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成语故事绘画作品图片大全_齐国成语故事绘画作品图片大全集

       大家好,我是小编,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齐国成语故事绘画作品图片大全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

1.二年级历史成语故事

2.安然无恙成语故事

3.齐国成语故事

4.管鲍之交的成语故事

5.齐国成语故事—二桃杀三士

6.狡兔三窟的成语故事

齐国成语故事绘画作品图片大全_齐国成语故事绘画作品图片大全集

二年级历史成语故事

        成语 故事 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赅,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二年级历史成语故事,欢迎查阅。

        二年级历史成语故事1

        北朝时期,齐国的魏兰根,相貌奇伟,卓有见识,学富五车。魏兰根的母亲去世后,要葬在常山郡境内。当地有一个董卓的祠庙,祠堂周围长了一片柏树。魏兰根开诚布公地说:“董卓活着时是奸臣,他的祠堂不该保存下来。”就命人把柏树全部砍伐干净,给他母亲做了棺材。别人推心置腹地劝他这样恐怕会不吉利,但魏兰根却置之不理。

        有一年,秦陇一带闹饥荒,可官府却丝毫不肯减轻税赋,结果发生农民起义。朝廷命令行台萧宝夤带兵讨伐起义军占据的宛川,当时任岐州刺史的魏兰根,也跟随萧宝夤的部队齐心协力共同作战。起义军很快失败了,宛川城被攻陷,官军抓获了大批俘虏。萧宝夤从中挑选了10名美女,赏给魏兰根做婢妾。魏兰根很不赞成,他开诚相见地说:“宛川县地处偏远,地头蛇势力很强,皇室的恩威则比较薄弱,因此老百姓才感到无所适从,结果因此才误人歧途,卷入了叛乱行动。如今朝廷应该 总结 经验 教训,对他们取怀柔政策:百姓饥寒,朝廷应该给他们送衣送粮,关心感化他们,让他们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才对,怎么还可以把他们发配为奴仆呢?”于是他把这些女子全部遣返家乡。

        二年级历史成语故事2

        春秋时期,齐襄公有两个弟弟,一位是公子纠,另一位是公子小白,他们都很贤明。公元前686年,齐国发生内乱,襄公被杀,公子纠跟着谋士管仲逃到鲁国避难,而公子小白则跟着他的谋士鲍叔牙逃到莒国。在那个混乱的时代,如果没有实力,保全性命是最重要的。

        第二年,齐国内乱平息,大夫们派使者到鲁国请公子纠回国即位,管仲怕公子小白抢先回国即位,所以带领军队去公子小白回齐国的必经之路堵截。

        等了几日,管仲果然看到公子小白正行色匆匆地往齐国而去。为了保证公子纠登上国君之位,管仲心一横,偷偷地向小白射了一箭,公子小白中箭后,大叫一声倒地。管仲以为小白已死,心中暗自高兴,就带领军队回去了。

        谁知管仲的一箭并未射中小白,小白不知道暗害自己的人带了多少军队,就咬破舌尖,装口吐鲜血而死。等到管仲等人离去后,公子小白与鲍叔牙不分昼夜赶往齐国京城。在公子纠到京之前,公子小白抢先一步即位,历称他为齐桓公。

        公子纠见本国已有新君,只得返回鲁国,依附鲁庄公。这样一来,齐、鲁之间发生了战争。鲁国的力量不如齐国,所以被打得大败。公子纠万般无奈,只得自尽。鲁庄公就将管仲押送到齐国,来讨好齐桓公。

        管仲在路上受尽苦楚,不但吃不饱饭,而且连水也喝不够。一天,他来到绮乌这个地方,就向当地的官员苦苦哀求,希望得到一些吃的。那个官员心肠很好,不但盛出饭来,还怕管仲吃起来不方便,竟然跪在地上端着饭给管仲吃。管仲见他如此行事,就想到他可能有求于自己。

        果然,这个人的私心终于暴露了出来。他暗地里对管仲说:“您是位大贤,齐国国君又是个爱才之人。您此番到齐国去,也许能逃过一死,得到国君的重用,安享荣华富贵。到了那时,您将会怎样报答我?”

        管仲说:“如果我真的因为自己的贤能得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我会任用贤人,使用能人,对有功劳的人进行评赏。我为什么要谢你呢?”

