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 耕前锄后_成语故事耕前锄后

       对于成语故事 耕前锄后的问题,我有一些了解和研究,也可以向您推荐一些专业资料和研究成果。希望这对您有所帮助。

1.成语故事

2.带经耕锄的故事出自哪里?

3.高雅情趣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耕前锄后_成语故事耕前锄后

成语故事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的作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成语故事(通用1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故事 篇1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大山脚下住着一个农夫,他每天一大早就到田里干活,特别辛苦。

        有一天,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里跑了出来,野兔因见到有人而受到了惊吓。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农夫地头的一颗树桩上,折断脖子死了。农夫便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过去捡起死兔子,他非常庆幸自己的好运气。晚上回到家,农夫把死兔交给妻子,妻子做了香喷喷的野兔肉,两口子有说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顿。第二天,农夫照旧在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也不像以往那么专心了。

        他干了一会儿就朝草丛里瞄一瞄。听一听,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桩上。就这样,他心不在焉地干了一天活,该锄的地没锄完,直到天黑也没有见到兔子出来。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第三天,农夫来到地边,已完全无心锄地,自己则坐在树桩旁边的田埂上,专门等待野兔子窜出来。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后来,农夫每天就这样守在树桩边,希望再捡到兔子。然而他始终没有再得到。但农田里的苗因为他而枯萎了。农夫因此成了别人议论的笑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否则终将一无所获,留下终身遗憾。

成语故事 篇2

        在这个期里学了两个成语,是守株待兔和塞翁失马这两个成语。守株待兔的意思就是守着树桩等兔子自己撞上来。形容不努力,只想不劳而获,也比喻死守经验,不知变通。

        守株待兔有一个故事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非常懒的农夫,但是他一直很快乐。有好几天在偷懒,正好有一天他正坐在一棵又高又大的树下,树旁边还有一筐苹果。这个农夫一边吃苹果一边休息。突然,一只小白兔看见苹果就想吃苹果了,可是兔子没看路,所以一不小心撞到了树桩上。农夫转过头看见了一只兔子,兔子的脖子都撞断了,蹬了两下腿就死翘翘的了。

        农夫看到这一幕,高兴极了,他马上冲上去捡起兔子心里美滋滋的“哈哈,没费一点劲儿就捡到一只肥美的兔子,看来是我交了好运啊!还种什么田呢?我以后就坐在这个树桩旁,等兔子撞上来好了!”

        第二天,农夫没心思干活了。他把锄头和没耕好的田搁在一边,一心守着那个树桩,等着兔子撞上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可他还是不罢休,心想“也许明天就有兔子撞上来了!”

        就这样,农夫在树桩旁等了一天又一天,田地里的庄稼都枯死了,他也不关心。不过,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兔子撞上那个树桩了。

        这个故事讲完了,还有塞翁失马的故事,意思是:比喻虽然一时收到挫折,也许以后会因此得到好处。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故事是:在古时候,边塞地区住着一位老翁,他见多识广,遇事沉着冷静,而且很有远见。

        有一天,塞翁养的一匹马无缘无故跑到了塞外去了。左邻右舍听说了这间事,纷纷跑来安慰他,劝他不要伤心。塞翁不以为然地笑了笑,对大家说:“丢了匹马未必是坏事啊,为什么大家断定这件事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过了几个月,好事果然发生了。那匹逃跑的马居然从塞外跑回来了,还带回来几匹胡人的骏马。于是,大家又纷纷跑来祝贺塞翁,夸他有远见。

        看着大家,塞翁却摇了摇头,忧虑地说:“不能高兴得太早,这件事很可能会给我们带来灾祸呀!”

        家中添了几匹骏马之后,塞翁的儿子很好奇。他骑上骏马,试着跑了跑。骏马看见新主人,便不听话,就把塞翁的儿子的脚摔伤了。

        大家听说后纷纷来安慰他,塞翁又一次不以为然地笑了笑,对大家说:“我儿子的脚摔伤了,也未必是坏事,或许是好事呢?”

        又过了几天,战争来了。好多人为了国家牺牲了性命,可是塞翁的儿子脚伤了所以在家里没去充军。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成语故事 篇3

        夏雨雨人

        孟简子相梁、魏,有罪而走齐。齐相管仲迎而问之曰:“吾子相梁、魏时,门下使者如何?”孟简子曰:“门下使者约三千余人。”管仲曰:“今与几何人来?”对曰:“臣与三人俱。”管仲曰:“是何也?”对曰:“其一人父死无以葬,我为葬之;一人母死无以葬,亦为葬之;一人兄有狱,我为出之。是以得三人来。”管仲曰:“嗟乎!我穷必矣!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译文]

