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一分钟演讲三年级_成语故事一分钟演讲三年级上册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解答有关成语故事一分钟演讲三年级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对大家有所帮助。现在,我们就开始探讨一下成语故事一分钟演讲三年级的话题吧。

1.成语故事作文

2.三年级300字成语故事

3.亡羊补牢的成语故事三年级

4.小学三年级简单的成语故事

5.三年级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成语故事一分钟演讲三年级_成语故事一分钟演讲三年级上册

成语故事作文

        关于成语故事作文合集10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成语故事作文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语故事作文 篇1

        成语中有许多名人的故事,有时,这些成语可以在阅读和习作起到很大的作用。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小组决定对成语中的名人故事进行研究,了解成语中蕴含的古代名人故事和著名历史事件。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他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就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个名叫匡衡的人。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一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

        成语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其中既有历史名人故事,也有重要的历史事件,还记录着古人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博大精深,奥妙无穷。.成语集中地反映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它真是中国语言艺术的博物馆!

成语故事作文 篇2

        第二天,闻香广场上挤满了人。而科学院里却气氛紧张,院长来回踏着步子,突然,一拍案桌:不行我们得尊重历史!快在一分钟之内造出一台变丑机!于是,科学院里炸开了锅似的。

        那边比赛早已开始了,比赛项目还是捂着心口走路西施表现自然,而东施呢?表演的硬邦邦的,这时,一道从科学院射来的光击中了东施,他一下子就变回了原来的面貌。本来全场观众就想吐,现在更是吐得厉害。闻香广场马上变成了闻臭逃广场。

        小朋友,你们可不要像东施一样不知道好在哪里就学哟!

成语故事作文 篇3

        西施是我国四大美女之一,她天生丽质,长得非常漂亮。她家住在村子的西边。在村子的东边也有一位姓施的女子,长得很丑,人们叫她东施。

        一天,西施上街,突然,觉得心口非常痛。于是,便捂住胸口,皱起眉头坐在椅子上,人们觉得很好看。东施见了便情不自禁地去问西施:

        西施,你怎么了?

        西施有气无力地说:我的心口不知为什么那么痛?

        东施心想:西施的举动这么漂亮,我做起来是不是也很美呢?于是,她便学着西施的样子一只手捂住胸口,一边还皱着眉头,走在回家的路上,一位富人刚出门看到东施这个样子,嘴里喃喃道:这个人是不是生病了,一副抽风的样子。于是,走进家门把门紧紧地锁上了。一位穷人在和自己的孩子上街买菜,看到东施向她们走来便对卖菜的人说:这个人是不是神精病,我看病得不轻,你看,这五官都扭曲了。

        买菜人说:我看像。

        于是,这个买菜者抱起自己的孩子就跑,远远避开了东施。

        东施很疑惑,自己皱眉为什么不美,而西施却很美呢?正在这时,一位老人对东施说:年轻人,我劝你再也不要学西施了,西施天生丽质,本来就很美,这种美来自自然天成,你再也不要去盲目的效仿别人了,如果再这样你会闹出更大的笑话。老人说完之后,笑了笑,走开了。东施的脸像刷了一层红漆,同时,她也懂得了很多道理。

成语故事作文 篇4

        精彩的“成语故事大赛”开始了。

        我们班上的小主持人谢雯琪走上讲台,宣布三(六)班“成语故事大赛”现在开始。接着,同学们纷纷举起小手,踊跃参加。第一个上场的是肖涵,她讲得成 语故事是《滥竽充数》,获得了满堂喝彩,她可是上一次的成语故事大王呀!我的心怦怦直跳,我对李老师说:“我好紧张,心跳得好快。”老师鼓励我说:“离你 上场还有很久,要好好做好准备哦!”我又温习了一下我的参赛成语,心想:“做好准备就一定会成功的!”好的成语故事一个接着一个,有的讲《拔苗助长》、有 的讲《叶公好龙》、还有的讲《此地无银三百两》……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黄波霄讲的故事,她轻松地走上讲台,有感情地讲故事,同学们都被吸引,聚精会神地听着 听着。终于轮到我了,我鼓足勇气,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向讲台,我讲的成语故事是《黔驴技穷》,不知不觉我投入到成语故事的角色里,讲得也很流利……

        比赛结束后,评选结果出来了,我获得三等奖,但我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下次一定要好好表现,争取能成为班上的“故事大王”!

成语故事作文 篇5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叫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叫《成语故事》。读了几篇后,我深有感触,里面有些人令我觉得好笑,也有些人可以成为我的榜样,是我受益匪浅。我来给你们讲几个吧!

⒈杯弓蛇影。

        这个故事大致是说一位名叫杜宣的主薄误把映入杯中的弓当成了蛇,但那是县令请他喝酒,他不敢不饮,只能硬着头皮把酒喝了下去,最后产生了心病,总觉得肚子疼,什么药都没用。这则故事比喻的是一个人因产生错觉而疑神疑鬼,自己吓自己。我觉得其实我们也是这样,看完恐怖片,总感觉背后或身边有什么,心情也变得十分慌张,所以,不管遇上什么事都要心平气和的去面对,这样才不会被所谓的“鬼”吓到

⒉拔苗助长

        这则故事主要讲的是在战国时期,有一位宋国的农夫,他担心自己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去看,几天过去了,禾苗似乎一点都没有长高,他心急如焚。一天,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便立刻冲进田里,把禾苗一颗颗的拔高了许多,经过一天的时间,他终于把所有的禾苗都拔高了一大截。回到家,他气喘吁吁地说:“今天累死我了,我帮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他儿子听后,急忙跑向田地,一看!果然,禾苗全都枯死了。这个故事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好笑,农夫破坏了禾苗的生长规律,硬是把它们都拉高,结果却聪明反被聪明误,禾苗全枯死了,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一定不能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如果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搞砸。

        一片片沉甸甸的故事,充满着一个文化人对祖国历史所做的智者的反思,是那么深沉…………

成语故事作文 篇6

        今晨,起了个大早。

        天气晴好,久违的阳光,今天一定会如约而至。

        想到今天将有两场免费公益的家庭教育指导演讲,久郁的激情就要释放,心里已是阳光明媚。

        可是,一个人的早饭后,久等没有信息。给负责人打手机,竟然是“关机”。昨天与跟班的工作人员见了一面,也未留她的****。

        七点半了,负责人才开机。他说:“今天的演讲全部取消了。因为担心今天会下雨。小李没给你打电话吗?”