        后来在鲍叔牙的推荐下,小白不计前仇,任人唯贤,任命曾有一箭之仇的管仲为相国治理齐国。

        二年级历史成语故事3

        秦始皇在世时,十分信任大将蒙恬、蒙毅兄弟。朝中有一个大臣,名叫赵高,此人身体强壮,并对法律很有研究。秦始皇提拔他为中车府令,并命他当自己的小儿子胡亥的老师。

        有一次,赵高因为受贿舞弊,犯了大罪,刚好蒙毅受理这个案件,蒙毅对赵高一向有不好的看法,就按照法律判处赵高。可是,秦始皇却念赵高是个人才,并且教子有功,就赦免了他的罪,还为他恢复了官职。

        赵高因此对蒙毅及其兄蒙恬大将军恨之入骨。后来秦始皇出宫巡游,在途中染疾病死。此时本应由公子扶苏即位,可赵高却乘机串通丞相李斯,立胡亥为秦二世,并用阴谋手段将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害死。

        赵高掌握了朝廷大权后,对胡亥说:“先帝在世时本打算立你为太子,蒙毅不赞成。于是立了扶苏,我看定得除掉此人,否则会有后患。”胡亥听了,就把蒙毅抓起来,逼蒙毅自杀。

        蒙毅知道自己逃不过劫难,便大骂了赵高一通,说道:“从前秦穆公杀了三位良臣殉葬,秦昭襄王杀白起,楚平王杀伍奢,吴王夫差杀伍子胥,这四个国君都因杀了良臣,他们的名声在诸侯各国间非常坏。希望皇上要引以为戒,不要受奸臣的蒙蔽。”

        说完,蒙毅自杀而亡。

        二年级历史成语故事4

        春秋时,晋献公在宠妾骊姬的挑拨下,杀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分别逃亡到狄(dí)国和梁国。?

        后来,晋献公死了,夷吾在秦穆公和齐桓公的帮助下做了国君,他怕重耳回来争夺王位,就派人去杀他。于是,重耳又从狄国历尽艰险,逃到了齐国。齐桓公对重耳以及追随他的子犯、赵衰、狐偃(yǎn)等人都十分优待,还把一个本家姑娘齐姜嫁给了重耳。重耳在齐国一住七年,日子过得舒服极了,他也不想再回晋国去了。?

        齐桓公死后,齐孝公做了齐国国君,齐国开始衰弱。子犯、赵衰、狐偃等一起来到桑园里秘密商议,要想办法让重耳离开齐国。这事让重耳的妻子齐姜知道了。齐姜是个女中豪杰,希望丈夫能做一番大事业,就对重耳说:“公子,你有远大的志向,我很高兴。你走吧!男子汉大丈夫总得做一番事业,留恋妻子和贪图安逸是没有出息的!”重耳听了很惊讶,说:“我并没打算离开你,离开齐国呀,我不走!”齐姜听了,知道重耳不想走,就和子犯等人商量了一个计策,用酒把重耳灌醉后,把他送出了齐国。后来,重耳在六十二岁的时候,终于回到晋国,当上了晋国的国君,史称晋文公。?

        成语“志在四方”,常比喻人要树立远大的志向。

        二年级历史成语故事5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孟子从小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倪氏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

        一次,孟母看到孟轲在跟邻居家的小孩儿打架,孟母觉得这里的环境不好,于是搬家了。

        又一天,孟母看见邻居铁匠家里支着个大炉子,几个满身油污的铁匠师傅在打铁。孟轲呢,正在院子的角落里,用砖块做铁砧,用木棍做铁锤,模仿着铁匠师傅的动作,玩得正起劲呢!孟母一想,这里环境还是不好,于是又搬了家。

        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几个精壮小伙子用锄头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觉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也用树枝挖开地面,认认真真地把一根小树枝当作死人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回了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学堂,有个胡子花白的老师教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学生。老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念书,那拖腔拖调的声音就像 唱歌 ,调皮的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孟母以为儿子喜欢念书了,高兴得很,就把孟轲送去上学。

