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八真珠_百八念珠是什么技能
1.珍珠在中国古代有多贵重?
2.毕业去来厦门必看避雷
3.带珠字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4.珍珠历史
真珠的解释
(1).即珍珠。形圆如豆, 乳白色 ,有 光泽 ,是某些软体 动物 (如蚌)壳内所产。为 珍贵 的 装饰 品,并可入药。 唐 贾岛 《赠圆 上人 》 诗:“一双童子浇红药,百八真珠贯彩绳。”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二·真珠》 :“真珠入厥阴肝经,故能安魂定魄,明目治聋。” 清 孙枝蔚 《代书寄呈 大兄 伯发》 诗:“忆昨庚辰岁,米价如真珠。” 《 艾青 诗选·自序七》 :“写诗的人常常为表达一个 观念 而寻找形象。例如 拙作 《珠贝》 :‘你是虹彩的化身,观念在心里 孕育 , 璀璨 如一片 朝霞 ,结成粒粒真珠。’” (2).指帘子。 唐 罗隐 《帘》 诗 之一 :“会应得见神仙在,休下真珠 十二 行。” 南唐 李璟 《浣溪纱》 词:“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鎻重楼。” 参见 “ 真珠帘 ”。 (3).指酒。 宋 罗大经 《鹤林 玉露 》 卷四:“太守 王元邃 以白酒之和者,红酒之劲者,手自剂量,合而为一,杀以白灰一刀圭, 风韵 顿奇。索余作诗,余为长句云:‘小槽真珠太森严,兵厨玉友专甘醇。两 家风 味欠商略,偏刚偏柔俱 可怜 。’” (4).荔枝的一种。 宋 蔡襄 《荔枝谱》 第七:“真珠,剖之纯瓜,圆白如珠,荔枝之小者止於此。” (5).指美人之泪。 唐 温庭筠 《 菩萨蛮 》 词:“玉纤弹处真珠落,流多暗湿铅华薄。” 明 刘基 《 霜叶 飞·七夕》 词:“盼油壁香车,驾了踟蹰,欲上频 回顾 ,但暗滴真珠,教向 人间 、散成飞雨。” (6).指露珠,水珠。 五代 成彦雄 《露》 诗:“银河昨夜降 醍醐 ,洒遍坤维万象苏,疑是鲛人曾泣处,满池荷叶捧真珠。” 宋 苏轼 《同柳子玉游鹤林招隐醉归呈景纯》 诗:“巖头疋练兼天静,泉底真珠溅客忙。”
词语分解
真的解释 真 ē 与 客观 事实相符合,与“假”、“伪” 相对 :真诚。 真谛 。真挚。 真心 。 逼真 。 认真 。真才实学。 真知 灼见。 确实,的确:真好。真正。 真切 。 清楚 ,显明:看得真。咬字很真。 本性,本原: 纯真 。 天真 。 人的 珠的解释 珠 ū 蛤蚌因沙粒窜入壳内 受到 刺激 而分泌的 物质 ,逐层包起来形成圆粒,乳白色或略带 ** ,有光泽,可做装饰品,亦可入药。称“珍珠”(亦作“真珠”,简称“珠”):珠蚌。珠宝。珠花。夜 明珠 。 珠玑 (喻 优美 的词藻
珍珠在中国古代有多贵重?