        出门已经五天了。只有昨天上午进行了一场演讲,听众还在雨中零落。其他的时间,只能是闲居。

        最近一段时间,单位里忙碌异常:三年级学生实习、二年级学生上课、新生报到、新生开学典礼、新生军训,而我却困居于南阳油田!

        此时的'心境,竟如羝羊触藩。

        羝羊触藩:

        拼音:dīyángchùfān。

        解释:羝羊:公羊;触:抵撞;藩:篱笆。公羊用角抵撞篱笆,角被卡在篱笆上,进退不得。比喻进退两难。

        出处:《周易·大壮》:“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

        用羝羊触藩来形容我今天的心境,竟是驼背掉到坑里,贴切!

        看来,今天的时间,我也只好用来温习“羝羊触藩”这个成语了。

成语故事作文 篇7

        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所以称之为‘文’。”

        所以,虚心好学,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才能更好的进步。

成语故事作文 篇8

教学目的:

        通过新编成语故事,丰富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习惯,发展创造性思维。

教学准备:

        召开成语故事会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前些天,同学们的成语故事会开得很好,很多同学讲得有声有色,并且理解了很多成语的含义。今天,我们将进行更有趣的,也是有关成语的教学,那就是要求大家新编成语故事。(板书标题:新编成语故事)

        二、教学活动过程及要求

        1.提出新编成语故事的要求:①可以改变故事的情节;②可以改变故事的本来含义。

        2.说一说“狐假虎威”这一成语故事的含义。

        3.启发思维,全班同学自由接编《新编狐假虎威》。

        4.师生小结新编故事的优缺点。

        5.学生自由选择成语,按要求动笔编写故事。

        6.按小小组(三、四人一组)读新编的成语故事。每小组选出一个最好的在全班读。

        7.大组读故事,评出一、二、三等奖。

        8.总结:同学们通过大胆的想象,深刻的思维,新编了这么多情节完整、想象丰富的成语故事,真不错。课后,你可以把原成语故事和你新编的成语故事讲给亲朋好友或爸爸妈妈听,请他们比较,最好能向你提出宝贵的意见。

        三、教学效果

        同学们新编的成语故事,创造了新的有趣的情节,有的保持了故事本身的含义,有的给予故事全新的意义。

        例如,有个同学的《滥竽充数新编》(前—部分省略),说南郭先生逃到了另一个王国,这个王国的大臣看到他手里拿着竽匆匆赶路,急忙拦住他说:“正好,我们国王要找一个人吹竽给他听,那就请你吧。”他们把南郭先生推推搡搡地送到国王寝宫。国王支开了所有的大臣,要南郭先生吹竽。南郭先生见实在躲不过去了,便又装模作样胡乱地吹起竽来。那国王眯缝着双眼,俨然一个懂音乐的行家,还不时指指点地称赞:“好!好!”

        故事不仅保持原意:讽刺没有真才实学的南郭先生混在行家里面充数,而且还讽刺了这个国王也是个“滥竽充数”的角色。

        还有个同学在《新编狐假虎威》故事里说,小猴博士学成回山,识破了狐狸的诡计,结果,倚仗老虎势力欺压动物们的狐狸被老虎吃了。

        还有个同学的《新编对牛弹琴》,里面写:牛天天听弹琴,长得快,产奶多。

        四、教学后的感想

        1.全班接编故事,小小组读故事,同学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运用了合作学习的原理,

        2.锻炼了胆量,培养了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3.根据不同的成语自由编写的故事,激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因为思维的发散性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所以说这一教学活动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成语故事作文 篇9

        最近我读了一些成语故事,我就给你们讲一些,先讲《掩耳盗铃》吧!

        里面说了:“一个小偷去范氏家偷东西,他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小偷决定把大钟敲碎,然后一块一块搬回家,于是他找来一把大铁锤,拼命向大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他吓了一跳:说‘这不是告诉别人我在这吗?’他就想啊!想啊!就想到一个办法,找来两个棉花团把耳朵塞住,他想,这下谁都听不见了吧。可是他以为自己听不见了,别人就听不见。其实只有他自己听不见,这就叫愚蠢自欺,最后还是被别人抓住了。”

        还有一个故事叫《买椟还珠》也很好看!

        春秋时候有个楚国人,为了把自己珍贵的珍珠多卖点钱,想尽了办法。他用名贵的木兰香木做了个木匣子,里边装上珍珠在大街上叫卖。立刻吸引来不少顾客,但没有人来买。

        一会走过来一个郑国人,给了卖珠人许多钱,急忙打开匣子取出珍珠还给卖珠人,只是托着木匣子走了。有许多看热闹的人都惊呆了。原来这个买主不是买珍珠的而是买木匣子的啊!

        这个故事都告诉我们:不光看外表其实里边比外表更值钱。这两个故事也其中告诉我同样的道理:做事要先考虑周全!

成语故事作文 篇10

        我喜欢《成语故事》这本书。书里有许多成语故事,许多的典故。每个故事都有想告诉我们的道理,而且都是帮助我们不要沉迷于什么或者让我们积极向上。

        让我来好好介绍其中的一个故事吧!

