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成语中的心理学樊登读后感_藏在成语里的历史故事读后感
谢谢大家给我提供关于藏在成语中的心理学樊登读后感的问题集合。我将从不同的角度回答每个问题,并提供一些相关资源和参考资料,以便大家进一步学习和了解。
1.如何收集新鲜的作文素材?
2.求国际大专辩论会的辩词,哪一年就行,只要精彩,有价值。
3.(急求)辩论赛:美是客观存在的该怎么辩?(不要99年国际大专辩词)
4.关于读后感作文怎么写
5.《小孩》读后感
如何收集新鲜的作文素材?
1.关注热点热门话题是我们每个人都关心的,掌握了热门话题,然后根据这一点进行发挥、写作,并且可以产生用户感兴趣的内容。
2.关注同行业者
每个领域都有顶级作者,我们需要密切关注这些作者的动态和写作内容,并善于从中学习。例如,如果我现在正在做一个时尚类的账号,就会关注深夜发嗤、西门大嫂等。
3.使用关键字搜索
充分利用搜索功能是找到您想要的主题内容。例如,使用百度指数搜索“美食”,你可以得到一些热门词汇。
4.取之生活
俗话说,艺术均来源于生活,素材也一样。 一个非常小的事情,通过处理和思考,也可以变得高大,优秀的作者往往能以小见大。
5.学会观察,思考和记录,
求国际大专辩论会的辩词,哪一年就行,只要精彩,有价值。
这本书我读起来感觉很奇怪,因为它的作者王鼎钧先生,是1925年生人,现在已经九十七岁高龄了。所以在他这本书里边,你会感觉参与到了一个民国时期的作文课堂,因为都是那时候的材料,但是偶尔又会冒出像这样的新鲜事物。后来我就问出版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跨度,他说因为这是王鼎钧先生特别喜欢的一本书,他到今年还重新修订了一次。所以这本书特别有意思。
我念一下这本书六位鼎鼎大名的推荐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先生、著名作家王安忆、著名教授朱永新、安徒生奖得主曹文轩、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还有《哈利·波特》的译者马爱农。
我对作文一直很感兴趣,但是我始终有一个怀疑,就是到底能不能够通过读书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读完这本书以后,我感觉有了一丝笃定——原来想要提高作文水平是有路径的。虽然这本书的副标题是“讲给青少年的写作课”,但我希望成年人也能够愿意学习。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去写一点东西,感受一下用自己的大脑和笔端,创造了一个世界的感觉。
这本书的体例,是借用了一位“黄老师”跟他的学生在课堂上互动的故事。“黄老师”其实就代表作者本人。我觉得读这本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让我们的语文老师能够学会,用如此温文尔雅、循循善诱的方式给孩子们上课,有时候真的让你很感动。
这本书首先是从一封毕业生来信开始。有一天,黄老师收到一个毕业多年的学生来信。结果他一看,说这封来信怎么写得这么好,说这孩子上学的时候作文没那么好,考试她都没写这么好的文章,为什么毕业了以后作文突然突飞猛进了。黄老师思考了一下,到教室里边给他现在的学生,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话,叫作“文章是自己的好”。他问同学们说,你们觉得这句话什么意思?有学生说“文章是自己的好”,那就是觉得骄傲呗,自己比别人写得好。还有别的含义吗?黄老师把“自己的”三个字加一个引号:文章是“自己的”好。大家这才理解,原来讲真心话,讲老实话,而不是说别人的话,这对一篇文章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大家有没有观察到,现在很多小孩子写作文的时候,满口都是在书上读来的话,都是范文里的话,或者老师期待你说的那种话。比如“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每天都是阳光明媚的——“出门看见一个老婆婆要过马路,过去扶她”等等。你会觉得这些文章都一样,因为那是别人的话,而我们需要找到自己内心的东西。很多孩子不会写作文,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不知道怎样去找自己内心的话,一到写作文就正襟危坐,就吓坏了。
这个作者就跟他的学生——一个叫小玲,一个叫傅佳芝,说在生活当中有特别多我们可以观察的机会,这些机会就能够帮我们找到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他说:
几乎所有作家的最初动机,无非要诉说自己的心事,引用古人的话,叫作:‘诗以言志’文学创作是语言的艺术,要把自己的事情说得让别人受感动、得启示。引用西方一位批评家的话,叫作:‘给人知识,给人**,给人教训。’即使是别人认为 ‘难为情’的事情,你也可以说得精彩动人、寓意深远,得到声望和尊重。不如意事常八九?那就用写作来补偿。
就是写作可以给我们创造一个避难所。接着,他就问小玲和傅佳芝,说你们有没有观察过你们身上穿的校服有什么特点?民国时候的那些孩子们会在校服上绣名字,把自己的名字绣在校服上。那好,怎么绣的?是你自己亲手绣的,还是你妈妈帮你绣的?小玲说是自己亲手绣的。那你绣的过程当中发生了什么事呢?你觉得好绣吗?有没有扎到手?扎到手以后是什么感觉?当你扎到手以后,那一滴小的血珠印在了衣服上,你有什么想法?一点一点地问这个孩子。原来绣衣服这么一件事,竟然有这么多细节可以回忆,这就是自己的话。
所以作者借黄老师的口说:“故事可以是的,但是情感至诚无伪。”什么叫作“文章是自己的好”?就是我可以写一个像《西游记》一样,天马行空的故事;写一个像《哈利·波特》一样,子虚乌有的故事,但是这里边的人物情感是真实的,是我自己要表达的。所以有一句名言,叫作:“除了人名地名以外,都是真的。”当然我想补充一下,好的,除了人名地名以外都是真的。这是整本书的引子。
什么是作文六要呢?六件事,第一个要诀就是观察。用一句话来概括,叫作“多看一眼,细看一眼”。一个普通人看东西,扫一眼就过去了。所以你会觉得生活都平平淡淡,每天都疲于奔命,每天都忙着解决自己的衣食住行的问题,解决家里边的烦心事,这让我们缺少了很多细节。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多看一眼,细看一眼,生活当中值得描写的东西就立刻出来了。
黄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道题目,是一个填空题,让学生们填,说:
麻雀走路步步__;
老人__白,少女__红;
火车进站冒__烟,火车出站冒__烟;
从二楼教室到一楼礼堂,要经过__级台阶;
……
就这么一系列的题,让学生们现在开始填,有人就填“麻雀走路步步跳”。你们观察了没有,麻雀走路跟鸡走路是不一样的,不是这么迈着步走,是噔噔噔这么跳。还有一个更好玩的学生写“麻雀走路步步印”,印章的“印”,为什么呢?就是麻雀一旦走在那种湿的地上,你看到它这么跳,地上就出现一串麻雀的小脚印,他说这个很有意思。
现在咱们当然看不见火车烧煤了,但如果你们记得绿皮车的时代,或者更早蒸汽机车的时代,进站和出站的火车冒的烟是不一样的。进站的时候,为了城市环保,加上速度越来越慢,不让它烧煤,所以进站的时候火车冒的都是白烟。但是出站的时候你要加速,你要填很多的煤进去,就冒的是黑烟。这些都是细节,如果你不小心观察,写作文的时候可能就写错了。
最后那个台阶有多少级。孩子们说我们哪记得台阶多少数。于是黄老师讲了一个例子,说有一年去拜谒中山陵,各家报馆都在写这篇文章。只有其中一家报馆写说,“中山陵由平地到陵上的石阶是392级”。就用这句话做开头,拔了头筹。这种细节的体现,就能够把人带到那个情境当中去。虽然你说我是来看的,我是来看这些拜谒中山陵的官员的,但是392级台阶,一下子就体现出了那些人为什么后来气喘吁吁地冒汗,这就是细节的重要性。
作者还讲到海伦·凯勒,我们大家都知道她写的《如给我三天光明》,她看不见,听不见,也没法说话,感官跟外部世界几乎是完全封闭的。在这种情况下,她要成为一个作家,她是怎么观察的?她怎么学习文字?我记得有本书里边写的是,她的家庭教师特别好,把她的手放在水上,让她摸水,并且在她手心里边写“water”,告诉她这是水,这样她才学会了人生的第一个字,变得不像一个小野兽一样狂躁。因为你想一个孩子听不见、看不见、没法说话,她只能够乱喊乱叫。要慢慢地让她学习这些字,同时摸桌子、摸椅子、摸人。甚至海伦·凯勒后来会去看歌剧,她没有视觉,也没有听觉,怎么看歌剧?海伦·凯勒在文章里边写,她坐在那感受椅子和地板的震动,通过感受椅子和地板的震动,来体验舞台上的表演。
这就是我们说的观察,人家缺少一些感官,但是人家依然能够观察。可我们平常放着这么多鲜亮的颜色,周围的事物,我们视若无睹,到写作文的时候经常说自己没得写,不知道该怎么写。所以你要学会多看一眼,细看一眼。
作者说什么是诗人?诗人是上帝的间谍。你看诗人说一个人“握拳而来,撒手而去”,这写得多好。人刚生下来的时候握着拳,似乎什么都想要,走的时候两手一摊,撒手而去。所以诗人就是比常人,更会做观察这件事。
从哪儿观察呢?叫作五种感官: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视觉。
首先说听觉。自古以来我们有特别多的文学作品,都是从听觉里边诞生的:
欧阳修说,秋天是可以听见的。不必惊讶,韩愈说,春夏秋冬都可以听见。广播节目制作人说,生老病死都可以听见,儒释道耶都可以听见。
就是一个听力的法门,就能够掌握特别多的信息。比如说“闲花落地听无声”“海雨天风不忍听”,这样的诗句都是听觉。还有“留得残荷听雨声”,你如果曾经在荷塘旁边坐过的话,听着哗哗的雨的声音,你就能够理解这句诗。
你再想想看“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如没有最后这一句点睛之笔,没有这一个钟声传到客船,整首诗就“死”掉了。所以孩子们在写东西的时候,听觉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来源。比如说老师给你布置了一个作业,如写《我的爸爸》,你可以从听觉的角度先想想,你从你爸爸那身上听到了些什么东西。他是怎么样说话的?你看《红楼梦》里面描写王熙凤,叫“丹唇未启笑先闻”。还没走到门里边,先听到一串银铃般的笑声,他就不会这样描写林黛玉。所以听觉是观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希望我们家长们和孩子们都能够学得会。
第二个叫嗅觉。就是闻,闻味。比如说苏东坡讲 “好竹连山觉笋香”,看到竹子特别多,闻到笋香味。“卖花人去有余香”“酒未到,先成泪”“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都是跟嗅觉有关的诗句,都是闻味的。
大家读过一个,叫作《追忆似水年华》。开篇那个作者说,我闻到了蛋糕的味道,马上就把思绪带回了几十年前,带回到童年的时候。所以嗅觉也是我们在观察,写作时,一个非常重要的点。
第三个,味觉。行军路上,大家渴得没办法了,望梅止渴——指着前方,说有一片青梅林,官兵们嘴里边就生津,就流口水。所以味觉也是我们观察的一个点。
第四个,触觉。像我们讲的很多成语,比如“席不暇暖”,暖就是一种触觉;“炙手可热”、“世态炎凉”,这些词其实也都是触觉。
各位记得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第一句话吗?大概意思是,很多年以后,当奥雷连诺上校到行刑场上的时候,他依然记得,当年他爸爸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时刻。就是有人把冰块从北美洲运到南美洲,让他们花钱见识,他摸了一下,感觉自己被烫到了。你如果没有亲身体会,是不可能这样描写的。因为很少有人说摸了一下冰块,觉得自己被烫到了。但对于一个从来没有见过冰的人来讲,那种感觉实际上就和被烫到是一样的。这就是触觉所带来的感觉。