至于朝珠,更是跟什么缰绳不搭界了。朝珠似是有清一代帝后、官员、命妇正式朝服中特有的饰物。《大清会典》便有,“凡朝珠,王公以下,文职五品、武职四品以上及翰詹、科道侍卫、公主、福晋以下,五品官命妇以上均得用。”但礼仪完毕即不准佩戴,庶民百姓则是完全不能挂朝珠。满清诸帝笃信佛教,这朝珠许是从佛教的“念珠”衍化而来的,108珠与佛门敲响108下佛钟,象征佛家“醒百八烦恼”盖有相同的意义
清朝官员等级列表
清朝的官制
大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
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
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
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
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
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
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
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
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
副千户
正六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
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
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
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
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
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
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
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
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
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
鸿胪寺满洲鸣赞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
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
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
土州判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
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
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
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从八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
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武职外官:无
正九品: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
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
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
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武职外官:额外外委
未入流:
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
崇文门副使
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
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
清朝以马上得天下,服饰也体现了这种观点。
整个臣子如同一匹马:
1.袖子是马蹄袖,跪下,双手伏地,如同一匹马状。
2.朝珠就是马缰绳。
3.补子就是马鞍。
明代开始官服用补子,大抵是在洪武廿六年以后,文官用禽,武官用兽,以示差别,这是明代官服中最有特色的装束。清代底定中国之后一直沿用,但形制上有些区别。明代补子织在大襟袍上,所以补子前后都是整块。清代补子是缝在对襟褂上的,因此补子前片都在中间剖开,成两个半块。明代补子以素色为多,底子大多为红色,上用金线盘成各种图案;五彩绣补较少见。清代补子大多用彩色,底子颜色很深,有绀色、黑色和深红等。明代补子四周,一般不用边饰。清代补子都装饰有花边。明代有些文官(如四、五、七、八、九品)的补子,常织绣一对禽鸟。而清代的补子都绣织单只禽鸟。清代命妇礼服也缀有补子,所绣纹饰,视其夫或子的品级而定。武官之母、妻则不用兽纹,只用鸟纹,且尺寸略小,长宽约24厘米左右。
譬如补服,这可是我们汉人的明朝就用了几百年的东西了。满清入关,三令五申不许遵从前朝制度。古今中外,为了衣冠发式被的民族,怕也只有我们汉族了。可是在补服上,满清也的确是侵犯前明的知识产权。
王爷贝勒公侯们的补子
《大清会典图》规定:皇子,龙褂用石青色,绣五爪正面金龙四团,两肩及前后各一团,间以五彩;亲王,绣五爪金龙四团,前后正龙,两肩行龙;郡王,绣五爪行龙四团,前后,两肩各一;贝勒,绣四爪正蟒二团,前后各一,固伦额附同;镇国公,绣五爪正蟒二方,前后各一,辅国公和硕额附、侯、伯补服同。
再说“马蹄袖”,穿过美军的M65风衣的朋友一定有体会,那种风衣其实也有一个马蹄袖,刮风天除下来可以挡风护手,下雨天除下来,雨水可以顺着袖子流走,很是方便。可见我们的满族同胞很是很有创意的,美国佬一定是侵犯知识产权的。
毕业去来厦门必看避雷
一颗大如龙眼,带有黄豆大小的黄晕,重约三钱的珍珠,要价是一万两银子。若是同等大小,又无瑕疵的珍珠,两万两银子也未必能够买到。而一颗重约六七分,形态不太规整的珍珠,价格在七八百两银子上下;如果是同等重量,形态又很浑圆的珍珠,就要两千两银子。乾隆年间,信佛的有钱人家,常以珍珠制作念珠。选取每颗重约四分,色泽、形态相似的一百零八颗珍珠,需要花费四五千两银子。若是选用五分重的珍珠,价格则在六七千两银子——清《檐曝杂记》
清代当铺关于珍珠的价值判定:“广珠洁白紧圆上对牌,每颗其价三等数目……一分银九两……一分重,成一副坠者价银一百二十两…二分银三十两……三分银五十五两…四分银一百两……五分银二百两……六分银三百两……”
带珠字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4-6月来厦门
放心去
植物园:注意好防晒和防蚊喷雾
鼓浪屿:提前定船票“船票时间"可以看我历史笔记
不要去
厦门大学:没开放只能在外面拍照
曾厝垵:也就两条街的小吃,很快就能逛完,
放心去
沙坡尾:网红打卡圣地,很出片
南普陀寺:寺内有免费赠香出,每人一份
不要去
双子塔:如果只是拍照,不吃下午茶会有些无聊
开蚌珍珠店:价格贵,有套路
放心去
八市:建议下午去,厦门最有烟火气的地方
钟鼓索道:票价80元,可以俯瞰厦门
不要去
猫街:因没有猫,都是商业店铺
海边的鲜花:路人给你送花不要接,花钱
放心去
黄厝沙滩:沙滩干净,看日出的好地方
地铁一号线:打卡千与千寻海上地铁
不要去
白城沙滩:虽然很美,但是人多景杂,不建议
景区特产:包装好看,不好吃
住宿推荐
火车站:景点比较集中,交通相对便利,环境好,吃的也多
中山路:离八市、植物园、沙坡尾、离离景点近比较近!