        我最喜欢《成语故事》中的这一篇故事——滥竽充数。这个故事讲了齐国国君齐宣王喜欢听人吹一种叫做芋的乐器。齐宣王就叫很多人在大殿里面吹芋,有一个人混了进去,在哪了假装吹,每个月都跟别人一样吃好穿好。后来,齐宣王死了,儿子齐湣王也爱听别人吹芋。但是他不喜欢那么多人一起吹,要一个一个的吹。这个人不会吹,于是就偷偷的溜走了。

        我有一个同学叫余尚哲,他就是这样。上英语课的时候老师叫大家一起背诵课文,他不会背,就在那里对嘴型。我们就得有些人不会背,在里面混,于是我们要求老师单个抽查,老师也同意了。到了余尚哲的时候。他背到:“What did Koko do……额,这个,我忘记了。”老师当场大发雷霆,让他下课去办公室。这种人就是滥竽充数。

        我喜欢滥竽充数这个故事,因为我不是这样的人。

;

三年级300字成语故事

       1. 一则成语故事的启示300字

        一个成语给我的启示

        今天我从书上偶然看到一个成语——绳锯木断。初次接触这个词,我想:这成语是什么意思呢?我赶紧去翻词典,原来是“拉绳当锔子,也能把木头拉断。”绳子那么软弱,居然可以把结实的木头拉断,这太出乎意料了。它是靠什么锯断木头的呢?我有些疑惑不解了。后来听爸爸妈妈一解释,我才恍然大悟。绳子是靠着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把木头锯断的。想到这,我不禁感慨万千,从古到今,许多人不都是靠着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办成了看似很难办到的事了吗?

        古时候有个叫愚公的人,他就凭着坚定的信心和毅力,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那就是后人常常称道的“愚公移山”。愚公家住在太行山和王屋山脚下,他们每天进出都要经过这两座山,他们翻山艰辛。愚公决心带着儿孙要把这两座山搬掉。这事不知怎么被智叟知道了。智叟对愚公说:“就凭你那些破本领,还想把山搬掉,真是异想天开。”愚公坚定地说:“我知道凭我的确很难办到,但我有儿子,儿子也有他的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总会有一天那两座大山会被我们搬掉的。”这事感动了上帝。上帝派人把这两座山给搬走了。从此愚公一家出门就再也没有翻山之苦了。

        还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三兄弟去爬高山看日出。老三刚刚才爬了一点点,就已经满头大汗了,抬头看那山,高耸入云。于是,他说:“我不爬了,山那么高,根本就爬不上,我看还是算了吧。”老二和老大不理睬他,只管往上爬。快到中点时,老大一不留神,摔了一跤,幸好抓住了树枝才没有掉下去,可已全身发抖,四肢无力了。他说:“爬不了又怎么样,我不爬了。”于是老大也退出了。只有老二依然坚持,继续爬山,终于在日出之前爬到山顶,看到了壮丽的日出。

        我们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一心一意地做下去,再困难的事情也能做成。我想学习上大概也是这样吧,只要有恒心,就一定能成为成绩优异的学生。这就是“绳锯木断”给我的启示。

       

2. 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的启示300字

        拔苗助长

        bá miáo zhù zhǎng

        [释义]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语出] 郭沫若《雄鸡集·关于发展学术与文艺的问题》:“命令主义就合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叫做‘拔苗助长’。结果被拔起的苗不仅不能成长,反而枯槁了。”

        [近义] 揠苗助长、急功近利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比喻不切实际地办事,欲速不达

        [例句] 那种不顾学生能否接受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异于~。

3. 三年级关于成语故事的作文怎么写

        守株待兔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大山脚下住着一个农夫,他每天一大早就到田里干活,特别辛苦。

        有一天,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里跑了出来,野兔因见到有人而受到了惊吓。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农夫地头的一颗树桩上,折断脖子死了。农夫便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过去捡起死兔子,他非常庆幸自己的好运气。晚上回到家,农夫把死兔交给妻子,妻子做了香喷喷的野兔肉,两口子有说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顿。第二天,农夫照旧在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也不像以往那么专心了。

        他干了一会儿就朝草丛里瞄一瞄。听一听,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桩上。就这样,他心不在焉地干了一天活,该锄的地没锄完,直到天黑也没有见到兔子出来。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第三天,农夫来到地边,已完全无心锄地,自己则坐在树桩旁边的田埂上,专门等待野兔子窜出来。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后来,农夫每天就这样守在树桩边,希望再捡到兔子。然而他始终没有再得到。但农田里的苗因为他而枯萎了。农夫因此成了别人议论的笑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否则终将一无所获,留下终身遗憾。

4. 一个成语故事的启示作文

        囫囵吞枣

        有个人曾经对人们说:“吃一点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是吃多了,会伤脾的;枣呢,正好与之相反,虽然可以健脾,但吃多了会对牙齿有害。”

        听的人中一个人听了,想了想,说:“吃梨时,只嚼不咽,还会伤脾吗?吃枣时,我不嚼,一口吞下去,这不就可以保护牙齿了吗?”

        另一个年轻人听他这么一说,就想开个玩笑:“你这不是囫囵吞下枣吗?”

        周围在场的人都笑了。

        读后:我们学习知识时不能囫囵吞枣,首先把要学的知识理解清楚,然后再认真去掌握它。如果学知识只是笼统地学,就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

5. 作文:一则成语给我的启示

        学富五车 汗牛充栋 博览群书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学富五车 秉笔直书 闭户读书 不刊之书 博览群书 闭门读书 白面书郎 白面书生 伴食中书 刺股读书 咄咄书空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丹书白马 读书得间 读书君子 读书破万卷 读书三到 读书三余 丹书铁契 丹书铁券 大书特书 读书种子 奋笔疾书 奋笔直书 废书而叹 燔书阬儒 焚书坑儒 燔书坑儒 飞书走檄 黄耳传书 狐鸣鱼书 黄麻紫书 洪乔捎书 衡石程书 衡石量书 据鞍读书 家书抵万金 借书留真 尽信书不如无书 寄雁传书 临池学书 立地书橱 立地书厨 两脚书橱 目不识书 目不知书 牛角挂书 牛角书生 囊萤照书 飘零书剑 曝书见竹 磬笔难书 骑牛读汉书 琴棋书画 弃书捐剑 磬竹难书 罄竹难书 然荻读书 史不绝书 书不尽言 书不尽意 手不释书 书不释手 胜读十年书 世代书香 书读五车 书画卯酉 书空咄咄 识礼知书 十年读书 书囊无底 书缺有间 诗书发冢 书声琅琅 书声朗朗 四书五经 书生之见 书通二酉 书同文,车同轨 书香门第 书香门户 书香人家 书香世家 三余读书 识字知书 徒读父书 摊书傲百城 通书达礼 摊书拥百城 无巧不成书 文弱书生 悬石程书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 乡书难寄 学书学剑 殷浩书空 燕颔书生 有脚书橱 有脚书厨 一介书生 博采众长 博采众议 博大精深 博而不精 博而寡要 博古通今 博览古今 博览群书 博览五车 博洽多闻 博识多通 博硕肥腯 博施济众 博士买驴 博通经籍 博闻辩言 博闻多识 博物多闻 博物君子 博闻强记 博物洽闻 博闻强识 博闻强志 博文约礼 博学多才 博学多闻 博学洽闻 褒衣博带 博弈犹贤 沈博绝丽 沉博绝丽 地大物博 峨冠博带 繁征博引 高冠博带 兼览博照 兼收博采 米盐博辩 旁求博考 旁收博采 旁搜博采 旁征博引 洽博多闻 强记博闻 强识博闻 仁言利博 瘦羊博士 通古博今 通今博古 汪洋浩博 学识渊博 由博返约 远溯博索。