        孟简子担任梁国和卫国的丞相,后来犯了事出走齐国。管仲来迎接他,问他:“你当丞相时,你家里有多少门客?”孟简子说:“有三千多人。”管仲说: “现在有几个人跟来了?”回答说:“只有三个人。”管仲问:“为什么这样呢?”回答说:“其中一个人的父亲死了没钱葬,我给他葬了;一个人的母亲死了没钱葬,我也给葬了;一个人的哥哥吃了官司,我帮了他,後来人被放出来了。所以这三个人跟来了。”管仲上了车说:“唉!我一定会衰败的,我不能像春天的风一样吹在人身上,我不能像夏天的雨一样落在人身上(夏雨雨人),我一定会衰败的。”

        释读雨:前一个“雨”,名词,雨水;后一个“雨”,动词,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

        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出处汉·刘向《说苑·贵德》:“吾不能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成语故事 篇4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叫——《成语故事》。是说的一些因故事而造成的成语。有金石为开、狼狈不堪、身先士卒,都是有名将军、军师。我就讲金石为开这个故事。李广有一次带百十名骑兵碰到匈奴,李广故意原地休息,让匈奴以为前面有埋伏,一直不敢攻击。这里可表现出他精神韬略,善于用兵,而且作战英勇。

        李广又有一次,他被免了职务,晚上行走被巡逻的军官抓住。李广说自己过去是将军。军官不账,讽刺说:“你就是现任将军也不行,犯夜就拘押,更别说什么前任将军。”李光就被关了一夜。等他复职了。就想方设法的把那个巡逻军官杀了。这表明了李广度量狭窄,就等于你是班里的班长,你用班长的名义来害别人。 还有一次,李广去打猎,跑了一整天都没找到一个猎物,他突然看见了一只老虎,他精神大振,取出弓箭,搭上羽箭,平足力气将弓拉得如同一轮满月,一箭射向老虎。

        他发现老虎没有挣扎,走去一看,原来是石头,穿碎了石头。这表明做什么要一丝不苟、全神贯注,考试就考满分!

成语故事 篇5

        暴虎冯河

        春秋时期,孔子外出讲学,子路佩剑前往接近孔子。孔子想收他为徒,子路说自己用剑不用读书,孔子说读书可以让他有勇有谋。子路于是拜孔子为师,他问孔子统率三军时愿意与谁共事,孔子说不愿与那些空手打虎及徒步过河的有勇无谋的人共事。

        据《论语·述而》记载,“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孔子对颜渊说:“用我,我就去干;不用我,我隐藏起来。能做到这样的,只有我和你。”好胜心强的子路连忙问:“老师,您统率三军将和谁在一起?”孔子说:“赤手空拳打虎,蹚水过河,死都不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在一起的,我只和凡遇事谨慎,善于谋划而又能办成事的人在一起。”

        暴虎:空手与老虎搏斗;冯:同凭,冯河,过河不用工具(如船、木筏之类),赤脚蹚水。人们用“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从事。

       出处 《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释读 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成语故事 篇6

        在一个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早晨,梧桐树的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油的发亮了一般,柳树的树枝,随风飘荡,在某一片叶子下,住着一只蝉。

        这是一只又肥又大的蝉,它十分的快乐,只听“知了——知了——”它还唱着歌呢!

        但令蝉意想不到的是,在树枝的最底部有着一只馋嘴的瘦螳螂。螳螂心想:我已经好久都没有吃到食物了,这只肥蝉看的挺顺眼,不如吃了它,好填饱自己的肚子,想着它便露出了自己锋利的爪子。

        这只螳螂躲在了另一片叶子下,等待一个更好的时机,等待着,等待着,蝉的身体爬到了叶子上面,螳螂用爪子把口水擦掉,慢慢地接近蝉,“砰”的一声,蝉被行动敏捷的螳螂用刀控制住了,蝉扭动着身子不停地挣扎,但是它最后还是没有战胜自己的天敌——螳螂……

        螳螂美滋滋地吃着皮香肉嫩的蝉,心里甜甜的,它用自己锋利的刀割下蝉的皮,鲜美的肉一下子就暴露出来,它正在细嚼慢咽的品味。

        但令螳螂也意想不到的是,在它的身后有着一只馋嘴的黄雀,黄雀想:我都观察你们很久了,小螳螂,跟我比,你还是嫩了那么一点,哈哈,你是逃不出我的魔爪的。本来正在享受美食的螳螂,被黄雀猛的一扑,受到了惊吓,还没缓过神来,原本拼命挣扎的它,便在凶猛的黄雀嘴下一命呜呼了。

        正当黄雀品尝时,树下有一个顽皮的小男孩儿,用自己的弹弓瞄准了那只黄雀。

成语故事 篇7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在和村,住着一个哑巴,他是一个很固执的人。

        有一天,村长的孙子过满月,把全村的人都请过去吃满月宴。哑巴也来了,到了村长家,哑巴看到桌子上放着一包东西,就想知道这里面包的是什么?哑巴伸手扒开纸包,想一探究竟。