第五个,视觉。这就更不用讲了,我们每天看的青山绿水,远近高低各不同,都是视觉,这个是孩子们最容易着手的。但是如果想让孩子们的作文变得更丰富,你要知道除了视觉之外,我们还有丰富的听觉、细腻的嗅觉、带来美味的味觉,以及能够进入我们心灵深处的触觉。这叫色、声、香、味、触。作者说:
平时,在生活中,如果看见什么、听见什么,心里觉得受到感动,应该在感动了自己的物象前面停下来,仔细看,仔细想,一直到领略得透彻了,一直到印象深刻极了,再离开。
这个感受不只适用于写作文,这简直就是生活。我们有时候真的匆匆地就放过了一个东西。比如说天上飘过了一朵闲云,你觉得很好看,我们现在的做法是什么?大部分人就是拿出手机拍一张照片,接着就赶路了。这叫作“留下纪念,却留不下记忆”。你拍下来,看似留下了纪念,但你手机里面那些照片,有多少会拿出来天天回味呢?其实很少,拍过了就以为有了记忆。实际上你根本不需要拍照,而是需要站在那个地方,好好地看一下那个白云,看着它形成,看着它消散,然后跟它依依惜别,这样你的人生才没有白过。这个就是观察,我们要学会从生活当中收集素材,去观察,这是六要当中的第一要。
在每一篇讲完以后,后边都有一些习作。这一篇讲完,黄老师的学生费珍就写了一篇习作,叫作《三只口琴》。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真有意思,一个中学生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真是不容易。这篇文章是写,家里的小弟听到广播台里要举办一个唱歌比赛,就要去参加。为什么要去呢?因为奖品是一只口琴,小弟特别想得到这只口琴,后来就天天苦练唱歌。他的妈妈很高兴,愿意带小弟去参加这个比赛,小弟的老师也很鼓励他,跟小弟说,你放心,你肯定能够获胜。但是妈妈觉得把小弟的期望值提得太高了,会不会有危险,万一得不了怎么办呢?就跟小弟说,比赛还是很激烈的,你想得到口琴,别的小朋友也想,所以你要做好得不到的准备。刚说完这个话,小弟哇地一声哭了,就觉得如果得不到这口琴会很难过。妈妈安慰他说不要紧,咱们要努力,说不定可以。第二天早上,小弟的老师来了,对他说你放心,肯定能够得到这个口琴,你没问题,就带小弟去比赛。其实她是描写小弟参赛过程中的细腻情感,从姐姐的角度、爸爸的角度、妈妈的角度、老师的角度、小弟的角度,都做了细致描写。
这篇文章最后如何点题、升华的呢?等到经过激烈的比赛以后,小弟被叫到演播厅里边宣布名次,他真的是冠军,得到了一只口琴。回到家,老师跟妈妈讲说,其实我是真觉得他唱得很好,就算他不得冠军,也应该得到这只口琴。所以我给他买了一只口琴,已经准备好了,你就送给他吧。妈妈一看,说真是不好意思,我是预备着他可能得不了冠军,所以我也给他买了一只口琴,结果就是小弟一下得到了三只口琴,一只口琴是奖励,两只口琴是爱。
一个中学的女生,在经过了细致地观察以后,能够把这样一个小弟去参加比赛的事,写得如此生动,在最后结尾翻三番,有三次转折,这作文就应该是满分作文了。而且能够被散文大家王鼎钧先生,选到书里边做范文,我觉得这水平已经相当高了。所以大家有机会可以读一读书里边的范文,你就能够知道前面所讲的那些原理,到底是怎么应用的。所以这是第一个要诀,希望大家学会观察,多看一眼,细看一眼。
第二个要诀是什么呢?想象。如果只有观察,那写不出《西游记》来,所以一定要有想象。
开篇黄老师上课,就跟学生们发了一篇文章,说18世纪有一艘船上捆了两个大炮,结果有一个大炮链子断了,就在船上左冲右撞。各位想想看,18世纪的大炮,大炮筒子那么沉,在木头的船上,随着风浪左右摇摆,把船撞出一个又一个洞,是不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黄老师就把这篇素材给学生们看,看完了以后问学生说,你们觉得这文章写得怎么样?学生说听起来挺吓人,但是文章写得一般,就是描写这么一个事实嘛。黄老师就问一个学生黎琪,说你的想象力不错,你来讲讲看,怎么能够把这篇文章写得更好?大家就开始讨论。
作者说要把这个大炮写得更好,你就要给它加入一些想象。你想想你有没有见过疯牛,一头牛突然不听话了,到处撞人?黎琪说,见过。他问这种状况可怕吗?她说很可怕。那后来怎么办呢?后来把这头牛击毙了。这个大炮突然疯起来,到处撞,可怕吗?可怕。那能不能击毙它呢?击毙不了,因为它连生命都没有,所以这比一头疯牛还可怕。
所以想象是什么呢?就是你能够往这个大炮的鼻孔里边吹一口气,把它变活了,它变成了一头挣脱了铁链的野兽,不是因为人简单地说没绑写以后是什么样呢?说:
炮台中有一尊二十四磅炮,突然挣断了束缚。
这也许是海上意外事变中最可怕的一种。对于在大海中顺风疾行的船,不会发生比这更可怕的事情。
一尊挣断了锁链的巨炮,突然变成一只不可思议的猛兽。它本来是一架机器,却把自己变成一个怪兽。它立在它的轮子上,像台球一样迅速滚动。铁身横冲直撞,偶尔停息片刻,像在沉思,然后又像箭一般从船的一端冲向另一端,兜着圈子,向旁边跳跃、闪避、 、歼灭。它像一只破城槌,任性地撞着城墙。这只槌是金属做的,而城墙是木头的。我们可以说,这永世的奴隶在为自己复仇,仿佛有一种邪恶的威力藏在里面,突然爆发出来。
就是这艘大炮被赋予了精神、赋予了想象。它以前都为它的军官服务,但是现在它造反了,开始横冲直撞,这艘船会沉没。所以我们说,写作文就是大变活人,我们营造出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观,让它开始对话。
这里边我们要向谁学习呢?作者说,你要想提高自己的想象力,你要多读诗,以诗为师,就是向诗人学习。
比如说,现代诗人食指说“蜘蛛网查封了炉台”。一般正常的描述,我们会说那个炉灶上结了蜘蛛网。而食指说“蜘蛛网查封了炉台”,那蜘蛛就变成了警察,这就是不同的想象。说“大海托住了太阳”,咱们认为是太阳从大海里边冒出来的,但是食指说是大海托住了太阳。
还记不记得舒婷写《致橡树》,说“我如果爱你,不做攀援的凌霄花”……我要做一棵木棉,跟你一块儿向云端生长,就是把人想象成凌霄花和橡树。这就是典型的大变活人的办法。
诗人洛夫说,“落叶在火中沉思”。你想想看一个火苗在烧叶子,如火苗烧的是活物,比如说动物,它肯定会蹿、会害怕、会紧张。但是烧叶子的时候,你会发现叶子很淡定,就是慢慢地变焦,一点点地卷起来。这个微妙的过程被诗人看到了,说落叶在火中沉思,那种感受就像是一个沉思的样子,真棒。
想象力是能够让我们的文章生色的,而且可以想象出很多东西来。书里边有一个案例,隔壁教理科的老师,说自己的孩子不会写文章,然后就把黄老师请去。去了之后,对方说这孩子最大的问题,就是写什么文章都几句话。比如写一篇文章叫《一只蝴蝶》,说“昨天有一只蝴蝶,飞进了我们家的院墙,非常好看,我想要抓它,它飞走了”。就没了,就这么一段。这个家长特别着急,说每次写作文的时候,没话说怎么办?
黄老师说别着急,咱们想象,咱们玩个随便联想的游戏。比如说,一张钞票你联想到什么?孩子说,联想到爸爸。为什么联想到爸爸呢?因为我们家里边是爸爸赚钞票。那很好,那你想到爸爸又联想到什么?孩子说,联想到工作。想到工作,又联想到什么?工作联想到吃饭。吃饭又联想到什么呢?孩子说爸爸,又联想到爸爸。孩子的每一个联想都有理由,随着联想越来越远,你会发现关于这个事的话题就变得越来越多,所以你可以在家里边跟孩子玩这样的游戏。
我原来在我儿子很小的时候,就跟他玩过这样的游戏,就是联想,甚至我们还可以组合联想。比如说这有一个杯子,有一本书,那把杯子跟书组合起来,咱们能不能发明一新东西,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组合联想的方法。还有就是你通过这本书,联想到什么?通过这件事又联想到哪儿?一步一步地越来越远,天马行空。所以不要去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孩子才能够把更多的元素,带入作文当中。
比如说蝴蝶,在我们看来就是蝴蝶飞来了,没抓住,跑掉了。但你想想庄子,庄子梦到蝴蝶,醒来以后还在想这件事,说到底是我做梦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我?那我现在一醒过来,那个蝴蝶不见了;万一那个蝴蝶在那边醒过来,我就不见了。到底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这就成了的一篇千古美文。包括你还可以从蝴蝶想到爱情,想到化蝶的故事,想到梁山伯与祝英台。如果我们能够让自己的想象力变得更丰富,文章就没有那么难写。
一个著名作家叫赛珍珠。她写道:
我走进牛栏,发现我的宝贝牛——西塞莉,在夜晚已经献给我一头漂亮的小母牛。它们母女都很平安。西塞莉穿过牛栏的栅门,沾沾自喜地注视着我。
注意,沾沾自喜是想象。
它是一头古尔尼西乳牛,浅红色的鼻子,略带碟形的脸,那张脸给它增加了乖巧的神态。它的态度是无罪的,按照古尔尼西乳牛的习性,当它看见我的时候,它是不起来的。无疑的,那是由于它的功绩,而原谅了它自己。小牛生得很完美,有一个淡黄褐色的好看的头,背和屁股的轮廓也不错,因为我们是陌生的,所以它惊恐地、怯弱地盯着我。它的母亲它的面颊,使它安心。为了对西塞莉表示好意,我拿给它一些调制好了的生产期间吃的饲料,但它不贪吃,只是慢条斯理地嚼着。看样子,若不是给我一个面子,它根本就不吃。
实际上牛是不是这样想的呢?这没关系,因为你并不知道牛是怎么想的。这叫作投射,人的心理投射在了这头牛身上。而你写这个文章是给人看的,所以你把想象力加进去了以后,赛珍珠和牛之间的互动,就变得像一家人一样生动有趣了。好像她去探望一个刚刚生产完的产妇一样,这种爱的感觉就溢出来了。
还有一句诗写得特别有意思,说“青山个个伸头看,看我庵中吃苦茶”。这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我前两天就刚在怀柔一个农家院里边待过,在院子中间喝茶。从院墙看过去,外头能看到很多山头。这种感觉如我们不会想象,我们就会觉得说环境不错,这个地方正宜喝茶,这就是一个普通人。但是诗人说“青山个个伸头看”,,青山把脑袋伸出来朝着院里边看,看什么呢?“看我庵中吃苦茶”,这个青山一下子就活过来了。
所以作者讲,万物皆有情。就是所有这些东西,如果你愿意认真地去了解它、去描摹它的感受,你都能够写出很好的文章来。在这方面,我推荐你们可以去看一看,一个散文大家的书——贾平凹先生的散文集子,《万物有灵》。就是写各种各样的生灵,他把很多没有生命的物件,写得鲜活无比,靠的就是想象力。
(急求)辩论赛:美是客观存在的该怎么辩?(不要99年国际大专辩词)
'99国际大专辩论会精彩辩词选登
://.sina.cn 1999年9月15日 13:37 中国青年报
美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感受
正方:马来亚大学--美是客观存在
反方:西安交通大学--美是主观感受
陈瑞华(正方一辩):大家好!到底是客观存在的美决定了人对美的感受呢?还是人的主观感受创造了美?如果说美 是主观存在的话,那么就是说今天的存在与否完全由个人主观意识来决定,但我方今天就是要告诉大家,美的存在有它一定的 规律,就是有了这不变的规律,因此美的存在不以个人主观意志而改变,这就是我方的观点,美是客观存在的。
美是一个事物或行为的特质,它有着三个特性:一是形象性,二是感染性,三是功利性。形象性指的是,一个事物要 发挥它的美,它就必须拥有一个具体的形象或形式;第二它也必须拥有感染性,让人们能够引起本身的欢愉或喜爱的感觉;第 三,拥有功利性,能够给予人精神及物质上的好处。由于美的存在必须由这三个特性进行衡量,因此也就产生了一个客观的规 律,而由于要用这个客观的规律去衡量,对方又怎么能够说,这是主观感受呢!
除此以外,美的三个特性,也独立于人的主观意念之外。人的主观感受不能改变这三个特性的规律,在欣赏的过程中 ,主体与客体所产生的关系只能是感受与被感受的过程,是客观存在的美引起的人的美感,而不是人的美感创造客观事物的美 。美不以欣赏者的个人主观意念而改变。
如果说美并没有一个客观标准,我们以个人的主观喜好作为标准的话,那么千百个人就有千百个标准,这和没有标准 又有什么分别呢?如果说美是主观感受,那我就不明白了,人类一直追求的真、善、美等伟大目标,不就完全没有意义了吗? 因为它们因人而易,随时改变呀!法国美学家狄克罗斯就告诉我们,不管有没有人,卢浮宫的美不会因此而荡然无存!谢谢大家!