6. 一则成语给我的启示

        不能是“水滴石穿”看来楼主您经常看到出名的网络作文啊。。水滴石穿的确很出名了……

        一则成语故事的启示

        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成语故事,可令我最难忘的是 《愚公移山》。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叫的愚公老人,他家门口有两座巨大的石山 , 去一趟城里很不容易 ,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 , 决定把山铲平。

        于是他带着自己的儿子、孙子一起来挖山。大儿子问:“父亲,挖下来的石头放哪儿呀?”愚公回答到:“我已经想好了,把石头扔到大海里。”村里人听到都对说:“别干了,光是去一趟大海就要几个月,你要干到什么时候呀?”而愚公的态度很坚决,发誓一定要把两座山铲平。

        在另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叫智叟的老人听到这件事后就嘲笑愚公:“你真不知道天高地厚,看你一身老骨头,别说两座石山,就连一座土山也不一定能铲平呀?”愚公说:“我死了,还有我儿子,我儿子还会有儿子,而山又不会长高,只要我们努力,总有一天会铲平的。”智叟老人听了,哑口无言。

        愚公的诚心感动了天神,于是就派两个大力士把山背走了。就这样,愚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看了这则成语故事,我心里顿生感慨。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没有愚公的决心和耐心,他们往往遇到困难就放弃,因为没有愚公的决心和耐心,丧失了多少成功的机会啊!“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说得多好啊,只要下决心去做,世上没有什么办不成的事,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像愚公一样有决心和耐心,这样才会离成功越来《塞翁失马》是一个家喻户晓、童叟皆知的寓言,或许已经老掉牙了。但我还是要把这个故事说一说,看看能否翻出新意。

        故事讲的是一位住在塞外的老翁家里丢失了一匹马,村里人都替他惋惜,可惜他却平静地说:“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没过多久,老翁丢失的马匹回来了,还带回了一匹匈奴骏马,村人皆来道贺,老翁还是平静地说:“这未必是一件好事!”又过了些日子,老翁的儿子骑那匹匈奴马时,掉下来摔断了腿。村里人都为之叹息,老翁却又是平静地说:“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后来,匈奴大举入侵,边塞告急,国家大量征兵迎战。老翁村里的年轻人都 *** 出征。绝大多数的小伙子都战死,而惟独老翁的儿子却因残疾无法入伍而得以保存了性命。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凡事皆是一分为二,有利也有弊,利弊是可以在特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我们不能用过于乐观的心态看事物或问题,有可能事物或问题里潜藏着危机。我们也不能用过于悲观的心态看事物或问题,有可能事物或问题里孕育着转机或希望。我们以平常心看待世间运动变化着的万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样才能清楚地看到变化着的事物。

        许多花心汉正为眼前的一脚踏两船的成功而沾沾自喜时,竟不知,自己将在不久的将来,变成一无所有的光棍,这是潜藏着的危机,须时间来转化。而许多被女人抛弃的男人们在伤心落泪时,他们竟不知道,其实他们应该庆幸,这个丑陋的女人终于露出了狐狸尾巴!早走早解脱!天涯何处无芳草?走了更好,可以重新获得自由,有机会去寻找一个爱自己的女人。

        那些日渐骄奢*逸的高薪阶层贪图享乐,如那些子最终一败涂地的八旗贵族,不懂得居安思危,自己孕育危机。有朝一日,公司裁员,他们将第一个要滚鞍下马。而那些正在寻找工作的失业者正在绝望中痛不欲生。其实,他们何必如此,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只要身怀一技,还怕找不到工作?看开一点,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

        或许,大家会觉得我隔岸观火,已不食人间烟火。其实不然,假如大家都能象塞翁那样超脱,心境必定豁达,目光便会更加敏锐地看到一个事物所含的利与弊。

        越近!

7. 一则寓言故事的启示作文

        我听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兔子和乌龟赛跑,兔子嘲笑乌龟爬的慢,乌龟说,总有一天它会赢。

        兔子说,我们现在就开始比赛。乌龟拼命的爬,兔子认为比赛台轻松,它先打了个盹,自以为是的说很快就能追上乌龟。

        乌龟一刻不停的爬行,当兔子醒来的时候乌龟已经到达终点了。 这个寓言故事故事我们: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不管做什么都一样,学习也不例外。 记得有一次,数学要考试了。

        我拿到试卷一看,哎呀,这个简单极了!我便飞快的把试卷做完了,交给了老师。到了发试卷的那天,老师说:“这次考试大家考的不错,只是有个别同学粗心大意,考得不理想。”

        我听了老师的话,心想:老师说这次我们考的不错,那我没100分也应该有99、98分吧。正当我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同学把我的试卷发给我。

        我看了一眼试卷,93分,嗯,等等93分!我瞪了瞪眼睛,盯着那又大又红的93分。原来,老师说的粗心大意的同学是我啊!我像泄了气的皮球,无力的靠在椅子上,头低得不能在低了。