        快手二嫂一把夺下哑巴手里的黄连,连连摆手,连喊带叫:“哑巴,这是黄连,苦得很!”好奇的哑巴才不理那套呢:“不让吃我偏吃!”又把二嫂手里的黄连抢到自己手里。

        旁边的人看哑巴那副傻傻的样子,也跟着大声喊:“这不是吃的,这是入药用的药材,你不能吃。”俗话说,十聋九哑。也就是说,十个聋子里面有九个是不会说话的。是啊,哑巴怎么听得见呢?但他看到众人阻拦的样子,犟劲又上来了,“哇哇”叫着,仿佛在说:“我偏吃,我偏吃,你们算老几?管得着吗?”众目睽睽之下,哑巴把黄连塞进了嘴里。

        黄连到了嘴里,但哑巴并没有嚼。他想:“不行,不行,万一真的不能吃,把我毒死怎么办呀?”思忖了一会儿,哑巴动了动腮帮子,跃跃欲试。

        村长抓住他的手,连比带划地命令他:“放下,黄连可是天下最苦的东西,你小子也敢吃!”哑巴一看村长生气了,反而坏笑起来,边笑边大嚼起来。

        这下可不得了,刚嚼两口,哑巴的脸都痛苦得变形了,呲牙咧嘴,吐着舌头,不停地往外哈气,用手扇嘴边的苦气,想要把黄连的苦味都扇走似的。那捶胸顿足的样子,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旁人见了连连摇头,叹道:“唉,这可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

成语故事 篇8

        战国时代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弱国。有一回秦昭襄王得知赵惠文王,从楚国得到一块和氏璧,是一块无价之玉,就写信给赵王说愿意用15座城池交换。赵王收到后立马让所有大臣上朝商议。大臣有人说不能被秦王给骗了,不能给,可又有人说不给秦王会派兵来攻打的,不能不给。赵王六神无主。

        这时候有人说,我很聪明,勇敢。没错,我就是那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蔺相如。

        赵王把我招进宫去,问我怎么办?我说只要秦王愿意交出15座城池,我就会把玉璧给他,不交的话我必一定完璧归赵。

        当我带着和氏璧来到了秦国后,秦王拿到和氏璧后赞不绝口,可是交换城市的事,连一个字也没有提起。这时我灵机一动对秦王说:“这璧有个小毛病,我指给您看看。”秦王就把玉璧给了我。玉璧一到我手上,我就威胁说:“我看你并不想给赵国15座城池,如今璧在我手上,如果你逼我,我就和璧一起死在这根柱子上”。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应诺,用15座城池来交换。我趁机要求说要准备一个盛大的典礼才行。秦皇只好下令定下了典礼的日期。当晚,我就让下手化妆后,把玉璧送回了赵国。当典礼的日子到了时候,我光明正大的告知秦王,玉璧已送回赵国,你若真想要,就先把城池交出来,我再派人把玉璧送来。秦王知道,杀了我也没有用,就让我回了国。

        真是有惊无险啊!

成语故事 篇9

        一天,农民在山上砍完柴准备回家时,发现回家的路上有一排狼的脚印,而且是朝着他家的方向去的。“不好!”农民的心一下子被提了起来了。

        他把柴扔到地上,沿着狼的足迹找到了自己家的羊圈里。却发现羊圈上破了个洞,羊圈中少了一只羊。农民吓得瘫坐在了地上,嘴巴张大得都可以塞进一个西瓜了。他逐渐平静下来后,心里想:“还好只少了一只羊,洞也不大就不补了。”他于是就把柴拿回家里,然后睡觉去了。

        第二天,当他抓鱼上岸后又发现了狼的脚印,但是这次他看起来平静多了,可能是因为他已经经历了一次。但是他还是很紧张,生怕羊都被狼吃光了。他爬到岸上,拿着装着鱼的桶跑回了家。这次他紧张的连汗都一直在向下滴。回到了家,又少了一只羊,但是农民的想法又不一样了:“都少了两只羊了,狼应该不会再来了吧,洞就不补了。”

        但是这次其他的村民都来劝他,想让他把羊圈的洞补上,但是农民根本不听他们的意见。

        到了第三天凌晨的时候,那只来过了两次的狼带着狼群来了,他们纷纷涌入羊圈,把羊全部都吃光了。

        第二天早上,农民为了以防万一去了羊圈,却看到了一地都是羊血,羊一只都不剩,这次农民才把羊圈补上,以后羊一只也没有少过。

成语故事 篇10

        顾左右而言他

        战国中期,有一个名叫孟子(又称孟轲)的人。他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据说,有一次,他对齐宣王说:“有一个人,因为要到楚国去,把老婆孩子交托给他的朋友,请予照顾。等到他回来的时候,才知道他的老婆孩子一直在受冻挨饿,那位朋友根本没有尽到照顾的责任。你说这该怎么办?”

        齐宣王答道:“和他绝交!”

        孟子又说:“有一个执行法纪、掌管刑罚的长官,却连他自己的部下都管不了。你说这该怎么办?”