樊登(反方一辩):各位好!对方同学为什么忘记了罗丹曾经说过,在艺术家的眼里,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东西是不美 的。而且主观的东西就代表了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地改变它吗?难道主观不具有普遍性、我们就不能倡导和培养吗?对方同学今 天始终强调的是,美需要一种客观的物质基础,这一点和我们根本就不矛盾,有哪一种主观感受能脱离客观的物质基础而存在呢?
我方认为美是情感的想象活动所引起的精神愉悦,它需要感受与存在而会于心灵,如果美是客观存在,像这张桌子一 样的话,我们根本就不用“感”也不用“会”,只要“看”就可以了,这样倒也方便!只不过我们看到的将会是千篇一律的美 ,因为美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只要大家的视力差不多,对美的认识就应该是相同的呀!如果这样,就有一些问题不好解释了, 为什么我们要不断地交流对美术、绘画、音乐包括辩论的感受?为什么人们对一些问题总是不能达到共同的默契呢?这样一来 对方需要解释的是,为什么蒙娜丽莎的微笑,让我们猜测了几个世纪?其实哲学家休谟早就解释过了:美从来就不是物质的客 观属性,根本没有客观的标准,这一点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暗暗呼应。所以我们谈论国旗、国花,觉得她们是最美的;所以我 们过三峡时,看到的不是山,而是等待夫婿归来的女子;所以看到黄河就能感受到母亲般的情怀。
(张泽群):下面是自由人的发言时间。
谭琦(反方自由人):大家好!《聊斋志异》里面的鬼魂有没有形象呢?有。有没有感染力呢?有。有没有功利性呢 ?有。可用来吓唬小孩,可是鬼魂是客观存在的吗?
胡渐标(正方自由人):大家好!先针对对方辩友对我们做出的第一个攻击:对方辩友说我方观点是立足于美是建立 在物质基础上的,错了。我方没有这个概念,这完全是对方辩友揣测错误。对方辩友的立场有一个离题的错误,对方辩友所谈 的不是美,而是美的感觉。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针是尖的,可是针的尖和针刺到手中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概念。我们知道针 的尖是存在于客观世界,针刺的感觉却是主观感觉,两者截然不同。正如对方辩友所说的一样,今天没有一样东西不美,我方 也承认美的特性是存在于每一样东西之中,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美的感觉呢?很简单,这是因为美的特性是多样化的,从不同的 角度去看美就会得到不同的美的感受的结论,但是请注意,美的感受和美本身截然不同。
:下面是盘问环节。
郭宇宽(反方二辩):对方同学说美不等于美的感觉,我想请问对方一辩,美能不能脱离人的感觉而存在?如果能的 话,请举例。
陈瑞华:美当然能够脱离人的感受而存在。一朵花存在于客观世界之中,但是我们能够说花是感觉吗?花的美是感觉 吗?
郭宇宽:我要请教对方二辩:既然美是感觉到的,感觉不到不代表不美,那么对于电磁场这种不能直观感觉到的东西 ,到底是美还是不美呢?
郑玉?(正方二辩):美不美是要存在于某个事物之中,但是能不能感觉到美,那就要凭我们的主观感觉。对方辩友 刚才说电磁场,电磁场本身若拥有美的特质,能散发出美的特质,能影响感染人的话,那么它就会令人有美的感受。如果美的 特质不在电磁场上,就无法让我们感受到它的美。
郭宇宽:请教对方三辩,当社会上对美的标准不统一的时候,你是根据什么样的标准来确定你的审美取向的呢?
何晓薇(正方三辩):一件事物具有美的特征,它就能发挥美的光辉,让人们去决定它到底是美还是不美。然而当我 们说它不美时,这是人的主观判断,而事实上美是客观存在。
:下面请正方二辩向反方提问。
郑玉?:请问对方一辩,美是不是一种可供研究的对象?
樊登:美当然是一种可供研究的对象,要不然我们站在这里辩论什么。按对方的说法,在没有人的时候,也可以说一 样东西是很美的,那我就请问了,一朵花如果是很美的话,没有人去欣赏它,换了一只小狗走到了花的跟前,它对花会有一种 什么样的感觉,如果花有点香味的话,它说不定一口就咬掉花,这时候小狗怎么知道花美不美呢!
郑玉?:请问对方二辩,一个诚实的人所焕发出来的内在美,是不是会因为你的主观改变而随意改变呢?
郭宇宽:首先我们说,美与善还不是一种概念,所以对方提出的概念出了一些小小的偏差。美是我们心灵中的感受, 就这一点,个人看来有不同的角度。
郑玉?:请问对方三辩,我美不美?
路一鸣(反方三辩):对方二辩非常的美,但这只代表我个人的观点,有没有人说对方二辩不美呢?如果有人胆敢说 对方二辩不美的话,我们是不是要踏上千万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呢?如果美的标准是客观,那你何必问我,你美不美?你只 要拿美的客观标准去衡量一下就行了,何必问大家你美不美呢?
:下面进行的是盘问小结。
郭宇宽:在对于我的第一个问题中说,一朵花摆在那里,你不感受,它也是美的,这种说法对吗?不要急。在我的第 二个问题中,对方辩友已经告诉我们电磁场不具有美的特性,为什么电磁场不具有美的特性呢?因为人无法直观地感受它。一 个东西一旦人无法直观感觉,它连美的特性都没有了,这不就说明美不能脱离人的主观感受而存在吗?那么现在反观第一个问 题,对方辩友为何说那朵花是美的呢?是因为就算他自己没有直观的感受,也有人去直观地感受,而把这种美的感受传达给了 她,这就好像有人买了一个东西作为礼物送给了对方辩友,难道因为他没有掏自己的腰包,就告诉大家这个世界上买东西可以 不花钱的吗?对于我的第三个问题,对方同学告诉我们美是一个客观的东西,大家应该把握一个统一的标准,真的是这样的吗 ?刘德华的梦中情人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而我的梦中情人却是一头乌黑亮丽的短发,这怎么统一得起来呢?
:下面请正方二辩作盘问小结。
郑玉?:刚才我问对方一辩,美是不是一种可供研究的对象?对方同学已经承认了美是可以研究的,那这不是向我们 证明了美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吗?如果美不是一种客观的存在,还要研究什么?如果对方说美是主观感受的话,那么主观感受是 什么呢?就是存在于对方主观意识里的一种想法。如果对方说是主观感受,又可以研究的话,那对方是不是要告诉我,他可以 研究自己的感受?那不叫美学,那可叫心理学啦。对方二辩又回答说美不等同于善,那我就奇怪了,为什么内在美就不能是美 呢?善良、诚实所焕发出来的影响力、感受力难道就不能是一种美吗?对方这样说,是不是就要告诉我们外在美才是美,内在 美就不是美呢?亚里斯多德就告诉我们,善与美是统一的呀!而对方三辩说我美,我要谢谢他。但是对方三辩又说,如果现场 观众认为我不美的话,那可是要骂人哟!这倒不必,美丑是主观感受的衡量标准不同,但是并非表示说对方感到我丑的时候, 我的脸就会马上变得面目狰狞。因为我还是我,我还是站在这里,只是鉴赏角度不同而已。
:下面是自由人对话。
胡渐标:对方辩友认为美是主观感受,那请问,一粒珍珠深藏在海底蚌壳里,这粒珍珠的圆润光滑到底美还是不美?
谭琦:有人认为珍珠很美,可是有人认为珍珠不美,早在中国古代就发生过买椟还珠的事情,您能告诉我,他买椟还 珠就一定是错的吗?
胡渐标:对方辩友所说的不外乎告诉我们,这粒珍珠背景有些不同,但是没有办法否认说,这粒珍珠有美的特性,我 方承认有人认为珍珠不美,为什么呢?因为一种物质有美的特性也有丑的特性,有人觉得它美是因为看到它美的特性,只是观 点不同呀,不要混淆了美和美的感受。
……
胡渐标:我想请问,如果美是一种主观感受的话,那么唐诗选集连不懂华语的外国人都知道它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美 的著作,照您的说法,这本唐诗选集在中国是美的,放到外国就不美了吗?
谭琦:如果我们不去研究唐诗,我们怎么能从心里焕发出对唐诗这种美的文化的热爱呢?请问对方辩友,美人鱼你觉 得美不美呢?
胡渐标:说得好。但是我想请问大家,对于外国来说,唐诗美还是不是美?
谭琦:你没有回答我的问题,美人鱼是不是美的?
胡渐标:美人鱼美不美,各人有各自观点,原因在于各人观赏角度不同,不在于美和美的感受可以混淆,现在轮到你 回答我唐诗的问题了。
谭琦:我已经告诉过您了,唐诗的美本身是客观存在的,可是有人喜欢唐诗,有人喜欢宋词,这种喜欢也有对有错吗 ?您说美人鱼有人认为美,有人认为丑,可是美人鱼是一种神话中虚构的人物,美人鱼是一种客观存在吗?
胡渐标:对方辩友离题了,我的问题是,唐诗到了外国人手中时还是不是一种美。您告诉我宋词美与否到底与我的问 题有什么直接关系呢?
谭琦:因为有人喜欢宋词不喜欢唐诗啊,他无法欣赏唐诗,觉得唐诗不美,您能告诉我,他喜欢宋词是错的吗?有人 喜欢美人鱼,有人喜欢白雪公主,她们都是童话中人物,它是美的,可是又是虚构的,您能告诉我,美是客观的又从何而来?
胡渐标:今天美人鱼的形象有人画出来,甚至成了雕像。至于为什么会美会丑,那是由于观赏角度不同。好,我们不 谈唐诗了吧,我们谈谈赵子龙的忠勇。就算曹操不认同,它也是一种内在美的表现,难道你告诉我,他的内在美是不美的吗?
谭琦:赵子龙的美是种善良,善良是因为道德,道德可以影响主观感受。可不能说你影响他的主观感受,主观感受就 变得客观存在了呀。
:下面自由辩论开始。
……
何晓薇:谢谢你告诉我们审美是一种主观判断,我们今天的辩题是美以什么形式存在,而不是审美是主观判断还是客 观存在。想请问您,岳飞为国牺牲了,那么他的行为到底美不美呀?
樊登:对方辩友讲来讲去,讲的都是善与美的关系,孔老夫子就说过“美则美矣,未尽善焉”,美与善根本就不是同 样的关系。
郑玉?:对方辩友刚才说,观众说我不美就是错了,我可没这么说。有人觉得我不美的话,那么就是审美的角度不同 ,而您觉得我美的话,您是从另一个角度发现到我的美。但这不等于说,有人觉得我丑,我的脸就马上变成母夜叉了。
郭宇宽:我们还是把今天的辩题从对方同学的脸拉回到美的讨论上吧。对方同学说,对美的讨论要分角度,那为什么 换了一个角度就是唐诗的美,再换一个角度就是宋词的美。如美像身高一样客观的话,绝不可能换了一个角度,我的高度就 比乔丹更高呀!
陈瑞华:一个事物有美的特性,有丑的特性,你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当然能看到不同的特性。请问对方同学,善良是不 是内在美?
……
郭宇宽:对方同学说善良是一种美,可是我们知道什么是客观存在呢?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才是客观存在。善是 什么?本来就是人的主观意志,这还不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吗?
何晓薇:但是亚里斯多德告诉我们,美是真和善的统一,对方难道要质疑吗?对方难道要说美是不真和不善的统一吗 ?
路一鸣:如果美是真和善的统一,如果真和善本来就是合二为一,那为什么现在有个成语叫“尽善尽美”,为什么还 要说追求真善美,为什么不说追求真善善呢?
郑玉?:对方辩友是不是要告诉我们善不是客观存在的呢?难道你认为打抢也是一种善,行为美可以因为你的主观意 识而随便更改呀!
……
路一鸣:就算我们承认善良也是内在美,那么请对方辩友告诉我们,善良到底是主观感受,还是客观存在?
郑玉?:对方怎么能说善良是主观感受呢?难道对方要告诉我,你主观情感不好的时候,帮一个老婆婆过马路,就觉 得那是一种恶行吗?