        不仅这次考试,我平常写作业也是拖拖拉拉,一会在写作业,一会儿在休息,结果每次都很晚才写好。 经过了这些事情,我决定,以后要做一个谦虚又不半途而废的人。

        不知不觉中,数学考试再次降临。这一次,我仔仔细细地看题目,认认真真地写试卷。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考了一百分。 学习就是这样,只要你努力学习,就会取得高好成绩。

        如果你骄傲自满,便会退步。正所谓谦受益,满招损。

8. 关于《一个成语给我的启示》的作文

        “水滴石穿”是我最喜欢的一则成语。

        爱乌及屋,一篇有前“不滴石穿”的故事也是我最喜欢的故事。 从前有滴水珠和大海比赛穿石。

        九百九十九年后,水珠凭它的信心、毅力、坚韧不拔的精神,耗尽了它一生的时间,终于打穿了巨石。而骄傲、懒惰的大海一直埋头大睡,最终输掉了比赛。

        每一次重读这篇故事,我总是感触颇多,生活岂不如同穿石?刚出生时,在巨石这边;在巨石那边,垂老病死时,在巨石那边。而人的一生,便是那巨石。

        如何笔直地穿过这巨石,就成了一个难题。 人如果是水珠,它经过数以万计的冲击,可能才会取得一点成就。

        于是,胆小,懦弱的人害怕,退却了,又去别处寻找出路。可别处同样坚硬无比呀!他们便不信地转移、彷徨、愁怅,最终无法到达生活的彼岸。

        而剩下一部分勇敢、坚韧不拔的人们用他们的毅力,长期坚持下去,最终看到了对面的幸福。 著名的科学家居里夫人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一个男女都非常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居里夫人本人也像她自己说得那样坚韧不拔。早年的学习、工作环境极其艰苦,饱受战争的折磨。

        后来生活清苦,其夫先逝,给了他沉重的打击。但居里夫人咬着牙挺了过来,终究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如果没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她能坚持下来吗?可见坚韧不拔对于一个来说,是多么重要啊! 有人说居里夫人一生生活在痛苦之中,就连死都死在恶性白血病手上。

        但我认为,居里夫人的幸福是普通人不可比的。她的幸福是巨大的精神享受,她的快乐是坚持做完一件的喜悦。

        多么高尚的欢愉啊! 如果我们也能如此呢?在一阵苦思冥想后,终于解出一道难题,你不快乐吗?在一段挥汗如雨后果,终于跑完3000米,你不高兴吗?在一年辛勤耕耘后,终于考上理想的学校,你不兴奋吗?既然坚韧不拔能让我们有如此大的享受,我们为什么不努力拥有它呢? 每一次重读“水滴石穿”的故事,我都想:水珠与大海的故事远没有完结。我要做那水珠,穿过漫长的人生路。

        那些乐间做大海的人,我只能默叹他们的不幸了。

9. 写故事启发什么 作文300字

        可以写写古典故事挂羊头卖狗肉啊

        “挂羊头卖狗肉”其根本的内涵就是:表里不一,狡诈欺骗。首先把它炒得红红火火的当然是商贸战线。表里不符,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的权益达到创效益的真正目的。严格地说起来 ,一些包装大师们,广告商们无形之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通过一段时间的“消费者权益日”大张旗鼓地打假活动,看起来“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也许收敛了一些。但是,君不见“挂羊头卖狗肉”流毒中深,祸及池渔。如今早已渗透到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众多领域。比如:“挂”着考察引进的“羊头”,“卖”的是公费旅游,捞美钞,泡洋妞的“狗肉”;“挂”的是改革开放、观念更新的“羊头”,“卖”的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已主义的“狗肉”;机构改革,优化组合,便是以人划线,任人为亲,排除异已;精减机构,分流人员,便是以“我”为中心的大改组,大排队。瞧你不顺眼,“拆庙送菩萨”,那招牌是红光闪闪,一切为了稳定大局,一切为了改革……实质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亡羊补牢的成语故事三年级

        1. 一则成语故事的启示300字

        一个成语给我的启示

        今天我从书上偶然看到一个成语——绳锯木断。初次接触这个词,我想:这成语是什么意思呢?我赶紧去翻词典,原来是“拉绳当锔子,也能把木头拉断。”绳子那么软弱,居然可以把结实的木头拉断,这太出乎意料了。它是靠什么锯断木头的呢?我有些疑惑不解了。后来听爸爸妈妈一解释,我才恍然大悟。绳子是靠着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把木头锯断的。想到这,我不禁感慨万千,从古到今,许多人不都是靠着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办成了看似很难办到的事了吗?

        古时候有个叫愚公的人,他就凭着坚定的信心和毅力,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那就是后人常常称道的“愚公移山”。愚公家住在太行山和王屋山脚下,他们每天进出都要经过这两座山,他们翻山艰辛。愚公决心带着儿孙要把这两座山搬掉。这事不知怎么被智叟知道了。智叟对愚公说:“就凭你那些破本领,还想把山搬掉,真是异想天开。”愚公坚定地说:“我知道凭我的确很难办到,但我有儿子,儿子也有他的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总会有一天那两座大山会被我们搬掉的。”这事感动了上帝。上帝派人把这两座山给搬走了。从此愚公一家出门就再也没有翻山之苦了。

        还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三兄弟去爬高山看日出。老三刚刚才爬了一点点,就已经满头大汗了,抬头看那山,高耸入云。于是,他说:“我不爬了,山那么高,根本就爬不上,我看还是算了吧。”老二和老大不理睬他,只管往上爬。快到中点时,老大一不留神,摔了一跤,幸好抓住了树枝才没有掉下去,可已全身发抖,四肢无力了。他说:“爬不了又怎么样,我不爬了。”于是老大也退出了。只有老二依然坚持,继续爬山,终于在日出之前爬到山顶,看到了壮丽的日出。

        我们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一心一意地做下去,再困难的事情也能做成。我想学习上大概也是这样吧,只要有恒心,就一定能成为成绩优异的学生。这就是“绳锯木断”给我的启示。

        2. 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掩耳盗铃)300字

        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内里吊着一容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3. 三年级成语故事读后感300字 读《

