠王说:“我做事比较喜欢探究事物的规律,因为这比一般的技术技巧要更高一筹。我在刚开始学宰牛时,因为不了解牛的身体构造,眼前所见无非就是一头头庞大的牛,等到我有了3年的宰牛经历以后,我对牛的构造就完全了解了。现在我宰牛多了以后,就只需用心灵去感触牛,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它。

        “我的这把刀已经用了19年了,宰杀过的牛不下千头,可是刀口还像刚在磨刀石上磨过一样的锋利。”

        在满堂喝彩声中,庖丁轻松夺冠。

庖丁解牛是一个成语吗

       庖丁解牛 [páo dīng jiě niú]

       详细释义

       解释:庖丁:厨工;解:肢解分割。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出自:《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常与“游刃有余”连用

       出 处

       《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

       庖丁解牛是一个成语

       庖丁解牛

       [ páo dīng jiě niú ]

       基本解释

       庖丁:厨工;解:肢解分割。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详细解释

       1. 解释:庖丁:厨工;解:肢解分割。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2. 出自:《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好了,关于“成语庖丁解牛指的是什么”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成语庖丁解牛指的是什么”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