        可是有一天,孟轲逃学了。孟母知道后伤透了心。等孟轲玩够了回来,孟母把他叫到身边,说:“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的布一样,织不成布;织不成布,就没有衣服穿;不好好读书,你就永远成不了人才。”说着,抄起剪刀,“哗”的一声,把织机上将要织好的布全剪断了。

        孟轲吓得愣住了。这一次,孟轲心里真正受到了震动。他认真地思考了很久,终于明白了道理,从此专心读起书来。由于他天资聪明,后来又专门跟孔子的孙子子思学习,终于成了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二年级历史成语故事相关 文章 :

        ★ 二年级必读的历史成语故事

        ★ 二年级成语故事精选

        ★ 历史成语故事在线阅读

        ★ 古代成语故事二年级

        ★ 适合二年级看的成语故事

        ★ 二年级必读《中国成语故事》

        ★ 二年级成语故事大全精选

        ★ 二年级必读的成语故事

        ★ 有关二年级成语故事

        ★ 有关二年级学的成语故事

安然无恙成语故事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齐国成语故事

       安然无恙的故事

       解释:

       平安无事,没有遭受损害或发生意外。恙,疾病,借指灾祸。

       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由于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负责处理。赵威后是一个比较贤明而有见识的中年妇女。她刚刚主持国事的时候,秦国加剧了对赵国的进攻。赵国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国要赵威后把她的小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作人质,然后再出兵。赵威后舍不得小儿子离开,但是听了大臣触龙的意见,还是把长安君送到齐国。齐国出兵帮助赵国打退了秦军。

       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威后还没有拆信就问使者。“齐国的收成不坏吧?老百姓平安吗?齐王身体健康吗?”

       齐国使者听了心里很不高兴,说:“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你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可以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威后微微一笑,说:“不是的。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可以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

       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则“无恙”的典故,后来演化出成语,“安然无恙”。

管鲍之交的成语故事

        韩愈,字退之,唐朝邓州南阳人,是当时的大文豪,主张文以载道之说,以复古为革命,用散文代替骈文,影响当时及后代非常大,所以有文起八代之衰之功劳。

       他很反对佛教,唐宪宗派使者要去迎接佛骨入朝,他上表谏阻,得罪了皇帝,被贬到潮州去当刺史的官,他在潮州结识了一个老和尚,这位和尚聪明达理,和韩愈很谈得来,而韩愈在潮州又很少朋友,所以和这位和尚往来比较密切,因而外间的人都传说韩愈也相信佛教了。

       他的朋友孟郊(几道),当时做着尚书,是最信奉佛教的。也为了得罪宪宗皇帝被贬谪到吉州去。到了吉州后,他也听到人们的传说,说韩愈已经信起佛来。

       他有点疑惑,因为他知道韩愈是反对信仰最力的人,为此,他特地写了一封信去问韩愈。韩愈接到孟几道的信后,知道他与和尚往来,才引起别人发生了误会,马上回信向孟几道加以解释。

       而且,韩愈对当时在朝的一班大臣们,信奉佛教,不守儒道,一味拿迷信来蛊惑皇帝,大大加以评击。他对皇帝疏远贤人,使儒道坠落,颇为愤慨。信中有这样的话: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共危如一发引千钧?这是比喻一件事情,到了极危险的地步,好象一根头发,系着一千斤重的东西。

齐国成语故事—二桃杀三士

       管鲍之交的成语故事

       管鲍之交的故事源于春秋时期齐国人管仲与鲍叔牙的友情,后常用来比喻真正的朋友或交情深厚真诚。典出《列子?力命》:“管仲尝叹曰:’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鲍叔也。’故世称管鲍善交者。”

溯源

       管仲和鲍叔牙同是春秋时期的齐国人,两人在没有做官之前就已经是好朋友了。

       史书记载,在没有做官之前,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合伙经商,每宗买卖做完后,管仲总是要求给自己多分一些钱,鲍叔牙从不介意。后来,二人又一起参军,结果冲锋时管仲多次躲在后面。人们见管仲这样做,都认为他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

       鲍叔牙却替管仲辩解说:“管仲并不是怕死,而是家中还有老母亲需要他照顾!”管仲得知此事后说:“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鲍叔也!”