       

        《成语故事》有感今copy天,我读了一个成语故事:《叶公好龙》。这个故事主要讲: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叶公。叶公非常喜欢龙,又因为他生活在富贵家庭中,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是上等的,所以他的衣服上、帽子上、鞋子上、家里的柱子上、被子上、枕头上……家里上上下下的东西,都刺有龙的图案。一转眼,五年过去了。这五年里,叶公一家平平安安,生活地非常幸福。可是,叶公一家并不知道:天上的真龙知道,叶公一家既然这么喜欢我,那见到真龙……岂不是更喜欢了吗?好!就这么决定了,我明天下凡去见一见那个名叫叶公的人!第二天,真龙来到了叶公的家里,透过窗户看到了正在呼呼大睡的叶公,叶公也被这如此巨大的呼吸声吵醒了,一看,两眼直冒金心,吓晕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只是表面上喜欢某样东西,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某样东西,所以小朋友千万不要学叶公哦!

        4. 300字成语故事

        1.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一个足智多谋的上大夫蔺相如,还有一个英勇善战的大将军廉颇。有一年,秦王邀请赵王到渑池相会。酒宴上,秦王请赵王弹瑟。赵王弹了一曲。

        作陪的蔺相如心想,必须为赵王争回面子,于是捧起一个缸,走到秦王面前说:“大王擅长秦乐,请大王一击,以相**。”在蔺相如的强逼下,秦王勉强在缸上击了一下。秦国的大臣气得大叫:“请赵国割让出十五座城作为向秦王的献礼!”蔺相如也高喊:“请秦国把首都咸阳作为向赵王的献礼!”秦国始终没能占到半点便宜。事后,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大夫。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人说:“我出生入死,立了许多战功,而蔺相如只凭三寸不烂之舌,就官居我之上。倘若给我遇见,我一定要当面羞辱他。”蔺相如听说以后处处忍让,上朝的日子故意装病在家,以免与廉颇引起争执。

        有一天,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的马车迎面驶来,他吩咐仆人把车子调转方向,避开廉颇。身边的人都说他太胆小了,蔺相如一笑,问大家:“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哪个厉害?”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啦。”蔺相如又道:“我敢在秦国当众呵斥秦王,又怎会偏偏怕廉将军呢?只是我想到,强秦不敢侵赵,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我们两人要是争斗起来,敌人就要来钻空子。我不能忘掉国家的安危啊!”

        这些话传到廉颇的耳朵里,廉颇很惭愧,于是光着脊背,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2.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3.安居乐业

        出处《老子》

        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释义 表示生活美满、安定。

        故事 春秋时,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他姓李,名耳,字 聃。据说他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是一个白头发。白胡子的小老头儿; 所以人们称他“老子”;还说他是在一棵李树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又 因为他耳朵长得特别大,所以名“耳”。其实,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 称。 老于对当时的现实不满,并反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革新浪潮, 想走回头路。他怀恋着远古的原始社会,认为物质的进步和文化的 发展毁坏了人民的淳朴,给人们带来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现“小国寡 民”的理想社会。 老于是这样描绘他所设想的“小国寡民”社会的: 国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使有许许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用它 们。不要让人民用生命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即使有车辆和船 只,也无人去乘坐它们,即使有兵器装备,也无处去使用它们。要使 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 很安适,满足于原有的风俗习惯。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互 相听得见,但是人们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百折不挠

        东汉官员桥玄品行端庄,嫉恶如仇。有次,一伙强盗绑住他十岁的儿子,带进他家,要正在病中的桥玄立即拿钱赎取,遭到桥直的怒斥。不多时,官兵包围了桥家,因怕强盗会杀桥直的儿子,迟迟不敢动手。这时桥玄愤怒地喊道:“我难道能因为儿子的生命而放了这伙坏人吗?”催促官兵们赶快动手。结果,桥玄的儿子被强盗杀死了。人们称赞桥玄“百折不挠”,始终保持节操。

        不屈不挠

        汉成帝三年的秋天,京城长安城中忽然有传言说要发大水了,长安城就要被水吞没了。刹时间,整个长安城的老百姓都惊慌起来 大家扶老携幼,争相逃命。

        消息传到宫中,汉成帝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到宫中议事,商量对策。成帝的舅父、大将军王凤也惊慌失措,劝成帝、太后赶快躲到船上去准备撤离。大臣们也纷纷附和王凤的意见。只有孙丞相王商坚决 反对,他认为大水不可能突然而来,一定是谣传,在这个关键时刻 更不能轻易撤离,这样只会使人心更加慌乱。成帝采纳了王商的意见,过了一会,城里也没见大水来,谣言不攻自破,城里的秩序也慢慢恢复了。调查下来,确实是传言失实。成帝对王商能力排众议很赞赏。王凤却认为是王商使他下不了台,因此心怀不满。

        王凤有个亲戚叫杨肜,是琅那太守,因为没有把他管辖的地方 管理好,王商要办他的罪,王凤为此亲自跑到王商面前,替杨肜说情,为他开脱。王商坚持原则,免去了杨肜的官职,王凤更加怀恨在心,千方百计想要打击报复。于是他勾结了同伙,诬陷王商。汉成帝最后听信了谗言,罢免了王商的丞相职务。

        但是,是非自有公论。《汉书》的作者班固在撰写王商的传记时对王商的评价是:为人诚实公正,不屈不侥。这样的评论是很客观公正的。

        背水一战

        韩信,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他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大将。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为刘邦定计,先攻取了关中,然后东渡黄河,打败并俘虏了背叛刘邦、听命于项羽的魏王豹,接着往东攻打赵王歇。

        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粮草,韩信的远征部队没有后援,就一定会败走;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又派一万军队故意背*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

        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汉军假意败回水边阵地,赵军全部离开营地,前来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

        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

        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

        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背水一战”,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哺有“决战”性质的行动 。

        不远千里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支!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释义: “不远千里”又称:“不远千里而来”,表示不以千里为远来到 某地,比喻不畏路途遥远。