樊登:我们来谈论一个实例好不好?为什么同样是杨柳,在李白口中就是“风吹柳花满殿香”,到了郑谷那里就是“ 杨花愁煞渡江人”,这是为什么?
何晓薇:不管他们用什么样的眼光去审美杨柳,可是杨柳毕竟是杨柳,对方能够说,因为许许多多的哲人对太空的理 解都不一样,那么系就不再美丽了吗?
路一鸣:杨柳始终是杨柳,可有没有说过杨柳的美始终是杨柳的美呀?对方辩友你论证的是客观存在,还是客观的美 呢?
陈瑞华:就算我们没有具体论述杨柳的美,但是杨柳的美就因此而不存在了吗?
郭宇宽:杨柳是因为人去欣赏它,其中投入了人的主观感情,这才是美,这才是审美意义的所在,如它始终是美的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审美呢!
郑玉?:杨柳的美是客观存在呀,否则的话对方辩友要告诉我们,由于我们没有感受到杨柳的美,那么杨柳的美,大 自然的美都不存在了吗?那么我们是不是生活在一个虚幻的世界?
……
郑玉?:那么请问对方辩友,长城的美存不存在呢?
路一鸣:对方辩友请给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是长城的美?
陈瑞华:我方问的是长城的美呀!有没有人说长城的美只是小家子气呀!
郭宇宽:长城的美在我们中国人心目中是非常的美,可是抗日战争中我们中国人在长城砍杀日本侵略者的时候,那么 日本侵略者会不会觉得它美?
郑玉?:所以长城的雄伟美是大家的共同认识。
:下面请双方自由人做第二次发言。
胡渐标:对方同学的论点只有两个,第一要解决为什么每个人有不同美的感受,惟有说美是主观感受,那才能解释; 第二个论点说,为什么这是美,那是丑,惟有美是主观感觉才能解释。今天我们基本不能感受北极的冷,但是我们能说这个冷 就不存在吗?因为冷和冷的感受是不同的。如果对方辩友还要把冷的感受和冷混合在一起的话,是不是有离题之嫌呢?
谭琦:如果美和美的感受不是客观统一的话,那么美反映客观存在的时候,就必然有对错真之分,可是我们谈了这 么多美的角度、美的欣赏,您能告诉我哪一个是对的,哪一个是错的吗?和对方清谈主观客观,不如我们拿出一个具体的客观 实例来请问对方辩友(谭琦举着一支玫瑰花),在大家的眼中,这是不是同一支花,但在大家心中是不是有不同的美的感受? 伤心的人会说“感时花溅泪”;高兴的人会说“花儿对我笑”,憔悴的人会说“人比黄花瘦”;欣赏的人会说“人面桃花相映红”;有人说花是有情的,所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人说花很无情,“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 流”。缘是什么?“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在客观上“花自飘零水自流”,可我们的主观却是“一种相思,两 处闲愁”。
:请反方三辩总结陈词。
路一鸣:在对方的口若悬河之下,非但不能自圆其美而且还有几点非常明显的美中不足。第一对方的立论基础无非是 说:美可以脱离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所以对方自由人告诉我们,这本唐诗到了国外,就算这个人没有看过,也会觉得它是美 的,如果这本唐诗从来就没有人看过,有没有人觉得它美呢?请问,对方二辩没有人去欣赏她的话,有没有人觉得她美呢?其 实,对方论证的是美可以脱离一部分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那是因为另一部分人主观上认为它美。我们知道,我们从来没有见 过西施貂婵是什么样子,为什么人们一提起西施、貂婵就想到了美呢?那是因为美是人们流传下来的口碑,它具有主观的普遍 性。第二,对方又把美与善混为一谈,对方又说美和丑是可以统一的,那么就是说,美可以有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作用 而存在,因而它对人应该有影响,不过如果我们没有感到美的话,它对我们的作用是什么呢,它的美的作用又在哪里呢?下面我总结我方观点。
第一,客观存在的事物只有融入了主观想象与情感才会显得美,从山川河流,到花鸟鱼虫,从春夏秋冬到风云雨雾, 我们看到,客观事物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正所谓“天所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第二,我们认为,审美的标准和结果,不因为人们的客观生活经历和他的文化背景而不同,我们都知道很多人喜欢维 纳斯雕像,风靡西方世界,可我们中国的老婆婆却一定要给她缝上坎肩才能心安理得。楚王好细腰,唐皇好丰满,那么在情人 眼中,对方无论如何都如西施一般沉鱼落雁,美其实是源于人们的主观想象和内心情感,是人们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人情冷暖 。
第三,我们强调美是人的主观感受,因为它反映的是人们追求自由的价值信念,人的肉体受制于客观,因而人的精神 就追求无限的驰骋空间。我们爱生活,因为生活的故事上下五千年,叫人浮想联翩;我们爱自然,因为“万类霜天竞自由”, 那是生命的礼赞。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美丑无对错,审美无争辩,因此我们才强调美是自由的象征,我们来自五大洲的辩友,才能胸怀 宽广地唱一首:一心情似海,感动天地间,谢谢!
:请正方三辩总结陈词。
何晓薇:在感谢对方的滔滔陈词之后,我仍然不得不指出,对方所犯下的一个错误,就是离题,对方今天告诉我们的 种种始终是人究竟怎样去审美,人觉得这个事物美不美,然而这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题目吗?我们今天说,美是主观感受还是 客观存在,说的是美究竟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存在。然而对方今天举出的花,举出的种种,说的都是人怎么样去审美,而不 是今天我们所要讨论的题目。今天对方又告诉我们美和善之间不能和起来谈,然而我们看到的是什么?许许多多的人都具有内 在美,难道对方说这些内在美不是善吗,这些善不是美吗?对方又说许许多多的人审美角度不同,可是这也不是我们所要讨论 的呀!事实上美是一种规律,是一种脱离于人的主观意识而客观存在的规律。
首先美具有形象性。黑格尔就说了:美存在于形象中介中,不管是自然界中的江南可莲的美,还是社会舍身救人的 美,还是艺术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美,这种种的具体形态,就是美的形象性所在。
第二,美具有感染性,它或许让我们黯然神伤,在“十年生死两茫茫之中”无限唏嘘;或许是让我们肃然起敬,在“ 留取丹心照汗青”之中敬仰万分,而这种力量正是因为让客观存在的美持续徘徊在人们脑海之中。
第三,美具有功利性。人的本质力量推动人追求美好事物,而美正是可以让人感到愉悦。“阳春白雪”是美,“下里 巴人”也是美,他们都是美,因为他们满足了不同人的需要呀。而这三种规律存在于人的主观感受之外,不受人的主观感受控 制,同时规律本身的存在,也正是论证了美是客观存在的。实际上,因修养、经历、历史条件、社会条件的不同,所以各人的 审美能力有所不同,所以美有相对的美,然而对方不能因此把审美与美混为一谈呀!认为美是主观感受,这就完全否定了美的 客观存在性,颠倒了美与美感之间的关系,罗丹就曾告诉过我们:美是到处都有的,而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谢谢!
:有请本场点评嘉宾,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
余秋雨:大家好!非常高兴成为这次决赛的点评者。今天题目非常难,难在三点。第一,这是千古难题,辩论赛的其 他辩题不管是网络、电脑、知识经济都是本世纪发生的事情,而这个问题可以说人类历史上很多智慧的头脑都曾经动过脑筋。 那么我相信,这里也不过是回忆或温习前辈的有关精彩言词;第二点,显而易见,双方立场都是片面的。我相信,双方没有一 个人认为世界上一切美都是主观或客观的,于是要故意地设立自己的片面性,我们所要做的是,站在自己立场上揭示对方片面 性,掩饰自己的毛病这是一种内心深处的暗笑的态度,但是要义正辞严;第三难点,尽管我们讨论的是美,但它的形态是不美 的,因为美的范围太大,牵涉很多逻辑上的内涵外延,所以我们这么一个有千万观众参与的电视辩论会一定需要找到他的感性 ,也就是例证,而这样的例证对于立论者来说,往往是多角度的。两方陈述立场都很正确,而且一方自由人立即指出针尖的尖和被针尖刺的主观感受是两回事,那就把美的客观性和美的感受分开了。而对方明确讲鬼魂美是不是美,这就把一部分美 不是客观存在指明。顺着这么一个清晰思路往前推,可以说是步步为营,精彩段落经常出现,特别是正方二辩现身说法,说自 己的脸美不美,这是个非常有趣的例证,反方二辩说你是美的,但允许有人说你不美,接着正方二辩说即使有人说我不美,但 我还是我。这个过程中,正方自由人,反方自由人和三辩都表现得非常出色,他们有些陈述已达到让人动容的程度,这美我想大家都感受到了。
但也有些毛病,有些是大家都具备的,一个是由于牵涉概念太复杂,在推延过程中,很多概念运用都有很多逻辑毛病 ,而且双方可能都停留在浮面层次上,没有深入下去,如果两队相比较,正方在美学上准备没有做好,犯了一些不必要的根本 错误,比如在由花和猫、狗的关系来论证美的关系的时候,脱离了人和美的关系,这是美学上的大忌,而且恰恰是给对方提供了靶子。
我们知道,探讨“美在哪里”这个话题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外部世界何以给人美的形式和人的感受为什么对这样的形 式感到赏心悦目,这才是我们不断思考的美的重点,客观存在和主观感受在美的领域,在生活领域都不能称为真正的对手,我 们真正对手是在美的立场上长时间和丑抗衡,谢谢大家!