       后来,两人都当了官,分别辅佐不同的主人,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管仲与公子纠一起。不久,齐国发生内乱,管仲跟随公子纠逃到了鲁国,而鲍叔牙随公子小白逃到了莒国。齐国的国君被部下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想做国君。

       为了能让公子纠顺利当上国君,管仲曾暗算小白,但他把箭射偏了,小白没死。公子小白将计就计,让公子纠以为自己已死,然后暗地里却加快行进速度,赶回齐国,比公子纠早一步回国,成为了齐国的国君。

       公子小白当上国君后(世称齐桓公),威逼鲁国杀死了公子纠,并将管仲囚禁起来。齐桓公想让鲍叔牙当宰相,但鲍叔牙却大力举荐管仲。齐桓公认为管仲差点就杀死了自己,怎么能让他当宰相呢?鲍叔牙解释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是不记仇的。

       更何况当时管仲是为公子纠效命。一个人能忠心为主人办事,也一定能忠心地为君王效力。陛下如果想称霸天下,没有管仲就不能成功。”齐桓公听后,就把管仲接回齐国当宰相。在管仲和鲍叔牙的合力治理下,齐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齐桓公终于称霸诸侯。

狡兔三窟的成语故事

       我的家乡,齐国故都—临淄,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也是占有一席之地的。从今天起,想写一些与我的家乡有关的文章,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家乡。大体想分为齐国历史故事,齐国成语故事,齐国文物故事等几个版块,今天就抛砖引玉,先从成语故事开始吧。

        我居住的生活区叫勇士生活区,它就出自历史上很有名的成语故事—“二桃杀三士”,它的意思是:用两个桃子杀了三个勇士,后来专门指用计谋。

        这则典故出自《晏子春秋.谏下》,“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记功而食桃?”。

        话说春秋时期,齐景公手下有三名勇士,一个叫田开疆,一个叫公孙捷,一个叫古冶子,号称“齐国三杰”,这三个人个个勇武异常,深受齐景公的器重,但他们却居功自傲,勇而无礼。

        有一次他们三人坐在一起说话,齐相晏婴从他们三人面前走过,他们却装作没看见,没有站起来向晏婴行礼。

        晏婴看在眼里,忧在心里。这些莽夫如果势力越来越大可不是好事啊,他们可不讲究什么礼仪伦法,将来出什么祸患就不好了。他入宫进见齐景公说:“我听说圣明的君王蓄养勇力之人,对上要有君臣之礼仪,在下要有长官和下属的次序,内能除暴,外能抗敌。现在主公手下的三个勇士,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幼之礼,内不能除暴,外不能抗敌,这是国家祸乱的根源啊!我看应该把他们除掉。”

        齐景公说:“这三个人都勇猛过人,恐怕既捉拿不住,又刺杀不中啊。”晏婴说:“这三人

        不讲长幼之礼,只知道依靠蛮力。”于是献计请齐景公派人送去两个桃子,说:“你们三个人为何不按照功劳大小来吃桃子呢?”

        公孙捷一见这两个桃子,立刻明白了这是晏婴设的局,他仰天长叹道:“晏婴是个智者啊,这一定是他的主意,他想让我们三人自相残杀啊。我虽然能识破他的阴谋,但如果不接受桃子,就算不上勇士了。”于是他对另两个兄弟说:“既然只有两个桃子,那咱们就按功劳大小来吃桃吧,我曾陪主公出去打猎,第一次杀死一头野猪,第二次杀死一只老虎。像这样的功劳,应该有资格吃一个桃子。”于是他拿起了一个桃子。

        田开疆说:“我率领军队两次大败过进攻齐国的敌人,像我这样的功劳也应该有资格吃一个桃子。”于是,他也拿起了一个桃子。

        古冶子一看不高兴了,他说:“我曾经陪主公渡河,一只巨鳖咬住了主公的马,跃入黄河的激流。那时我还不会游泳,只好潜入河底行走,逆行走了一百步,顺流走了九里,终于杀死了巨鳖,救了主公的性命,难道我的功劳比不过二位吗?我不应该更有资格吃个桃子吗?请你们把桃子交出来。”说着他站起来拔出了剑。