        故事: 梁惠王见了孟子,热情地说:“先生,您不以千里为远来到我们魏国,一定是给我的国家带来利益了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您何必一开口就讲利?有仁义就行了。如果君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地,士和老百姓说怎样有利于自身,这样上上下下都追逐私利,那么就危险了。”接着孟子说道:“在能出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谋杀他们国君的必定是能出动一千辆兵车的大夫之家;在能出动一千辆兵车的二等国家,谋杀他们国君的,必定是能出动一百辆兵车的大夫之家。大国的大夫能从万辆兵车的国家中获得兵车千辆,二等国家的大夫能从千辆兵车的国家中获得兵车百辆。这些大夫的产业不能说不多了,但是,他仍永远不会满足。所以您不能再宣扬私利了。”

        梁惠王听了很受触动,焦急地问:“那先生以为该怎么办呢?”孟子说:“从来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他的双亲,也没有讲义的人会不尊重他的君主。所以,大王您只要讲仁义就够了,何必再讲利呢?”

        老马识途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 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 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释义: “途”路。老马认识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 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故事: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 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 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 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 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 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 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 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 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 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望采纳

        5. 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的启示300字

        拔苗助长

        bá miáo zhù zhǎng

        [释义]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语出] 郭沫若《专雄鸡集·关属于发展学术与文艺的问题》:“命令主义就合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叫做‘拔苗助长’。结果被拔起的苗不仅不能成长,反而枯槁了。”

        [近义] 揠苗助长、急功近利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比喻不切实际地办事,欲速不达

        [例句] 那种不顾学生能否接受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异于~。

        6. 成语故事300字左右

        塞翁失马

        sài

        wēng

        shī

        mǎ

        解释塞:边界险要之处;翁:老头。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出处《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结构主谓式。

        用法常跟“安知非福”连用。多用作安慰语。一般作宾语、分句。

        正音塞;不能读作“sāi”或“sè”。

        辨形塞;不能写作“赛”。

        近义词失之东隅、因祸得福

        反义词因福得祸

        例句~;安知非福;你第一次没考好;如从中吸取教训;以后会考得好一些。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靠近北部边城,住着一个老人,名叫塞翁。塞翁养了许多马,一天,他的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邻居们听说这件事,跑来安慰,劝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塞翁见有人劝慰,笑了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会带来什么福气呢。”

        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很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过了几天,丢失的马不仅自动返回家,还带回一匹匈奴的骏马。

        邻居听说了,对塞翁的预见非常佩服,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反而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

        邻居们以为他故作姿态纯属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兴,有意不说出来。

        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盼生姿,身长蹄大,嘶鸣嘹亮,膘悍神骏,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

        塞翁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他们想不出,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

        7. 成语故事 300字左右

        凿壁偷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凿壁偷光的意思是: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8. 找300字成语故事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9. 成语故事读后感300字作文

        《成语故事》读后感

        读了这本成语书,我不仅学会了许多成语还学会了许多成语的意思并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这本书中包含了战国时期人们会用的许多成语,表示了许多的意思。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和最熟悉的有:班门弄斧、乐极生悲、人杰地灵、暗箭伤人、草船借箭、千钧一发……等许多成语都得到我的喜爱,我觉得这本书有精英的编辑,深沉而有博大的知识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去品读它。

        成语故事中的成语有很多有利于我们在写作文时用它。我对大公无私的成语意思记得很牢我来给你说说:春秋时,晋平公对祁黄羊说:“南阳少一个县长,应该谁当比较合适?”祁黄羊说:“叫解狐去最合适,他能行的。”平公惊奇的问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祁黄羊说:“你只问我什么人能上任,谁最合适,你并没有问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阳上任去了。解狐到任后,替那里的人办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称颂他是个好县令。像祁黄羊这样的人才能算是大公无私啊!还有千钧一发拔苗助长等我也能给你讲得清清楚楚。

        这些故事深受人们的品读和利用,成语真是妙不可言啊!

        10. 成语故事300字左右 有解释

        一无所有yīwúsuǒyǒu

        [释义] 什么都没有(一:一概;完全)。

        [语出] 《敦煌变文集·庐山远回公话》:“万答法皆无;一无所有。”

        [近义] 空无所有 空空如也 两手空空 身无长物 家徒四壁

        [反义] 无所不有 无所不包 包罗万象 应有尽有

        [用法] 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动宾式。

        [辨析] ~与“一贫如洗”有别:~是直陈性的;可与比喻配合运用;所指不仅是财物;较为广泛;适用对象也不仅是个人、家庭、范围可扩大至集团、国家等;“一贫如洗”是比喻性的;不能再与比喻配合运用;所指以财物为主;适用对象仅是个人或家庭。

        [例句] 解放前;我家是~。

        [英译] havenothingatall

小学三年级简单的成语故事

       亡羊补牢的成语故事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就是州侯,右边就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就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

       “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就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就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就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三年级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成语“自相矛盾”的意思是用自己的长矛刺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的言行相互抵触.

       矛:长矛,古代用于进攻的武器;盾:盾牌,古代用于防守的武器.

       这个故事出自《韩非子·难一》:楚国有个人在集市上既卖盾又卖矛,为了招徕顾客,使自己的商品尽快出手,他不惜夸大其辞、言过其实地高声炒卖.

       他首先举起了手中的盾,向着过往的行人大肆吹嘘:“列位看官,请瞧我手上的这块盾牌,这可是用上好的材料一次锻造而成的好盾呀,质地特别坚固,任凭您用什么锋利的矛也不可能戳穿它!”一番话说得人们纷纷围拢来,仔细观看.

       接着,这个楚人又拿起了靠在墙根的矛,更加肆无忌惮地夸口:“诸位豪杰,再请看我手上的这根长矛,它可是经过千锤百炼打制出来的好矛呀,矛头特别锋利,不论您用如何坚固的盾来抵挡,也会被我的矛戳穿!”此番大话一经出口,听的人个个目瞪口呆.