        齐宣王说:“撤他的职!”

        最后,孟子说:“全国之内,政事败乱,人民不能安居乐业。你说这又该怎么办?”

        齐宣王“顾左右而言他”,即望着两旁站立的'随从,把话故意扯到别处去了。

        上面这段对话,在《孟子·梁惠王》有详细记载。原文是: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返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梁惠王下》

        解释:看着两旁的人,说别的话。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

成语故事 篇11

        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只猴子。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橡子。日子一久,这个老人和猴子之间竟然能交流沟通了。

        几年之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又碰上粮食欠收,所以老人就想把每天的橡子由八颗改为七颗。

        于是,一天,他和猴子们商量说:“现在粮食不够了,从今天开始,食物必须节约着吃。我每天早上分别给你们三颗橡子,晚上还是照常给四颗橡子,你们认为怎么样呢?”

        猴子们听到老人的这番话,非常生气,都认为早上怎么少了一个?于是,纷纷开始吱吱大叫,而且还到处窜来跳去,貌似是在用这种方式来表示对分配情况的强烈不满。

        老人看到这个情形,连忙改口说:“这样吧,我每天早上分别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这样总该可以了吧?”

        这群猴子们听了,觉得早上的橡子数量已经由三个变成四个,比晚上的多,就换了另一番模样,纷纷高兴得在地上翻滚起来,认为自己取得了胜利。

成语故事 篇12

        逐鹿中原

        东晋时期,十六国中后赵的开国皇帝名叫石勒。

        有一天,石勒设宴招待高丽的使臣,喝酒喝得快醉的时候,他大声地问臣子徐光道:“我比得上自古以来的哪一位君王?”

        徐光想了一会儿说:“您非凡的才智超过汉代的高祖,卓越的本领又赛过魏朝的始祖,从三皇五帝以来,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您,您恐怕是轩辕黄帝第二吧!”

        “人怎么能不了解自己呢?你说的也太夸张了点吧!”石勒听后笑着说,“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朕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意思是说,我如果遇见汉高祖刘邦,一定做他的部下,听从他的命令,只是和韩信、彭越争个高低;倘若碰到光武帝刘秀,我就和他在中原一块儿打猎,较量较量,未知“鹿死谁手”。

        “逐鹿中原”的成语便由此引申而来。后来,人们用“鹿死谁手”来比喻双方争夺的对象不知道会落在谁手里,引申指比赛双方还不知道谁胜谁负。

        ——《晋书·石勒载记下》

        求解驿站常比喻帝位、。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逐,追赶;鹿,指所要围捕的对象;中原,本来指我国黄河中下游一带,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现泛指整个中国。

成语故事 篇13

        燕雀处堂

        秦兵大举攻伐赵国,赵国处在危机之中,魏国是赵国近邻,但魏国的大夫们却并不戒备,反而认为形势对他们有利。

        魏国的国相子顺责问他们有什么根据?他们说:如果秦国打败了赵国,我们就同秦国表示和好;如果秦兵被赵国打败了,我们就乘它危急之时出兵袭击,可以轻而易举取得大胜。

        子顺不同意这种看法,摇着头,笑道:不见得!秦国从秦孝公上台以来,从没有打过败仗,他们的将军都是富有作战经验的优秀人才;此次秦兵肯定胜赵,你们必定无机可乘!大夫们又说:就算赵国必定要被打败吧,那对我们魏国又有什么损失?邻国倒霉,强不起来,不是正好对我国有利吗?子顺反驳说:强秦是侵略成性的贪暴之国,它灭亡了赵国,决不会就此满足,必定要继续东进,那时魏国就要遭殃了。为了教育开导这些糊涂的大夫们,子顺讲了一个故事:燕雀处屋堂,子母相哺,聚居一起,快乐逍遥,它们认为住在人家屋檐上最太平、最可靠了。不料,有一天,人家灶上的烟囱坏了,火焰突往上直冒,一会儿便烧着了屋梁,一场灾难已无法避免,而燕雀们却脸不变色,依然无忧无虑,一点儿也不想到大祸快要临头了。

        子顺讲完,严肃地对那些大夫们说:你们没想到吧?赵国如被攻破,大祸即将降临到自己上,难道诸位简直像无知的燕雀一样吗?