        公孙捷和田开疆说:“我们不如你勇敢,功劳也没有你大,现在却毫不谦让的拿走桃子,我们是贪婪的小人,如果不死,就不配做勇士啊。”于是,他俩交出桃子,拔剑自杀了。古冶子看着两个好友的尸体和两个桃子,心想:“他们两个都死了,我独自活下去,是不仁啊”于是,他也拔剑自杀了。后来齐景公下令按照士礼将他们厚葬。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很喜欢结交侠客或是文学家,为了能够经常和他们讨论国事,他会将这些人请到家中长居下来,久而久之,他家中已经来了三千多个客人。

       因为人数实在是太庞大了,于是他将这些人分成三种不同的等级,也就是上级、中级和下级。不同级别还会有不同的待遇。比方说,上级的客人出门有车坐,还能吃到丰盛的菜肴。中级的客人能够吃简单的菜和鱼。而下级的客人只能吃蔬菜。

       即便有很多人对这一点很不满意,但是也没有人敢提,毕竟每个人的才能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差异,获得了不同待遇也是正常的。后来,朋友向孟尝君介绍冯谖这个人,孟尝君问道:“冯谖有什么才能啊?”

       朋友仔细想了想,说:“也没有什么专长!”孟尝君虽然没有再说什么,不过还是留下了冯谖。考虑到他不具备什么专长,所以孟尝君很少搭理他。

       家中佣人看到此况,以为孟尝君看不起冯谖,所以直接将冯谖看做了下等客人来对待。冯谖十分不开心,生气地说道:“既然大家都这么对我,那我还是离开算了!”孟尝君知道后,就把冯谖从下级客人改为上级客人。不过这样之后,冯谖还是什么都不做。

       某日,孟尝君派遣冯谖去薛地帮他讨债。冯谖问道:“收债后需要买些什么东西呢?”孟尝君回答:“你觉得我缺少什么就帮我买什么。”冯谖来到薛地,发现欠债的人都十分贫苦,所以借着孟尝君的名义宣布不追究他们的债款,并直接烧掉了债务契约。

       薛地人民以为是孟尝君让他这么做的,心中对孟尝君甚是感激。冯谖回去后,孟尝君问他买了什么回来。冯谖回答:“你该有的东西全都有了,所以我帮你买了‘仁义’。”

       之后孟尝君听闻冯谖借他的名义免去债务后,十分生气,但是因为不能挽回,所以非常无奈。后来,齐王免除孟尝君的职位,派遣他前往薛地。这时候,冯谖为他做过的事起到作用了,薛地的人民都十分喜欢孟尝君。

       孟尝君见到冯谖后,问道:“你怎么能够在当时就看得这么长远呢?”冯谖回答:“狡兔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意思就是,兔子需要有三个洞来藏身,才可以不被猎人杀掉。您现在住在薛地,如果齐王不满意了想要将您杀掉,您根本没处躲,所以现在就得想方法给自己找到藏身之处!”

       孟尝君听后感觉不妙,问道:“那我该怎么办?”冯谖让孟尝君放心,他会帮忙把事情都办好的。势必会让孟尝君像狡兔一样,有三个洞可以躲。

       于是冯谖前去进见梁惠王,他劝诫梁惠王说:“如果孟尝君能够帮助皇上治理国家,那么梁国未来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梁惠王听后立马派人来邀请孟尝君。但是梁国使者来了三次,冯谖都告诫孟尝君不能立马答应。孟尝君的这一事迹传到齐王耳中,齐王甚是着急,立马派人来将孟尝君召回去。

       与此同时,冯谖还让孟尝君于薛地建宗庙,以此来保证这块土地的安全。在宗庙建完后,冯谖说道:“现在你已经拥有三个藏身之地了,这之后你就可以安枕无忧地睡大觉了。”

       狡兔三窟就是这么由来的,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指狡猾的兔子有很多洞穴来藏身,也比喻人需要依靠多种应变方法和遮蔽措施来保护自己。

扩展资料

       成语:狡兔三窟jiǎo tù sān kū?

       1、释义:窟:洞穴。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比喻隐蔽的地方、方法多。

       2、出处:《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3、出处译文:狡猾的兔子有三个藏身的洞穴,只能避免丧命而已。

       4、近义词:八面玲珑、移花接木

       5、反义词:瓮中之鳖、坐以待毙

       6、例句:在旧社会,官僚政客们常常八面玲珑,为自己多留后路,正所谓狡兔三窟。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齐国成语故事绘画作品图片大全”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