关于读后感作文怎么写
'99国际大专辩论会精彩辩词选登 1999年9月15日 13:37 中国青年报 美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感受 正方:马来亚大学--美是客观存在 反方:西安交通大学--美是主观感受 陈瑞华(正方一辩):大家好!到底是客观存在的美决定了人对美的感受呢?还是人的主观感受创造了美?如果说美 是主观存在的话,那么就是说今天的存在与否完全由个人主观意识来决定,但我方今天就是要告诉大家,美的存在有它一定的 规律,就是有了这不变的规律,因此美的存在不以个人主观意志而改变,这就是我方的观点,美是客观存在的。 美是一个事物或行为的特质,它有着三个特性:一是形象性,二是感染性,三是功利性。形象性指的是,一个事物要 发挥它的美,它就必须拥有一个具体的形象或形式;第二它也必须拥有感染性,让人们能够引起本身的欢愉或喜爱的感觉;第 三,拥有功利性,能够给予人精神及物质上的好处。由于美的存在必须由这三个特性进行衡量,因此也就产生了一个客观的规 律,而由于要用这个客观的规律去衡量,对方又怎么能够说,这是主观感受呢! 除此以外,美的三个特性,也独立于人的主观意念之外。人的主观感受不能改变这三个特性的规律,在欣赏的过程中 ,主体与客体所产生的关系只能是感受与被感受的过程,是客观存在的美引起的人的美感,而不是人的美感创造客观事物的美 。美不以欣赏者的个人主观意念而改变。 如果说美并没有一个客观标准,我们以个人的主观喜好作为标准的话,那么千百个人就有千百个标准,这和没有标准 又有什么分别呢?如果说美是主观感受,那我就不明白了,人类一直追求的真、善、美等伟大目标,不就完全没有意义了吗? 因为它们因人而易,随时改变呀!法国美学家狄克罗斯就告诉我们,不管有没有人,卢浮宫的美不会因此而荡然无存!谢谢大家! 樊登(反方一辩):各位好!对方同学为什么忘记了罗丹曾经说过,在艺术家的眼里,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东西是不美 的。而且主观的东西就代表了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地改变它吗?难道主观不具有普遍性、我们就不能倡导和培养吗?对方同学今 天始终强调的是,美需要一种客观的物质基础,这一点和我们根本就不矛盾,有哪一种主观感受能脱离客观的物质基础而存在呢? 我方认为美是情感的想象活动所引起的精神愉悦,它需要感受与存在而会于心灵,如果美是客观存在,像这张桌子一 样的话,我们根本就不用“感”也不用“会”,只要“看”就可以了,这样倒也方便!只不过我们看到的将会是千篇一律的美 ,因为美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只要大家的视力差不多,对美的认识就应该是相同的呀!如果这样,就有一些问题不好解释了, 为什么我们要不断地交流对美术、绘画、音乐包括辩论的感受?为什么人们对一些问题总是不能达到共同的默契呢?这样一来 对方需要解释的是,为什么蒙娜丽莎的微笑,让我们猜测了几个世纪?其实哲学家休谟早就解释过了:美从来就不是物质的客 观属性,根本没有客观的标准,这一点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暗暗呼应。所以我们谈论国旗、国花,觉得她们是最美的;所以我 们过三峡时,看到的不是山,而是等待夫婿归来的女子;所以看到黄河就能感受到母亲般的情怀。 (张泽群):下面是自由人的发言时间。 谭琦(反方自由人):大家好!《聊斋志异》里面的鬼魂有没有形象呢?有。有没有感染力呢?有。有没有功利性呢 ?有。可用来吓唬小孩,可是鬼魂是客观存在的吗? 胡渐标(正方自由人):大家好!先针对对方辩友对我们做出的第一个攻击:对方辩友说我方观点是立足于美是建立 在物质基础上的,错了。我方没有这个概念,这完全是对方辩友揣测错误。对方辩友的立场有一个离题的错误,对方辩友所谈 的不是美,而是美的感觉。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针是尖的,可是针的尖和针刺到手中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概念。我们知道针 的尖是存在于客观世界,针刺的感觉却是主观感觉,两者截然不同。正如对方辩友所说的一样,今天没有一样东西不美,我方 也承认美的特性是存在于每一样东西之中,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美的感觉呢?很简单,这是因为美的特性是多样化的,从不同的 角度去看美就会得到不同的美的感受的结论,但是请注意,美的感受和美本身截然不同。 :下面是盘问环节。 郭宇宽(反方二辩):对方同学说美不等于美的感觉,我想请问对方一辩,美能不能脱离人的感觉而存在?如果能的 话,请举例。 陈瑞华:美当然能够脱离人的感受而存在。一朵花存在于客观世界之中,但是我们能够说花是感觉吗?花的美是感觉 吗? 郭宇宽:我要请教对方二辩:既然美是感觉到的,感觉不到不代表不美,那么对于电磁场这种不能直观感觉到的东西 ,到底是美还是不美呢? 郑玉?(正方二辩):美不美是要存在于某个事物之中,但是能不能感觉到美,那就要凭我们的主观感觉。对方辩友 刚才说电磁场,电磁场本身若拥有美的特质,能散发出美的特质,能影响感染人的话,那么它就会令人有美的感受。如果美的 特质不在电磁场上,就无法让我们感受到它的美。 郭宇宽:请教对方三辩,当社会上对美的标准不统一的时候,你是根据什么样的标准来确定你的审美取向的呢? 何晓薇(正方三辩):一件事物具有美的特征,它就能发挥美的光辉,让人们去决定它到底是美还是不美。然而当我 们说它不美时,这是人的主观判断,而事实上美是客观存在。 :下面请正方二辩向反方提问。 郑玉?:请问对方一辩,美是不是一种可供研究的对象? 樊登:美当然是一种可供研究的对象,要不然我们站在这里辩论什么。按对方的说法,在没有人的时候,也可以说一 样东西是很美的,那我就请问了,一朵花如果是很美的话,没有人去欣赏它,换了一只小狗走到了花的跟前,它对花会有一种 什么样的感觉,如果花有点香味的话,它说不定一口就咬掉花,这时候小狗怎么知道花美不美呢! 郑玉?:请问对方二辩,一个诚实的人所焕发出来的内在美,是不是会因为你的主观改变而随意改变呢? 郭宇宽:首先我们说,美与善还不是一种概念,所以对方提出的概念出了一些小小的偏差。美是我们心灵中的感受, 就这一点,个人看来有不同的角度。 郑玉?:请问对方三辩,我美不美? 路一鸣(反方三辩):对方二辩非常的美,但这只代表我个人的观点,有没有人说对方二辩不美呢?如果有人胆敢说 对方二辩不美的话,我们是不是要踏上千万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呢?如果美的标准是客观,那你何必问我,你美不美?你只 要拿美的客观标准去衡量一下就行了,何必问大家你美不美呢? :下面进行的是盘问小结。 郭宇宽:在对于我的第一个问题中说,一朵花摆在那里,你不感受,它也是美的,这种说法对吗?不要急。在我的第 二个问题中,对方辩友已经告诉我们电磁场不具有美的特性,为什么电磁场不具有美的特性呢?因为人无法直观地感受它。一 个东西一旦人无法直观感觉,它连美的特性都没有了,这不就说明美不能脱离人的主观感受而存在吗?那么现在反观第一个问 题,对方辩友为何说那朵花是美的呢?是因为就算他自己没有直观的感受,也有人去直观地感受,而把这种美的感受传达给了 她,这就好像有人买了一个东西作为礼物送给了对方辩友,难道因为他没有掏自己的腰包,就告诉大家这个世界上买东西可以 不花钱的吗?对于我的第三个问题,对方同学告诉我们美是一个客观的东西,大家应该把握一个统一的标准,真的是这样的吗 ?刘德华的梦中情人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而我的梦中情人却是一头乌黑亮丽的短发,这怎么统一得起来呢? :下面请正方二辩作盘问小结。 郑玉?:刚才我问对方一辩,美是不是一种可供研究的对象?对方同学已经承认了美是可以研究的,那这不是向我们 证明了美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吗?如果美不是一种客观的存在,还要研究什么?如果对方说美是主观感受的话,那么主观感受是 什么呢?就是存在于对方主观意识里的一种想法。如果对方说是主观感受,又可以研究的话,那对方是不是要告诉我,他可以 研究自己的感受?那不叫美学,那可叫心理学啦。对方二辩又回答说美不等同于善,那我就奇怪了,为什么内在美就不能是美 呢?善良、诚实所焕发出来的影响力、感受力难道就不能是一种美吗?对方这样说,是不是就要告诉我们外在美才是美,内在 美就不是美呢?亚里斯多德就告诉我们,善与美是统一的呀!而对方三辩说我美,我要谢谢他。但是对方三辩又说,如果现场 观众认为我不美的话,那可是要骂人哟!这倒不必,美丑是主观感受的衡量标准不同,但是并非表示说对方感到我丑的时候, 我的脸就会马上变得面目狰狞。因为我还是我,我还是站在这里,只是鉴赏角度不同而已。 :下面是自由人对话。 胡渐标:对方辩友认为美是主观感受,那请问,一粒珍珠深藏在海底蚌壳里,这粒珍珠的圆润光滑到底美还是不美? 谭琦:有人认为珍珠很美,可是有人认为珍珠不美,早在中国古代就发生过买椟还珠的事情,您能告诉我,他买椟还 珠就一定是错的吗? 胡渐标:对方辩友所说的不外乎告诉我们,这粒珍珠背景有些不同,但是没有办法否认说,这粒珍珠有美的特性,我 方承认有人认为珍珠不美,为什么呢?因为一种物质有美的特性也有丑的特性,有人觉得它美是因为看到它美的特性,只是观 点不同呀,不要混淆了美和美的感受。 …… 胡渐标:我想请问,如果美是一种主观感受的话,那么唐诗选集连不懂华语的外国人都知道它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美 的著作,照您的说法,这本唐诗选集在中国是美的,放到外国就不美了吗? 谭琦:如果我们不去研究唐诗,我们怎么能从心里焕发出对唐诗这种美的文化的热爱呢?请问对方辩友,美人鱼你觉 得美不美呢? 胡渐标:说得好。但是我想请问大家,对于外国来说,唐诗美还是不是美? 谭琦:你没有回答我的问题,美人鱼是不是美的? 胡渐标:美人鱼美不美,各人有各自观点,原因在于各人观赏角度不同,不在于美和美的感受可以混淆,现在轮到你 回答我唐诗的问题了。 谭琦:我已经告诉过您了,唐诗的美本身是客观存在的,可是有人喜欢唐诗,有人喜欢宋词,这种喜欢也有对有错吗 ?您说美人鱼有人认为美,有人认为丑,可是美人鱼是一种神话中虚构的人物,美人鱼是一种客观存在吗? 胡渐标:对方辩友离题了,我的问题是,唐诗到了外国人手中时还是不是一种美。您告诉我宋词美与否到底与我的问 题有什么直接关系呢? 谭琦:因为有人喜欢宋词不喜欢唐诗啊,他无法欣赏唐诗,觉得唐诗不美,您能告诉我,他喜欢宋词是错的吗?有人 喜欢美人鱼,有人喜欢白雪公主,她们都是童话中人物,它是美的,可是又是虚构的,您能告诉我,美是客观的又从何而来? 胡渐标:今天美人鱼的形象有人画出来,甚至成了雕像。至于为什么会美会丑,那是由于观赏角度不同。好,我们不 谈唐诗了吧,我们谈谈赵子龙的忠勇。就算曹操不认同,它也是一种内在美的表现,难道你告诉我,他的内在美是不美的吗? 谭琦:赵子龙的美是种善良,善良是因为道德,道德可以影响主观感受。可不能说你影响他的主观感受,主观感受就 变得客观存在了呀。 :下面自由辩论开始。 …… 何晓薇:谢谢你告诉我们审美是一种主观判断,我们今天的辩题是美以什么形式存在,而不是审美是主观判断还是客 观存在。想请问您,岳飞为国牺牲了,那么他的行为到底美不美呀? 樊登:对方辩友讲来讲去,讲的都是善与美的关系,孔老夫子就说过“美则美矣,未尽善焉”,美与善根本就不是同 样的关系。 郑玉?:对方辩友刚才说,观众说我不美就是错了,我可没这么说。有人觉得我不美的话,那么就是审美的角度不同 ,而您觉得我美的话,您是从另一个角度发现到我的美。但这不等于说,有人觉得我丑,我的脸就马上变成母夜叉了。 郭宇宽:我们还是把今天的辩题从对方同学的脸拉回到美的讨论上吧。对方同学说,对美的讨论要分角度,那为什么 换了一个角度就是唐诗的美,再换一个角度就是宋词的美。如美像身高一样客观的话,绝不可能换了一个角度,我的高度就 比乔丹更高呀! 陈瑞华:一个事物有美的特性,有丑的特性,你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当然能看到不同的特性。请问对方同学,善良是不 是内在美? …… 郭宇宽:对方同学说善良是一种美,可是我们知道什么是客观存在呢?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才是客观存在。善是 什么?本来就是人的主观意志,这还不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吗? 何晓薇:但是亚里斯多德告诉我们,美是真和善的统一,对方难道要质疑吗?对方难道要说美是不真和不善的统一吗 ? 路一鸣:如果美是真和善的统一,如果真和善本来就是合二为一,那为什么现在有个成语叫“尽善尽美”,为什么还 要说追求真善美,为什么不说追求真善善呢? 郑玉?:对方辩友是不是要告诉我们善不是客观存在的呢?难道你认为打抢也是一种善,行为美可以因为你的主观意 识而随便更改呀! …… 路一鸣:就算我们承认善良也是内在美,那么请对方辩友告诉我们,善良到底是主观感受,还是客观存在? 郑玉?:对方怎么能说善良是主观感受呢?难道对方要告诉我,你主观情感不好的时候,帮一个老婆婆过马路,就觉 得那是一种恶行吗? 樊登:我们来谈论一个实例好不好?为什么同样是杨柳,在李白口中就是“风吹柳花满殿香”,到了郑谷那里就是“ 杨花愁煞渡江人”,这是为什么? 何晓薇:不管他们用什么样的眼光去审美杨柳,可是杨柳毕竟是杨柳,对方能够说,因为许许多多的哲人对太空的理 解都不一样,那么系就不再美丽了吗? 路一鸣:杨柳始终是杨柳,可有没有说过杨柳的美始终是杨柳的美呀?对方辩友你论证的是客观存在,还是客观的美 呢? 陈瑞华:就算我们没有具体论述杨柳的美,但是杨柳的美就因此而不存在了吗? 郭宇宽:杨柳是因为人去欣赏它,其中投入了人的主观感情,这才是美,这才是审美意义的所在,如它始终是美的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审美呢! 