成语故事 篇14

        宋国有个农夫,是个急性子,他种了一大块地,经常去田里干活,巴望着禾苗长得快一些,他一天又一天的去田边看,觉得禾苗一点也没有长高,心里非常焦急。

        他在家里走来走去,想:怎样才能让禾苗在最短时间长高呢?绞尽脑汁想遍了所有的办法都觉得不好。一天,他灵机一动,想出来了一个好主意,就兴冲冲的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的往上拔,他看到拔过的禾苗都张高一截,越拔越高兴,尽管累得满头大汗,也不肯休息一下,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干得他筋疲力尽总算干完了,才乐呵呵的回到家里。

        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对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不过力气没有白费,咱们家的禾苗棵棵都长高了一大截,我们家一定能早点收获粮食。”

        他的儿子很纳闷,心里想:老爷子究竟有什么高招啊?可以让禾苗很快长高,明天我一定要去田里看个究竟。第二天,儿子来到田里一看,原来绿油油的禾苗现在都无精打的枯萎了。看到这个情景,儿子急忙跑回家里告诉他爸爸说:“爸爸,你怎么搞的呢?咱家田里的禾苗都枯死了!”农夫听了不相信,说:“你不要瞎说,我昨天明明看见都长了一大截。”儿子说:“你现在快去田里看看吧!”

        农夫赶忙来到田里,果然看见禾苗都横七竖八的倒在地里,他急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呆呆地说:“怎么会这样呢?”目光里一点表情也没有,他儿子说:“你把禾苗的根从土壤里拔起,这样根就不能再吸收水分和营养,不枯死才怪呢!”农夫快要哭了,他说:“禾苗都枯死了,收不下粮食,我们全家可吃什么啊?”

成语故事 篇15

        从前,宋国有个老头儿,很喜欢猴子,他家里养了一大群。时间长了,他能了解猴子的脾气秉性,猴子也能听懂他说的话。老头儿愈发喜欢了,宁愿减少全家的口粮,也要让猴子吃饱。

        由于猴子的食量太大,老头儿家里的存粮一天比一天少了。他想限定一下猴子吃食的数量。就向猴子宣布:“从今天早饭起,你们吃的橡实要定量,早上三个,晚上四个,怎么样,够了吧?”猴子听了一个个都呲牙咧嘴,乱蹦乱跳,显出很不满意的神色。老头儿见猴子嫌少,就重新宣布:“既然你们嫌少,那就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这样总够了吧?”猴子听说早上从三个变为四个,都以为是增加了橡实的数量,一个个摇头摆尾,伏在地上,咧着大嘴直乐。

带经耕锄的故事出自哪里?

        1. 成语典故

        爱屋及乌 安然无恙 安如泰山 安居乐业 安步当车

        矮子看戏 暗渡陈仓 暗箭伤人 按部就班 按图索骥

        B 百发百中 百无聊赖 百闻不如一见 百折不挠 败军之将

        抱瓮灌畦 抱薪救火 伯乐相马 杯水车薪 杯弓蛇影

        别无长物 八仙过海 八面玲珑 筚路蓝缕 闭门造车

        拔山举鼎 包藏祸心 拔苗助长 博士买驴 背水一战

        半途而废 补日 宾至如归 敝帚自珍 鞭长莫及

        兵不厌诈 兵不血刃 比肩接踵 比上不足

        比下有余 不可同日而语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不求甚解 不觉技痒 不耻下问 不寒而栗

        不速之客 不稂不莠 不刊之论 不苟言笑 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学无术 不自量力 不可多得 不甚了了 不屈不挠