环岛路:都是大酒店,窗外就是海景,价格高些
鼓浪屿:时间和预算充足的可以住一晚鼓浪屿民宿,慢慢感受小岛生活
住宿避坑建议
1.不要理机场车站附近的拉客人员,住宿通常都不太好
2.不会订住宿的朋友,也可以跟当地团玩,比较省心
3.订住宿之前要去酒店的GZ H, 部分酒店会有机场接送服务
4.要多看差评和评论区的,经常会与实际情况不符
5.尽量选一些靠谱点的连锁酒店/民宿,口碑好的才不容易踩
美食推荐
小吃:
阿杰五香、安妈螺蛳粉、杨小贤、朱记手撕鸡、佳味再添、莲欢海蛎煎、友生沙茶面、思北花生汤、惠林土笋冻、好德来姜母鸭
海鲜:
尚青海鲜加工(厦门本地人常去老牌海鲜,建议避开高峰期要排队,点餐提前看价)
注意事项
伴手礼推荐南普陀寺馅饼还可以,特产店的糕点不推荐
小心黑导游。鼓浪屿会有一些人问你要不要导游,几十块,直接拒绝!
鼓浪屿有试喝的花茶,1克12元,随便一装就三四百
海上穿玩偶服装的人物不要和他们合影,收费的
海边免费的玫瑰花转身就要收费了
出门不坐出租车,最好坐地铁或者公交,或者网约车
珍珠历史
带珠字的成语有:
买椟还珠
[ mǎi dú huán zhū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有个楚国人把珍珠装在木匣子里,到郑国去卖。有个郑国人认为匣子漂亮,就买下木匣,把珍珠退给了卖主。比喻取舍不当,抓了次要的,丢了主要的。椟(dú):木匣子。
珠联璧合
[ zhū lián bì hé ]
《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为连珠。” 意思是说日月就像美玉结合在一起,五星(指水、金、火、木、土五个行星)就像珍珠联串在一起。后用“珠联璧合”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璧:美玉。
妙语连珠
[ miào yǔ lián zhū ]
连珠:串珠。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
探骊得珠
[ tàn lí dé zhū ]
《庄子·列御寇》上说,黄河边上有人泅入深水,得到一颗价值千金的珠子。他父亲说:“这样珍贵的珠子,一定是在万丈深渊的黑龙下巴底下取得,而且是在它睡时取得的。”后来用“探骊得珠”比喻做文章扣紧主题,抓住要领(骊:黑龙)。
百八真珠
[ bǎi bā zhēn zhū ]
念珠。因念珠每串一百零八颗,故称。唐 贾岛《赠圆上人》诗:“一双童子浇红药,百八真珠贯彩绳。”
剖腹藏珠
[ pōu fù cáng zhū ]
剖开肚子来藏珍珠,比喻为物伤身,轻重倒置。
翠围珠裹
[ cuì wéi zhū guǒ ]
见“翠绕珠围”。
珠光宝气
[ zhū guāng bǎo qì ]
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
珠圆玉润
[ zhū yuán yù rùn ]
像珠子那样圆,像玉石那样滑润,形容歌声婉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
珍珠,历来被视作奇珍至宝。它象征纯真、完美、尊贵和权威,与璧玉并重。《海药本草》称珍珠为真珠,意指珠质至纯至真的药效功用。《尔雅》把珠与玉并誉为“西方之美者”。《庄子》有“千金之珠”的说法。秦昭王把珠与玉并列为“器饰宝藏”之首。可见珍珠在古代便有了连城之价。帝皇冠冕衮服上的宝珠,后妃簪珥的垂珰,都是权威至上,尊贵无比的象征。
中华民族祖先最先发现与认识到的不是海里的珍珠,而是淡水里的珍珠。这可从儒家典籍《尚书?禹贡》的记载得到佐证:“淮夷嫔珠”指的是淮水夷水的河蚌珠,《庄子》有“没川求珠”的故事,所指的亦是淡水珍珠。海蚌珍珠最早见于史籍的该是南海的珠玑了。产于海中的珍珠,一经发现,其品色之优,远使江河湖沼之珠黯然失色。作为珠源宝地的南海;因此竟象一块强力的磁场,把黄河流域地区先民的视野连同他们的文明一齐吸引过来。南海中的天生尤物,从此给沿海人民带来福祉,但亦同时带来了灾难。