郑玉?:杨柳的美是客观存在呀,否则的话对方辩友要告诉我们,由于我们没有感受到杨柳的美,那么杨柳的美,大 自然的美都不存在了吗?那么我们是不是生活在一个虚幻的世界? …… 郑玉?:那么请问对方辩友,长城的美存不存在呢? 路一鸣:对方辩友请给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是长城的美? 陈瑞华:我方问的是长城的美呀!有没有人说长城的美只是小家子气呀! 郭宇宽:长城的美在我们中国人心目中是非常的美,可是抗日战争中我们中国人在长城砍杀日本侵略者的时候,那么 日本侵略者会不会觉得它美? 郑玉?:所以长城的雄伟美是大家的共同认识。 :下面请双方自由人做第二次发言。 胡渐标:对方同学的论点只有两个,第一要解决为什么每个人有不同美的感受,惟有说美是主观感受,那才能解释; 第二个论点说,为什么这是美,那是丑,惟有美是主观感觉才能解释。今天我们基本不能感受北极的冷,但是我们能说这个冷 就不存在吗?因为冷和冷的感受是不同的。如果对方辩友还要把冷的感受和冷混合在一起的话,是不是有离题之嫌呢? 谭琦:如果美和美的感受不是客观统一的话,那么美反映客观存在的时候,就必然有对错真之分,可是我们谈了这 么多美的角度、美的欣赏,您能告诉我哪一个是对的,哪一个是错的吗?和对方清谈主观客观,不如我们拿出一个具体的客观 实例来请问对方辩友(谭琦举着一支玫瑰花),在大家的眼中,这是不是同一支花,但在大家心中是不是有不同的美的感受? 伤心的人会说“感时花溅泪”;高兴的人会说“花儿对我笑”,憔悴的人会说“人比黄花瘦”;欣赏的人会说“人面桃花相映红”;有人说花是有情的,所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人说花很无情,“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 流”。缘是什么?“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在客观上“花自飘零水自流”,可我们的主观却是“一种相思,两 处闲愁”。 :请反方三辩总结陈词。 路一鸣:在对方的口若悬河之下,非但不能自圆其美而且还有几点非常明显的美中不足。第一对方的立论基础无非是 说:美可以脱离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所以对方自由人告诉我们,这本唐诗到了国外,就算这个人没有看过,也会觉得它是美 的,如果这本唐诗从来就没有人看过,有没有人觉得它美呢?请问,对方二辩没有人去欣赏她的话,有没有人觉得她美呢?其 实,对方论证的是美可以脱离一部分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那是因为另一部分人主观上认为它美。我们知道,我们从来没有见 过西施貂婵是什么样子,为什么人们一提起西施、貂婵就想到了美呢?那是因为美是人们流传下来的口碑,它具有主观的普遍 性。第二,对方又把美与善混为一谈,对方又说美和丑是可以统一的,那么就是说,美可以有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作用 而存在,因而它对人应该有影响,不过如果我们没有感到美的话,它对我们的作用是什么呢,它的美的作用又在哪里呢?下面我总结我方观点。 第一,客观存在的事物只有融入了主观想象与情感才会显得美,从山川河流,到花鸟鱼虫,从春夏秋冬到风云雨雾, 我们看到,客观事物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正所谓“天所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第二,我们认为,审美的标准和结果,不因为人们的客观生活经历和他的文化背景而不同,我们都知道很多人喜欢维 纳斯雕像,风靡西方世界,可我们中国的老婆婆却一定要给她缝上坎肩才能心安理得。楚王好细腰,唐皇好丰满,那么在情人 眼中,对方无论如何都如西施一般沉鱼落雁,美其实是源于人们的主观想象和内心情感,是人们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人情冷暖 。 第三,我们强调美是人的主观感受,因为它反映的是人们追求自由的价值信念,人的肉体受制于客观,因而人的精神 就追求无限的驰骋空间。我们爱生活,因为生活的故事上下五千年,叫人浮想联翩;我们爱自然,因为“万类霜天竞自由”, 那是生命的礼赞。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美丑无对错,审美无争辩,因此我们才强调美是自由的象征,我们来自五大洲的辩友,才能胸怀 宽广地唱一首:一心情似海,感动天地间,谢谢! :请正方三辩总结陈词。 何晓薇:在感谢对方的滔滔陈词之后,我仍然不得不指出,对方所犯下的一个错误,就是离题,对方今天告诉我们的 种种始终是人究竟怎样去审美,人觉得这个事物美不美,然而这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题目吗?我们今天说,美是主观感受还是 客观存在,说的是美究竟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存在。然而对方今天举出的花,举出的种种,说的都是人怎么样去审美,而不 是今天我们所要讨论的题目。今天对方又告诉我们美和善之间不能和起来谈,然而我们看到的是什么?许许多多的人都具有内 在美,难道对方说这些内在美不是善吗,这些善不是美吗?对方又说许许多多的人审美角度不同,可是这也不是我们所要讨论 的呀!事实上美是一种规律,是一种脱离于人的主观意识而客观存在的规律。 首先美具有形象性。黑格尔就说了:美存在于形象中介中,不管是自然界中的江南可莲的美,还是社会舍身救人的 美,还是艺术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美,这种种的具体形态,就是美的形象性所在。 第二,美具有感染性,它或许让我们黯然神伤,在“十年生死两茫茫之中”无限唏嘘;或许是让我们肃然起敬,在“ 留取丹心照汗青”之中敬仰万分,而这种力量正是因为让客观存在的美持续徘徊在人们脑海之中。 第三,美具有功利性。人的本质力量推动人追求美好事物,而美正是可以让人感到愉悦。“阳春白雪”是美,“下里 巴人”也是美,他们都是美,因为他们满足了不同人的需要呀。而这三种规律存在于人的主观感受之外,不受人的主观感受控 制,同时规律本身的存在,也正是论证了美是客观存在的。实际上,因修养、经历、历史条件、社会条件的不同,所以各人的 审美能力有所不同,所以美有相对的美,然而对方不能因此把审美与美混为一谈呀!认为美是主观感受,这就完全否定了美的 客观存在性,颠倒了美与美感之间的关系,罗丹就曾告诉过我们:美是到处都有的,而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谢谢! :有请本场点评嘉宾,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 余秋雨:大家好!非常高兴成为这次决赛的点评者。今天题目非常难,难在三点。第一,这是千古难题,辩论赛的其 他辩题不管是网络、电脑、知识经济都是本世纪发生的事情,而这个问题可以说人类历史上很多智慧的头脑都曾经动过脑筋。 那么我相信,这里也不过是回忆或温习前辈的有关精彩言词;第二点,显而易见,双方立场都是片面的。我相信,双方没有一 个人认为世界上一切美都是主观或客观的,于是要故意地设立自己的片面性,我们所要做的是,站在自己立场上揭示对方片面 性,掩饰自己的毛病这是一种内心深处的暗笑的态度,但是要义正辞严;第三难点,尽管我们讨论的是美,但它的形态是不美 的,因为美的范围太大,牵涉很多逻辑上的内涵外延,所以我们这么一个有千万观众参与的电视辩论会一定需要找到他的感性 ,也就是例证,而这样的例证对于立论者来说,往往是多角度的。两方陈述立场都很正确,而且一方自由人立即指出针尖的尖和被针尖刺的主观感受是两回事,那就把美的客观性和美的感受分开了。而对方明确讲鬼魂美是不是美,这就把一部分美 不是客观存在指明。顺着这么一个清晰思路往前推,可以说是步步为营,精彩段落经常出现,特别是正方二辩现身说法,说自 己的脸美不美,这是个非常有趣的例证,反方二辩说你是美的,但允许有人说你不美,接着正方二辩说即使有人说我不美,但 我还是我。这个过程中,正方自由人,反方自由人和三辩都表现得非常出色,他们有些陈述已达到让人动容的程度,这美我想大家都感受到了。 但也有些毛病,有些是大家都具备的,一个是由于牵涉概念太复杂,在推延过程中,很多概念运用都有很多逻辑毛病 ,而且双方可能都停留在浮面层次上,没有深入下去,如果两队相比较,正方在美学上准备没有做好,犯了一些不必要的根本 错误,比如在由花和猫、狗的关系来论证美的关系的时候,脱离了人和美的关系,这是美学上的大忌,而且恰恰是给对方提供了靶子。 我们知道,探讨“美在哪里”这个话题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外部世界何以给人美的形式和人的感受为什么对这样的形 式感到赏心悦目,这才是我们不断思考的美的重点,客观存在和主观感受在美的领域,在生活领域都不能称为真正的对手,我 们真正对手是在美的立场上长时间和丑抗衡,谢谢大家!y
《小孩》读后感
什么是读后感?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读后感怎么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要重视“读”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查看全部3个回答
适合小学生的作文?找小学生作文?就上阿里巴巴
关注小学生写日记的都在看
小学生作文购批发,尽在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汇聚海量商机信息,提供便捷在线交易!
杭州易宏广告有限公司广告?
樊登读书会读后感-「立即」免费体验
值得一看的樊登读书会相关信息推荐
「樊登读书」,新用户下载即享7天免费vip体验。书籍涵盖事业/家庭/心灵等等。知识大咖樊登老师,替你筛选好书,提炼精华!立即下载,省时学习!
上海黄豆网络科技有..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广告如何订阅《读者》订阅?2020年读者订阅上杂志铺,订杂志特价3折起快递配送
2020年读者订阅上杂志铺,数千种杂志特价3折起订阅,快递配送杂志折扣订阅网,一站式杂志订阅平台,低价,方便,省心!
572020-05-30
关于读后感作文怎么写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漫长的暑开始了,对于爱读书的我,这个时期可太珍贵了,不可以浪费啊!所以我一鼓作气读了好几本书。最让我收益非浅的是《鲁滨孙漂流记》。它既惊险刺激又蕴涵深意,让我懂得许多道理。《鲁滨孙漂流记》情节引人入胜。我看这本书时好象自己就是书中的主人公,正经历着狂风暴雨,独有一人站在荒岛上。那种大难不死,绝处逢生的快感在我心头油然而生。文章讲了不甘待鲁滨孙在家中,按照父母的安排生活、工作。他瞒着父母出海闯天下。一次,他被海盗浮去当了奴隶,但聪明的鲁滨孙利用打渔时间,成功的出逃了。一位船主救了他,继后他就在一个小岛上守着自己的种植园。但他天生不屑守成,倾心开拓,经人说服,他决心再次出海贩些黑人来当作奴隶,这次他们遭遇大风暴,全船十几人只活下他一人。鲁滨孙流落到荒岛上,但他不叹命运,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修建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家禽,制造器具,缝纫衣服,把荒岛改成一个井井有序,欣欣向荣的家园。他在海外冒险多年,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完成了他哪个时代的英雄人物的创业历程。鲁滨孙给我的印象是一个永不疲倦、永不安生的行动者,他本可以生活的舒舒服服的,不愁吃不愁穿,但他却三翻五次的离开小康之家,出海闯荡,这让我感到脸红。我们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上只要有了那么一点小成绩,自己就回把尾巴翘得老高,沉溺于成功中,不再努力了,最终不思进取的结果是一败涂地。的,不愁吃不愁穿,但他却三翻五次的离开小康之家,出海闯荡,这让我感到脸红。我们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上只要有了那么一点小成绩,自己就回把尾巴翘得老高,沉溺于成功中,不再努力了,最终不思进取的结果是一败涂地。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条件都还不错,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过上好日子,成大器,早就帮他们准备好以后的路,通常是考大学—立业—成家,千篇一律。而现在的年轻人早以习惯了被人牵着走,什么都依赖大人,走着大人早为自己铺好的路。鲁滨孙不愿走父母为自己设计好的路,抛开小康之家,出海闯天下。大人铺好的路虽然好走,但经受不住风雨,自己闯出的天下,才是最持久,最美丽的。鲁滨孙在荒岛上,在几乎一无所有的情况下,用自己的双手修建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家禽,。富兰克林说“劳动是幸福之人”,有了辛勤劳工,就会有幸福生活。我们每一个都应该向鲁滨孙学习“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做。”《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很多,在苦难中领悟真谛,在闯荡中明白世理,在危难中寻找奇迹。
7 浏览83
读后感作文怎么写?