       过了一会儿,只见人群中站出来一条汉子,指着那位楚人问道:“你刚才说,你的盾坚固无比,无论什么矛都不能戳穿;而你的矛又是锋利无双,无论什么盾都不可抵挡.那么请问:如果我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结果又将如何?”楚人听了,无言以对,只好涨红着脸,赶紧收拾好他的矛和盾,灰溜溜地逃离了集市.

       现在用这个词来表示自己说的话不能自圆其说.比如:“你刚才的发言前后自相矛盾,别人不知道该怎么理解.”

       成语小故事----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7.一字之师

       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8.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回答者:_雯_WEN_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2-25 13:29

       按图索骥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南柯一梦

       成语释疑: 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成语出处: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成语故事: 淳于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树下休息起来,没想到他因此就睡着了。在梦里,他看到槐安国的国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国去,随后把自己心爱的公主嫁给了他,并且派他担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这段时间里,淳于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国王也很欣赏他。他五个儿子都有爵位,两个女儿也嫁给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国的地位非常高。

       后来,檀萝国攻打南柯郡,淳于棼的军队输了,接着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这一切的不幸,让淳于棼不想在南柯郡继续住下去,就回到京城。可是,在京城里,有人在国王面前说淳于棼的坏话,国王没有查证,就把他的孩子抓起来,还把他送回原来的家乡。一离开槐安国,淳于棼就醒了,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场梦。

       不久,淳于棼发现庭院里的槐树下有一个蚂蚁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宫殿汉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梦中所见到的槐安国,应该就是这个蚂蚁洞。而槐树的最高的树枝,可能就是他当太守的南柯郡。

       淳于棼想起梦里南柯的一切,觉得人世非常无常,所谓的富贵功名实在很容易就消失,于是,他最后就归隐道门了。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完)

       班门弄斧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一个诗人《题李白墓》。李白是举世闻名的唐代大诗人,死后名传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经过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诗抒发内心感受。而他们这种行为只能是附庸风雅,“鲁班门前班门弄斧”,太不自量力了。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杯弓蛇影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伯乐相马

       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一直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仔细寻访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辛苦倍至,但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刻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不可多得

       东汉末年,有个名士祢衡,才华出众。当时,太中大夫孔融对他特别赏识,把他推荐给汉献帝。他写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汉献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荐表交给曹操。曹操爱才,就召见祢衡。哪知祢衡蔑视曹操,对他很不礼貌。曹操就派祢衡当鼓吏,在大宴宾客时,命他击鼓助兴。谁知祢衡一边击鼓,一边大骂曹操,使曹操十分难堪。曹操派祢衡去荆州劝降刘表,想借刘表之手杀他。想不到刘表把祢衡当作上宾,每次议事或发布文告,都得由祢衡表态。后来祢衡又对刘表不恭。刘表就派他到部将黄祖那里当书记。祢衡恃才傲慢,非常狂妄,后来,终于被黄祖所杀。

       成语“不可多得”由此而来,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难得。多用于赞扬有才能的人

       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不学无术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大将军霍光是朝廷举足轻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监死前,把幼子刘弗陵(昭帝)托付给霍光辅佐。昭帝去世后,霍光立刘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权四十多年,为西汉王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勋。

       刘询继承皇位以后,立许妃做皇后。霍光的妻子霍显是个贪图富贵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儿成君嫁给刘询做皇后,就乘许娘娘有病的机会,买通女医下毒害死了许后。毒计败露,女医下狱。此事霍光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等事情出来了,霍显才告诉他。霍光非常惊惧,指责妻子不该办这种事情。他也想去告发,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后想,还是把这件伤天害理的事情隐瞒下来了。霍光死后,有人向宣帝告发此案,宣帝派人去调查处理。霍光的妻子听说了,与家人、亲信商量对策,决定召集族人策划谋反,不想走漏了风声,宣帝派兵将霍家包围,满门抄斩。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霍光传》中评论霍光的功过,说他“不学无术,暗于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读书,没学识,因而不明关乎大局的道理。成语“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才高八斗

       南朝谢灵运,是一位写了大量山水诗的文学家。他聪明好学,读过许多书,从小受到祖父谢玄的厚爱。

       他出身于东晋大士族,因他袭封康乐公的爵位,世人称他“谢康乐”。他身为公侯,却并无实权,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谢灵运自叹怀才不遇,常常丢下公务不管,却去游山玩水。后来,他辞官移居会稽,常常与友人酗酒作乐。当地太守派人劝他节制一些,却被他怒斥了一顿。可是,谢灵运写的山水诗,却深受人们的喜爱。他每写出一首新诗,立刻就会被人争相抄录,很快流传开去。

       宋文帝接位后,将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诗作和书法赞为“两宝”。谢灵运更加骄傲了,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草木皆兵”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把草木都当成敌兵。形容极度疑惧,惊恐不安。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兵马,南下攻伐东晋。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迎战。

       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竖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他听信苻融的判断,认为晋兵不堪一击,只要他的后续大军一到,一定可大获全胜。于是,他派一个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谢石劝降。

       朱序原是东晋官员,他见到谢石后,报告了秦军的布防情况,并建议晋军在前秦后续大军未到达之前袭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洛河)。谢石听从他的建议,出兵偷袭秦营,结果大胜。晋兵乘胜向寿阳进军。

       苻坚得知洛涧兵败,晋兵正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马上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当时正是隆冬时节,又是阴天,远远望去,淝水上空灰蒙的一片。仔细看去,那里桅杆林立,战船密布,晋兵持刀执戟,阵容甚为齐整。他不禁暗暗称赞晋兵布防有序,训练有素。

       接着,苻坚又向北望去。那里横着八公山,山上有八座连绵起伏的峰峦,地势非常险要。晋兵的大本营便驻扎在八公山下。随着一阵西北风呼啸而过,山上晃动的草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苻坚顿时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晋兵是一支劲敌,怎么能说它是弱兵呢?”

       不久,苻坚中谢玄的计,下令将军队稍向后退,让晋兵渡过淝水决战。结果,秦兵在后退时自相践踏,溃不成军,大败北归。

       这一战,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邯郸学步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认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很美。他一听,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今天关于“成语故事一分钟演讲三年级”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成语故事一分钟演讲三年级”,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