天覆地载,莽莽神州,南穷骆越,北尽朔漠,西止和阗,东临碣石,在这片炎黄胄裔食毛践土的广袤疆域里,鞠养土地主人生生不息和孕育璀璨华夏文明的宝藏何处不在呢。一草一木,砾石寸金,珍珠宝贝,本应属于在这块土地上历经漫长岁月胼手胝足,开发、利用它的先民群体所共有。
随着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更替出现,九州山川“藏山隐海”的自然宝藏就不再为原始公社群体所有,而被奴隶主、封建帝皇等据为己有,变成他们及官僚阶层的私人财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财富、乃是“帝王所以服人守位之本”,并认为这是黔首黎民应懔遵恪守的“金科玉律”。但与他们的愿望相反,不甘受奴役、压榨的黎民百姓往往奋起反抗,要做珍珠的主人。于是夺宝反夺宝的斗争,便贯串于史册,历史舞台上既出现了讽刺喜剧,更多的是可歌可泣的悲壮大剧,发生在1800多年前南海之滨的“合浦珠还”的故事,便是其中最精彩的一幕。
据说古代合浦地区“海出珠宝”而地“不产谷实”,居民们不懂耕作技术,全赖入海采珠易米以充饥。后因地方官贪污盘剥,人民生活来源断绝,以致出现饿浮遍野的惨象,海里有灵性的珠蚌亦“愤”而“跑”到交趾去了。东汉顺帝及时派孟尝任合浦郡太守,他针对前任弊政进行全面改革,使地方社会经济生活恢复正常,珠蚌又从交趾返“还”原籍合浦。这就是脍炙人口的“合浦珠还”的故事。
古人把珍珠的品级,定得十分苛细繁琐,以至在清初已“莫能尽辨”了。
《南越志》说珠有九品,直径五分至一寸上下的为“大品”。一边扁平,一边象倒置铁锅(覆釜)形的为“珰殊”,亦属珍品。把走珠、滑珠算是等外品。《天工开物》说直径五分至一寸五分的为“大品”。一边有光泽微似镀金的为“珰珠”,价值一颗千金。《广东新语》说珰珠“大而稍扁”的为“南珠之明珰”等级仅次于径寸大珠,珠形圆满,色泽银白,光莹无丝络的为精珠。以重量分其档次,每颗“重一分者银六倒,二分者四十倒”。光泽不佳的肉珠,“二分重者值银仅四倒”,八百颗重一两的称为“八百子”,值银十倒;一千颗重一两的称为“正千”,值银仅八倒。
合浦县珠池所产的珍珠称南珠、也称廉珠或白龙珍珠,它与我国塞北出产的北珠,同是扬名神州,驰誉于世,据《梵天庐丛录》云:“牡丹江上游,宁安城南。其余巨流中皆有之”,北宋神宗熙宁间,“朝贵已重尚之,谓之北珠”。明末以后,北珠任人乱采,竞弄得根断种绝。从此,”北珠”永不再出产。
我国是世界上采捕珍珠和利用珍珠最早的国家。据《尚书?禹贡》载云:”珠贡,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嫔珠,暨鱼,”其中嫔,即蚌之别名,此嫔出珠遂以珠名。淮夷此二水之名也。由此可见,战国时已经用淡水河蚌珍珠作为贡品。在《尔雅》一书中云:”以金者为之铣,以蜃者为之珧,以玉者谓之硅。”《说文》云:蜃属,谓之珠者也。谓老产珠者也。一名蚌,一名含桨,周礼谓之(豸卑)物。”很明显,这时(战国)已将河蚌珍珠作为饰品。至海产珍珠,楚国大诗人屈原在《离骚》中描述了当时我国妇女早已使用珍珠作装饰品。距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
后汉书孟尝传》载云:“(孟)尝迁合浦大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先时宰守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徙于交趾郡界。尝到官,革易前弊,未已去珠复还……”从后汉书这段史料来看,在孟尝任合浦太守前,合浦采珠业已相当发达了,由于官吏贪得无厌、采捕无度,破坏了珍珠自然资源,至使珠苗到了灭绝的境地,也即是传说的”珠遂徒于文趾郡界”。孟尝到任后,看到合浦珍珠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珠民纷纷逃离家园。