        班门弄斧 别开生面 病入膏肓 步履蹒跚 并行不悖

        不读哪家书,不知哪家理 不遗余力 不可救药

        C 差强人意 沧海桑田 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乘风破浪 草木皆兵

        垂 头 丧 气 巢毁卵破 车水马龙 车载斗量 沉鱼落雁

        赤膊上阵 出尔反尔 初出茅庐 才高八斗 朝中有人好当官

        此地无银三百两 唇亡齿寒 痴人说梦 从善如流

        D 独当一面 多多益善 呆若木鸡 弟子掩目 东施效颦

        打草惊蛇 道听途说 洞见症结 东食西宿 登 徒 子

        得其所哉 倒履相迎 倒行逆施 大材小用 大公无私

        大势已去 短兵相接 对牛弹琴 东山再起 对症下药

        当局者迷 董狐之笔 顶天立地 单者易折 大义灭亲

        得过且过

        E 尔虞我诈 二桃杀三士

        F 方寸之地 飞鸟惊蛇 非驴非马 吠形吠声 佛头着粪

        防微杜渐 冯唐易老 风马牛不相及 废学如断织 斧 正

        覆水难收 奉公守法 扶桑 分庭抗礼 负重致远

        负荆请罪 腹 稿

        G 高枕无忧 高山流水 贾人渡河 割席分座 孤注一掷

        耕前锄后 功亏一篑 狗尾续貂 刮目相看 瓜田李下

        顾曲周郎 归马放牛 过河拆桥 过门不入 狗肉朋友

        管中窥豹 刚愎自用 攻难守易 管窥锥指 管鲍之交

        挂 羊 头

        卖 狗 肉 各自为政 瓜代有期 解铃还需系铃人 改过自新

        H 含沙射影 汗流浃背 汗马功劳 邯郸学步 汗牛充栋

        害群之马 合浦还珠 胡服骑射 黄梁美梦 火树银花

        虎口余生 侯门如海 后生可畏 后顾之忧 后来居上

        涸辙之鲋 狐虎威 狐疑不决 鹤立鸡群 华而不实

        画虎类犬 画蛇添足 画龙点睛 画饼充饥 顽石点头

        好逸恶劳 画荻教子 囫囵吞枣 沆瀣一气

        J 机不可失 鸡口牛后 鸡鸣狗盗 鸡犬升天 鸡口牛后

        疾风知劲草 家徒四壁 渐入佳境 竭泽而渔 居心叵测

        见钱眼开 见卵求鸡 坚壁清野 家喻户晓 江郎才尽

        惊弓之鸟 精卫填海 井底之蛙 嗟来之食 捷足先得

        九牛一毛 锦囊妙句 居安思危 蕉鹿自欺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锦上添花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锦绣前程

        尽善尽美 近水楼台 见怪不怪 积羽沉舟

        K 旷日持久 开卷有益 空穴来风 刻舟求剑 困兽犹斗

        快刀斩乱麻 看人下菜碟 空 城 计 口不二价 口蜜腹剑

        脍炙人口 口若悬河

        L 狼狈为奸 滥竽充数 乐不思蜀 老马识途 劳思逸*

        临时抱佛脚 乐此不疲 鹿死谁手 利令智昏 鲁侯养鸟

        乐极生悲 厉兵秣马 梁上君子 两袖清风 马革裹尸

        螺蛳壳里做道场 捋 虎 须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洛阳纸贵 浪子回头金不换

        量体裁衣 临渴掘井 弄 巧 成 拙 路不拾遗 两儿辩日

        柳暗花明

        M 毛遂自荐 毛将焉附 梦笔生花 目不见睫 模棱两可

        盲人摸象 盲人瞎马 名缰利锁 马革裹尸 马首是瞻

        名落孙山 梅开二度 门庭若市 门可罗雀 木人石心

        目无全牛 沐猴而冠 莫 须 有 孟母三迁 孟母断机

        磨穿铁砚 磨杵成针 明目张胆 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 买椟还珠

        满城风雨 马首是瞻 目不识丁

        N 南山可移 南辕北辙 南柯一梦 内助之贤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怒发冲冠 难兄难弟 难至节见 鸟尽弓藏

        兔死狗烹

        O 呕心沥血

        P 皮之不存 破甑不顾 破镜重圆 破釜沉舟 破鼓众人敲

        匹夫之勇 抛砖引玉 蓬莱仙境 牝牡鹂黄 平漫屠龙

        扑朔迷离 赔了夫人又折兵 鹏程万里 披荆斩棘 贫贱之交.知人不易

        剖腹藏珠 片言折狱

        Q 窃符救赵 奇货可居 歧路亡羊 骑鹤上扬州 骑虎难下

        千虑一得 千变万化 千金买骨 千里姻缘一线牵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齐大非偶 齐眉举案 杞人忧天 取而代之 黔驴技穷

        欺世盗名 请君入瓮 钱可通神 巧取豪夺 强弩之末

        罄竹难书 七擒七纵 七步之才 曲高和寡 曲突徙薪

        秦镜高悬 青出于蓝 千里送鹅毛 起死回生

        R 人浮于事 人面桃花 自危 人琴俱亡 人给家足

        人心如面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人言可畏 人自为战 人弃我取

        入木三分 入吾彀中 如椽之笔 如火如荼 如嚼鸡肋

        如坐针毡 绕梁三日 让枣推梨 如鱼得水 人不要脸鬼都害怕

        人杰地灵

        S 三寸之舌 三人成虎 三纸无驴 三令五申 三生有幸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 三折其肱 三句不离本行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山鸡舞镜 杀鸡吓猴 杀鸡焉用牛刀 杀彘教子 塞翁失马

        桑榆 桑梓 桑中之约 桑林祷雨 视死如归

        始作俑者 市道之交 势如破竹 实事求是 十行俱下

        食言而肥世外桃源 拾人牙慧 食不甘味 司空见惯 尸位素餐

        四面楚歌 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 死有余辜 水深火热 死不瞑目

        死无葬身之地 死诸葛逼走活仲达 盛气凌人 赏罚分明 上下其手

        生灵涂炭 水滴石穿 少见多怪 舍本逐末 束之高阁

        失斧疑邻 什袭而藏 受宠若惊 守株待兔 熟能生巧

        身无可击 树倒猢狲散 神机妙算 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 三顾茅庐

        三思而行 生死存亡 始终不渝 士别三日 四分五裂

        死灰复燃 身在曹营心在汉 上行下效 舍得一身剐 ,敢把皇帝拉下马

        T 天下无双 天涯海角 天衣无缝 天花乱坠 天夺之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桃李满天下 桃园结义 铜钿眼里翻跟头 桐叶封弟