306 浏览2742019-11-15
作文书的读后感怎么写?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作文书,把具体感 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读后感的格式(简单的说): 第一段 把书中主要内容,加以概 括,作者写了什么,想表达什么。 第二段 ,选择一个比较重要的点, 也可以是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用自 己的话加以表达。 第三段, 联系实际生活,把书里的 和生活中的结合起来,抒发下真情实 感。. 做到以上3点,那么这篇读后感 基本就出来了。 当然 不一定就三段 ,中间可以自己分,详略得当就好 但是 结构层次一定要鲜明,读和 感结合,重点在“感”上.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 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 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 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 以用《读×××有感》. 首先要审清题目.在写作时,要分 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 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 会.;其次要选择材料.读是写的基础, 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 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 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 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 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 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 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 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然后,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 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原文 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 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 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 的生活实际. 最后,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1.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 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 以写“体会”为得有真情实 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 检讨书”或“保证书” 2.要写出独特的 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人。
16 浏览1122019-10-14
读后感的作文怎么写
299 浏览822019-11-15
读后感作文怎么写
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能写成读后感,你需要把你说知道的都表示出来,这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 “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孩抚粉幌莠呵疯童弗阔注意形式。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小孩》读后感(精选12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孩》读后感1我在8月5日看了一篇文章,名叫《小孩》。小孩是人群中的矮人族,他们热爱土地、热爱自由。主要的兴趣就是玩,一脑子玩的想法。
为什么我的题目叫《返老还童童心未泯》呢?是因为人长大走向成人社会以后,会有许多的改变或伪装。与小孩相比,他们只不过把表面的不洁净藏在心里。每一个成人都想回到童年,很可惜再也回不去了。
有些事,小孩敢做,大人却不一定敢做。比如,小孩敢在任何地方号啕大哭,大人却不敢;小孩敢在任何地方撒尿,大人却不敢;小孩还可以把公司的重要文件拿来折成飞机、小船,甚至撕成雪花乱撒,一个成人,你就算打死他,他也不敢。所以小孩的自由和天真,是成人所没有的,甚至是羡慕的。
读了这篇文章以后,我想到了我身边的大人。妈妈经常嘱咐我一定要仪态万方、举止得体,妈妈遵守的很好。爸爸也是这样,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大人,他工作很忙,才不会玩泥巴、堆石堆,在地上打滚。目前,我处在成人和小孩之间。有时候我有小孩的天真自由、童真纯洁,但有时候我也有成人的影子和生活的烦恼。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小孩天真和无邪的可贵,等我长大成人,一定还要保持这颗纯洁的童心!
《小孩》读后感2这本书源于晨跑听到樊登读书的推荐,于是买来读了。每次读完一本书都习惯写篇总结,但这本书其实已经读完有段时间了,由于最近都在重温老友记和哈利波特,一直拖着没总结 今天来叨叨。
很多人看到书名第一眼会认为是作者自己带娃的一些经验总结,实则不然,作者曾经作为央视记者及主持人,本书视野还是很开阔的,素材丰富,论证也很充分。她围绕着与小孩子息息相关的六个关系展开。首先是自我关系-从娃自身开始讲起,讲到尊重孩子的天性以及如何帮助他们建立真正的自我成长的根基。接着是亲子关系-孩子最亲密的妈妈,写到她在这段亲子关系中扮演的角色,如何与孩子建立有效且健康的养育关系。第三章写到爸爸,虽然很多人喜欢调侃丧偶式教育,但本书区别了父母对孩子的不同影响下的不同行为,算是为爸爸发声,也说到爸爸应该如何有效的承担一个父亲的角色。四五六章外延到了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与小孩的关系,通过友好型的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来搭建认知世界的阶梯,共同塑造孩子的心灵。
书中很多地方感触都很深,感觉自己都遇到过。比如说到自己女儿本本有天在公园里捡了根破树枝回家,本本说很像哈利波特的魔法杖,作者克制住了各种觉得脏,割到手,弄坏家里器皿等的内心戏,随她去了。本本跑去问爷爷怎么做成魔法杖?爷爷告诉她要削皮,还有对坑坑洼洼的地方进行打磨和抛光。她二话不说搬来各种工具在爷爷的指导下大刀阔斧的修理她的宝贝棍子,虽然动作笨拙却无比专注,最后兴匆匆给作者炫耀她的魔法杖。作者一番表扬后建议说想更光滑还可以打蜡,于是本本又去请教爷爷如何打蜡,最后自己不断打磨改进~看完蛮感慨,我小外甥也捡过树枝回家,被我姐一顿呵斥就丢出去了。于是我们没有看到后面一系列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自主研究的热情,反思~
第二件是就是关于低自尊和高自尊。我们可以发展有些人,看起来很普通,但是自信的不得了,你和她交流起来也会觉得她是闪闪发光的,反观还有些人各方面都很优秀,但总是觉得少了些东西。看完才知道,一个是高自尊一个是低自尊的人。有较高自尊的人往往拥有内在的安全感,能够欣赏自己的能力和长处,并接受自己的弱点和局限,为自己的决定负责,独立性以及适应变化的能力都比较强。反之低自尊的人即便很优秀,也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对自己和别人都缺乏正面评价,尤其是对自己很苛刻,很难接纳自己的弱点和限制。那如何培养高自尊的娃?社会学家认为高自尊不仅仅来源于自己的评价,还有他人的正面评价。对于孩子来说,他人的评价尤其是自己亲密的人比如父母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自尊度。毁掉孩子的,很多555时候都是以爱之名的干预,或者是堂而皇之的理由-怕孩子骄傲而装没看见……
还有个案例印象深刻,就是遇到一个不随便给孩子贴标签的老师多么幸福。案例说一个一年级小孩总坐不住,注意力很难集中。有次班主任正上着课,这个男孩又坐不住了,站起来就往外走。快走到门口的时候班主任叫住他说:“教授,你干嘛去啊?”(教授是他外号)男孩说:“你讲的课太难听了,我要出去”。作为老师当着全班人的面被学生这么说,大多数人会觉得很难堪。但这位班主任说:“你们看,教授特别棒,他没编理由说上厕所之类的,勇敢的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特别棒。”就这么哄着伴着到了五年级,这个男孩突然就成为了传说中开窍了,成了学霸。我当时看完觉得这个小孩子真的很,遇到个这么好的老师,给了他足够的耐心,也没贴问题男孩或者学渣的标签,或者被通知家长来接回去检查有没有多动症其实孩子间都有个体差异,有些人心智就是还没成熟到能适应班级纪律。突然发现教育必须是柔软的,是可以有商量和改变空间的,是可以差异化的……
在文中最后一章友好型社会中,有段特别感动。有个新闻是男孩被怀疑刮花了停车场的一辆车,在男孩父亲已经垫付了修理费用的情况下,办案的民警依然坚持追查了三天,翻看了大量监控录像,最后证实车子不是孩子刮的。这位警官说:“我就是想还娃清白,让他很好地成长”。感觉他真伟大,即便我们每个人的社会身份和职业都不一样,如果在自己岗位上,面对孩子的事情,能像那位警官,都有一颗父母之心,那对孩子对社会该会有多大的正面影响?这就是友好型社会对娃的影响,真的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书中有很多很多案例,都是我们日常见到的,也许我们觉得当时处理的很好,但看完会发现原来做错了或者原来可以处理的更好,又或者以前对娃的一些举动和现象不理解或习以为常,看完才明白背后的缘由~
阿德勒说: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如果你是个焦虑的父母,不妨看看,应该会有所收获。
《小孩》读后感3大冰,是儿子的最爱。曾经喜欢阅读的他,初中后喜欢上了手机,纸质书就越来越读的少了,但大冰的书是个例外。今天早晨,给他买的第6本大冰的书《小孩》到了,还是签名版。和以往一样,我先睹为快,六个小时,没有挪地方,手机中放着扫码后大冰小屋的民谣,数度泪目,读完了大冰这本42万字的新作。
大冰是个说书人,一个个故事的主角,堪比《活着》中还要好好活着的力量。
瓶罐,身托两个故去好友的初中辍学小孩,为了找到出路而走进艺术学院,最终回归田间。,一个曾为留守儿童的客家女孩,大学毕业后,西部志愿者,非洲义工,最后在泰国清迈打拼出自己的一番天地。樱桃,一个被家人遗弃,15岁离家出走的东北女孩,一路向南流浪,只为温暖的地方,最后成为丽江大冰小屋的管家。阿宏,哪个台北爸爸,现在做回了台北儿子,曾经的浪子,现在的孝子。还有老潘、婷婷、老梁等等,数十年的西部偏远地方支教,非洲落后地区志愿者、义工。大冰的故事中是怎样的一群人?
侠客?这些朋友都是过命的交情,可以两肋插刀。菩萨?为了普罗众生,可以付出一切。但在大冰心中,他们都是小孩,我们都是小孩,我们都是大地母亲的小孩。
每一个故事的主角,都是最底层、最平凡的一个小孩,贫穷、辍学,为了活下去而苦苦挣扎。有能力站住脚的时候,开始志愿者、义工,虽然被这个世界伤的七零八落,想要的偏失去,未盼的却在手,仍然用最大的热情、最温的柔软去包裹这个世界。
本是天地的小孩,归来仍然是小孩,风雨中只是成长和生长,不变的是那份至真至性的真性情,纯良朴素简单干净。所有的情愫,无以言表,为还有这样一群人而感动,而不觉得孤单,因为我也是这样的一个小孩,在为自己想要过的生活而而努力前行。
就用《小孩》里面的一段话作为结束吧。
《小孩》读后感4《绝对小孩》这本书是一本书,这本书讲的小孩子的世界,梦幻的世界,一些大人不知道的世界。
我们小孩想的什么事情大人都不知道,书中有一句话是这么写的:“这个世界不是绝对的,只有这些小孩是绝对。”是呀,世界上的大人是那么的不懂孩子们的世界。小孩在生活中充满着想象,大人只在乎小孩在生活中像不像样。或许孩子就是一个个快乐的小精灵,每天都是快乐的一天,每分钟都是快乐的一刹那。或许孩子就是梦幻小精灵,每个白天的真实和每个夜晚的梦幻,加起来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童话故事,这件事只有小孩才懂。只有大人会叫我们把梦幻和真实分清楚,那我们的故事就会愈来愈少了。有的小孩以为世界是扁的;有的小孩以为世界是方的;有的小孩以为世界是尖的。或许孩子就是疯狂小精灵如果不开玩笑,这个世界还需要小孩吗?真正的疯狂,只有我们懂得。没有界线,只有想象,就像在云朵上打滚,在露珠里跳舞。或许孩子就是贪吃小精灵,我们的嘴巴是用来吃好吃的东西,鼻子用来闻好香的食物。或许孩子就是一个个小精灵,一个个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小精灵。
有的孩子会说:“如果全世界的大人都是我的父母,那该怎么办?”是呀,如果全世界都是我的父母的话,那我们的生活多没意思呀!那我们只能生活在监督的世界里。
我最喜欢梦幻的孩子了,就像《绿山墙的安妮》中的“安妮”一样,她就是一个懂得如何去想象世界美好的一个小姑娘。有的孩子想象如果学校是糖果屋的话;老师是冰淇凌雪人的话;课本是巧克力慕斯,那就不会有逃课的小孩了。有的孩子会说:“如果全世界的学校都变成我们的马戏团,那会怎么样?”我想那只会让世界没有安宁的日子吧!
《小孩》读后感5“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小我就特别喜欢读书。这么多的书中我最喜欢书是朱德庸爷爷的《绝对小孩》。从一年级就开始读,直到今天还在一遍一遍的读着。不论什么时候拿起它只要慢慢地品读,都能给我带来快乐和欢笑。我特佩服朱德庸爷爷,他是台湾著名的家,4岁时拿起画笔,25岁红透宝岛台湾。他的专栏在台湾有十多年的连载历史,其中《醋溜族》专栏连载十年,创下了台湾连载时间之最。《绝对小孩》也是他写的一本绝对好看的一本书。
《绝对小孩》给我们这些不想成为大人的孩带来很多快乐,他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哪怕做错了也没什么了不起,最多被大人打一顿或是骂上几句。也给那些想成为小孩的大人们送去欢笑,还能让他们思考:要怎样教育我们这些新一时的孩子们?真是太棒了!
书中有这样几句话特有意思“这个世界不是绝对的,只有这些小孩是绝对的,每个小孩都以他们不可思议的方式活在这世界上……”是的,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就是这样活在这个世界的,我们都以自己的方式生活着;“大人的使命是上班,小孩的使命是上课”;“爸妈希望小孩听他们的话,小孩希望爸妈听他的话,结果是谁也不听谁的话。”是呀,每个人都要活出自我;“小孩只做两件事:让自己发笑和让父母发疯。”……这些话写出了我们孩子的心声,和我们产生了情感的共鸣。
真希望爸爸、妈妈和老师们也能读一读《绝对小孩》这本书,成为像书中那样的“绝对爸爸”、“绝对妈妈”、“绝对老师”,那我们可就幸福了!