孟尝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使合浦珍珠资源得到了保护和繁衍,于是有“珠还合浦”之说。这说明早在汉代以前合浦采珠业,已是相当兴盛的了。公元前32年至前7年间,西汉成帝时,贫寒时与妻子午夜牛衣对泣,有名之王章后来做了京兆尹,因刚直敢言,以事忤当权之王凤,被王凤动以大逆罪下狱,其妻子八人俱连坐。嗣王章在狱内死,家属 充戍合浦,家产俱籍没充公,因合浦产珠,王章妻子等到合浦后采获了大量珍珠,积蓄财产数百万。后来王章家属遇赦返回故乡,却得以珍珠资财,赎回田宅,安享生活。东汉时合浦珍珠业的发展,达到了高峰,可是由于濒年滥采,珍珠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故《后汉书?孟尝传》有“珠徙交趾之说”。陶璜以合浦百姓采珠为业,用珠贷米,而三国孙吴时,珠禁甚严。吴归晋后,陶璜乃请准,每年自10月迄翌年2月,非采上珠之时,听商族自由来往,民困一苏。唐代宗广德2年(764年)2月宁龄先在《合浦还珠状》云:”合浦县内珠池,大宝年 (公园742年)以来,官吏无政,珠逃不见,20年间阙于进奉,今年2月15日,珠还旧浦。”唐代封建统治者照样逼迫人民进贡珍珠,由于采捕无度,又将使珠苗濒于灭绝,故“珠逃不见”。《越南志》云:“国步清,合浦珠生,此实国家宝瑞,其他无敕封禁,臣称采进。”诚然,珍珠是国家宝瑞,然而在封建时代统治者只知搜刮,强逼珠民冒死采珠,不少珠民命丧海底。这样,珍珠给人民带来的不是幸福,而是深重的灾难了。宋建隆3年(南汉大宝五年)刘鋹以珍珠装饰宫殿,一代之尊,极尽奢侈,并在合浦置媚川都,置兵八千专以采珠为事。太祖皇平岭南,废其都为静江军。当时刘不鋹不择手段逼追珠民采珠时,将石(石垂)珠民足至7百尺深海中,珠民溺死者无数,刘鋹又曾以珍珠结鞍勒,为戏龙之状、工极精巧,到了元代延佑4年12月复置廉州采珠都提举司,专事采珠。7年6月,罢采珠。元顺帝至元3年,复立采珠都提举司,同年4月又罢采珠。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采珠最鼎盛的一个时期,明洪武29年正月开始采珠,明永乐年间,又罢采珠,但翌年又下诏采珠。明天顺3年(1459年)2月,从太监福安之请,下旨采珠。命中官监守珠池,又以安南商人与钦廉商贾交通盗珠,下令不得与安南交通。成化初,有”内官太监管珠池”,初采时14500百余两,次年大者56颗,计一斤重云,价近白金5000两,少时所得不偿失。明弘治12年,诏采珠,岁久珠老得珠28000两。明正德9年(1514年)诏采珠。13年又复下诏采珠,正德9年至13年复采珠,刚好4年左右,民未得息肩又复采珠,嘉靖5年又复下诏采珠,因珠小而嫩,所得甚少,是年冬合浦大雨雪,池水结冰,树木皆折断,民多冻死,而珠民仍被迫下海昼夜未停。次年廉州饥荒,民多饿死,然而第二年秋天,封建统治者仍继续下旨强迫珠民采珠。这次采珠因所得无几而罢。时隔9年,22年又复诏采,36年又诏采。相隔5年,即41年春,又诏采珠,是年冬复诏采珠。隆庆6年诏采珠。8年又复诏采珠。明穆宗在位6年间已采珠两次。当时巡抚都御史林富上疏《乞罢采珠疏》。谓:“嘉靖5年采珠之役,死者万计,而得珠仅80两,天下谓以人易珠,恐今日虽以人易珠,亦不可得。”
到了清代,合浦采珠业仅渐趋衰落,自顺治元年到康熙34年的51年间,第一次下诏试采珍珠,因所得珍珠寥若晨星,次年罢采。58年后,乾隆17年9月又曾下诏采珠,这次采珠却一无所获而罢。
建国初,每年秋后剖珠季节,沿海只有几艘本地珠船和几艘海南临高船采捕珍珠,几艘船每日共产珍珠约4至5市两。 珠民每日采珠已不能维持一天的生活。
1955年,中国科学海洋生物研究室对合浦沿海珍珠进行了调查。1958年3月26日,合浦建立了第一家珍珠养殖试验场。从此合浦珍珠养殖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