        推心置腹 同流合污 太公钓鱼

        愿者上钩 图穷匕现 投鼠忌器

        投鞭断流 探骊得珠 螳臂当车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谈虎色变

        贪小失大 痛饮黄龙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屠龙之技 退避三舍

        天经地义 铁杵磨针 投笔从戎 推 敲 弹冠相庆

        W 妄自尊大 网开三面 望洋兴叹 望梅止渴 望尘莫及

        完壁归赵 围魏救赵 危如累卵 畏首畏尾 为虎作伥

        闻鸡起舞 闻一知十 问道于盲 问一得三 玩物丧志

        亡戟得矛 五车八斗 五十步笑百步 误付洪乔 物以类聚

        无巧不成书 卧薪尝胆 外强中干 只许州官放火 不许百姓点灯 亡羊补牢

        未雨绸缪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吴牛喘月

        X 徙宅忘妻 先发制人 相煎太急 心腹之患 洗耳恭听

        胸有成竹 县官不如现管 小时了了 悬梁刺股

        Y 揠苗助长 掩耳盗铃 晏子使楚 殃及池鱼 仰人鼻息

        以人为镜 以火救火 以身试法 贻笑大方 颐指气使

        衣锦还乡 一鼓作气 一意孤行 一诺千金 一丘之貉

        一箭双雕 一举两得 一鸣惊人 一败涂地 一木难支

        一误再误 一饭千金 一发千钧 一事无成 一字千金

        一身是胆 一衣带水 一狐之腋 一枕黄粱 一网打尽

        一暴十寒 一字之师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一国三公 一寒如此

        一不做、二不休 一言九鼎 一傅众咻 一问三不知 一厢情愿

        一知半解 一毛不拔 一代楷模 一人得道 鸡犬升天 一挥而就

        因势利导 迎刃而解 犹豫不决 叶公好龙 愚公移山

        月下老人 欲速不达 与虎谋皮 远亲不如近邻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言犹在耳 眼不见为净 夜郎自大 鱼目混珠 庸人自扰

        运筹帷幄 鹬蚌相争 有志者事竟成 远水不救近火 越俎代庖

        以卵击石 异曲同工 言归于好 一目十行 一钱不值

        一日千里 一丝不苟 一窍不通 因人成事*三寸之舌 月怀一鸡

        运斤成风 郢书燕说 约法三章

        Z 曾子杀彘 纸上谈兵 志在四方 自相矛盾 知难而退

        至死不悟 指鹿为马 知已知彼 智者千虑 炙手可热

        作威作福 作茧自缚 左提右挈 纵虎归山 众志成城

        掷地金声 郑人买履 郑卫之音 朝三暮四 作壁上观

        左右逢源 助纣为虐 只要铜钿,不要面孔 争先恐后 债台高筑

        置之度外 沾沾自喜 坐怀不乱 枕戈待旦 专心致志

        知子莫如父 织锦回文 中饱私囊 做贼偷针起 众叛亲离

        走马看花 中流砥柱 臧仓小人 臧毂亡羊 纸 醉 金 迷

高雅情趣 成语故事

       带经耕锄的故事出自《汉书》卷58《儿宽传》2628页:“儿宽,千乘人也。治《尚书》,事欧阳生。以郡国选诣博士,受业孔安国。贫无资用,尝为弟子都养。时行赁作,带经而鉏(锄)休息辄读诵,其精如此。”

       译文:

       在田地耕作时,带着经书,随时阅读。儿(ní尼)宽(?-前103)千乘(今山东高青北)人。家境贫寒,年轻时研读《尚书》,在孔安国处受业时,因生活无着,就常为同学们烹炊做饭,有时还要去做雇工谋生。

       给人家打短工时,他就带着经书去锄田耕地,休息时就在田头诵读诗书,十分勤奋。后来儿宽任御史大夫。后以此典称誉贫家子弟勤奋苦读的精神。

扩展资料:

       带经耕锄最早出自《汉书》,但作为一句完整的成语典故则出自于《三国志》。说的是常林年少的时候生活孤苦贫穷,纵然很穷,倘若不是自己亲手劳作所得(不会拿),不从别人那里索取(东西)。

       天好学习,汉末时成为诸生,(经常)携带经书去耕种锄田。他的妻子常常亲自担着饭菜去送给他吃。常林虽然是农民,但夫妻两人一直相敬如宾。后人多把带经耕锄用来比喻勤奋好学。

       百度百科-公孙弘卜式儿宽传

       牵牛织女

       相传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相恋的。织女是王母的孙女,王母便将牵牛贬下凡尘了,令织女不停地织云锦以作惩罚。

       织女的工作,便是用了一种神奇的丝在织布机上织出层层叠叠的美丽的云彩,随着时间和季节的不同而变幻它们的颜色,这是“天衣”。自从牵牛被贬之后,织女常常以泪洗面,愁眉不展地思念牵牛。她坐在织机旁不停地织着美丽的云锦以期博得王母慈心,让牵牛早日返回天界。