《小孩》读后感6今天,我看了一部《绝对小孩》,这部故事虽简单其中却蕴含着深意,让我受益匪浅。
内容是这样的,刚考完试回到家的披头,回想到他这只做了四道选择题的试卷,心里既紧张又害,怕上回没考好时的“男女混合双打”浮现在眼前,让她不禁打了一个寒战,“怎么办呀?怎么办……”披头在房里来回走动,焦急不安。忽然披头看到沙发茶几上的电话,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好法子。他拿起电话拨打110,颤颤巍巍的'朝警察说着:“喂,是警察叔叔吗?我要报案。“什么案子?”“明天我家……可能会发生凶杀案。”“为什么是明天?难不成你有预测能力?”另一边的警察脑袋里浮现出无数个问号,心里纳闷极了。“你问为什么是明天吗?”披头此时也蒙住了,该说什么呢?只好支支吾吾的回答道:“因为……明天是我发成绩单的日子。”
看完这幅,我哈哈的笑了起来。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此聪明之人呢?这么好的办法,我怎么就没有想出来呢?这让我想起了一件事:那次我考试的分数不理想,自己也如披头一样耍小聪明,偷改了分数,不想被父母打骂,但最后却被妈妈识破,吃了一顿“竹笋炒肉。”
在中,何不能看出披头是一个聪明却不往学习上努力的孩子?如果他将这些小聪明放在学习上,那岂不是既不用挨打挨骂,也能让“望子成龙”的父母心安?父母也不能根据一次的失败而否认了孩子的全部,一次失败看得出什么来呢?只能认为我们只到此为止了呢?一味的埋怨,只能,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而已,倒不如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我相信,我们终将“逆火重生!”
《小孩》读后感7每个孩子的降临,都是上帝的恩赐,他给大地带来了生机,也给家庭带来了希望和活力。那时的我们懵懂无知,会做出许多令人不解的事,这并不表示我们笨,我们只是有我们的方式去感受世界。
读了秦文君写的《香草不是笨小孩》那六个小故事,我深有感触,童时的一幕幕又重现眼前,原来我们不是笨小孩。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胜过一切的好奇心,对于不懂的事物,要不就打破沙锅问到底,要不就自己去探究答案。正如香草说的:“我不是笨小孩,我可以自己有眼睛看。”强烈的好奇心赋予了我们善于观察的习惯,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变色龙会随环境的变换而改变体色来保护自己,蚂蚁会沿着自己留下的气味去寻找食物,团结合作的搬运食物。
每个孩子都是最好的听众,他们会随着你的指引,去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每次遇到下雨天,我都会走到窗前,看着丝丝点点的雨落下来,慢慢渗入大地。落到屋檐上,落到草地上,落到我的小手上,有节奏的弹奏着属于大自然的乐章,慢慢的闭上双眼,渐渐的沉浸在这美好的意境中。
每个女孩子都会有一个公主梦,公主就像一颗神秘的星星,吸引着我们幼小的心灵。我们也希望自己是一个公主,会有自己的白马王子。那时,我经常会跑到邻居家,乘着大人不在,和邻居小妹妹一起扮演公主,建造属于我们的宫殿,拿窗帘,床单,手巾制造属于我们的公主服,别提多满足啦,简直开心极了。
看完书后,我笑了,开心的笑了,原来我们那时有这么多幼稚而又天真的事啊!但又处处透着深刻的思想,我会大声地说:我们不是笨小孩。”可爱的童年,隐藏我点点的秘密。夏日的繁星,引导我对未来的希翼。
《小孩》读后感8生活处处充满爱,我们要让自己身边的每个人感受到自己对他们的爱,而《屋顶上的小孩》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清晨,派蒂姨妈家的薇拉和她的小妹爬上了屋顶,在这个时候,薇拉和小妹的心情很沉闷。自从薇拉最小的宝宝死去后,整整一个家陷入了混乱之中。小妹从此都不开口说话了,全家都陷入了悲痛之中。,热心的派蒂姨妈为了他们全家都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就决定趁着暑,将薇拉和小妹接到她家住一阵子。但是她们和派蒂姨妈格格不入。后来派蒂姨妈读懂了她们的心,而她们回家的这一天也已来到。
这本书要告诉我们的是:要学会爱与表达同情。小妹不说话,是因为宝宝死后,她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不能自拔,从而失去了语言;而派蒂姨妈一开始不会爱与表达同情,她无法与薇拉和小妹进行沟通,只是叫她们按自己的意思行事,所以薇拉和小妹怨恨她。薇拉和小妹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变得对所有人都有些刻薄,而不是宽容。所有人都在心灵上彼此隔绝,无法进行沟通。如果他们之间的每一个人对待他人都很宽容,让别人感受到你对别人的爱,他们一定会相处的更好!
读了这本书,我学会了流泪,学会了宽慰,学会了爱与表达爱。每当看到这本书,我真想用自己的生命换回宝宝的生命,同时也希望薇拉和琼安推开封闭的窗,让屋顶的阳光照亮心灵。
书中的一句话我印象深刻:不管什么境遇都要坦然面对,不要因为自己的一时的痛苦失意就封闭自己,并用刻薄的眼光去看待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那样不但会伤害到自己,还会伤害到爱自己的人,要让自己有一颗宽容的心!这句话教会了我怎样去对待生活,让我学会了爱与表达爱,使我一生受用。
《小孩》读后感9今天,我看了《老天会爱笨小孩》。突然发觉伍美珍阿姨写的书非常贴切我们小学生的生活,也非常的适合我们小学生看。
这篇故事讲了,黄金鑫是一个非常笨和非常迟钝的学生。不过,他的同桌汪汪(华汪德)却十分地愿意和他做朋友,他非常感激这位同学。他是一个非常好运气的学生,同时也认识了一个好朋友:胖青蛙(秦超逸),他们三个人一起努力,不管有宁佳心等女生来阻挡他们的“去路”,勇敢地站起来,努力学习结果就出乎了他爸爸的意料。在一次讲课的时候,他发现那个专家和黄金鑫非常相似。后来,黄金鑫用自己的勇气,把自己翻身一变,变成了一个优秀的学生。
在这篇故事里,我体会到了,背书不要贪快,要“细嚼慢咽”地背,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记录在脑子里。还有,不要因为自己的优点不够多而放弃自己,甚至不用工学习。但里面的主人公却用自己的努力,来补充自己的不足。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笨鸟先飞。
人与人之间虽然智力方面有一定差异,但人的脑子是一样的。只要自强不息,加倍努力,那些被认为所谓“有点笨”的来说,取“笨鸟先飞”的精神,一分努力一分收获,终究会取得成功。其实,“笨小孩”不比聪明的笨多少,那些聪明的也不比“笨小孩”聪明多少,决不是“不可救药的笨蛋”,也决不应该遭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聪明的稍不努力会变为“笨小孩”,“笨小孩”稍加努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也会成为聪明的人。只要你认真学,努力点,就没有什么聪明孩子或笨孩子之分!
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笨小孩,或许你努力学习,也能成为一个好小孩呢。
《小孩》读后感10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做《老天会爱笨小孩》。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一个到处都是“聪明孩子”的班级,刚转学来的黄金鑫一开始还真有点不习惯呢,他反应慢、动作也慢,在所有的功课中,只有“死记硬背的”英语还算过得去,可是,其他科目就不容易了。所以同桌华汪德还有黄金鑫的爸爸,都说他是个“笨小孩”。但是黄金鑫并不灰心,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拼搏,赶上其他的好同学,于是,他用了这一招:笨鸟先飞。终于赶上了其他的同学,不再成为笨小孩了。
俗话说得好:天才是靠百分之一的天赋和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成功的。就我个人认为,世上本没有天才,所有成功的人都是靠自己的汗水和坚持不懈的努力而取得成功的。像黄金鑫这样的同学,虽然有点笨,但是仍在默默的努力,从来不放弃。我觉得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意识到自己笨,正是聪明的开始,意识到自己笨,所以要更加努力,是迈向成功的开始。意识到自己笨不仅要更加努力,还需要有耐心,这是成为天才的开始。不会就要学,不会就要补!
人与人之间虽然智力方面有一定差异,但大多数人的智力是差不多的。只要自强不息,加倍努力,那些被认为所谓“有点笨”的来说,取“笨鸟先飞”的精神,一分努力一分收获,终究会取得成功。其实,“笨小孩”不比聪明的笨多少,那些聪明的也不比“笨小孩”
聪明多少,决不是“不可救药的笨蛋”,也决不应该遭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聪明的稍不努力会变为“笨小孩”,“笨小孩”稍加努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也会成为聪明的人。只要你认真学,努力学,就没有什么聪明孩子或笨孩子之分!
《小孩》读后感11最近我看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做《我不是完美小孩》,一看书名我就觉得挺有意思的。
拿到这本书,一看书名——《我不是完美小孩》,我心中暗暗发笑,“这是写我吧?”翻开书慢慢看起来。一眼就被书里一幅幅插图给吸引了,图中的小女孩大大的眼睛,齐耳的短发,可爱,俏皮。她就是郝完美。她叫完美,其实不完美。书中的话我深有同感,摘录几段,你们看看呢?
一、完美的偏见必然傲慢喜欢独立思考的小孩,常被叫做怪胎。喜欢发表意见的小孩,常被说是捣蛋。喜欢躲在角落的小孩,常被说是孤僻。喜欢站上舞台的小孩,常被说是爱现。大人常常抱怨小孩让他们头痛,但他们相信吗?他们也常让小孩头痛。二、完美的大人都是小孩大人天天哭穷,却天天购物。大人整天抱怨时间不够用,却花很多时间看电视。大人常常喊累,却花很多力气对生气。大人只会管孩子,却从不好好管管自己。如果我变成大人,一定不要跟他们一样,如果会跟他们一样,我就不要变成大人……三、完美的苦恼苦中作乐医生说,看书姿势要正确,光线要明亮,不可以一直看电视打电动,要常常让眼睛看看远方……我把这些话都当耳旁风,因为医生和护士阿姨也都戴着一副大眼睛,叫别人要乖的人,自己都不乖,谁理你啊!
萧伯纳说:“如果这世界完好,一点问题都没有,我们不就无事可做了。”是啊,都达不到完美,但我们要尽全力做到最好。虽然我不完美,但是我一定要健康快乐的成长,做一个积极向上的女孩,开心快乐的过每一天。
《小孩》读后感12之前读了一本荣获国际大奖的——《屋顶上的小孩》,这本书讲了一个既有趣又伤感的故事。
住在派蒂姨妈家的微拉和她的小妹爬上了屋顶,但是此刻两个小孩的心情却很沉闷。自从微拉最小的妹妹夭折后,他们全家就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小妹从此不敢开口说话,家中一片混乱。热心的派蒂姨妈,决定趁期将维拉和小妹接到自己家中住一段时间,但这两个女孩却与她格格不入,这使她非常气恼。好在有宽厚温和的霍伯姨丈巧妙地周旋在姨妈和两个孩子之间,才使得火药味儿十足的紧张气氛得以缓解,最终派蒂姨妈终于读懂了他们的心,他们也不怨恨自己的姨妈了,小妹终于开口说话了,姐妹俩盼望回到妈妈的怀抱,而这一天已经到来。
读完这本书,我忽然感觉自己长大了,我渐渐地明白了人的成长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会向微拉一样经历痛苦,遗憾,孤独,喜悦……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突如其来的打击时,应该如何调节自己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平时,我也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伤心的事,虽然不及丧失亲人那样痛苦,但也常常无法释怀。有时候我会发脾气,有时候我会将自己关进房间不说话,常常把父母当自己情绪发泄的对象。读了这本书,我认识到自己以后遇到不开心的事,要主动和父母交流。让父母了解自己内心的想法,父母一定会有办法帮助我走出心情的低谷。敞开心扉的沟通也一定能拉近我和爸爸妈妈的距离,少一分埋怨,多一份理解,少一点责备,多一份宽容。
这本书让我觉得,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格,而沟通是架起彼此心灵的桥梁。轻轻地推开一扇窗,才能让阳光照进我们的心里,这阳光足以温暖我们的人生。
好了,关于“藏在成语中的心理学樊登读后感”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藏在成语中的心理学樊登读后感”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