       一天,几个仙女向王母恳求想去人间池一游,王母今日心情正好,便答应了她们。她们见织女终日苦闷,便一起向王母求情让织女共同前往,王母也心疼受惩后的孙女,便令她们速去速归。

       话说牵牛被贬之后,落生在一个农民家中,取名叫牛郎。后来父母去世,他便跟着哥嫂度日。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要与他分家,只给了他一头老牛和一辆破车,其他的都被哥哥嫂嫂独占了,然后,便和牛郎分家了。

       从此,牛郎和老牛相依为命,他们在荒地上披荆斩棘,耕田种地,盖造房屋。一两年后,他们营造成一个小小的家,勉强可以糊口度日。可是,除了那条不会说话的老牛而外,冷清清的家只有牛郎一个人,日子过得相当寂寞。牛郎并不知道,那条老牛原是天上的金牛星。

       这一天,老牛突然开口说话了,它对牛郎说:“牛郎,今天你去池一趟,那儿有些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红色的仙衣藏起来,穿红仙衣的仙女就会成为你的妻子。”牛郎见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兴,便问道:“牛大哥,你真会说话吗?你说的是真的吗?”老牛点了点头,牛郎便悄悄躲在池旁的芦苇里,等候仙女们的来临。

       不一会儿,仙女们果然翩翩飘至,脱下轻罗衣裳,纵身跃入清流。牛郎便从芦苇里跑出来,拿走了红色的仙衣。仙女们见有人来了,忙乱纷纷地穿上自己的衣裳,像飞鸟般地飞走了,只剩下没有衣服无法逃走的仙女,她正是织女。织女见自己的仙衣被一个小伙子抢走,又羞又急,却又无可奈何。这时,牛郎走上前来,对她说,要她答应做他妻子,他才能还给她的衣裳。织女定睛一看,才知道牛郎便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牵牛,便含羞答应了他。这样,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他们结婚以后,男耕女织,相亲相爱,日子过得非常美满幸福。不久,他们生下了一儿一女,十分可爱。牛郎织女满以为能够终身相守,白头到老。

       可是,王母知道这件事后,勃然大怒,马上派遣天神仙女捉织女回天庭问罪。

       这一天,织女正在做饭,下地去的牛郎匆匆赶回,眼睛红肿着告诉织女:“牛大哥死了,他临死前说,要我在他死后,将他的牛皮剥下放好,有朝一日,披上它,就可飞上天去。”织女一听,心中纳闷,她明白,老牛就是天上的金牛星,只因替被贬下凡的牵牛说了几句公道话,也贬下天庭。它怎么会突然死去呢?织女便让牛郎剥下牛皮,好好埋葬了老牛。

       正在这时,天空狂风大作,天兵天将从天而降,不容分说,押解着织女便飞上了天空。

       正飞着、飞着,织女听到了牛郎的声音:“织女,等等我!”织女回头一看,只见牛郎用一对箩筐,挑着两个儿女,披着牛皮赶来了。慢慢地,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织女可以看清儿女们可爱的模样子,孩子们了都张开双臂,大声呼叫着“妈妈”,眼看,牛郎和织女就要相逢了。可就在这时,王母驾着祥云赶来了,她拔下她头上的金簪,往他们中间一划,霎时间,一条天河波涛滚滚地横在了织女和牛郎之间,无法横越了。

       织女望着天河对岸的牛郎和儿女们,直哭得声嘶力竭,牛郎和孩子也哭得死去活来。他们的哭声,孩子们一声声“妈妈”的喊声,是那样揪心裂胆,催人泪下,连在旁观望的仙女、天神们都觉得心酸难过,于心不忍。王母见此情此景,也稍稍为牛郎织女的坚贞爱情所感动,便同意让牛郎和孩子们留在天上,每年七月七日,让他们相会一次。

       从此,牛郎和他的儿女就住在了天上,隔着一条天河,和织女遥遥相望。在秋夜天空的繁星当中,我们至今还可以看见两边有两颗较大的星星,晶莹地闪烁着,那便是织女星和牵牛星。和牵牛星在一起的还有两颗小星星,那便是牛郎织女的一儿一女。

       牛郎织女相会的七月七日,无数成群的喜鹊飞来为他们搭桥。鹊桥之上,牛郎织女团聚了!织女和牛郎深情相对,搂抱着他们的儿女,有无数的话儿要说,有无尽的情意要倾诉啊!

       传说,每年的七月七日,若是人们在葡萄架下葡萄藤中静静地听,可以隐隐听到仙乐奏鸣,织女和牛郎在深情地交谈。直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他们日日在盼望着第二年七月七日的重逢。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和美丽的爱情,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这个故事蕴含了母系氏族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就是母系家族养育孩子,丈夫只能隔一段时间才能与妻儿团聚。由此可见其历史之悠久。

       好了,今天关于“成语故事 耕前锄后”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成语故事 耕前锄后”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